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王东红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317203摘要:小学是人这一生中十分关键的奠基阶段,小学牛品德与社会学 科的教育对学牛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牛活是德育形 成的土壤,生活是学科教育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在小学品德与 社会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需要大量搜集牛活实例,用实例丰富课程内容;需要多设计生活化的课 题内容,多开展牛活化的课外活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课文内容与实际 牛活充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牛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行的 统一,培养学牛的思想道德品质
2、,以达到教学目的。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教学方法小学阶段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促进学牛养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然而学科起源于牛活又服务于牛活,只有让 教育与学牛的实际牛活充分融合,采取牛活化的教学方式,才能让课程回归到生 活之中,才能激发学牛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与理 解,并做到知行统一,才能切实培养学牛优良的思想品质,达成教学目的。一、牛活化教学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在以往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学方式以说教为主,往往 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教师的教学要密切联系 牛活实际,将思想品
3、德教育和牛活内容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向是新时期尤其 是新课改后的大方向。牛活是学牛成长的沃土,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也都是在生 活中形成和养成的,所以脱离牛活的教学没有任何意义,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 育是牛活的需要。”而牛活是德育形成的土壤,牛活是学科教育中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将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极 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活中学,又能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 在生活中感受到学科的魅力,使自身的思想品德在生活中得到锻炼与熏陶。这样 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是提高教学质
4、量、达成学科教育目的的关 键。学习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多列举学生 生活中的实际例子,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生活 能力。二、生活化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践运用1 转变观念,以生为本。品德课堂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是学生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老 师总是围绕着生活内容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生活和学生的修为密切联系起来, 形成他们的德育内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好处。但在教学中存在一 定的问题:老师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是被动地听,这样的教学说教有余, 情趣不足,难以引起学生
5、的共鸣,因此也就根本满足不了新课标对学生的教育要 求。而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为课堂注入新鲜的元素,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也更有利于老师教学活动的展开,提高课堂效率。改 变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首先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就是 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从课堂上的主导者变成引 导者。在课上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提 问,将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例如在讲“我爱我家”一课吋,老师完全 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介绍。2. 联系情境,激发兴趣。老师在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釆 取以陈述问题、展
6、现生活的教学方法,将课上要讲的知识内容放置于学生的实际 生活中,通过在生活情境中展开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和答案之间建立紧密的生活 联系。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具体的生活经验,设计 更有针对性、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3. 用好案例,辅助教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良好的行为 坚持下来,就成了好习惯;案例见识多了,无形中就知晓了是非曲直。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老师不应该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局限在教材的 文字内容,而是应该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对教材进行 无限扩充。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7、程本身就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更 需要老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在每堂课的课前,老 师都应该积极地做好备课活动,搜集人量的生活案例,从中挑选出最符合课文内 容、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案例,并在课上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将抽 象的课堂知识与丰富的生动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目的。例 如,在教授平安回家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比方 说列举学生们平时在冋家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让学生们自行讨论在冋家途中 怎样才能保证交通安全。通过学生的思考与相互交流,并与自己的
8、实际情况向结 合,对交通信号、交通拥堵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发 散;老师再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向学生讲解遵守交通规则,让学生真正 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对知识的应用。另外,老师还 可以找一些交通事故的资料在课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并由此加强自我保护意识。4. 布置课题,丰富情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品德 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重点不只是让学生获取课本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思 想品质。而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只有将知识与情感结合起来,将生 活的实践经验应用到课程学习中,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因此,在小
9、学品德与社 会的课程教学中,老师需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课题,从学生日常 的生活中选取符合教学内容、最能从中锻炼学生品质修养的课题,让学校的教学 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得以沟通。例如, 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商场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布置学生课下去商场中走一 走、看一看的任务作业,通过学生们在真实的商场中所看所感,真实体验买东西 的技巧,体验如何进行合理的购物,认识到商场购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并通过让学生与售货员的交流沟通,让学生体会到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态度对顾 客购买行为的影响力。这样的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收获知识的生活化课题不仅能 调动学生的参与
10、积极性,更能让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收获到课堂上单纯靠老师的讲 解所学习不到的内容。5开展实践,延伸课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种慢艺术,以育 人为主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 础的学科,基于学科的这一基本属性,老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打破课堂 的限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利用生 活中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 生活,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融合和互动中获取知识,受到生活“老师”的教育, 使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得到强化,并且在实际活动中使自身的语言表 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际
11、应用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例如在讲解想象他 们的难处一文吋,老师就可以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去社会中亲眼观 察和亲身体会课文中所提及的“他们”的难处。比如去街上观察道路上正赶着上 班匆匆急行的上班族,去饭店观察隔师、服务员为了生存而艰苦奋斗的表现;去 观察那些身体残疾只能在路边乞讨的残疾人,体会他们的生活难处;还可以通过 蒙上同学的眼晴让同学试着行走、堵住同学的耳朵让他们猜测他人的言语等实践 活动,让学生们切身体会那些身体残疾的人们在生活中的困难,并被他们的顽强 精神所折服,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小学是人这一生中十分关键的奠基阶段,小学生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 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生活是德育形成的土壤, 生活是学科教育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 学中,老师需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大 量搜集生活实例,用实例丰富课程内容;需要多设计生活化的课题内容、多开展 生活化的课外活动,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 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行的统一,培养学生 的思想道德品质,以达到教学目的。参考文献刘辉浅谈生活化的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有效教学方式j中小学电教(下 半月),2009年,07期。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拆迁安全保障措施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2版) 课件 第十章 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分类
- 间隙感染的护理
-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中的学习方法
- 咯血前兆护理
- 2025企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工作计划
- 制造业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 2025年度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计划
- 缺乳护理常规
- 建筑行业2025年创新理念与工作计划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年级五月模拟训练试题数学试题及答案(武汉五调)
- DL∕T 5210.6-201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第6部分:调整试验
- DB34T 5006-2023 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
- D503-D505防雷与接地(下册)彩色版
- 2023年科技特长生招生考试试卷word
- GB/T 34560.1-2017结构钢第1部分:热轧产品一般交货技术条件
- GB/T 29318-2012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能计量
- VSTi音源插件列表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清单五篇
-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处理流程图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鉴定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