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笔记打印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3/7c98c731-f63c-4b5e-ab30-fa3c4364bb6f/7c98c731-f63c-4b5e-ab30-fa3c4364bb6f1.gif)
![中药学综合笔记打印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3/7c98c731-f63c-4b5e-ab30-fa3c4364bb6f/7c98c731-f63c-4b5e-ab30-fa3c4364bb6f2.gif)
![中药学综合笔记打印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3/7c98c731-f63c-4b5e-ab30-fa3c4364bb6f/7c98c731-f63c-4b5e-ab30-fa3c4364bb6f3.gif)
![中药学综合笔记打印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3/7c98c731-f63c-4b5e-ab30-fa3c4364bb6f/7c98c731-f63c-4b5e-ab30-fa3c4364bb6f4.gif)
![中药学综合笔记打印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3/7c98c731-f63c-4b5e-ab30-fa3c4364bb6f/7c98c731-f63c-4b5e-ab30-fa3c4364bb6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读书笔记】1.中医理论的两个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1)人体;2)人与自然;3)人与社会 辨证论治 病-症状、体征-证(病变部位、原因、性质、邪正关系的病理概括) 同病异治(相同的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区、患者身体、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 异病同治(病机相同)2.阴阳学说 阳:运动,向上,外向,温热,明亮,功能性的
2、160;阴:静止,下降,内守,寒冷,晦暗,有形器质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气血的相互转化。 消长平衡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相互转化 依据是阴阳相互依存;阴阳消长是量变,阴阳转化是质变。 阴阳学说在临床上的定性作用 疾病诊断 色-阳:明
3、 阴:暗 声-阳: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躁动,呼吸有力 阴:语声低微无力,少言沉静,呼吸微弱 疾病治疗 确定治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确定药物性能:药性,五味,升降浮沉3.五行学说五季 五行 五方 五气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脏 五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五声
4、160;春 木 东 风 酸 青 生 肝 胆 目 筋 怒 呼夏 火
5、0; 南 暑 苦 赤 长 心 小肠 舌 脉 喜 笑长夏 土 中 湿 甘
6、60;黄 化 脾 胃 口 肉 思 歌秋 金 西 燥 辛 白 收
7、; 肺 大肠 鼻 皮毛 悲 哭冬 水 北 寒 咸 黑 藏 肾 膀胱 耳 骨
8、160;恐 呻相生相克:相乘(克太过,所胜);相侮(反克,所不胜)相生规律治法: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益火补土相克规律治法: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 4.脏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胆,女子胞,骨,脉五脏的生理功能五脏 志 液 体 华 窍心 喜 汗
9、 脉 面 舌 肝 怒 泪 筋 爪 目脾 思 涎 肉 唇 口肺 悲 涕 皮 毛 鼻肾
10、60; 恐 唾 骨 发 耳六腑的生理功能5.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血: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 血为气母(血能载气,血能生气)津液: 滋润濡养; 化生血液; 运输代谢津:清稀,体表,肌肉,孔窍,血脉液:稠厚,骨节,脏腑,脑,髓6.经脉十二经脉顺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督
11、脉:调节阳经。主脑、髓、肾任脉:调节阴经。主妊养胞胎冲脉:调节十二经。为血海带脉:约束纵行诸经。主带下7.体质:指人体的身心特征(先天,后天,其它)8.病因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疠气: 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 饮食失宜: 劳逸适当: 痰饮:溢饮(肌肤);悬饮(胸胁);支饮(胸膈);痰饮(肠间) 淤血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9.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制&
12、#160; 邪正盛衰病机 阴阳失调病机 气血,津液失调病机10.预防与康复 预防:未病先防- 提高身体体质; 消灭病邪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 控制疾病转变 康复原则: 形神共养; 调养气血阴阳 常用康复疗法: 药品、器械辅助; 针灸推拿气功; 体育娱乐; 自然康复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读书笔记】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审内察外
13、,整体统一 四诊合参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2. 中医诊断学的内容:四诊,八纲,辩证,辨病,辩症 3. 四诊
14、 望诊(神,色,形,态,舌象,分泌物,排泄物) 神:得神,失神,假神,神乱(癫、狂、痫) 色:白(寒,失血),黄(虚,湿),赤(热),青(寒、痛),黑(肾虚,水饮,痰血) 形:
15、; 形胖神衰 阳气不足 形瘦肤干 阴血不足 瘦削至大肉脱失 精气衰竭 “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16、60; 姿态: 阳主动,阴主静 头面: &
17、#160; 头形 小儿头形过大过小:伴智力发育不全,肾精亏损 囟门下陷:虚证
18、0; 囟门高突:热证 囟门迟闭:肾气不足 头摇不能自主:风证
19、0; 头发 发稀疏易落:精血不足 突发片状脱发:血虚受风 &
20、#160; 年少落发:肾虚或血热 目
21、0; 眼胞红肿:肝经风热 目窠浮肿,如卧蚕状,水肿
22、60; 白睛黄染:黄疸 鼻
23、 流腥臭浊涕:感受外邪,或胆经蕴热(鼻渊) &
24、#160; 鼻头红赤:肺胃有热(酒糟鼻) 齿龈 牙齿松动,齿根外露:肾虚,或虚火上浮 齿龈红肿,牙龈出血:胃火炽盛
25、; 咽喉
26、; 红肿溃烂:肺胃炽热 鲜红娇嫩:阴虚火旺 淡红不肿,干痒不适,经久不愈:虚火上浮
27、 喉有白膜:白喉 体表
28、 斑:点大成片,摸之不碍手 疹:点
29、小如粟,摸之碍手 白培:透明小疱疹,晶培,枯培 痈:盘根错节
30、0; 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 疔:跟脚坚硬,顶白而痛 疖:形圆而红、肿、热、痛 &
31、#160; 舌 舌色:淡白、红、绛、紫
32、; 舌上紫色斑点,多为血瘀之证 舌形 &
33、#160; 胖大舌 瘦薄舌
34、160; 裂纹舌 齿痕:脾虚 芒刺:热邪亢盛
35、 舌尖有:心火亢盛 舌边有:肝胆火盛
36、160; 舌中有:胃肠热盛 舌态 &
37、#160; 强硬 热入心包,中风征兆 痿软 气血虚极
38、160; 颤动 气血两虚 吐弄
39、; 歪斜 中风或中风先兆 短缩 危重症
40、 舌苔 苔色:
41、160; 白 表证,寒证
42、 黄 热证,里证 灰 里证(里热,寒湿)
43、 黑 里证(热极,寒盛) 苔质:
44、 厚薄见底,不见底 病邪深浅 润燥 &
45、#160; 津液是否损伤 腻苔 湿浊 &
46、#160; 腐苔 阳热有余,蒸腾食积,痰浊 剥落 胃气阴两伤
47、60; 有根真苔 有胃气 无根假苔 胃气衰 闻诊
48、0; 听声音
49、160; 语声 强弱
50、 语言错乱
51、; 谵语 语无伦次,声音有力 郑声 神志不清,语言重复
52、0; 狂言 狂证 独语 癫证
53、; 呼吸
54、 喘
55、 哮 喉中有哮鸣 叹息 肝不疏泄,情志抑郁
56、 咳嗽 (肺气上逆) 顿咳:百日咳,终止时作鹭鸶叫 &
57、#160; 白喉:声如犬吠,喉有白膜 呃逆、嗳气(胃气上逆) 嗅气味
58、; 恶臭:热
59、160; 腥臭:寒 &
60、#160; 酸腐:消化不良 问诊
61、 问寒热
62、; 但寒不热(虚寒、实寒) 但热不寒(壮热、潮热、低热)
63、160; 恶寒发热(表寒证、表热证) 寒热往来(伤寒少阳证,疟疾) 问汗
64、; 表证辨汗 自汗
65、 汗出不息,活动后尤甚 盗汗 入睡汗出 绝汗 大汗淋漓,四肢厥冷
66、; 战汗 全身战栗,继而汗出(邪正相争) 问疼痛
67、 胀痛 胀满、游走 刺痛
68、160; 针刺、固定,血瘀 隐痛 轻,隐隐作痛,不休。虚证 重痛 痛而沉重
69、; 灼痛 痛处灼热 有热 冷痛 痛处寒凉
70、 有寒 绞痛 瘀血,虫积,结石 掣痛 牵引疼痛。筋脉失养,阻滞不通 &
71、#160; 问疼痛部位 头痛
72、160; 后脑 &
73、#160; 太阳经 前额,眉棱骨 阳明经
74、 两侧头痛 少阳经 头巅顶痛
75、0; 厥阴经 头痛连齿 少阴经
76、; 四肢关节痛 行
77、痹 游走不定 风证 痛痹 喜热畏寒 寒证
78、 着痹 沉着 湿证
79、0; 热痹 红肿 风寒湿郁而化热 问饮食
80、 口干,欲漱口不欲咽 瘀血 大渴引饮 消渴
81、60; 消谷善饥 胃火盛 饥不欲食
82、 胃阳不足 易饥多食,便溏 胃强脾弱 久病不能食,突然暴食
83、60; 脾胃之气将绝,“除中” 口苦 热证
84、60; 口甜 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
85、 肝胃湿热 口中酸馊 食积内停 口淡
86、乏味 脾虚不运 问二便
87、0; 脱肛 脾虚下陷 里急后重 痢疾
88、60; 癃闭
89、160; 湿热 瘀血 结石
90、; 肾阳不足,肾阴亏损 尿痛灼热 淋证
91、 问睡眠 失眠
92、; 心肾不交 心脾两虚
93、60; 胆郁痰扰 饮食积滞 嗜睡
94、 心肾阳虚 脾气虚弱 痰湿困脾
95、 问耳目
96、 问经带
97、; 切诊 各种脉象特点,以及对应病证 &
98、#160; 辩证:八纲、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八纲:阴阳、虚实、表里、寒热 脏器 心病
99、; 虚证 阳虚: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
100、 阴虚:心血虚、心阴虚 实证 心血瘀阻、心火亢盛
101、0; 肺病 虚证 肺气虚、肺阴虚 实证 &
102、#160; 风寒犯肺 风热犯肺
103、160; 燥邪犯肺 痰浊犯肺 脾病
104、; 虚证 脾气虚
105、0; 脾虚下陷 脾不统血 脾阳虚
106、0; 实证 寒湿困脾、脾胃湿热 肝病 虚证
107、 肝阴虚、肝血虚 实证 肝气郁结、肝胆湿热、寒滞肝脉 肝火上炎 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肝阳化风、热
108、极生风、血虚生风 肾病 肾阳虚 肾阴虚
109、; 肾精不足 肾气不固 肾不纳气 腑器
110、 胃病 胃寒证 胃热证
111、 胃阴虚 食滞胃脘 大肠病
112、160; 大肠湿热 大肠津亏 膀胱 湿热证
113、0; 气血津液辩证 气病 气虚证
114、 气陷证 气滞证 气逆证
115、60; 肺气上逆 胃气上逆 肝风上逆&
116、#160; 血病 血虚证 血瘀证&
117、#160; 血热证 血寒证 气
118、血同病 气滞血瘀 气血两虚 气
119、不摄血 气随血脱 津液辨证
120、60; 津液不足 水肿 阳水 上半身开始肿 发病急
121、60; 阴水 下半身开始肿 发病晚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读书笔记】本章需要精读背记各种证以及对应药方治则:治疗方法的知道总则 治病求本
122、 正治(逆治)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从治)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扶正祛邪
123、60; 调整阴阳 阴阳偏盛 损其有余 阴阳偏衰
124、0; 补其不足 阴中求阳 阳中求阴 阴病治阴 阳病治阳 三因制宜
125、0; 因时 季节气候 因地 地理环境 因人 人体的体制、性别、年龄常见病辨证论治
126、 病-证-(症状,体征)-治法-药方 1.感冒 风寒感冒
127、 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 银翘散 2.咳嗽 风寒犯肺
128、 杏苏散 风热犯肺 桑菊饮 燥邪伤肺 桑杏汤 3.喘证
129、0; 风寒闭肺 麻黄汤 痰热郁肺 桑白皮汤 肾虚作喘 金匮肾气丸
130、 参蛤散4.不寐 心火炽盛 朱砂安神丸 肝郁化火 龙胆泻肝汤
131、; 阴虚火旺 六味地黄丸 交泰丸 心脾两虚 归脾汤 5.胃痛 &
132、#160; 胃 寒 良附丸 食滞胃痛 保和丸 肝气犯胃 柴胡疏肝散
133、; 肝胃郁热 化肝煎 脾胃虚寒 黄芪建中汤 6.呕吐 外邪犯胃
134、 藿香正气散 饮食停滞 保和丸 肝气犯胃 半夏厚朴汤 左金丸7.泄泻
135、60; 伤食泄泻 保和丸 肾阳虚衰 四神丸 8.便秘
136、0; 热结肠胃 麻子仁丸 肝脾气郁 六磨汤 津亏血燥 润肠丸 &
137、#160; 阳虚寒凝 半硫丸 或附桂八味丸9.头痛 风寒头痛 川芎茶调散 风热头痛
138、160; 芎芷石膏汤 风湿头痛 羌活胜湿汤 肝阳头痛 天麻钩藤饮 瘀血头痛 通窍活血汤10.眩晕 肝
139、火上扰 龙胆泻肝汤 气血亏虚 归脾汤11.淋证 热淋 八正散 劳淋 无比山药丸12.阳痿
140、 心脾两虚 归脾汤 肝郁不舒 逍遥散13.郁证 肝气郁结
141、 柴胡疏肝散 痰气郁结 半夏厚朴汤 心脾两虚 归脾汤14.虚劳 肺气虚 补肺汤 心气虚&
142、#160; 七福饮 脾气虚 加味四君子汤 肾气虚 大补元煎 肺阴虚 沙参麦冬汤 肾阴虚 左归丸15.痹症
143、0; 行痹 防风汤 痛痹 乌头汤 着痹
144、0; 薏苡仁汤 尪痹 补身祛寒治尪汤 16.中暑 阳暑
145、60; 轻 金银花露 重 清暑益气汤 阴暑 藿香正气散 17.疮疖
146、160; 热毒蕴结 五味消毒饮 暑热浸淫 清暑汤 18.乳癖
147、 肝郁痰凝 消核片 冲任失调 二仙汤 19.瘾疹
148、 风热犯表 桑菊饮 风寒束表 荆防败毒散 血虚风燥 当归饮子方 &
149、#160; 20.痔疮 内痔 风伤肠络 凉血地黄汤
150、0; 湿热下注 五神汤 气滞血瘀 活血化瘀方 脾虚气陷 黄芪建中汤 外痔
151、0; 气滞血瘀 桃仁承气汤 湿热下注 防风秦艽汤21.跌打损伤
152、60; 急性腰扭伤 初期 顺气活血汤 后期 疏风养血汤 慢性腰扭伤 独活寄生汤
153、160;22.月经不调 月经先期 肾气虚证 固阴煎
154、160; 肝经郁热 丹栀逍遥散 月经后期 肾虚血少 归肾丸
155、0; 气滞血瘀 膈下逐瘀汤 月经先后不定期 肾虚证 固阴煎 肝郁证&
156、#160; 逍遥散 月经过多 脾虚证 固本止崩汤 血瘀证 失笑散23.痛经
157、160; 气滞血瘀 膈下逐瘀汤 阴虚内寒 温经汤 24.带下病 温热证 止带方
158、 25.积滞 食滞 消乳丸 或保和丸 脾虚 消积理脾汤
159、60; 26.厌食 脾运失健 枳术丸 27.鼻渊 肺经热盛 苍耳子汤
160、0; 胆经郁热 龙胆泻肝汤 28.口疮 脾胃积热 凉膈散
161、0; 脾肾阳虚 补中益气汤 或桂附八味丸29.咽喉肿痛 风热外袭 疏风清热汤
162、0; 火毒上攻 清咽利膈汤 虚火上炎 养阴清肺汤 或知柏地黄丸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读书笔记】这个主要熟悉笔记内容就行1.藏医基础知识
163、 五元 土水火风空 三因 隆、赤巴、培根 2.藏药基础知识
164、160; 六味 甘咸酸苦辛涩 三化味 甘酸苦 土水
165、; 甘 水火 咸 火土 酸 水风 苦 &
166、#160; 火风 辛 土风 涩 甘咸 甘 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现场施工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威胁制度
- 跨界合作中的对公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探讨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 二手车行业合同标准格式
- 一手房购买合同样本大全
- 个人保证担保债务合同样本
- 中外合作生产合同(环保锅炉)
- 专利权转让合同(三)
- 个人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个体工商户劳动雇佣合同
- 2025年云南农垦集团总部春季社会招聘(9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石油钻井基本知识》课件
- 电力两票培训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2024.8.1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值得借鉴)
- 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协议书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土地变更调查培训
- 2024年全国外贸单证员鉴定理论试题库(含答案)
- 新版中国食物成分表
- 运输车辆挂靠协议书(1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