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场建标技术报告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3/b980540d-5889-4435-a629-ba3714c224d7/b980540d-5889-4435-a629-ba3714c224d71.gif)
![温场建标技术报告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3/b980540d-5889-4435-a629-ba3714c224d7/b980540d-5889-4435-a629-ba3714c224d72.gif)
![温场建标技术报告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3/b980540d-5889-4435-a629-ba3714c224d7/b980540d-5889-4435-a629-ba3714c224d73.gif)
![温场建标技术报告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3/b980540d-5889-4435-a629-ba3714c224d7/b980540d-5889-4435-a629-ba3714c224d74.gif)
![温场建标技术报告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3/b980540d-5889-4435-a629-ba3714c224d7/b980540d-5889-4435-a629-ba3714c224d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 量 标 准 名 称 温场测试系统校准装置 计量标准负责人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 写 日 期 目 录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3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4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5 )五、环境条件( 5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6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7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8 )九、计量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9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1 )十一、结论( 12 )十二、附加说明( 12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我公司各分厂、子公司和中心化验室,大量使用
2、各种加热(干燥)设备:干燥箱、培养箱、高低温箱等环境试验设备。为使这些加热(干燥)设备处于良好的工况,示值准确无误,给使用这些设备的分厂、子公司和中心化验室,提供技术保证,和节省外出送检费用,作为公司唯一的有资质计量检定部门,很有必要建立该温场测试系统校准装置。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本装置采用山东 温湿场检定系统,对环境试验设备温度进行校准。温湿场温湿场检定系统由数据采集器和笔记本电脑组成,数据采集器可接受各种热电偶及热电阻信号,笔记本电脑承担人机介面和数据处理功能。计量标准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计 量 标 准 器名 称型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
3、许误差制造厂及出厂编号检定或校准机构检定周期或复校间隔四线铂电阻PT100(-50300)±(0.15+0.002|t|)/一年热电偶S型(0-1000)/一年主 要 配 套 设 备温湿场检定系统(-501000)与四线铂电阻检定并给出了修正值,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95=0.06K95=2.0一年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1、测量范围:(-501000) ;2、最小分度值:0.001;3、本温度校准装置检定时给出了修正值,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95=0.06,K95=2.0。五、环境条件序号项 目要 求实际情况结 论1温 度(1535)(2035)合格2湿 度(3085)RH(
4、6075)RH合格3冷、热源情况应避免其他冷、热源影响无影响合格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上级计量器具环境试验设备温度部分(-501000)MPE:±1.0及以下温湿度测试系统装置 (-501000)待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后再给出比较测量法计量基(标)准名称:省计量院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比较测量法本级计量器具下一级计量器具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用本温湿度测试系统校准装置在规范规定的校准条件下,对一台常规的环境试验设备的温度作15次独立重复测量,从温湿度测量记录上读取15次显示值,记为to1 ,to1 ,to15,平均值记为,其测量列如表:i(次数)toi/i(次数
5、)toi/i(次数)toi/137.045637.0851137.130237.060737.2451237.230337.390837.1301337.185437.165937.1551437.245537.0501037.2051537.310根据公式S(toi )=,计算得S(toi)=0.099。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概述:校准方法:采用四线铂电阻与温湿场测量记录仪组成温度校准装置(该装置具有温度修正值),对环境试验设备温度部分进行校准。温度偏差是指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显示仪表与中心实际温度之差。2、数学模型:td=td-t0-t0 式中:td
6、-温度偏差,; td-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显示仪表显示温度,; t0-温场测量记录仪显示读数,; t0-温场测量记录仪的修正值,。3、 方差与灵敏系数:式中 t0、 td、t0互为独立,因而得C1=1 C2=-1 C3=-1故U=U2(td)+ U2(t0)+ U2(t0)4、 不确定度来源及分析4.1 由 td引入的不确定度 在校准规范规定的条件下,用本温场测量记录仪对一常规环境试验设备作15次独立重复测量,从设备显示仪上读取15次显示值,记为td1, td2, td3 td15,平均值记为,测得一组数据如下:i(次数)tdi/i(次数)tdi/i(次数)tdi/137.0636.91137.0
7、237.1737.01236.8337.3837.11337.0437.1937.31437.1537.01037.11537.0根据公式S=计算得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 S=0.034则由15次独立重复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分量u1= S=0.034,自由度V1=144.2 由 t0引入的不确定度在校准规范规定的条件下,用本温场测量记录仪对一常规环境试验设备作15次独立重复测量,从温场测量记录仪上读取15次显示值,记为t01, t02, t03 t015,平均值记为,测得一组数据如下:i(次数)toi/i(次数)toi/i(次数)toi/137.045637.0851137.130237.06
8、0737.2451237.230337.390837.1301337.185437.165937.1551437.245537.0501037.2051537.310根据公式S=计算得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差 S=0.026则由15次独立重复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分量u2= S=0.026,自由度V2=144.3 由t0引入的不确定度从检定证书知,本温场测量记录仪修正值t0的扩展不确定度U95=0.06,以正态分布估计,K95=2.0,u3=U(t0)=0.06/2.0=0.030,自由度V=。5 不确定分量一览表序号来源符号ui自由度1被测设备仪表读数重复性u10.034142温场测试系统读数重
9、复性u20.026143温场测试系统误差u30.0306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0.0527、有效自由度根据公式Veff=u/计算得 Veff=57.1 取Veff=508、扩展不确定度3个不确定度分量大小接近,且相互独立,其合成仍接近正态分布,取置信水平P=0.95,查t分布表得扩展因子k95=2.01,故得:U95= k95uC=0.11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选一台电热恒温培养箱,用我所新建的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校准装置,对其进行校准,得知其温度偏差为0.42;之后送新乡市检测中心对其进行校准,得知其温度偏差为0.38,该所的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校准装置扩展不确定度U95=0.12、扩展因子k95=2.00,;送新乡市检测中心对该电热恒温培养箱校准后,带回本所再校准,得知其其温度偏差仍为0.42,说明在运送过程中,该电热恒温培养箱保持了原有计量性能。因为是采用同等级标准比对验证,所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验证: |ylab- ylab/| 因为|ylab- ylab/|=0.04 =0.16所以,新建标准校准结果满足要求。十一、结论 经过分析和试验验证,所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告宣传合同广告合同协议书
- 设备维保的预测性维护与故障预测技术
- 数字经济助力“双碳”目标的内在机理及路径
- 机电事故案例汇编
- 基于水下感应耦合原理的数据传输系统优化研究
- 基于人体姿态的人物交互检测算法研究
- 高光谱微波辐射探测关键技术研究
- 高速公路隧道维修工程招标合同三篇
- 消息驱动跳频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
- 2025年西师新版选修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标准作文稿纸模板(A4纸)
- 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与急救处理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生物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题库汇编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广州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 《近现代史》义和团运动
- 时间的重要性英文版
- 2024老旧小区停车设施改造案例
- 灰坝施工组织设计
- 韩国《寄生虫》电影鉴赏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