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u桃花源记陶渊明_第1页
tyu桃花源记陶渊明_第2页
tyu桃花源记陶渊明_第3页
tyu桃花源记陶渊明_第4页
tyu桃花源记陶渊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 桃花源记陶渊明教案目的 :1朗读、翻译课文。2背诵课文。3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5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案重、难点 :目标 1 2 3 4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1. 晋太元中( j ìn) 2. 缘溪行( yuán) 3. 便舍船( sh) 4.5. 屋舍俨然( shè)(yn)6. 阡陌(qi n mò) 7. 黄发垂髫 (ti8. 便要还家( yo ) 9. 遂与外人间 隔( su&

2、#236;)( ji àn)10. 及郡下, 诣太守( j ùn)( yì)11.刘子骥(j ì)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欣赏图片豁然开朗( huò)áo)2导入: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吗?(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三、简介作者及背景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2教师补充。陶渊明,东晋著名大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

3、柴桑 ( 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 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 " 躬耕资 " 的隐居生活。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 ( 并序 )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

4、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3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秀散文;写于公元 421 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赋税徭役繁重,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1/10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四、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订正字音。2指导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清楚、流畅。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如:“忽逢

5、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文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五、熟读课文,翻译并理解第一、二段的内容。(一)分析第一段1女生读第一段。2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第一段。(注: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缘、鲜美、落英缤纷、异、穷小结:( 1)古今异义词: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 2)成语: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3讨论本段文字的相关内容。(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讨论并归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6、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讨论并归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4)归纳本自然段的段意: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故事的开端)4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晋 武 缘 忘 忽 夹 中 芳 落 渔 复 欲 5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感想: A、有山有水,人杰地灵。B、心情舒畅、愉快、惬意。C、自己完全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之中。有一种虽处山外,却身在世外之感

7、。推断: A、有人。 B、那么,这里的人的生活又如何呢?(由此而引出第二段的学习。)(二)分析第二段1男生读第二段,引导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注:重点理解下列词语)仿佛、舍、才、豁然开朗、俨然、属、阡陌、交通、悉、黄发垂髫小结:( 1)古今异义词:2/10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 2)一词多义舍 舍弃房子( 3)成语: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2讨论本段文字的相关内容。( 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明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这里的人生活得好吗 ?何以见得 ? ( 描写桃花源人人和

8、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 明确: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归纳本自然段的段意:写渔人进入桃花林,看到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3理清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中的地点转移,并按下列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本段文字:林尽水源 山 口 景:土地 人:其中 4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讨论:如此之美的环境,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吗?(通过讨论,板书如下)对比只有父子之分有君臣之别,贵贱之分只有和平劳动无兵火征战为私利而荼毒生灵、鱼肉百姓自劳自食、和睦相处你争我夺、尔虞我诈不能(作者希望的理想境界,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9、。)六、小结这节课我们看到了桃花源的美好的生活图景,下节课让我们一起看看渔人在桃花源中受到怎样的招待?七、布置作业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并在作业本上翻译。2熟读全文。3解释文中的成语。第二课时一课前小测1填空:( 1)本文作者 ,字,名,(时期)伟大诗人,他开创了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诗人,本文选自。( 2)解词:鲜美缤纷阡陌交通悉黄发垂髫2默写:( 1)描写桃花源内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语句:( 2)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二、导入: 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3/10三、熟读课文,翻译并理解第三段的内容。(一)分析第三段1全班背诵一、二自然段2分组读第三段,看哪一

10、组读得最好。3引导学生翻译第三自然段。(注: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具、要、咸、妻子、绝境、间隔、乃、无论、具言、延、不足、小结:( 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词: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今义:连词,不管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今义:不充足,不满( 3)一词多义:乃于是,就具都竟然详细地( 4)同义词具、悉、咸、皆:都云、道:说乃、遂:于是4讨论本段文字的相关内容。( 1)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2)文中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反映

11、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 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4)探讨: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提示:A、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怎样的时代?(魏晋时期,战乱年代。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为桃源外边世界的动乱、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B、从这里我们可知:作者虚构的这个宁静安乐的环境、美好的风俗、淳朴的人情,是为了寄托作者的那种追求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的理想

12、。C、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的探讨:陶渊明“不为五斗M而折腰”的人生哲学和隐居田园而过着清贫生活的思想境界。(注:由“此中人”是那些淳朴百姓的化影,他们叹息渔人的生活不如乡村的美好生活。从而可以推断陶渊明隐居田园的原因。)( 5)为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6)归纳第 3 段的段意: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5按“初识、所闻、所感、离开”引导学生背诵这段文字。4/10四、小结:第二、三段合为第二部分,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是故事的发展。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

13、、四。第三课时一课前小测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通,解作:2解词: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妻子邑人()3翻译:(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4默写:反映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二、导入: 渔人离开后还到过桃花源吗?三、熟读课文,翻译并理解第四、五段的内容。1全班背诵一到三自然段。2抽学生读四、五段。3引导学生翻译四、五自然段。(注:重点理解下列词语)扶、向、志、诣、遂、规、未果、寻、问津小结:( 1)古今异义词:如此 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2)一词多义:志作标记遂终于寻寻找所作的标记于是,就随即,不久( 3)同义词

14、:缘、扶:沿着( 4)成语:无人问津( 5)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4讨论本段文字的相关内容。( 1)渔人离开是时为何要作记号,而且还带人来寻找呢?这里社会生活平静,人们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没有战争,没有剥削,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真是理想的社会,渔人也想让大家都能过上这样的好生活。( 2)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10明确: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3)归纳第三部分段意: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

15、桃源未果的情形。(结局和尾声)5引导学生背诵四、五段。四、总结结构,思考文章主题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 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中心思想)六、探究: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明确: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

16、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七、拓展: 请欣赏一篇幽默诙谐的桃花源后记,读完后与伙伴们聊聊你们的感受! ( 畅所欲言! )陶渊明先生的一篇桃花源记令五陵桃源名声大噪。我甚神往之,遂前去探访。至五陵,见渔人,说因由。渔人便撑船载我同往。得一山,山有黑漆大门,上有金铜扣环,门上一匾,上书“桃花娱乐园”五个金字。吾甚异之:此乃桃花源乎?忽闻一声“哈喽!”大惊,回头视之,原是一桃花源人。西装革履,油头粉面,手提黑提包,执大茶杯。见渔人,大喜:“哇噻!是你耶!好久不见了耶!”渔人细审,认出乃上回款待渔人者。那人遂掏出名片与我,上书桃花娱乐园副园长桃花节副主席地址:人面桃花街

17、1 号手机: 1357924680网址:于是,便随桃源人参观,桃源中人,个个打扮入时。领带西服为先生,牛仔裤大头鞋为小姐,披红戴紫为老太太,可谓:“男女衣着,悉如洋人”;女子之“青丝”如今变为金发,老人的“银丝”,如今染的漆黑油亮,可谓“黄发垂髫”;男女腰中皆挂大哥大、BP机,鸣声此起彼伏,可谓“机犬相闻”。不久,日已高,甚觉腹中饥渴,桃源人便要至其家,已非草舍茅屋,乃朱楼翠阁,上书五大金字“桃源大酒店”。随后上菜,乃:肥城桃、水蜜桃、金丝桃、猕猴桃、蟠桃、胡桃、扁桃、油桃、杨桃、樱桃 等二十余种。除此外,另有桃咸菜、桃馍、桃罐头、桃酒、桃饮料等,渔人自语道:“每菜皆桃,恐不久将生扁桃体炎”。

18、停数日,辞去,包中装满桃源人推销之桃罐头等特产,另有纪念章、纪念币、纪念册、游览图数十种。桃源人将一叠传单塞于我等,语云:“务必向外人道也!”打开传单看,上写“让世界走向桃源,让桃源走向世界。”门庭若市久矣。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搜集陶渊明的一些田园诗,读一读,背一背。3完成练习:( 1)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本文以为线索,按顺序,记叙了渔人、的过程,描绘了一个的理想社会,反映了的美好愿望。( 2)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6/10发现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理进入桃花源 :想所见:土地平旷、

19、屋舍严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良好)社会怡然自乐 (生活安定)似所闻: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世隔绝之久)有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而离开桃花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无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同步练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

20、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填空:( 1)本文作者,名,字,(时期)伟大诗人,本文选自。( 2)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本文以为线索,按顺序,记叙了渔人、的过程,描绘了一个的理想社会,反映了的美好愿望

21、。( 3)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4)描写桃花源内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语句:( 5)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6)桃花源人避世的根本原因:( 7)反映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8)暗示桃花源并不存在的语句: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通,解作: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缘溪行()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 之()欲穷其林()仿佛 若有光()豁然开朗 ()7/10才通人()屋舍俨然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延至其家()便扶向 路(遣人随其往()欣然规 往()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咸来问讯()与外人间隔 ()()诣太守()未果(

22、)无问津 者()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芳草鲜美 古义:今义:( 2)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古义:今义:( 3)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今义:古义:今义:( 4)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古义:今义:(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 6)说如此古义:今义:5解释下列多义词: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见渔人,乃 大惊。()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具答之()具言所闻()处处志 之。()寻向所志 。()寻向所志。()寻病终。()遂与外人间隔()遂迷()6写出这段文字中的七个成语。()()()()()()()7翻译:(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8/10(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渔人甚异之”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