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神经解剖学基础_第1页
神经生物学-神经解剖学基础_第2页
神经生物学-神经解剖学基础_第3页
神经生物学-神经解剖学基础_第4页
神经生物学-神经解剖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3章章 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系统一般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前者是指脑和脊髓部分,后者为脑和脊髓以外的部分。v自主神经系统也称内脏神经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活动。v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传入(出)神经,习惯上指传出部分;包括(副)交感神经,它们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并调节这些器官的功能。v自主神经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A 内脏神经组成和支配 P57(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起源起源 脊髓胸腰段脊髓胸腰段 3、7、9、10 灰质侧角的灰质侧角的 对脑神经核和对脑神经核和 中间外侧柱中间

2、外侧柱 骶髓灰质侧角骶髓灰质侧角分布分布 广泛广泛 局限局限节前纤维节前纤维 短,刺激引起短,刺激引起 长,刺激引起长,刺激引起 的反应弥散的反应弥散 的反应局限的反应局限节后纤维节后纤维 长长 短短(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三)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1.紧张性作用 自主神经对效应器的支配一般具有紧张性作用。例如,切断心迷走神经,心率即加快。自主神经的紧张性来源于中枢,而中枢的紧张性则来源于神经反射和体液因素等多种原因。2.双重神经支配 许多组织器官都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两者的作用往往是相互拮抗的。例如,迷走神经可促进小肠的运动和分

3、泌,而交感神经则起抑制作用。3.受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 自主神经的活动度与效应器当时的功能状态有关。例如,胃幽门处于收缩状态时,刺激迷走神经能使之舒张;而幽门处于舒张状态时,刺激迷走神经则使之收缩。4.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在环境急骤变化的情况下,交感神经系统可以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能力以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 B B 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P44P44 丘脑接受除嗅觉以外所有感觉传导束的投射,换元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因此丘脑是最重要的感觉接替站。丘脑核团的划分丘脑核团的划分1.特异性感觉接替核: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后外侧腹核:躯干、肢

4、体感觉 ;后内侧腹核:头面部感觉 听觉 内侧膝状体 大脑皮层听觉代表区 ;视觉 外侧膝状体 大脑皮层视觉代表区2.联络核:接受特异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联系、协调各种感觉。下丘脑乳头体 丘脑前核 大脑皮层扣带回小脑、苍白球、后腹核 腹外侧核 大脑皮层运动区 内、外侧膝状体 丘脑枕核 大脑皮层顶叶、枕叶、颞叶 3.非特异性投射核:靠近丘脑中线的髓板内核群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等。它们接受来自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换元后经多突触接替后,弥散地投射到整个大脑皮层。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感觉投射系统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性投射系统 由丘脑(非特异核群

5、)弥散地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的N纤维。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由丘脑(感觉接替核、联络核)沿特定的途径点对点的投射至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的N纤维。特异性投射系统组组成成功功能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引起特定的感觉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不引起特定的感觉不引起特定的感觉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状态( (上行唤醒作用上行唤醒作用)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丘脑前沿特定的途径传入丘脑前沿特定的途径上行上行纤维由丘脑第一二类核团纤维由丘脑第一二类核团发出发出丘脑丘脑- -皮层为点对点的投射皮层为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关系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交换神经元

6、结构多次交换神经元纤维由丘脑第三类核团纤维由丘脑第三类核团发出发出丘脑丘脑- -皮层为弥散性投射皮层为弥散性投射特特点点多次更换神经元多次更换神经元投射区广泛投射区广泛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眠药物)催眠药物)投射区窄小投射区窄小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唤醒作用射系统的上行唤醒作用感觉投射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特点感觉投射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特点C 神经传导通路神经传导通路 P60躯体和内脏感觉躯体和内脏感觉躯体感觉躯体感觉浅感觉浅感觉深感觉(本体感觉)深感觉(本体感觉)粗略触压觉粗略触压觉温度觉温度觉痛觉痛觉位置觉位置觉运动觉运动觉精细触压觉精细触

7、压觉内脏感觉内脏感觉特殊感觉特殊感觉视觉视觉听觉听觉平衡感觉平衡感觉嗅觉嗅觉味觉味觉感觉感觉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一、中枢对躯体感觉的分析(一)感觉传入通路(一)感觉传入通路 1.1.丘脑前的传入系统丘脑前的传入系统 深感觉:深感觉:传导传导位置觉、运动觉、精细触压觉位置觉、运动觉、精细触压觉 浅感觉:传导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浅感觉:传导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 深感觉深感觉 功能:传导位置觉、运动觉功能:传导位置觉、运动觉和精细触和精细触-压觉。压觉。 过程:传入纤维入脊髓(一过程:传入纤维入脊髓(一级)先在同侧后索上行级)先在同侧后索上行 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更换神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更换神经元

8、(二级)经元(二级) 经内侧丘经内侧丘系至对侧丘脑的特异感觉接系至对侧丘脑的特异感觉接替核后外侧腹核(三级)。替核后外侧腹核(三级)。 特点:特点:先上行先上行(延髓)(延髓)再交再交叉叉。浅感觉浅感觉 功能:传导痛觉、温度觉和粗功能:传导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略触-压觉。压觉。 过程:过程:脊髓神经节假单极神经脊髓神经节假单极神经元(一级)元(一级)传入纤维进入脊髓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角(二级)换元、交叉后角(二级)换元、交叉 后上行(脊髓后上行(脊髓-丘脑侧束传导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脊髓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传丘脑前束传导粗略触导粗略触-压觉)压觉)到达丘脑到达丘脑的特异感觉接替核或非特异

9、投的特异感觉接替核或非特异投射核(三级)。射核(三级)。 特点:特点:先交叉先交叉(白质)(白质)再上行再上行。二、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二、中枢对内脏感觉的分析(一)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一)传入通路与皮层代表区 内脏感觉的传入神经为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内脏感觉的传入神经为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细胞体主要位于脊髓胸感神经。其细胞体主要位于脊髓胸7-腰腰2和骶和骶2-4后根神经节,后根神经节,以及第以及第、对脑神经节内。对脑神经节内。 内脏感觉的传入冲动进入中枢后,沿着躯体感觉的同一内脏感觉的传入冲动进入中枢后,沿着躯体感觉的同一通路上行,即沿着脊髓丘脑束和感觉投射系统到

10、达大脑皮层。通路上行,即沿着脊髓丘脑束和感觉投射系统到达大脑皮层。与内脏感觉相关的投射区有第一感觉区、第二感觉区、运动与内脏感觉相关的投射区有第一感觉区、第二感觉区、运动辅助区和边缘系统皮层。辅助区和边缘系统皮层。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v 视觉传导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视网膜双极细胞,周围突连于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中枢突与第2级神经元-视网膜节细胞,形成突触。节细胞轴突在视神经盘处聚集成视神经,穿视神经管入颅,经视交叉、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 第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外侧膝状体内,其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视区,

11、产生视觉。v当强光照一侧眼时,引起双眼瞳孔缩小的反应称瞳孔对光反射。v 视神经入颅后,来自鼻侧视网膜的视神经纤维交叉形成视交叉,来自颞侧视网膜的纤维则不交叉。 左眼颞侧视网膜+右眼鼻侧视网膜=左侧视束,投射到左侧外侧膝状体;右眼颞侧视网膜+左眼鼻侧视网膜=右侧视束,投射到右侧外侧膝状体 左、右外侧膝状体各自经同侧膝状体距状束投射到同侧初级视皮层。v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和外侧膝状体以及初级视皮层之间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三、听觉和平衡觉传导通路三、听觉和平衡觉传导通路v 听觉传导通路由4级神经元组成。v 中枢:颞叶上部;听觉的投射为双侧性的;在人类,不同音频感觉的投射区有一定分区,低音调组分分布

12、于听皮层的前外侧,而高音调组分分布于后内侧。 传导平衡觉的第1级神经元是前庭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 头部的空间方位决定于前庭感受器的传入信息,其来自关节囊本体感受器的躯体传入冲动,它提供了躯体不同部分相对位置的信息。还包括皮肤的外感受器,尤其是触-压觉感受器的传入冲动。 上述传入信息在皮层水平进行综合,成为整个躯体的连续的空间方位图像。 3.4.2 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运动调控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运动调控的基本结构和功能v 一级结构:大脑皮层联络区、基底神经节和皮层小脑(策划)v 二级结构:运动皮层(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和脊髓小脑(协调、组织和实施)v 三级结构:脑干和脊髓(执行)v 随意运动的

13、设想起源于皮层联络区;在基底神经节和皮层小脑中设计。v 设计好的运动信息被传到皮层运动区,指令经运动传出通路到达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v 脊髓小脑将来自肌肉、关节等处的感觉传入信息与皮层运动区发出的运动指令反复进行比较,修正皮层运动区的活动。策划策划 执行执行 (一)锥体系(一)锥体系(运动传出通路)运动传出通路)v由皮层发出,经内囊、脑干下行,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称为皮层脊髓束v由皮层发出,经内囊到达脑干内各脑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称为皮层核束v皮层脊髓束中约80%的纤维在延髓椎体跨过中线,在对侧脊髓外侧索下行而形成皮层脊髓侧束。(精细、技巧性运动相关)v其余约20%的纤维在延髓不跨越中线,在脊髓同侧前索下行而形成皮层脊髓前束。(控制屈肌活动,姿势维持和粗略运动相关)v损伤皮层脊髓前束后,由于近端肌肉失去神经控制,躯体平衡的维持、行走和攀登均发生困难。这种因运动传导通路损伤而引起的运动能力减弱,称为不全性麻痹,受累肌肉的肌张力常下降。v运动传导通路损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