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品德的形成_第1页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品德的形成_第2页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品德的形成_第3页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品德的形成_第4页
教育心理学--第八章-品德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 品德的形成第五节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品德形成的实质和过程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一、1.品德形成的实质1.1 人类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即品德形成人类个体品德的形成过程即品德形成的过程,亦即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其实的过程,亦即社会规范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在家庭质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道德舆论的影响下,内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形成下,内化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形成个人社会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个人社会行为的心理调节机制的过程

2、。1.2品德学习与知识技能学习不同不同: :1 1、首先,认知领域的问题通常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首先,认知领域的问题通常都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某种认识的正确性通常比较容易检验;而道德规范是某种认识的正确性通常比较容易检验;而道德规范是社会或组织约定俗成的产物,在同一社会中往往有多社会或组织约定俗成的产物,在同一社会中往往有多种道德规范并存的现象,人们对同一道德问题会有不种道德规范并存的现象,人们对同一道德问题会有不同的态度和判断,个人的道德品质经常表现在对两难同的态度和判断,个人的道德品质经常表现在对两难或多难道德情境所作的选择之中。或多难道德情境所作的选择之中。2 2、其次,道德行为的利他性

3、有时与个人的直接需要、其次,道德行为的利他性有时与个人的直接需要相冲突,往往会遭遇到个人直接需要的抵抗,这就可相冲突,往往会遭遇到个人直接需要的抵抗,这就可能造成个人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不一致。能造成个人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不一致。3 3、再次,在社会变革时期,一些社会规范发生改变,、再次,在社会变革时期,一些社会规范发生改变,人们必须更新已有的道德观念,这必然会引起内心冲人们必须更新已有的道德观念,这必然会引起内心冲突和社会适应困难。突和社会适应困难。1.3 由于品德结构的复杂性,品德学习,社会规由于品德结构的复杂性,品德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就其性质来说是以情感学习为核心的知、范的学习

4、,就其性质来说是以情感学习为核心的知、情、意、行的整合学习过程。片面培养品德结构的情、意、行的整合学习过程。片面培养品德结构的任何一个方面,或孤立地培养品德的各个方面,都任何一个方面,或孤立地培养品德的各个方面,都不能很好地达到目的。不能很好地达到目的。 品德的培养从逻辑上说,培养似乎应遵循知、品德的培养从逻辑上说,培养似乎应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但是由于儿童道德发展受情、意、行的顺序进行,但是由于儿童道德发展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道德教育就应从最适合其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道德教育就应从最适合其阶段特征、最有效的方面入手,故道德教育可以有阶段特征、最有效的方面入手,故道德教育可以有

5、多端性。多端性。一、一、2.品德形成的过程品德形成的过程 品品 德德 形形 成成 过过 程程 的的 含含 义义2.1Your company slogan2.2、品德形成过程的三个层次、品德形成过程的三个层次对社会规范对社会规范 依依 从从 对社会规范对社会规范 认同认同 对社会规范的对社会规范的 信奉信奉对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还缺乏认识,甚至对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还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依然遵照执行。依然遵照执行。学习者在认识、情感和行为学习者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上与规范趋于一致,自愿对上与规范趋于一致,自愿对规范

6、遵从的现象。规范遵从的现象。 偶像认同偶像认同 价值认同价值认同品德形成的高级阶段。指品德形成的高级阶段。指以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为以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形成了指导自己行基础,形成了指导自己行为的价值复合体。为的价值复合体。依从水平依从水平认同水平认同水平信奉水平信奉水平盲目性自觉性高度自觉性被动性主动性高度主动性工具性情境性稳定性坚定性三层次的特点三层次的特点二、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1.1 影响个人品德发展的一般条件影响个人品德发展的一般条件影响个人品德发展的一般条件影响个人品德发展的一般条件主观条件主观条件社会环境条件社会环境条件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交往的需要与合作经验交往的需要与合作经验已

7、有信念等已有信念等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反馈与强化社会反馈与强化1.2 内部主观条件 ( 一)一般认知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逻辑推理能力是其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从单方面服从权威的他律道德转向双方互相尊重的自律道德,与其思维的去中心化能力发展有关。(二)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 交往需要、归属需要是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个人交往要获得成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团体的接纳,就必须学习和遵循道德规范。(三)个人原有的信念 品德学习也需要已有的信念为基础。已有信念与个人过去生活经历、替代经验、社会评价的一致性等有关。 1.3 外部环境条件外部环境条件(一)社会道德环境 社会道德环境、社会风

8、气、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道社会道德环境、社会风气、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道德实践以及舆论对它的评价,都对个体品德形成与发德实践以及舆论对它的评价,都对个体品德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榜样示范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一、取决于榜样及其示范行为的特点;二是榜样行为的后果,即示范行为是否受到奖励、是否受到集体或全社会的推崇。 (二)强化与惩罚 班杜拉谈到社会行为的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班杜拉谈到社会行为的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我强化。无论是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强化与惩罚都会对人的社会规范学习及其行为表现产生影响。三、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 1.1 道德认识的形成包括道德知识的掌握、道

9、德评价的道德认识的形成包括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的发展。道德认识就其内容来说,包括对道德规范的内容和发展。道德认识就其内容来说,包括对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执行道德规范意义两方面的认识。道德评价的定义是运用执行道德规范意义两方面的认识。道德评价的定义是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社会行为作出善恶、是非一定的道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社会行为作出善恶、是非判断的过程。品德形成的关键就是道德需要的形成。判断的过程。品德形成的关键就是道德需要的形成。 1.2 为了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在德育过程中应注为了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在德育过程中应注意:意: 1、将抽象道理与具体事例相结合;、将抽象道理与具

10、体事例相结合; 2、在列举道德实例时要运用变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列举道德实例时要运用变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观念的实质;道德观念的实质; 3、通过提供榜样,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推理水平;、通过提供榜样,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推理水平; 4、运用强化手段促进道德认识的发展;、运用强化手段促进道德认识的发展; 5、运用假想的,或真实的道德两难情境,或组织学生、运用假想的,或真实的道德两难情境,或组织学生针对社会上发生的道德事件进行讨论和辩论,提高道德推针对社会上发生的道德事件进行讨论和辩论,提高道德推理水平。理水平。 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实质。道德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心

11、理实质。道德信念的特点是其原则性、动力性、坚定性和情绪色彩。信念的特点是其原则性、动力性、坚定性和情绪色彩。1.3 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信念有赖于很多条件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信念有赖于很多条件条条 件件教育者的言行一致教育者的言行一致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在道德实践中获得与道德规范要求相符合的道德经验合的道德经验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获得社会反馈获得社会反馈四、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一)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从形式上分为三类:1.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2.与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与道德理论相联系的情感体验(二)教师可以采取按以下措施

12、丰富道德情感:1.将学生的道德观念与一定的情绪体验结合起来。2.引导学生将道德认识付诸行动,从事道德实践。3.利用优秀文艺作品,包括故事、小说、影视作品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4.引导学生对道德情境做出正确的评价。5.重视教师的情绪感化作用。6.开展移情训练,增强道德敏感性。(三)移情训练程序1、移情:移情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角度去体验别人的情感。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及日常交谈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分享别人的情绪情感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情感会产生习惯性的理解和分享。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可形成幼儿早期社会性行为的动机基础。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

13、感,分享他人的情绪情感并表现进一步的关爱行为,需要有目的的教育过程。2、移情训练的主要途径有讲故事、编故事、情境表演等。3、使用移情训练法首先要依据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需要,选择能够符合幼儿年龄与认识发展需要的情绪、情感。其次,移情发生建立在情绪识别与命名上。老师要从情绪辨别与情绪命名入手进行教育。第三,移情发生还得利用幼儿的自我中心,通过情感换位,让幼儿以自己的情绪去理解他人情绪,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去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第四,移情训练中选择移情对象应变换身份、性别,以利于训练幼儿对各种不同的人物移情,扩大移情对象,使幼儿形成泛化的不受移情对象与自己关系影响的移情。第五,移情训练法应与情境演示法、

14、行为练习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让各种形式、方法相辅相成而使移情训练达到最佳效果。第六,移情训练不能只停留在对情绪的理解和分享上,还应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的教育,引导幼儿用自己良好的社会行为去关心他人。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移情能力和对待移情训练的态度能影响幼儿的移情效果。因此,教师使用移情训练法时自己也得投入真情。(四)移情训练李辽(1990)曾通过“移情训练系列法”来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移情训练系列法包括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和作品评价四个子方法。情绪追忆是运用言语指示唤醒被试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结。情感换

15、位则是提供一些假定的社会情境,要求被试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情境。假设情境举例如下:1.如果你或你的亲人是残疾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许多不便,有人因此而取笑,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残疾人?2.岁月的流逝会使黑发少年变成白发老翁。如果你是一个行动迟缓、无人照顾的老人,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老人?3.如果你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甚至不幸,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挫折、不幸?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被试更易于把过去的情绪体验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被试更易于把过去的情绪体验迁移到相应的社会情境,使自己置身其中,加强对情境中迁移到相应的社会情境,使自己置身其中,加

16、强对情境中他人状态的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他人状态的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作品深化则是对上述活动的引申,让被试以书面言语记录作品深化则是对上述活动的引申,让被试以书面言语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将被试引向更高的社会认知层次,使他自己的真情实感,将被试引向更高的社会认知层次,使他们不再拘泥于具体情境,而是掌握抽象的普遍性的做人规们不再拘泥于具体情境,而是掌握抽象的普遍性的做人规范。例如,一些被试在作品中写道:范。例如,一些被试在作品中写道:“人应当有同情心,人应当有同情心,有人情味。有人情味。”“”“要是人与人之间能将心比心,人们相处会要是人与人之间能将心比心,人们相处会更好,矛盾会更少,世界就会充满更

17、多的和平与幸福。更好,矛盾会更少,世界就会充满更多的和平与幸福。”作品评价是指通过对被试作品的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强作品评价是指通过对被试作品的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强化被试作品中的正确反应。化被试作品中的正确反应。五、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培养1、道德行为的形式涉及的内容道德行为的形式涉及的内容特定情境中行为动机的产生特定情境中行为动机的产生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习惯的养成道德习惯的养成2、个体在一定社会情境中能否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个体在一定社会情境中能否表现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取决于人的内在特征、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取决于人的内在特征、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

18、互作用。 3、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奈曾就人在紧急情况下决定是否干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奈曾就人在紧急情况下决定是否干预的问题,提出了一个预的问题,提出了一个五阶段的助人行为模式五阶段的助人行为模式: a) 注意发生的事件;注意发生的事件; b)解释事件是否为紧急状况;解释事件是否为紧急状况; c)确定采取行动是否为个人负责;确定采取行动是否为个人负责; d)选择所要给予的援助方式;选择所要给予的援助方式; e)履行助人行为;履行助人行为;4、指导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方式可以考虑:讲解道德行为的基指导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方式可以考虑:讲解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阅读课内外读物,分析在某种道德情境中典范人本要求;通过阅读课内外读物,分析在某种道德情境中典范人物的行为方式的合理性;组织学生讨论完成某项道德行动的步物的行为方式的合理性;组织学生讨论完成某项道德行动的步骤;指导学生概括出不同情境下采取不同的合理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