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探究式教学 “我听,我忘记;我看,我有印象;我做,我理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一位坏老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位好老师教学生学会发现真理。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科学探究成为这次运动中最鲜艳的一面旗帜。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根本宗旨,并将科学探究视为落实这一目标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即“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有关概念 科学探究(Scientific Inquiry)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
2、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的好奇心驱使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中选择有兴趣的问题,以类似或模拟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并获得知识和体验的一种学习。 探究教学是教师为了指导和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而模拟科学探究所设计和组织的一种课堂教学。一、化学探究活动课题的确定1.利用结论性知识设计探究课题例如“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知识,由于氯水中微粒众多,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时难免顾此失彼。尽管老师在黑板上将反应 Cl2+H2O HCl+HClO反复分析也无济于事,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最后不得不死记硬背。 案例:氯水中微粒
3、成分的探究 教师展示一瓶氯气,往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溶液呈黄绿色(含Cl2分子),溶液上方的气体仍为黄绿色,“说明氯气的溶解度不大”。教材中告诉我们,溶于水中的氯气部分与水发生了如下反应:Cl2+H2O HCl+HClO。有学生立即向老师提出了问题:“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氯气确实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很多学生随声附和,“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那么,怎样确定氯水的化学成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氯水中的微粒有哪些。 教师设问假设氯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可能生成什么产物?从反应物元素的种类和化合价的角度你能推测吗?产物可以用什么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检验H+:将
4、石蕊试液滴入氯水;检验Cl-:在硝酸银溶液、稀硝酸中滴入氯水。 学生观察石蕊试液为什么先变红后褪色呢? 学生猜想1.溶液中有盐酸,是不是使石蕊褪色呢? 2.氯气有强氧化性,使石蕊褪色的物质是不是氯气? 3.Cl2中氯是0价,而HCl中氯是-1价,则氯气与水反应后还会有氯元素显正价的物质生成,是否是这种物质使石蕊褪色?待测微粒待测微粒所用试剂所用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结论结论H H+ +石蕊试液石蕊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有有H H+ +ClCl- -硝酸银、稀硝酸硝酸银、稀硝酸有白色沉淀有白色沉淀有有ClCl- - 4.提出假设:氯气和水生成了氯化氢,根据原子守恒,余下的可能是化学式
5、为HOCl的物质,其中Cl化合价为+1价。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验证控制实验条件,让红纸分别接触干燥的氯气、氯水、盐酸;实验现象:接触氯水的红纸褪色,其余两个不褪色。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使石蕊褪色的物质不是氯气,也不是盐酸,而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 评析:将“氯水的性质与成分”设计成探究课题,延长了知识的“长度”,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曲折度”,学生不得不投入更大的“智力成本”,在点滴的“付出”中收获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与把握,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并进一步培养了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将课本知识拓展成探究课题 比如挖掘课本实验的原理,设计成探究性实验;
6、或从某一具体的现象,分析原因;或者扩展到其他物质,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案例:制作多彩的喷泉案例:制作多彩的喷泉 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多,且有些比较零散,怎样利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多,且有些比较零散,怎样利用一个主线,把这些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本案例选择以用一个主线,把这些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本案例选择以“制作多彩的喷泉制作多彩的喷泉”为切入点,采用任务驱动(预设问题为切入点,采用任务驱动(预设问题导向)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导向)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 复习了氨的喷泉实验之后,可提出下面的问题:除了氨气复习了氨的喷泉实验之后,可提出下面的问题:除了氨气外还有哪些气体可做喷泉
7、实验?条件是什么?通常学生认外还有哪些气体可做喷泉实验?条件是什么?通常学生认为难溶于水的气体不能形成喷泉。针对这种想法教师可以为难溶于水的气体不能形成喷泉。针对这种想法教师可以设计成探究性的课题。经过适当点拨:如果将喷泉实验中设计成探究性的课题。经过适当点拨:如果将喷泉实验中的胶头滴管里的液体改成其他液体,情况会怎样呢?学生的胶头滴管里的液体改成其他液体,情况会怎样呢?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明白:二氧化碳、氯气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在讨论中逐渐明白:二氧化碳、氯气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但可溶于浓碱。进而提出:只要烧瓶中气体能迅度不大,但可溶于浓碱。进而提出:只要烧瓶中气体能迅速并且比较完全地被胶头
8、滴管中的液体吸收,就可以产生速并且比较完全地被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吸收,就可以产生喷泉。在此基础上继续创设情境:假如氨的喷泉实验的装喷泉。在此基础上继续创设情境:假如氨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中没有滴管,如何运用基本实验操作引发喷泉?学生讨置中没有滴管,如何运用基本实验操作引发喷泉?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引发喷泉的两种原理:增大烧杯中水的压力;论后归纳出引发喷泉的两种原理:增大烧杯中水的压力;减小烧瓶中气体的压力。减小烧瓶中气体的压力。 教师提出能否制作有色喷泉,学生就能想到化学的颜色,教师提出能否制作有色喷泉,学生就能想到化学的颜色,有指示剂显色,也有生成的物质有颜色。学生就能设计出有指示剂显色,也有生成的物
9、质有颜色。学生就能设计出五颜六色的喷泉了。五颜六色的喷泉了。 3.从教材“争议问题”中寻找探究课题 此处的“争议问题”可以理解为两种情况:一是疑似问题,即内容是正确的,只是学生由于知识、认知等原因而怀疑是“错误”的;二是真实问题,即教材内容编写的确是错误的,或者所观察到的现象与教材内容不符。案例:案例:COCO2 2是否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否可用排水法收集初三学生在做初三学生在做COCO2 2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用嘴通过吸与石灰水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用嘴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底部吹管向澄清石灰水底部吹COCO2 2气体而产生白色沉淀的过程,是气体而产生白色沉淀的过程,是一个反应较慢、可仔细观察到
10、沉淀逐步变多的过程,而且还一个反应较慢、可仔细观察到沉淀逐步变多的过程,而且还发现吹入溶液底部的发现吹入溶液底部的COCO2 2气体,会很快地、无多大变化地溢气体,会很快地、无多大变化地溢出溶液表面。学生由此而联想到一个问题:教材上为什么规出溶液表面。学生由此而联想到一个问题:教材上为什么规定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定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COCO2 2气体呢?气体呢?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和一些设想作了妥善的引导,提议学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和一些设想作了妥善的引导,提议学生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通过查资料收集数据、具体分析生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通过查资料收集数据、具体分析和做实验,根据实验事实
11、得出结论。和做实验,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查找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查找了COCO2 2气体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数据,气体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数据,了解到用排水法收集了解到用排水法收集COCO2 2的可能性,并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的可能性,并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COCO2 2气体。且做了对照实验,如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在同等气体。且做了对照实验,如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在同等条件下分别收集条件下分别收集COCO2 2气体,再比较收集满气体所花的时间及气体,再比较收集满气体所花的时间及所收集气体的纯度等。结果他们发现,所收集气体的纯度等。结果他们发现,COCO2 2气体不仅可以用气体不仅可以用排气法来
12、收集,而且用排水法收集排气法来收集,而且用排水法收集COCO2 2更纯、更快。更纯、更快。评析:初三教材上说评析:初三教材上说COCO2 2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气法,至今很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气法,至今很多资料上都认为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多资料上都认为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CO2 2气体。实验的成功使气体。实验的成功使得学生更加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打破了教材的权威性,得学生更加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打破了教材的权威性,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4.对化学疑难习题进行探究 例如,往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逐滴滴加新制氯水并不断振荡,发
13、现红色渐渐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有两种版本答案: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中和了NaOH;乙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而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到底是哪种原因引起红色消失? 5.将化学与生活相关素材设计成探究课题 案例:膨化剂膨化效果探究课题设计 为使食品有好的口感,食品工业上常加入膨化剂。其基本原理是:加热时膨化剂分解产生气体,使食品变得多孔疏松。为改进效果,使用复合疏松剂,其成分是碳酸氢钠、酒石酸、明矾等。 请设计实验探究复合疏松剂不同组成的膨化效果,并列表比较,计算其成本。 6.将化学史实设计成探究课题 案例: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材料
14、1:1780年,伽伐尼在一次解剖青蛙时有一个偶然的发现,一只已解剖的青蛙放在一个潮湿的铁案上,当解剖刀无意中触及蛙腿上外露的神经时,死蛙的腿猛烈地抽搐了一下。后来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选择各种不同的金属,例如铜和铁或铜和银,接在一起,而把另两端分别与死蛙的肌肉和神经接触,青蛙就会不停地屈伸抽动。如果用玻璃、橡胶、松香、干木头等代替金属,就不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材料2:此后不久,伏打在给普利斯特里的信中描写了一种起电盘装置。对于伽伐尼发现的蛙腿抽搐的现象,他想这可能与电有关,但是他认为青蛙的肌肉和神经中是不存在电的。伏打用自己设计的精密验电器,对各种金属进行了许多实验。这些实验证明,只要在两种金属
15、片间隔使用盐水或碱水浸过的(甚至只要是湿润)硬纸、麻布、皮革或其他海绵状的东西,并用金属线把两个金属片连接起来,不管有没有青蛙的肌肉,都会有电流通过。 材料3:伏打发现当两种金属片之间的湿布慢慢干燥的时候,电堆产生的电流就渐趋微弱。 探究:分析原电池产生的条件。 评析:通过对三段材料的分析,经历了科学家从介绍原电池的发现历史,使学生跟随科学家的足迹,体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形成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二、化学探究活动中科学方法的设计1.科学认识一般过程的设计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就是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种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方法。教学中科学认识方法的设计也就是沿着科学家研究的“足迹”,遵循科学
16、发现的过程,通过对其进行简化和改造,形成一个经典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发现知识和规律。案例: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案例: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讲授讲授“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可以设计实验:不同温度下,时,可以设计实验:不同温度下,NaNa2 2S S2 2O O3 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乳黄色的硫,使溶液变浑浊的快慢不同依据科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乳黄色的硫,使溶液变浑浊的快慢不同依据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学认识的一般过程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在白纸上画一在白纸上画一“X”“X”号;号;将盛有一定量将盛有一定量NaNa2 2S S2 2O O3 3溶液的
17、烧杯放在白纸上,从上方能透过溶液看清溶液的烧杯放在白纸上,从上方能透过溶液看清“X”“X”号;号;快速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同时按下秒表计时,随着反应的进快速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同时按下秒表计时,随着反应的进行,行,“X”“X”号越来越模糊;号越来越模糊;当当“X”“X”号完全消失时按下秒表,记下反应时间;号完全消失时按下秒表,记下反应时间;改变不同的反应温度,重复上述实验。改变不同的反应温度,重复上述实验。不同温度条件下该反应的实验记录不同温度条件下该反应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结果,抽象概括出结论:温度越高,根据实验记录结果,抽象概括出结论:温度越高,“X”“X”消失越快。消失越快
18、。温度()2030405060“X”消失时间(s)200125503324 2.具体科学方法的设计 (1)科学假说方法 归纳法 如通过计算同一条件下1mol不同气体的体积,发现它们的体积相同或相似,由此推测:相同物质的量的不同气体在同一状况下体积相同。 类比法 例如,1962年,加拿大青年化学家巴特列通过实验发现强氧化性的PtP6可将O2氧化而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O2+PtP6-。当时他联想到“惰性”元素氙Xe的第一电离能(1171.5kJ/mol)同O2的第一电离能(1175.5kJ/mol)相近。因此,他猜想可能PtP6也能氧化Xe。另外,从O2+和Xe+的电荷相等、O2和Xe的半径相近,可
19、估计O2+和Xe+的半径、O2+PtP6-和Xe+PtP6-的晶格能也应分别相近。由此,巴特列大胆类推:PtP6也能将Xe氧化,使之形成Xe+PtP6-这种特殊的化合物。当他将PtP6蒸气与过量的Xe于室温下混合时,立即生成一种橘红色晶体。经X射线分析,该化合物的确为Xe+PtP6-。比较-分类法案例:铝与稀酸反应的实验探究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大量氢气,铝与稀硫酸反应缓慢放出氢气,其原因何在?学生分组讨论,并将两者情况比较如下:稀硫酸、稀盐酸分别于铝反应的比较反应物盐酸硫酸铝相同点阳离子是H+阳离子是H+打磨(或没打磨)不同点H+的浓度H+的浓度阴离子是Cl-阴离子是S042-通过列表比较,将
20、引起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分为三类:(1)H+的浓度;(2)阴离子;(3)铝是否打磨等。提出假说:(1)可能是酸的浓度引起的,一组认为是硫酸中的H+的浓度太小的原因,一组认为硫酸浓度较大使铝发生钝化;(2)可能是酸根离子的不同引起的,一组认为是可能是硫酸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一组认为氯离子是铝和酸反应的催化剂;(3)铝没有打磨,学生认为是阴离子与氧化铝保护膜的作用不同引起的,即氯离子可能会促使保护膜的溶解,而硫酸根不会。评析:对于某一现象,当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无法解释时,选择猜想假设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然而,科学假设是需要一定的根据的。本案例中,由于情况较为复杂,所涉及的因素较多,这需要对繁杂的各方
21、面进行梳理。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对、分析,便可推测出可能的原因,即形成假说。 提出假说的方法除了上面所述及的几种,还有分析-综合法、演绎法、数学方法等。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每个假说的提出都运用了上述所有的方法,通常是运用了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至于采用哪种方法更合理、奏效,需要教师结合问题的特点以及现有事实材料的情况等实际因素加以运用。 (2)实验方法 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 影响化学实验的因素有多种。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要使实验能够用来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条件必须与题设条件相吻合。通过对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使化学反应朝着既定的方向进行
22、,产生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作为验证假说的事实、证据。案例:温度对高锰酸钾性质影响的探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发生下列反应: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0为探究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情况,我们对实验条件加以控制。实验中受控制的恒定条件是反应物的种类、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物的体积(2mL+2mL)、反应物的浓度,操纵、改变的条件是反应的温度,通过控制“加热”这一化学实验操作来实现。其实验过程如下:(1)取3支试管,向各试管中分别依次加入2mL0.01mol/L的KMnO4酸性溶液、2mL0.01mol/L的H2C2O4溶液;(2)将其中一支试
23、管放入冰水中,另一支试管放在约80的热水中,第三支试管置于室温下,观察现象。 实验测定的方法 化学实验中常常离不开实验测定,如温度、酸度、浓度、质量、体积、反应速率、物质含量、溶解度等方面的测定。化学课程标准中也多处提到要掌握测定方法,如农田土壤pH的测定、利用实验测定反应速率、测定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绘制滴定曲线、测定不同盐溶液的pH、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饮料或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等。 案例:土壤酸、碱性的分类 教师创设情境:土壤中含有许多有机酸、无机酸、碱以及盐类等物质,各种物质的含量不同,使土壤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各种作物对土壤pH的要求也不同
24、。请设计实验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测定土壤酸碱性的一般方法,用蒸馏水或盐溶液(常用氯化钾)提取土壤中游离态或代换性的氢离子,然后用pH试纸或备有标准色阶的pH混合指示剂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如选用pH仪,则测定值更精确。 学生活动和测试步骤: 1.将学生分组; 2.计划采集各点土样; 3.测试土样: (1)称取1g风干或新鲜土样,放入试管内,加入5mL蒸馏水,试管口加塞后充分振荡; (2)放置到管内溶液变清后用玻璃管沾取清液,用精密pH试纸(5.59.8)测定其酸度。写出土样测试报告,进行讨论、分析等,最后书写小结。 评析:这是一次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相联系的探究课,教师创设情境,
25、学生通过资料了解目前的一些测定方法,并根据现有的实验室条件,选择可以操作的实验测定方法进行测试。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在碰到其他需要测试的情况下,学生也将会收集测定的原理和测定的方法从而进行测试。 (3)科学观察的方法 观察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 观察化学实验操作 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案例:对氢气性质的观察 (1)收集一瓶氢气,学生观察集气瓶中氢气的色、态(视觉)、味(嗅觉)。 (2)用氢气流吹出肥皂泡,观察到肥皂泡往上飞。 (3)分别收集一试管混有一定空气的氢气和一试管纯净氢气,将试管口放置于酒精灯焰上方点燃,注意听燃烧时的声音。 (4)在带有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再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
26、的烧杯,注意观察氢气火焰的颜色、烧杯壁上产生水珠、燃烧放热。 (5)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观察导气管口、反应试管口放置位置,黑色的氧化铜颜色的变化,试管壁的变化,停止加热后的正确操作。 评析:此案例中,学生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多种感觉器官,观察了氢气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物理性质,氢气燃烧、氢气还原氧化铜的现象,以及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从而更为全面地把握氢气的性质。 (4)科学抽象的方法 表征性抽象 表征性抽象是在一定的实验事实基础上,对物质及其变化特征和规律性所进行的一种科学抽象。表征性抽象撇开了具体的物质及其变化的个性,而抽取出共性,属于理性认识。案例: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为探
27、究金属置换反应的规律,我们选择不同的金属及其对应的盐溶液,两两间相互混合,其结果记录如下:金属间的置换反应(注:“”表示置换反应能发生,“”表示置换反应不能发生)镁铝锌铁铜氯化镁氯化铝硫酸锌硫酸亚铁硫酸铜学生从实验中观察得知,镁能置换铝、锌、铁、铜,铝能置换锌、铁、铜,锌能置换铝、铁、铜,铁能置换铜。查这几种元素在金属活动表的顺序,分析发现镁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铝、锌、铁、铜从其相应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铝不能把排在它前面的镁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锌、铁、铜从其相应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对于锌、铁、铜都出现“置后不置前”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可发现它们的一个共同性质:所能发生置换的两
28、种金属,都是作为反应物金属单质,其活泼性强于生成物金属单质的活泼性。由此抽象:活泼性较强的金属能把活泼性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活泼性较弱的金属不能把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一步得出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评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验现象,找出共同点和规律,并据此推出一般的规律和结论,从而完成了表征性科学抽象。 原理性抽象 原理性抽象是根据一定的实验事实,在表征性抽象的基础上,对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抽象。它同表征性抽象不同,是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分子结构的水平上,对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
29、律的认识。 例如,盐酸能跟金属反应、盐酸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盐酸能跟碱反应等,是表征性抽象。再深入分析,以上反应的本质都是因为盐酸中H+的性质。因此,从表征性抽象的结果抽取出H+,它是盐酸的一个方面的本质属性,属于原理性抽象。 (5)模型方法的设计 模型法与实验法、逻辑法并称科学三大方法,它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始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知道、理解、初步学会和体验模型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强调化学教学应注意模型的制作和运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有关模型的表述页码主题活动及探究建议第12页物质结构基础(化学2)制作简单有机分子的结构模型第20页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物质结构与性
30、质)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模型第21页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利用模型等分析金刚石晶体与石墨晶体的结构特点,讨论两者性质的差异第22页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物质结构与性质)讨论模型在探索原子结构中的应用第26页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有机化学基础)用球棍模型、多媒体软件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和异构现象第32页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建议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讲解化学基本理论 (6)处理资料和事实的方法 表格化 表格以最少的数据可以表示最多的信息。而且,还通过设计比较优良的表格,可以从一大堆看似毫无规律的数据中,抽象出它们的本质特征。案例:探究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
31、学反应速率利用稀HCl与CaCO3反应生成CO2,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探究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在锥形瓶中放入大理石5g,加入稀HCl。每隔30s观测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将实验数据记录到表中。时间/s306090120150180210气体体积/mL反应速率/mLs-1符号化案例: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通过实验,可以获得以下化学实验事实:该反应产生了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电解池的阴阳两极产生了气体,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阴极产生的气体点燃有淡蓝色火焰,且有轻微爆鸣声。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如下:2NaCl+2H2O 2NaOH+C
32、l2+H22H2+O2 2H2O;Cl2+2KI2KCl+I2通电点燃 线图化 线图化是用直线图或曲线图对化学实验结果加以系统化和简明化的一种形式。 语言文字表达信息 例如,“酸的性质的探究”中,可将实验结果描述为:稀盐酸、稀硫酸和醋酸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溶液的pH都小于7. 在上述科学方法教育体系中,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思维”发展期,应侧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测量、记录、表格化、表征性抽象等方法的教育。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开始向“理论型思维”方向发展,应在初中的基础上,侧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测定、复杂实验的条件控制、线图法、原理性抽象、假说、模型化等方法的教育。三、化学探究式教学 1.化学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 (1)以问题为中心 (2)强调自主参与 (3)强调实践活动 (4)重视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审计与管理》课件
- (高频选择题50题)第2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解析版)
-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空白卷)
- 雄花基因表达调控-洞察分析
- 云端测试的挑战与实践-洞察分析
- 网络可扩展性设计策略-洞察分析
- 小基站部署优化-洞察分析
- 有机硅材料在建筑行业应用-洞察分析
- 文件存储能耗优化-洞察分析
- 休闲旅游市场趋势-洞察分析
-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及实施方法研究报告
- 2024年07月11026经济学(本)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合同3篇
- 2024年01月11289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24年云南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董事长年会发言稿范文
- 医院廉洁购销合同
- 车间设备线路安装方案
- 专题11 名著阅读之《童年》(考题猜想)(期中真题速递20题)(含答案解析)
- Unit 1 You and Me Section A 1a~Pronunciation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