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04834-2009汽车空调用压力开关技术条件_第1页
QCC04834-2009汽车空调用压力开关技术条件_第2页
QCC04834-2009汽车空调用压力开关技术条件_第3页
QCC04834-2009汽车空调用压力开关技术条件_第4页
QCC04834-2009汽车空调用压力开关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C&C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C&C.04.8342009汽车空调用压力开关技术条件2009210发布2009310实施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 发 布 Q/C&C.04.8342009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结合本公司产品设计、生产、采购、检验等部门的工作需要而制定的。 本标准所规定的检验规则是一项基本要求,各类检验具体实施时允许与本标准的相关规定有所不同,但其抽样方法、判定原则、检验项目至少不得低于本标准检验规则的相应规定。对于本公司暂时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检验项目,应要求供方每次送货时提供其有效的出厂检验报告。 本标准由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

2、司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由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研究院负责解释。11汽车空调用压力开关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空调用压力开关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集瑞联合重工公司开发和生产的汽车空调用的压力开关。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Q/C&C.04.0

3、57 CAC-商标标记Q/C&C.04.058 汽车零部件标记要求Q/C&C.04.112 生产用件、销售备件包装标志要求3 技术要求3.1 产品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和按技术文件制造。3.2 外观3.2.1 瑕疵、裂纹、灰尘和不良外观无任何瑕疵、裂纹、灰尘和不良外观。3.2.2 堵帽没有装配时,螺纹部分应有堵帽保护,在运输中不应脱落。3.3 性能3.3.1 运行压力按4.3.1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应满足图纸中的要求或表1要求。表1 单位:MPa 工作介质高压中压低 压 OFFONOFFONOFFONR1343.10±0.2减0.6±0.2压差0

4、.20±0.02加<0.03压差3.14±0.2减0.6±0.2压差1.23±0.151.52±0.10.196±0.02加<0.03压差3.3.2 敏感性按4.3.2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动作时间应在2s内。3.3.3 振动性能按4.3.3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接触点上5ms或更长时间没有咔哒声。3.4 强度3.4.1 气密性按4.4.1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气体泄露。3.4.2 抗压性按4.4.2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任何变形或损坏。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3.1和3.4.1部分的要求。3.4.3 导线强度按4.4.3测试方

5、法测试完毕后,无任何损坏,接头松动或焊接分离。3.4.4 冲击试验按4.4.4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任何变形或损坏。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3.1、3.3.2和3.4.1部分的要求。3.4.5 安装定位强度按4.4.5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螺钉异常,保证其能用手顺利的安装到与其连接的零件上。3.5 电气要求3.5.1 触点压降按4.5.1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压降应小于0.2V。3.5.2 绝缘电阻按4.5.2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小于1M。3.5.3 绝缘强度按4.5.3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电流击穿。3.5.4 抗超常电压A按4.5.4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3.1和3.3.2

6、部分的要求。3.5.5 抗超常电压B按4.5.5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起火或烟。3.5.6 抗超高电流按4.5.6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起火或烟。3.5.7 触点温升按4.5.7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温升不大于65。3.6 寿命试验3.6.1 耐振动性按4.6.1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任何变形、损坏或松动。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3.1、3.3.2和3.4.1部分的要求。3.6.2 耐压力循环按4.6.2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任何变形或损坏。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3.1、3.3.2、3.3.3、3.4.1和3.5.1部分的要求。3.7 环境阻抗试验3.7.1 耐高温按4.7.1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

7、无任何变形、损坏或特性变化。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3.1、3.3.2、3.4.1和3.5.1部分的要求。3.7.2 耐低温按4.7.2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任何变形、损坏或特性变化。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3.1、3.3.2、3.4.1和3.5.1部分的要求。3.7.3 耐温度冲击按4.7.3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任何变形、损坏或特性变化。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3.1、3.3.2、3.4.1和3.5.1部分的要求。3.7.4 抗耐腐蚀按4.7.4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仅允许在零件边缘、焊接、接头等处有腐蚀及油漆泡现象,其他任何地方不允许有灰尘和油漆泡。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4.1和3.4.2部分的

8、要求。3.7.5 耐湿性按4.7.5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3.1、3.3.2、3.3.3、3.4.1、3.5.1、3.5.2和3.5.3部分的要求。3.7.6 防尘性按4.7.6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5.1、3.5.2和3.5.3部分的要求。3.7.7 耐臭氧按4.7.7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任何变形、损坏或特性变化。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3.1、3.3.2、3.4.1、3.5.1和3.5.2部分的要求。3.7.8 耐R134a按4.7.8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任何变形、损坏或特性变化。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3.1、3.3.2、3.4.1、3.5.1和3

9、.5.2部分的要求。3.7.9 防油按4.7.9测试方法测试完毕后,无任何变形、损坏或特性变化。测试完毕后,应满足3.3.1、3.3.2、3.4.1、3.5.1和3.5.2部分的要求。4 试验方法4.1 对压力开关进行的试验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4.2 外观检查4.2.1 目测法检查压力开关是否有瑕疵、裂痕、灰尘或其它不良外观。4.2.2 检查压力开关是否装有堵帽,堵帽安装是否牢固。4.3 性能测试4.3.1 运行压力测试如图1所示,在对应于开和关的接触点处的运行压力应通过增加和减小压力来测试,测试结果应满足图纸要求。开关压力图14.3.2 敏感性测试压力应按照98 kPa(表压)步进增加或减小

10、。当运行压力达到图纸要求的压力时,接触点应该从关到开或从开到关动作。应测试该接触点的动作时间。4.3.3 振动性能测试模拟实车安装位置将压力开关安装在振动台上, 按表2的条件以均匀的频率扫描方式进行振动试验。 表2项目条件振动时间(min)20202020振动频率(Hz)8.333.333.35050100100200振动加速度(m2/s)43.119.69.84.9振动方向接触点的运动方向供电电压额定电压负载图纸中要求运用压力高压侧压力开关1.64 MPa (G)低压侧压力开关0.24 MPa (G)注:振动加速度的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应在振动试验台的表面。4.4 强度试验4.4.1 气密性试验

11、在下面压力条件下,将压力开关置于水或煤油中5 min,通过检查气泡评价其是否泄露。a)高压侧压力开关:3.5 MPa (G);b)低压侧压力开关:1.7 MPa (G)。4.4.2 抗压性试验4.4.2.1 正压在下面的液态压力条件,压力开关应保压5 min检查其是否变形或破坏。a)高压侧压力开关:5.30 MPa (G);b)低压侧压力开关:2.50 MPa (G)。4.4.2.2 负压将压力开关抽真空至-97 kPa(G)并保压10 min检查其是否变形或被破坏。4.4.2.3 试(1)和(2)后,应按本标准3.3.1和3.4.1条的要求进行验证。4.4.3 导线强度试验根据下列的方法,测

12、试导线的损坏性、松动性以及易断性。a)导线在导线轴向上按表3的要求施加拉力,保持1 min后检查导线是否损坏、松动或断裂。表3导线数量(根)导线截面积(mm2)要求的拉力(N)2-9810.57910.549b)接插件在锁定的接插件端子方向施加98 N的负载1 min后检查接插件是否何损坏、接头松动或焊接分离。4.4.4 冲击试验a) 在离地面1 m的高度上将压力开关自由落体到钢筋混凝土的表面上判断其是否被损坏或裂开;b) 完成(1)后,应按本标准3.3.1、3.3.2和3.4.1条的要求进行验证。4.4.5 安装定位强度试验用13.7 N·m的最大扭距将压力开关安装到与之连接的部件

13、(如储液罐)上,然后再松开,如此5次;然后用扭距为33.3 N·m拧紧再松开,取出压力开关检查螺纹是否完好,最后评估是否能用手拧的方法将压力开关安装到新的连接部件上。4.5 电气性能测试4.5.1 触点压降测试向压力开关的入口施加运行压力(图纸中规定或表1)使触点关,再向触点通以额定电流(图纸中规定),测量触点间的电压降。4.5.2 绝缘电阻测试用绝缘测试设备在以下位置测量500 V DC时的绝缘电阻:a) 导线间(触点开的条件下);b) 导线和压力开关壳体间(触点开的条件下);c) 导线和压力开关壳体间(触点关的条件下)。4.5.3 耐电压测试用耐电压测试仪进行测试,在电机和鼓风机

14、总成外壳之间施加交流550 V电压,保持1 min后,观察是否有击穿现象。4.5.4 抗超常电压A试验将符合图纸要求容量的汽车保险丝安装和连接到图纸要求的载荷上,将适用于图纸规定的12 V系统的24 V直流电压和适用于24 V系统的36 V直流电压分别施加到压力开关上保持1 min,检查其是否有冒烟和火花的发生。按上述要求完成试验后,按本标准3.3.1和3.3.2条进行验证。4.5.5 抗超常电压B试验将符合图纸要求容量的汽车保险丝安装和连接到图纸要求的载荷上,将适用于图纸规定的12 V系统的20 V直流电压和适用于24 V系统的32 V直流电压分别施加到压力开关上保持1 h,检查其是否有冒烟

15、和火花的发生。4.5.6 抗超高电流试验在触点关的情况下,按图纸规定的额定电流容量的135%通电,直至压力开关内的温度稳定,检查其是否有烟和火花生成。4.5.7 触点温升测试按图纸规定的载荷连接压力开关后,将适用于12 V系统的13.5 V电压和适用于24 V系统的27 V电压接上。在触点关的条件下当温升达到稳定后测出该触点温度。计算稳定后触点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4.6 寿命试验4.6.1 耐振动性试验4.6.1.1 共振点检测a) 压力开关按照实车模式安装在振动台上,分别在振动试验台台面和试验件安装振动传感器,台面振动传感器作为控制传感器,根据表4的要求进行连续稳定的扫频测试, 以确定有试

16、验件无共振点。表 4项目条件振动频率8.3200 Hz时间20 min振动加速度9.8 m/s2振动方向上下,前后,左右b) 如果试验件有共振点,将按照3.6.3条进行振动试验。如果试验件没有共振点,将按照3.6.2条只进行振动试验。注:当试验件的振动传感器检测到的加速度数值是输入加速度(台面传感器)的2倍以上时,此时的频率就是共振频率。如果发现了2个或者2个以上的工作频率,则分别对不同的频率段按3.6.3条进行试验。4.6.1.2 无共振点的振动试验测试按照表5中定义的条件进行振动试验,观察试验件是否有断裂、变形或松动等现象发生。完成后按本标准3.3.1,3.4.1和3.5.1条对试验件进行

17、验证。表 5项目条件振动频率(Hz)33.3 振动加速度(m/s2)43.1 振动次数(次)上下:5 ×105 前后:2.5 ×105左右:2.5 ×105注:1) 关于振动方向: 当测试样品根据形状和零件安装条件仅采用其中一个方向的振动来代替其他两个方向的振动时,则这个方向的振动次数为三个方向振动次数总和允许垂直循环次数为106。 2)振动加速度的探测位置应在振动台的表面。4.6.1.3 有共振点的振动试验测试按照表6中定义的条件进行振动试验,观察试验件是否有断裂、变形或松动等现象发生。完成后按本标准3.3.1,3.4.1和3.5.1条对试验件进行验证。表6共振

18、频率分配区(Hz)8.333.333.35050100100200振动加速度(m/s2)43.119.69.84.9各个方向上的振动次数(次)上下5×1035 ×1041×1064×106前后2.5×1032.5×1045×1052×106左右2.5×1032.5×1045×1052×106注1. 试验按照表4中由共振频率划分的振动加速度和振动次数进行。注2关于振动方向:当测试样品根据形状、零件安装条件和共振方向仅采用一个方向的振动来代替其他两个方向的振动时,则那个方向的循环

19、次数为三个方向循环次数总和。4.6.2 耐压力循环试验在下列(1)的试验条件下进行(2)和(3)的测试检查压力开关是否变形或批破坏。a) 测试条件电压:13.5 V (12 V系统), 27 V(24 V系统)负载: 图纸要求压力频率: 15循环/minb) 正压试验按表7的要求进行正压试验。表7压力 (MPa)G环境温度()周期高压侧压力开关1.063.48805×103低压侧压力开关0.000.39280和-105×103c) 负压试验环境温度: 常温压力:97 kPa (G)周期: 50; 每个周期中,最少保压97 kPa (G) 5 mind) 完成(2)和(3)的

20、测试后,应按本标准3.3.1,3.3.2,3.3.3,3.4.1,3.5.1条进行验证。4.7 环境耐久试验4.7.1 耐高温试验a) 将压力开关放置温度为100±3 的空气中72 h,然后冷却到常温,检查其是否有变形或破坏等现象发生。b) 上述测试完毕后,按本标准3.3.1,3.3.2,3.4.1,3.5.1条进行验证。4.7.2 耐低温试验a) 将压力开关放置温度为40±4 的空气中72 h,然后加热到常温,检查其是否有变形或破坏等现象发生。b) 上述测试完毕后,按本标准3.3.1,3.3.2,3.4.1,3.5.1条进行验证。4.7.3 耐温度冲击试验a) 将样品放置

21、到高低温箱中,并按图2所示的温度变化10周期进行测试,然后升温到常温,检查其是否有变形或破坏等现象发生。b) 上述测试完毕后,按本标准3.3.1,3.3.2,3.4.1,3.5.1条进行验证。图24.7.4 腐蚀试验将压力开关放入盐雾试验箱内按以下表8的条件进行盐雾实验。依次按以下(1)、(2)条进行评价。表8盐雾试验条件盐水浓度: 5%PH值: 6.57.2喷雾量: 12 ml/80 cm2/h喷雾时间: 720 h箱内温度: 35±2 饱和器温度: 40±2 a) 外观评价240 h盐雾试验后,检查其是否有铁锈或涂漆破坏。b) 功能评价720 h盐雾试验后,按本标准3.

22、4.1和3.4.2条进行验证。4.7.5 耐湿性试验a) 将压力开关放置在60 °C 及90% RH环境下,持续168 h。b) 上述测试完毕后,按本标准3.3.1,3.3.2,3.5.1,3.5.2,3.5.3条进行验证。4.7.6 防尘性试验a) 每次测试时,需将该压力开关置于一充满滑石粉的扬尘设备中。每个周期为15 min。期间有6 s,测试人员需往设备中喷洒滑石粉,如此反复三个周期。b) 上述测试完毕后,按本标准3.5.1,3.5.2,3.5.3条进行验证。4.7.7 耐臭氧试验a) 将压力开关放置于温度为40±3 ,臭氧浓度为50 ppm的空气中72 h,然后运行

23、。检查是否变形、变质或损坏。b) 上述测试完毕后,按本标准3.3.1,3.3.2,3.4.1,3.5.1,3.5.2条进行验证。4.7.8 耐R134a试验a) 将压力开关放置于温度为2030 的R134a中48 h,然后运行20次,检查其是否有变形、特性变化或破坏等现象发生。b) 上述测试完毕后,按本标准3.3.1,3.3.2,3.4.1,3.5.1,3.5.2条进行验证。4.7.9 防油试验a) 将压力开关放置于温度为2030 用于压缩机的润滑油中48 h,然后运行一次。检查其是否有变形、特性变化或破坏等现象发生。b) 上述测试完毕后,按本标准3.3.1,3.3.2,3.4.1,3.5.1

24、,3.5.2条进行验证。5 检验规则5.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供方自检和需方的进货检验。5.2 供方自检5.2.1 压力开关由制造厂检验部门按本技术条件和相应的图纸要求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并附 有质量合格证及出厂试验报告。5.2.2 压力开关的检验分为批量生产过程抽检和型式试验两类。5.3 供方批量生产过程抽检5.3.1 对于各种达到生产级的零部件,在样件被认可前必须通过抽检测试(按一定周期持续进行,详情可参见表9)。为正确反映产品的性能,测试样件必须是随机抽取的。允许同一产品参加不影响考核项目的多项试验。表9序号试验项目技术要求型式试验(或抽检)1表面3.2.1 全检2堵帽3.2.2

25、全检3运行压力3.3.1 全检4敏感性3.3.2 全检5振动性能3.3.3 2/半年6气密性3.4.1 1/年7耐压性3.4.2 1/年8导线强度3.4.3 1/年9冲击试验3.4.4 2/年10安装定位强度3.4.5 2/年11触点压降3.5.1 1/年12绝缘电阻3.5.2 1/年13绝缘强度3.5.3 1/年14抗超常电压A3.5.41/年15抗超常电压B3.5.51/年16抗超高电流3.5.6 1/年17触点温升3.5.7 1/年18耐振动性3.6.1 2/年19耐压力循环3.6.2 2/年20耐高温3.7.1 2/年21耐低温3.7.2 2/年22耐温度冲击3.7.3 2/年23耐腐蚀3.7.4 2/年24耐湿性3.7.5 2/年25防尘性3.7.6 2/年27耐臭氧3.7.7 2/年28耐R134a3.7.82/年29防油3.7.9 2/年5.4 供方型式试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 a) 试制的新产品或转厂生产的老产品需认可时; b) 工装样件认可后,小批量供货时;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