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问题的新思考_第1页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问题的新思考_第2页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问题的新思考_第3页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问题的新思考_第4页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问题的新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问题的新思考徐利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New Concept of the Approach Speed Utilization Ratio Concerning Long Jumping Athletes Xu Li He Fei Sports Center Abstract: Through consult a great deal of document data and connect practice-knowledge proceedi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ink that approach run speed utilizatio

2、n ratio should be divided By : Make approach run of absolute speed utilization ratio; approach run of relative speed utilization ratio; approach run of effective speed utilization ratio. Absolute speed utilization ratio and effective speed utilization ratio they are not be too high, otherwise ,They

3、will be able to play negative role to long jump achievement. Approach run of absolute speed what utilization ratio reports is the ability that the athlete makes approach run of rapidly; Approach run of relative utilization ratio is very good reflect of athlete's approach run rhythm; Approach run

4、 of the ability having being that effect speed utilization ratio reports to control speed in run processing. To being burning starting from long jump achievement, most directly, key effect is approach run of effective speed utilization ratio .Key words: Long jump; Run-up speed; Utilization ratio; Ef

5、fective speed摘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实践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助跑速度利用率应分为: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助跑相对速度利用率;助跑有效速度利用率。其中绝对速度利用率和有效速度利用率不能过高,否则将会对跳远成绩起负面作用。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所反映的是运动员快速助跑的能力;助跑相对利用率能很好的反映运动员的助跑节奏;助跑有效速度利用率反映的是运动员助跑过程中控制速度的能力。其中对跳远成绩起着最直接、最关键作用的是助跑有效速度利用率。关键词: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有效速度 1 前言此问题已有人提出了一些观点。经过对大量文献资料与实践知识的综合分析,对传统观点的助跑速度利用率定义

6、的界定存在疑义。笔者认为助跑速度利用率应分为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助跑相对速度利用率、助跑有效速度利用率。而真正对跳远成绩起最直接、最关键作用的是助跑有效速度利用率。2助跑速度利用率的传统定义及其作用 传统观点对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定义:即本人助跑最后10m的平均水平速度与其最高绝对速度的比值。其中本人最高绝对速度是指其100m跑中最高水平速度。这种定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节奏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更主要的是反映跳远运动员的助跑与其100m跑在速度控制以及跑的节奏的关系问题。3 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定义及其作用3.1 定义 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即跳远运动员助跑过程中最大瞬时速度与本人绝

7、对最高水平速度的比值。毫无疑问,运动员在跳远助跑过程中会有一个速度峰值出现,这个速度峰值就是该运动员助跑过程中的最大瞬时速度。据骆建教授2004年发表的男子短跑运动员的不同最快运动速度的生理学特点及关系说到,运动员的行进间30m跑途中最快速度,分别快于采用两种方法跑100m时的途中最快速度;采用最大冲刺能力跑100m的途中最快速度快于采用速度节奏跑100m的途中最快速度。2也就是说运动员本人绝对最快速度是其行进间30m跑过程中的速度峰值,而不是其100m跑过程中的最快速度。而传统方式对助跑速度利用率进行定义,其所选的最高绝对速度就是运动员100m跑过程中的最高速度,这是传统定义的第一个疑点。3

8、.2 作用助跑的目的是在能够有效起跳的前提下获得必要的最大可控速度。所谓最大可控速度是指:与该运动员起跳能力相匹配的最大的水平速度。而短距离加速跑则不同,它的目的是争取最短的时间跑完规定的距离,即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所反映的是运动员快速助跑的能力。传统观点认为的助跑速度利用率与这里所讲的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很相似。传统观点认为我国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达到了98%99%,我们如果用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的定义方法来计算,那么这个数字有可能更高。这种现状反映了我国跳远运动员助跑与短距离加速跑几乎没什么区别,助跑速度几乎达到了本人最高水平速度。而国外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

9、用率则控制在93%95%。我国运动员这种助跑方法,由于在加速过程中过多的消耗了体内的能源物质,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起跳。而国外运动则很好的控制了助跑节奏,这就使得他们能够很顺利的从助跑过渡到起跳。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是获得水平速度的基础,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起跳效果。根据前人的研究大致可以认为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控制在94%或95%左右为好。当然由于没有确切的数据作依据,这一点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我国一些研究者提出可以通过降低助跑速度利用率来提高跳远成绩,事实也表明,我国一些运动员通过降低助跑速度利用率确实达到了提高成绩的目的。这一点说明的问题是绝对速度利用率不能过高。4助跑相对速度利用率4.

10、1 定义助跑相对速度利用率,即跳远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最后5m的平均速度与助跑过程中最高瞬时水平速度的比值。研究表明助跑最后10m的平均速度与跳远成绩的相关性很高,尤其是助跑最后5m平均速度,它与跳远成绩的相关系数为R=0.499(P0.01),3 还有研究说相关系数甚至达到R=0.669。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助跑最后5m的平均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更大。传统观点定义助跑速度利用率,用的是助跑最后10m平均速度,这是传统定义的第二个疑点。4.2 作用 从世界著名的美国选手刘易斯和鲍威尔以及我国跳远选手亚洲纪录(8.38m)保持者黄庚和前亚洲纪录(8.36m)保持者陈尊荣各在比赛中3个跳次的有关数据

11、看(表1),发现他们在最后5m助跑速度比第一段5m助跑速度快时,跳远成绩相对就好;反之,成绩相对就差。 4这就表明跳远助跑的正确节奏是:助跑过程最快速度出现在助跑的最后阶段。因为最快速度出现过早易导致人体疲劳。根据生理学知识,神经系统不可能长时间保持紧张状态,当最高速度出现过早时,必然造成助跑后阶段速度下降。助跑相对速度利用率,反映的是运动员助跑节奏的问题,该利用率越高,表明运动员助跑过程中最高速度出现的越晚,符合跳远助跑节奏的要求。5 助跑有效速度利用率5.1定义助跑有效速度利用率,即运动员起跳脚上板瞬时水平速度与助跑过程中最高瞬时水平速度的比值。助跑的目的是为起跳获得必要的、最大的可控速度

12、。而上板瞬时的水平速度则正是跳远起跳的最直接的水平速度来源。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有研究表明:“踏板瞬间,运动员身体重心移动的水平速度与跳远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70.9。”1 这也就是说上板瞬间的水平速度才是真正对跳远成绩起决定性作用的。从理论上讲,只有助跑最高速度出现在踏板瞬时,那才是最理想的助跑节奏。但事实并非如此。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优秀运动员助跑最高速度一般出现在助跑的倒数第二步。这是因为,人体运动是复杂的,由于跳远成绩不仅仅取决于水平速度。它还与起跳的垂直速度、起跳的角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表1 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10m分段速度变化及其成绩姓名

13、跳远成绩最后10m分段速度(m/s)最后5m与前一第一个5m速度最后5m速度个5m速度之差鲍威尔8.4910.8910.390.508.5410.5710.700.138.9510.7910.940.15刘易斯8.6711.1010.990.118.7211.1111.060.058.9111.2311.260.03黄庚8.1710.8010.500.308.2310.8210.620.208.3810.6010.700.10陈尊荣8.1410.5210.360.168.2610.5310.420.118.3610.5010.580.08 表2 第二届世锦赛男子跳远前八名最后4步助跑速度 单位

14、(m/s)姓名成绩(m)倒数第4步倒数第3步倒数第2步倒数第1步刘易斯8.6711.711.511.811.2康 利8.1011.010.910.910.6埃米扬8.5310.510.510.610.3杰弗逊8.1411.110.811.010.6麦里克斯8.3310.910.810.810.7希施伯格8.16-10.710.910.7伊万吉里斯蒂8.3810.810.710.810.7阿米吉诺夫8.0510.610.810.810.85.2 作用跳远助跑主要是为了能够获得必要的可控最大速度,所谓的可控最大速度是指与该运动员起跳能力相符合的最大水平速度。助跑有效速度利用率反映的是运动员助跑过程

15、中控制速度的能力。我国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大都表现为起跳角度小;跳远成绩不理想。其实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5m的助跑速度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但跳远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我国运动员跳远成绩不理想;起跳角偏低,是因为其起跳能力与其速度不相匹配。要想提高我国的跳远水平就要在快速起跳能力上下功夫,尽量提高我国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下的起跳能力,包括提高所需的专项力量、以及对起跳过程中起跳腿的缓冲与蹬伸和摆动腿摆动制动时机的掌握。5 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优秀运动员助跑时最高速度出现并不是在上板瞬时,他们大多是呈减速上板的。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跳远助跑速度有效速度利用率并不是越大越好,它与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一样,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应该控制在怎样的范围内,这里由于数据缺乏,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去完善。6结论6.1我国跳远成绩落后,运动员绝对速度偏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最关键的是我国运动员助跑节奏不合理。它主要表现在:助跑绝对速度利用率过高;助跑过程中最高速度出现过早。6.2 助跑相对速度利用率是指跳远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最后5m的平均速度与助跑过程中最高瞬时水平速度的比值。它主要反映的是运动员助跑节奏的问题。6.3助跑有效速度利用率是指运动员起跳脚上板瞬时水平速度与助跑过程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