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理解性背诵默写)劝学 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 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 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
2、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8、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 中提出 “ 学不可以已”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9、刘禹锡诗云: “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0、“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
3、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 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 ”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 义是十分重大的。 12、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3、 “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积
4、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5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2)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5、.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
6、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且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7、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0、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1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2、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
8、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3 、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6.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 7.韩愈在
9、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8.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10、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 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如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 1 、本文中苏轼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月 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 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11、月而长终 ”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本文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
12、海之一粟。 6、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7、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驾一叶之扁舟 ”;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这一段关于历史人物人物的凭吊,写得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的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
13、?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 、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 6)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
14、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8. 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15、。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9.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0.婚后,当女子年老色衰,男子再也不是那个憨厚的小伙,终于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不仅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11
16、.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2.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13.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 1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5、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16、 女子 表明自己不 幸生 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7、表明文中女子热情、
17、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7 )离骚 1.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亦余心 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屈原的诗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 生之多艰。 3.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 兮,謇朝谇而夕替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 之以揽茝 5.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怨灵修之浩荡 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
18、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7.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8.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9.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11.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两句: 鸷鸟之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 12.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
19、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 道而相安? 13.离骚中表明作者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也是以古贤为榜样的两句: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14.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 乎吾将反 15.离骚中屈原表达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 未远 16.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7.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 吾初服 18.离骚中屈原用荷花表明自己要修养自己的两句: 制芰
20、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9.离骚中屈原表明即使没有人了解自己也无所谓,只要自己内心买好就可以的两句话: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0.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 高余冠 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1.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 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 22.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的两句: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23.离骚中表明自己即使佩带芳草和玉佩,但是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的两句: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4.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
21、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5.虽然现实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是诗人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表现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的句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蜀道难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22、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10
2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真是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11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 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 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mén )参(sh 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
24、夜月,愁空山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砯(png)崖转石万壑雷”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i)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6、
25、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17.蜀道难中说明在很久以前蜀地就建立国家的两句: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18.蜀道难中写蜀地和秦地之间阻隔着太白山,只有鸟儿可以飞过的两句: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19.蜀道难中用太阳神到了蜀地也要回转车头表明蜀地之高的两句: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0.蜀道难中用黄鹤不能飞过,猿猴无法攀援,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1.蜀道难中写出青泥岭盘旋曲折的两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22.蜀道难中用手可摘星的夸张写法写出
26、山峰之高的两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3.蜀道难中用雌雄鸟相随在古木上鸣叫表明环境凄凉的两句: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24.蜀道难中用群峰距离天很近,古松只能倒挂在绝壁上的画面表明山峰之高的两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25.蜀道难中用湍急的水流和滚动的石头发出雷鸣一般的响声描绘蜀道险要地势的两句: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9)登高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
27、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 、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 、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 ),潦倒新停浊酒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 b
28、236;n ),潦倒新停浊酒杯。 9 、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尽长江滚滚来。 10、 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11写秋肃临天下的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高度概括诗人晚年的悲凉处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10 )琵琶行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 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秋月春风等闲度、绕船月明江
29、水寒 、 春江花朝秋月夜 。 2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3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5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
30、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6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7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9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0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
31、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11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 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3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 莫辞更 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
32、 转急。 1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1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
33、必曾相识!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19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夜深忽梦少年时,梦啼妆泪红阑干。 ” 20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些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劈啪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月声的绝唱。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2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
34、前冷落鞍马戏,老大嫁作商人妇” ,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同是天涯 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24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
35、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的句子是“ 间关莺语花 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25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 26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7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
36、中那两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28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同是天涯沦落 , 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喟。 29酒本是一种饮料,但在中国却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在古代诗人笔下,与酒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表明 天涯沦落人的孤寂。 30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间关莺语花底滑,
37、幽咽泉流冰下难。 ” 32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 醉 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这个“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11)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 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颔联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庄
38、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5、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升烟” 。 6、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表达这种感 受两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7、“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 李商隐在 锦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两句中用凄迷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追怀人生的理想与幻灭
39、、相聚与分离的哀怨之情。 (12)虞美人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年度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293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工测试题与答案
- 呼叫中心服务员-中级工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5年环保节能型冷却塔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第6课时 十几减5、4、3、2
- 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 5.8混合高斯模型
- 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 2.4数学基础
- 第13课 猜拳游戏-交互式动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DB31∕T 1148-2019 水量计量差错的退补水量核算方法
- 2025蛇年元旦晚会
- 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8讲 电路 (共5节)含解析
- 延长石油社招笔试题库
- 《传媒法的原则》课件
- 工地早班会活动记录表(普工、塔司、信号工)
- 绝句迟日江山丽说课稿
-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回归课本)
- DB41T 2542-2023 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 DB11∕T 1847-2021 电梯井道作业平台技术规程
- 2020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安全要求和试验IEC6279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