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策略_第1页
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策略_第2页
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策略_第3页
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策略_第4页
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摘 要: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正式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走向成熟、规范的标志性工作之一,也是我国所得税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税法的颁布实施,不仅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创造公平竞争纳税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优化我国税制结构、改变主体税种结构失衡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新税法的实施对营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推进税制现代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企业所得税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目前在相关机制和配套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新税法在贯彻实施中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相关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解决

2、,会给日后税收管理工作带来更多困难。因此,本文针对由纳税人范围调整引发的总分机构所得税汇总征收问题、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中存在的问题、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核定征收企业及企业清算所得税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具体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关键词:英文翻译!- 15 -目 录1 综 述11.1论文研究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1 国内研究现状11.2.2 国外研究现状21.3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2新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问题42.1 纳税人范围调整引发总分机构所得税汇总征收问题42.1.1二级分支机构计税及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42.1.2跨省市总

3、分机构汇总纳税执行中的征管问题52.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中存在的问题62.2.1不征税收入扣除问题62.2.2具体执行中合理性原则的困惑62.2.3福利费扣除问题72.3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若干问题72.3.1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迟迟未出台72.3.2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税优惠的管理问题82.3.3关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认定和研发费用列支范围问题82.3.4固定资产加计扣除政策的衔接问题82.3.5资源综合利用政策问题92.4核定征收企业及企业清算所得税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92.4.1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企业适用税收优惠的问题92.4.2企业清算的所得税申报问题93 企业所得税法

4、的改革策略103.1完善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计税及征管体系103.1.1细化计税办法103.1.2理顺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征管关系103.2 优化应纳税所得额扣除规定113.2.1进一步完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不征税收入的表述113.2.2明确工薪扣除标准113.2.3 明确福利费扣除衔接方法123.3加紧制订优惠政策享受条件及审批制度123.3.1加快与新税法优惠配套的相关政策的出台123.3.2明确税收优惠审批制度123.3.3 增设购置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明细表123.4加强新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133.4.1限定核定征收纳税人的范围133.4.2细化企业清算所得税征管133.4

5、.3规定不符合新办企业标准的企业的征管归属134 结 论13参考文献15致 谢16附 件171 综 述1.1论文研究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决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颁布实施至今已两年有余,其整体在减轻内资企业税收负担水平、促进地区间税收政策环境公平统一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得到普遍认可,但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优化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税法,新税法的实施情况、对已显露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补充和精细化调整措施。新颁布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现行的国家税收征管措施并

6、不能完全保障实施这些变化,具体实施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涉及面较广,且政策性强,目前在相关机制和配套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就亟需出台相应改革措施以解决这些新法在贯彻实施中面临的问题。文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剖析并提出相应改革策略,以促进国民经济可以又好又快并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将对我国建构和谐的税收关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废话太多,符合题意的太少!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在200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表决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结束了我国长达20多年的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赋不均的“分制”时代,

7、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里程碑。 赵迎春在两法合并对FDI的影响分析(税务与经济,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一文中提到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吸引外资,截止2007年,利用外资累计超过7500亿美元,连续15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内外资企业长期适用两套税法对内资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全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资料核算,2005年,内资企业平均实际税务为24.53%,外资企业平均实际税务为14.89%,内资企业税务高出外资企业将近10个百分点。2007年3月16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结束了企

8、业因“身份”不同而享受不同税收待遇的时代,为各类企业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法制环境。企业可充分理解新税法的主要变化,科学做好所得税筹划,以达到增加企业税后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企业所得税纳税应与一些会计方法相结合。作者?企业所的税税前扣除规定比较分析(财会通讯,2008年第8版,湖南财经高等科学院)中胡伟讲到,新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指出不得扣除: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企业所得税税款;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务的损失;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赞助支出;未经指定的准备金支出;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其他支出。新税法增加了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

9、资收益款项不得扣除的规定。虽然新税法没有明确资本性支出,资本的利息,回扣支出,担保支出,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不得扣除,但企业不能理解为允许,从常规看这些项目也是不能税前扣除的。所以,企业应更深入研究新税法,以避免不合理的纳税筹划以及企业不可预测的损失。诺大中国就这一个作者研究了?除了他你就是全国第二了?补充内容!1.2.2 国外研究现状客户与市场的高级经理Dickie泉和助理公关经理克里斯蒂娜芳在其中国统一企业所得税法带来更大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公正的税收制度一个为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利的发展(所发表刊物名称和期数?)中谈到,企业所得税法开始生效于2008年1月1日 ,企业需要检讨自

10、己的商业模式,投资结构和融资策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 “新税法” ) ,其中统一所得税征收为国内企业和外国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新法律将采用单一税率为25 ,以取代现有的两个系统的税收,大大不同的实际税率对于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来说,主要由于提供不同的奖励以及不同限制费用扣除。新税率低于邻国的平均税率,所以企业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推动中国吸引外国投资者。之前,新的法律中,中国国内企业支付了百分之三十三的所得税,而大部分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享有的税收优惠地位,导致所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有效税率平均为百分之十五。相比之下,在考虑到提供奖励,平均利率为国内企业约25

11、 。新税法应提供所有市场参与者一个更透明,更稳定和可预见的税收制度。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因为失去了广泛的激励机制和择优低税率,所以将以他们的商业模式,敦促一种新的方法,投资结构,选址和筹资战略。不再能够依靠广泛给予免税期,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投资者需要制定战略,优化全球性税收优惠,并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国际税收筹划工具。终止地理导向的税收优惠,优先的战略经营因素,如邻近的自然资源和当地市场,人力资源将升高。斯蒂芬纳尔逊在其有关企业所得税的过渡性激励政策(所发表刊物名称和期数?)一文中提到,2008年1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经济转型期法” )生效,巩固了企业所得税制度,国内企业和外

12、商投资企业结束了双重所得税制度。新的经济转型期的法律统一税率和税收激励政策为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更公平的市场条件。对于这些原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下的企业,新的经济转型期的法律规定5年的过渡期。例如,企业享有固定期限的免税和减少可继续享有,直到原任期期满。按所要求的新的经济转型期的法律,企业用于享受15 的税率将逐渐降低到25 。过渡税收激励政策提供了许多不同的税收条例。下面是引进的一些过渡性的税收政策:过渡性税收优惠的企业原先享受低税率。后五年内企业享受较低的税率也将逐步过渡到新的税率,实施经济转型期的法律。曾享受固定期限的过渡性税收优惠企业的免税和降低。原先享受低税率以及固定期限的

13、过渡性税收优惠的企业的免税和减少,合格的企业所得税率为15 ,并同时享受减免50 的定期存款。设立在特别经济区或上海浦东新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过渡性税收优惠。关于中国西部的税收优惠企业参与中国西部发展中的规定, “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特殊收入的税收政策将在经济转型期后继续生效实施。1.3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至今,对营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推进税制现代化建设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新税法中也存在着一些对新概念界定模糊、政策执行口径不明确的问题。本文将针对由纳税人范围调整引发的总分机构所得税汇总征收问题、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中存在

14、的问题、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核定征收企业及企业清算所得税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具体剖析解决。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提出什么重要对策等<2>2新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问题2.1 纳税人范围调整引发总分机构所得税汇总征收问题新税法将以公司制和非公司制形式存在的企业和取得收入的组织,界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适应经济主体变化形式的必然选择,体现了国际惯例和前瞻性。但是,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系统和企业经济组织形式还具有许多特殊性,全面而细致的“补缺查错”必不可少。现时跨省总分机构的所得税征管问题正是由此衍生的主要问题之一。2.1.1二级分支机构计税及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仍未彻底解

15、决分支机构利用自身税收优惠条件转移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整体税负水平的问题。我国实施法人企业所得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用“法人条件”限制企业利用适用优惠税率的分公司来转移利润以减少整体税负的行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第十六条的表述,对于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处于不同税率地区的,由原来“分别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额,分别按适用税率缴纳”修正为:“先由总机构统一计算全部应纳税所得额,然后依照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比例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因素及权重,计算划分不同税率地区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后,再分别按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所在地的适用税率

16、计算应纳税额”。这两种表述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后者限制了分支机构利用自身在低税率地区转移处于高税区总机构利润、以降低企业整体税负达到避税目的的可能性。但是,这种表述及计税方法实际上仍未彻底摒除企业利用分支机构优惠税率避税的可能性。由于采用了以二级分支机构为单位计算应纳税额,而三级及以下分支机构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统一计入二级分支机构的计税方法,所以那些二级分支机构处于税收优惠地区而其下属三级机构不应享受优惠税率的企业,其应纳税额将大幅减少。这种税收征管漏洞的存在会导致企业扭曲其自身组织结构,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二级分支机构认定标准模糊。按有关规定,总机构应在6月20日前填交中华人民共和国

17、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给总机构所在地税务主管部门并下发各分支机构,那么对二级分支机构的判定标准就成为税企双方关注的焦点,现对于企业分支机构层级的判定,规定不十分明晰,没有统一标准和监管措施,这将加大企业避税的可能性。而新税法实施的第一年所确定的企业分支机构纳税体系,又将对以后年度信息的真实性产生重要的参考作用,那么,如何及时确定科学的判定标准及可执行的监管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特殊行业实行分支机构按“三因素”就地预缴不尽合理。建筑、房地产等特殊行业,资产少、流动性强、周期短,很多注册为分支机构的单位,其实质是借用总机构的资质,向总机构缴纳管理费,总机构账面体现的是管理费收入,当地税务机

18、关对其无法监控,总机构再按“三因素”进行分摊,显然不尽合理。分支机构法律责任无法界定。新税法将法人界定为纳税人,征管法行政处罚条款只针对纳税人进行,分支机构不构成“纳税人”,因而对分支机构出现不按期申报预缴税款等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对其进行处罚将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分级管理尤其是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的税收管理,将处于尴尬境地。存在加盟店、挂靠单位等特殊分支机构的“监管真空”。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一些分支机构虽然是非法人分支机构,但往往只是挂靠总机构或者为取得总机构的某类行业资质,向总机构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其经营管理是完全独立的。如果总机构在内部管理时并不把此类分支机构纳入,且按“三因素”分配税款

19、时也不将此类分支机构纳入分配范围,此类分支机构将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2.1.2跨省市总分机构汇总纳税执行中的征管问题实行法人单位汇总纳税后,国、地税在原来的征管管辖权不易界定清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不一致的新问题,主要体现在: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对各分支机构情况的了解不一定全面,在这种情况下所做出的决定,难免与真实情况不符,进而引发总、分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之间的矛盾,影响企业纳税征管的整体性。分支机构涉税事项、收入均由总机构税务机关决定,在收入任务、管理事项等相关的“责权利”不匹配的情况下,分支机构的主管税务机关失去管理的积极性。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对收入做出预测。执

20、行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办法后,对分支机构预缴的所得税,取决于总机构,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收入任务、税收负担、征管质量等都将无法考核,在目前各级税务机关都建立收入任务考核制度的情况下,其今后每年的收入计划数都将无法预测。税务机关对总分机构的情况难以全面了解,税务检查(稽查)的难度加大。由于总分机构大多是跨地域经营、分属不同税务机关管理,因此,总分机构的主管税务机关,都无法对其经营情况进行直接、全面、有效的检查(稽查)。而实行法人汇总纳税,客观上要求总分机构主管税务机关间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但由于国地税征管信息不在一个平台之上,目前很难做到。对总分机构情况缺乏事前监控。若总分机

21、构不如实提供机构管理情况,可依照征管法关于“不如实提供税务资料”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但这仅是事后的一种补救和惩戒措施,事前并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监控。此外,新所得税收入分配方式实施后,各级政府对总分支机构高度关注。新税法的实施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总部经济的热情,因此,地方政府会通过各种措施对辖区内的分支机构施加影响,以促其转变成法人单位。其后果是干预纳税人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国地税部门的征收管辖权争议。2.2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中存在的问题2.2.1不征税收入扣除问题不同于原企业所得税法对于收入仅有一个收入总额的概念,新税法明确提出了应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的概念。其中,不征税收入是指从

22、性质和根源上不属于企业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从税收原理上应永久不列入征收范围,主要包括财政拨款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但是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这一规定不区分支出性质,“不征税”的精神未真正体现。对企业而言,其取得的不征税收入,主要是指国家规定专门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其实质是政府对企业的一种捐赠,这种不征税收入能在两个环节带来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一是在取得不征税收入环节,企业无须付出对价,取得的过程即是经济利益的净流入;二是企业用这部分收入从事与

23、生产经营相关的活动,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纳税人将不征税收入用于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支出,而不能按配比原则进行扣除,则必然造成对不征税收入事实上的征税。2.2.2具体执行中合理性原则的困惑新税法第八条及其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在税前扣除中规定了“合理”这一标准。合理性原则的适用是国际上的一般做法,企业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可依法得到充分补偿。但合理性作为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在具体执行中由于理解角度和知识背景等差异很容易在征纳双方甚至在征收管理机关内部(包括国、地税之间)形成截然相反的意见,给新税法的实施带来阻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新企业所得税法精神宣传提纲的通知(国税函200815

24、9号)对于工资薪金的合理性给出界定,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雇员实际提供了服务;二是报酬总额在数量上是合理的。实际操作中主要考虑雇员的职责、过去的报酬情况,以及雇员的业务量和复杂程度等相关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当地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但是,一方面,并未对利用此项目避税的不合理扣除做出性质和适用税率的认定,对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企业股东以工资名义分配利润或经营者不适当地为自己开支高工资等事项的界定和惩罚并不明确。可见,在合理性的评判标准上,需要进一步制订更具有可执行性的量化指标。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新税法仍未明确对职工数量的认定方法,对“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界定并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对于

25、使用劳务派遣企业提供的劳务人员,企业职工应如何界定?在实务中是否可理解为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统筹?对兼职人员工资是否应视作劳务费支出?存在一系列需统一征管口径的问题。同时由于对职工数量的真实性难以确认,使以工薪总额14%为界的职工福利费支出扣除也同样失去了准确计量的可能性。2.2.3福利费扣除问题新会计准则将职工福利费支出统一在职工薪酬中核算,会计上要求企业在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时将应付福利费转入“职工薪酬福利费”,同时规定应付福利费结余,上市公司可以结余冲减当期管理费用,非上市公司继续按原有规定使用。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却仍旧允许提取职工福利费,其和新会计准则的不相吻合使企业无所适从。2.3

26、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若干问题2.3.1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迟迟未出台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七条、第九十九条、第一百条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制订,在此目录出台之前,企业难以认定是否享受税收优惠,应先照常纳税。目前,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外,其他各项税收优惠项目执行标准仍未推出。因此,企业将不能及时享受到税收优惠,这不利于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和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企业的发展。2.3.2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所得税优惠的管理问题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八条规定,企业从事规定的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

27、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由此存在的问题:一是大型企业将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产品,作为生产产品的原材料,不对外销售,而是减少原材料外购量,那么其项目所得应如何衡量。二是在程序上,一般是先由管理部门认定项目,企业再进行投资改造,然后竣工并取得生产经营收入。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企业是先进行投资改造并竣工取得生产经营收入,后到管理部门认定项目,前后跨年度,那么对享受优惠政策的时间认定,也成为需要明确的问题。2.3.3关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认定和研发费用列支范围问题新税法规定对于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

28、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虽然明确了企业所得税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限定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但该项政策比之于原来的“技术开发费”,无论是概念、范围还是研发区域都发生了变化。这就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认定,需要解决怎么认定、由谁认定的问题。二是“研究开发费用”项目内容应列支哪些具体费用。三是原来的关于技术开发费的相关规定如何适用。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

29、税200688号)的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项目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企业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以在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结转抵扣,抵扣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但新税法规定企业的上述研究开发费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按照研究开发费的50加计扣除,而对企业以前年度结转技术开发费未抵扣额如何过渡处理,新税法及相关政策尚无明确规定。2.3.4固定资产加计扣除政策的衔接问题新税法中规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

30、法,这里存在着与原税法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认定不一致的衔接问题。如,新税法规定运输工具、电子设备的最低折旧年限由5年分别缩短为4年和3年,那么此规定是否仅指2008年1月1日以后购买的设备?以前购买的设备需如何执行?另外,新税法第三十二条虽然规定了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固定资产,但是此规定目前尚无法操作。对于“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也均未明确具体范围。2.3.5资源综合利用政策问题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九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三条所称减计收入,是指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

31、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问题在于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所生产的产品,大多不对外销售,而是继续作为生产的原材料。如何合理确认相关收入、价格、产品的计量等,是制订优惠目录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2.4核定征收企业及企业清算所得税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4.1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企业适用税收优惠的问题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的填报说明中规定:“对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可以依法享受过渡期的税收优惠、小型微利企业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及经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其他减免税优惠”。但是,这一规定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

32、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的相关规定不衔接,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2.4.2企业清算的所得税申报问题新税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企业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减除资产净值、清算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等后的余额。认为,从1994年以来,由于没有对企业清算进行明确的征管规定,大部分企业注销时没有向税务机关提交清算报告,实际上税务机关很难对企业清算所得进行管理,企业注销时税收流失比较严重。3 企业所得税法的改革策略3.1完善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计税及征管体系3.1.1细化计

33、税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分支机构利用组织结构变化避税的监督,明确、细化对二级分支机构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作出判定的适用标准,统一各地税务机关征管口径。可采用的指标及依据包括:分支机构经营权限;业务范围;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层级等。制订专门的建筑安装、房地产类企业总分机构税收管理配套制度,按照法人所得税制原则,由总机构统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加强对外经营环节的管理,提高总机构对挂靠项目的财务核算的监管。对加盟店、挂靠单位、承包地分支机构等特殊分支机构,应明确凡其具有独立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总机构上缴租金或者承包费的,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收入和所得纳税,并接受税务管理。对所有跨地区经营未

34、实行就地预缴的分支机构实行年度纳税反馈制度,凡是未能提供已在总机构统一纳税证明的,由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就地补征税款,以避免由分支机构非法人化而导致的税收流失。3.1.2理顺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征管关系借新税法实施之机,应尽快理顺总机构与分支机构的税收征管关系,对非法人分支机构进行一次清理,重新明确所得税征管权限,以保证总机构与非法人分支机构的主管税务机关一致。同时,将税务登记表按法人与非法人分支机构作进一步区分。从制度层面上加强非法人分支机构税收管理,建立全国总分支机构信息网络平台和联合评税制度,实现纳税人户籍及申报等数据信息的动态共享,减少漏征漏管户的出现。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大力

35、推行电子申报、网上申报,借助金税三期工程,完善综合征管软件的企业所得税应用管理功能,特别是结合新税法中新的管理内容与要求,增加如业务招待费、公益捐助、广告费、涉税事项审批等管理功能。借鉴以往企业所得税管理经验,特别是纳税评估信息的分析与应用,在企业所得税信息化建设中应统一规范国、地税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内容,实现国、地税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的共享,以信息化促进同一地区不同管理机关在新税法实施过程中政策把握的一致性,为纳税人提供一个公平的税收环境。建立信息的反馈制度和总局的协调监督机构,实行年度纳税申报表双向申报复核备案制度,各地出现的问题亦由当地税务机关反馈到监督机构裁决。尽快开发涵盖企业所得税管理

36、各个环节的企业所得税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开发纳税评估软件,设置各指标关系和预警指标,对录入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及时发现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为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打基础。通过推进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化建设,力争所得税纳税申报、数据采集一致,从而实现资料信息共享,全面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3.2 优化应纳税所得额扣除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法的核心,虽然新税法已将原来一些补充规定和普遍使用的办法,如计算已销货物成本等也列入了相关章节之中,但还很不够,有的还不够明确,如国债的种类、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项目、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税金种类、与经营活动无关资产的界定、固定资产大

37、修理的标准等等,还需要实施细则和规范文件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3.2.1进一步完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不征税收入的表述明确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支出所形成的费用或者财产,不得扣除或者计算对应的折旧、摊销扣除。3.2.2明确工薪扣除标准制订与新税法相配套的工资扣除管理办法,以便操作规范并准确把握政策。对工薪“合理性”制订量化指标。应对企业前几位董事兼股东的工资薪金水平有明确限制,规定不得超过全体雇员平均工资的一定水平,具有一定合理性。对企业股东以工资名义分配利润或经营者不适当地为自己开支高工资,以达到在计税时多扣除目的的,可按照“推定股息”理念对其不合理工薪推定为股息分

38、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对“职工”构成的要件进行限定,以增加纳税人造假的成本和风险责任。对于依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不签订书面用工合同或协议,或者虽签订了合同、协议,但未经国家有关部门鉴证的,规定其所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得在税前扣除。对未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险的,所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得在税前扣除等。3.2.3 明确福利费扣除衔接方法后年在规定比例内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先在前年末职工福利费计提结余额中列支,到计提结余额使用为零以后,再按新税法规定的比例据实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3.3加紧制订优惠政策享受条件及审批制度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有关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公共

39、基础设施、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和高新技术等企业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有明显的激励作用。3.3.1加快与新税法优惠配套的相关政策的出台尽快明确原有优惠政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如对原享受优惠政策未到期的,如主辅分离优惠政策、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优惠政策以及新出台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优惠政策的执行时效问题等,需尽快加以明确。区分轻重缓急,针对目前新税法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以及急需解决和明确的有关事项,尽快出台相关优惠判定标准,以便于基层在操作时有章可循。如,研发费用列支范围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认定和管理办法;制订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

40、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等。3.3.2明确税收优惠审批制度对哪些税收优惠属于审批类、哪些属于备案类,权限、程序如何履行,表证单书、提供资料如何确定等具体问题应系统化地重新加以明确。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减免税做出调整,但相关新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的具体优惠管理办法尚未出台。企业在季度申报中,哪些可以直接享受、哪些需要审批、审批的程序等,应尽快明确。3.3.3 增设购置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明细表因为涉及跨期结转抵免及专用设备持续使用监管问题,需要税务机关在连续的几个纳税期内进行跟踪管理,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建议在年度纳税申报中增设购置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明细表作

41、为附表,对该类抵免进行全面、连续的登记管理。3.4加强新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中小企业的所得税是整个税收收入或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加强税收征收管理。3.4.1限定核定征收纳税人的范围本着既保护真正的小规模纳税人利益,又要有效防止纳税人以不设置账簿实行核定征收而骗取税收优惠的原则,对经税务机关批准不设置账簿而实行核定征收的纳税人方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对可以不设置账簿的纳税人的规模作出明确界定。除此之外的应设置而不设置账簿的纳税人,不得享受国家的所有税收优惠政策。3.4.2细化企业清算所得税征管新税法实施后,应当细化企业清算所得税征管规定,明确企

42、业向税务机关申请注销时应提供哪些资料,计算清算所得时对企业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该由谁认定、如何认定、清算所得的计算公式如何确定等问题,以利于加强管理,防止税收流失。3.4.3规定不符合新办企业标准的企业的征管归属  办理了设立登记但不符合新办企业标准的企业,其投资者中,凡原属于国家税务局征管的企业投资比例高于地方税务局征管的企业投资比例的,该企业的所得税由所在地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反之,由企业所在地的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国家税务局征管的企业和地方税务局征管的企业投资比例相等的,由企业所在地的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企业权益性投资者全部是自然人的,由企业所在地的地方税务

43、局负责征收管理。4 结 论本文通过对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指出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在总分机构所得税汇总征收、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税收优惠政策、核定征收企业及企业清算所得税征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的策略。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并制订有针对性的补充和精细化调整措施,实为必要。完善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计税及征管体系、优化应纳税所得额扣除规定、加快出台与新税法优惠配套的相关政策、加强新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对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来说是迫在眉睫。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改革遵循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各类企业统一适用的科学、规范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和完善企业所得税法是我国税收法治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