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浅析_第1页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浅析_第2页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浅析_第3页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浅析_第4页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浅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浅析    庞德立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里提到:“太极拳缠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而要莫非即引即缠,即进即缠,不能各是各着。若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不难看出,陈式太极拳的动作和劲力路线主要以缠丝劲为主。太极拳螺旋式的缠丝是“太极”拳名称的由来。这种螺旋式的运动是独特的中国式的运动方式,为世界所罕有。在体育锻炼方面,它能促使全身节节贯串地推动,并由此进入内外相合的一动无有不动的境界。这对内脏器官能起到一种按摩的作用,同时使显于外的神气发生鼓荡,因而强健了大脑皮层,从而增强全身组织器官的健康。陈

2、式太极拳缠丝劲按其性能可以分為两种基本的缠丝。一种是以中指为轴,小指领劲的顺缠丝,顺缠丝内绝大多数是捋劲。另一种是以中指为轴,大指领劲外翻的逆缠丝,逆缠丝内绝大多数是拥劲。顺缠、逆缠在身体的表现上各有不同,但又互为其根。这两类缠丝劲存在于太极拳运动的一切过程中,并贯穿始终。不管是进缠退缠,还是左缠右缠,都离不开劲力的发放和蓄劲。发放为出劲发劲,蓄劲为入劲合劲。在太极拳的运动过程中,内在的劲力路线为:“力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手指。”外在的动作路线为:“旋踝转膝,旋胯转腰,旋膀转腕。”外在螺旋缠绕的肌肉骨骼与内在节节贯穿的劲力意识相结合,达到内外相合、完整统一的动作表现形式。拳论云:上

3、欲动,下必催之,下欲动,上必领之;中间动,上下合之;上下动,中间随乞梢节领,中节随,根节催。练拳时如果手是直伸直缩而不翻转手心、旋腕转膀,腿是前弓后绷而没有左右旋转、旋踝转腿的配合,就会发生“顶抗”“顶牛”的比力的缺点。下节也就是腿部,缠丝劲腿上动作的表现形式是“旋踝转膝”。从人体骨骼结构来说,踝关节与膝关节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这两个关节只能前后弯曲和扭动。怎样才可以做到“旋踝转膝”呢?每个关节都是由两根以上的骨骼形成的,这样就形成中间的关节腔。关节腔的腔体都有一定的空间,但是空间是有限的,在关节旋转的时候还是会受到限制的。有空间的限制,就有角度的限制。那么,踝关节的角度限制在内合的时候,

4、脚底的外缘不能离地;外拥的时候,脚底的内缘不能离开地面。膝关节的角度正常情况下是顺着脚尖方向的,不过在腿部顺缠、逆缠的时候也会有限制。正常在重心腿外拥时,自己微微低头(不可伸头扭头、弯腰撅臀)看向膝关节的中线,此时中线部位应该与脚底小脚趾部位相对。在虚腿内合时,用相同的方法看向虚腿膝关节中线部位,此时中线部位应该与脚底大脚趾根节部位相对。动作的范围,在重心的虚实转换中进行调控。“旋踝转膝”时,虚腿的膝关节中线方位由大脚趾的根部向外旋转到小脚趾端,劲力放松,自然下降,是为顺缠。腿部的劲力自然向下,沉于脚底,是为顺缠蓄劲,如打拳开步时,重心转移,劲力松沉到脚;提腿,使脚尖外摆,用脚底旋转截出,是为

5、顺缠发劲,如打拳盖步时,脚底顺缠外截等。然后由重心腿旋转并转移重心向内,膝关节中线转移再回到大脚趾根部,劲力旋转,脚底蹬劲向上,是为逆缠。腿部劲力逆缠,结合胯部腹股沟的收缩相合,是为逆缠蓄劲,如提腿内合时;腿部劲力逆缠旋转向上,结合腰部的劲力发到梢节,是为逆缠发劲,如提腿发力时。腿部的顺缠、逆缠的运动轨迹,形成“旋踝转膝”的腿部外在表现形式。中节是腰胯部位,缠丝劲腰胯部位的动作表现形式是“旋胯转腰”。从人体骨骼结构来说,腰部是以脊柱为支撑形成的关节,胯关节是由股骨头与盆骨形成的,胯关节的所在位置在腹股沟处。腰胯部的劲力主要在于随劲,在劲力过程中起到连接上下、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腰胯旋转时,需要

6、找到中轴点,练拳中提到的立身中正就是最好的要求。上在百会,下在会阴,做到中正垂直,就找到了最基本的中轴旋转点。当身体向左旋转时,左侧腹股沟收缩向后,右侧腿部逆缠,使右侧腹股沟向前展开推动,以身体中线转向身体左前方45°方向(隅角方向)为限,形成腿部与腰部结合的向左转身。当身体向右旋转时,右侧腹股沟收缩向后,左侧腿部逆缠,使左侧腹股沟向前展开推动,以身体中线转向身体右前方45°方向(隅角方向)为限,形成腿部与腰部结合的向右转身。中轴旋转时,左右两侧的腹股沟进行展开或收缩的配合,动作在劲力的节节贯串中,以腰脊为中轴,在肩胯相合的基础上,配合以腿部的顺缠、逆缠,形成“旋胯转腰”的

7、身体外在表现形式。上节是以手臂为主,缠丝劲手臂部位的动作表现形式是“旋膀转腕”。从人体骨骼结构来说,手臂的关节主要由肩膀、肘和腕三部分组成。肩膀与手腕的关节比较灵活。肘关节部位有个“鹰嘴勾”,是由肱骨的鹰嘴窝和尺骨的鹰嘴所形成,所以肘关节的活动范围有限,只能在展臂和曲臂之间。手臂以肩膀为根节、手指为梢节。手臂在围绕身体“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在“旋膀转腕”的“自转”时,手臂以中指和小臂为中轴(手腕放平),手掌小指端领劲向内旋转,为顺缠,顺缠又称“向心力”。劲力在手臂顺缠时,放松向内,自然向身体中线方向,并使手臂的劲力与腿胯的劲力相合,是为顺缠蓄劲,如掩手肱拳蓄劲;劲力在手臂顺缠时,过了身

8、体重心的中线,并结合腿与腰胯部位的劲力推动到手臂的梢节部位,是为顺缠发劲,如顺缠穿掌(拳)、白蛇吐芯、护心拳发劲等。以中指和小臂为中轴,手掌大指端领劲向外旋转,为逆缠,逆缠又称“离心力”。劲力在手臂逆缠旋转向外的同时,向中线方向引劲运行,使手臂的劲力与腿部腰胯部位的劲力相合,同时扣脚向内,松胯相合,是为逆缠蓄劲,如护心拳蓄劲等。劲力在手臂逆缠外开时,过了身体重心的中线,并结合腿与腰胯部位的劲力推动到手臂的梢节部位(如肩膀、肘关节和手),是为逆缠发劲,如发肘劲、前肩靠劲等。结合腿部的旋转,腰部的配合,来推动手臂顺缠、逆缠时的出劲和入劲,形成“旋膀转腕”的手臂外在表现形式。当然,拳无定式,但没有缠丝劲就不能使劲力环绕着身体节节上升,达到劲力的完整统一。因此,在一切动作中亦包含着缠丝劲的相互变化,它们是运动中的基本矛盾,同时又相互转化与统一。首先,左右和上下方位的缠丝合成为一个整圈,同时结合里外,使平面圈变成立体圈,这正是太极拳螺旋运动所必须具备的特色。其次,为了在练拳时左右逢源、节节贯串和周身一家,又以前进、后退、左顾、右盼加中定的步法配合,来满足健身和技击上的特殊需要。因此,太极拳每一个拳式,在顺逆基本缠丝的基础上,要找到简单的出劲和入劲,或者蓄劲和发劲的简单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