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的确定和分担2_第1页
交通事故责任的确定和分担2_第2页
交通事故责任的确定和分担2_第3页
交通事故责任的确定和分担2_第4页
交通事故责任的确定和分担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通事故中责任的确定和分担评析一则连环撞车交通事故案件 遂宁市安居区法院 刘继文 赵晓荣 关键词:交通事故责任构成因果关系事故认定书 内容提要:本文系统阐释了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责任分 配以及下车后的驾驶员的身份、如何看待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关于 责任份额的划分等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评析了一则连环撞车的交通事 故案件,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意见。一、案情原告郑克锋,系死者郑大喜的父亲。第一被告张中亮。第二被告周口市远大运输集团润发运输有限公司。第三被告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五0四厂。第三人屮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常州屮心支公司。“2005年9月30 h,原告之子郑人喜搭乘胡德于驾驶的车辆行 驶至上海市a4

2、在高速路时,被李子明驾驶的车辆(第三被告为该车 登记车主)从后面撞击。事发后,郑大喜、胡德于与李子明下车查看 损失情况时,郑大喜与李子明被张中亮驾驶的车辆(第二被告为该车 登记车主)撞击致死。2005年10刀19 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 交警支队认定,张中亮说驾驶的车辆制动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不能 确保驾驶安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笫二十一 条、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郑大喜和李子明在高速公路发生事故 吋,均未转移到右侧应急车道内,违反了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八条 第一款之规定。故张中亮、郑大喜、李子明负事故的同等责任。原告 提起诉讼请求判令三被告连带赔偿各项损失共计250, 000元。

3、诉讼 屮,依照张屮亮的申请,法院追加屮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常州中心支 公司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原告认为交警部门未正确划分事故责任。郑大喜下车后,其 身份即由乘车人转变为行人,郑大喜所承担的事故责任应当低于张中 亮,因此交警部门认定三方负同等责任不正确的。第一被告与第二被 告辩称,交警部门认定三方负同等责任意味着张屮亮、李子明与郑大 喜应当各承担三分之一的责任。第三被告辩称,其不应承担责任。” 2“法院认为:李子明在笫二起事故中的过错与郑大喜的死匸z间 并不存在直接的和必然的因果关系,故对原告要求第三被告承担赔偿 责任的主张不予支持;第二起事故中,郑大喜并非行人,故对原告要 求按行人与机动车发

4、生事故的原则划分责任的主张不予支持;对于郑 人喜的死亡,张中亮和郑人喜本人均有过错,因此应当由他们各付 50%的责任,笫二被告作为张中亮所驾驶车辆的登记车主,应当承担 连带赔偿责任。由于张中亮未提供第三人的工商主体资料,法院对第 三人是否负有保险赔付责任未作认定与处理。”'王永亮、董永强:后车撞死追尾事故中人员谁來承担赔偿责任,原载小国审判2008年5月刊。 同上 同上。由于侵权责任法已经颁布实施,本文主要结合侵权责任法、交通安全法等对交通事故中责任的确定和分担进行阐述。二、案件评析本文主要分析第二起交通事故中责任的确定(归责原则和责任构 成)和责任的分配,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当事人对于郑

5、大喜和李子明的 死亡分别应负的责任份额。(-)归责原则1、归责原则争议简述由于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条文中“有证据证明” 似为过错推定,而“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又似为无过失 原则,导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归责原则存在争议,有主 张无过失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主张机动车之间是过错原则,机动车 和行人之间是过错推定加10%的无过错原则等。对机动车-方责任采单的归责原则存在一些缺陷:如实行单 的无过失原则,会使加害人的负担加重,如实行单一的过错原则,无 法保障受害人的赔偿权利等。宜采多元归责原则以适应复杂的交通事 故纠纷。其实通过把机动车一方的注意标准提高到实际无法达到的程 度

6、从而使责任严格化,关于归责原则的争议在实践中就没有多大意 义。但是无论采什么原则,在案件处理结果上不应有差别。本文认为,机动车之间为过错原则,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 间是过错原则中的过错推定。2、下车后的驾驶员(乘车人)与机动车之间的责任分配在本案中第二起交通事故中,郑大喜和李子明下车前均是驾驶 员,在下车查看损失情况时被张中亮驾驶的车辆撞击致死,下车后的 郑大喜、李子明是何种身份,是按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事故的原则划 分责任,还是按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事故的原则划分责任?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了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行 人之间发生事故的,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可适当减 轻机动车的

7、责任。当机动车与其他人(非行人)如下车后的驾驶员、 道路上的清洁工等发生事故时,如果这些人有过错,该如何进行责任 分配?是适用一般侵权责任中的比较过错、原因力大小來判断,还是 比照交通安全法)第76条来处理。为什么要保护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让机动车承担更多的责任, 主要有如下原因:(1)交通安全法加大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原因一是补偿理论,“谁享受利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机动车一方 享受车辆带来的便利和利益,行人等承受着车辆带来的风险和潜在损 火,所以应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更多的责任。二是危险控制理论,”谁能够控制、减少危险谁承担责任”的原 则。相比较行人等而言,机动车一方更能控制和减少危险,通过加大

8、 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促使其小心驾驶,尽量避免危险、减少损害。三是危险分担理论,由于车辆一般有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相对 保险公司而言,行人等在经济上是弱者,让经济上的强者保险公司来 承担赔付义务,符合公平原则。另外,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营运 来分担风险,还可以通过提高肇事车辆的保险费,一方面增加收入, 一方面让其更为谨慎驾驶。(2)机动车与其他人(非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责任分配当机动车与其他人(非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吋,如果适用一 般侵权责任中的比较过错和原因力大小来划定过失相抵比率,要考量 机动车和其他人(非行人)行为的原因力大小和过错程度,根据其原 因力和过错来分配责任,其他人(非行

9、人)不能减轻责任,也没有加 重机动车一方的责任,看似公平。如果非行人的过错和原因力比较大, 甚至可能承担50%以上的责任,而行人除非是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损 失,是不会承担超过50%以上的责任。在其他人(非行人)和行人具 有相同的过错和原因力导致相同的交通事故情形下,如果适用过错、 原因力来分配责任,其他人(非行人)一般要比行人要承担更多的责 任,同样是人,在同等情形下,其他人(非行人)为什么要比行人承 担更多的责任?更为糟糕的是,尽管其他人(非行人)的危险性比非 机动车驾驶人更小,更应该受保护,如果适用过错和原因力来分配责 任,非行人就会比非机动车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不公平。从补偿理论来看,行

10、人之外的其他人承担更多的风险;从危险控 制理论来看,机动车一方更容易控制和减少危险;从危险分担理论来 看,让有保险的机动车一方更多承担赔偿责任也合理至于下车后的驾驶员,应该把他和车分开来考量,他下车后,该 驾驶员没有危险性,和机动车一方和比,他是弱者,应该受到保护, 应该减轻他的责任,加人强者机动车一方的责任;驾驶员下车后不再 驾驶车辆,如果该车还处于运行状态,具有危险性,则该车和其他人 发生事故时,应该按照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中的机动车一方 來处理。综上,机动车与其他人(非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其他人 (非行人)的身份应该比照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中的行人身 份来处理,这样更符合交通安

11、全法的立法目的和精神。(二)责任构成1、学说争议虽然侵权责任法已经颁布,但是过错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 三要件(过错、损害、因果关系),还是四要件(过错、违法性、损 害、因果关系)存在争议。法院的审判实务一般可参照最高法院的观 点,可是在关于过错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问题上,最高法院的观点也 不一致,比如在主要由最高法院法官们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 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一书中的第16页,明确表示在过错侵 权责任的构成要件问题上,侵权责任法采三要件说,由过错包括 违法性,没有规定独立的违法性要件,而该书在第48页和第49页却 表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即包括违法性要件i过错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12、是三要件还是四要件的分歧主要在对 过错性质认识上的差异。坚持过错侵权责任的构成是三要件的采客观 过错说,坚持过错侵权责任的构成是四要件的采主观过错说。因为过错是主观的,所以需要考量客观的行为的违法性问题,这 是主张过错侵权责任的构成是四要件的人的观点。而坚持过错侵权责任的构成是三要件的人认为对违法性判断包 含于对过错的判断之中。他们认为过错的客观化导致了过错判断标准 和违法性判断标准的重合,比如在间接侵权和不作为侵权中,违法性 的判断标准主要为行为人是否违反相应的注意义务,而过错的判断标 准也是行为人是否违反相应的注意义务,这样,就没有必要再将违法 性作为单独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法没有明确规定

13、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三要件还是 四耍件。本文认为过错侵权责任的构成耍件应采四耍件说,理由如下:(1) 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 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 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明确规 定了名誉权侵权责任的要件有行为人行为违法即违法性要件,侵犯名 誉权不属于特殊侵权,属于过错侵权类型,和其他过错侵权类型的构 成要件应该是一致的,所以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主张的是侵权责任的 构成四要件说。(2) 司法实践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侵权责任的构成采四

14、要件说长期处于主导地 位,也易于为众多审判人员所接受。(3) 意义违法性作为侵权责任的独立构成要件有其自身存在的意义。%1 违法性是法律规定对行为本身的否定,过错是法律规范对行为 人的否定,两者在逻辑上都有存在的价值。%1 通过对违法性的认定,告诉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 是非法的,可起到教育和预防的作用。%1 存在一些违法而无过错、有过错而无违法性的行为,为如何认 定这些行为的责任提供理论依据。2、责任主体第三被告第三被告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五0四厂为李子明驾驶的 车辆登记车主,第二被告周口市远大运输集团润发运输有限公司为张 中亮驾驶的车辆登记车主。这就需要分析登记车主和使用者z间的责 任

15、我国学界通说、司法实践采运行支配说与运行利益说,由运行支 配、利益享有人承担责任。由于本案对于车主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不详,本文在这里不作分 析,只是认为由于机动车所有人、使用人及管理人可存在分离,以及 法律规定在某些方面的不一致等原因,需要对责任主体进行分类:(1) 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有明确规定的责任主体,如在租赁、 借用机动车等情形;(2) 可参照侵权责任法第49条规定(机动车所有人和使用 人非同一人)确定的责任主体,如在车辆送交修理或保管、被质押等 情形;(3) 法律规定不一致的责任主体,如关于受雇人驾驶侵权,人 身损害赔偿解释第9条与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规定有差异;(4)适用法律存在争议的

16、责任主体,如酒店人员代驾侵权是否 单位工作人员侵权、公司出租机动车并提供驾驶人员是否承揽关系等 情形;(5)其他待研究的情形,如车辆承包发包、驾校学习驾驶人员、 车辆套牌等。3、过错过错是指与交通事故发生有因果关系的过错(行为)。过错认定 与各类机动车、行人的优先通行权、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法定义务及注 意义务有关。机动车驾驶人的注意义务应在善良管理人注意程度以 ±o在第二起交通事故中,张中亮驾驶的车辆制动性能不符合安全要 求,违反驾驶人员应有的法定注意义务,有过错。从郑大喜和李子明 的行为来看,法律规定发生事故的车或人应立即转移到右侧应急车道 内,也是考虑到如果不立即转移,车或人继续留

17、在在高速路的通道上 非常危险,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郑大喜和李子明应该能预 见到他们没有立即转移到安全地点的行为是危险的,是极有可能造成 交通事故的,按照法律规定他们也有义务转移到安全地点右侧应急车 道内,他们没有转移(除非他们没有时间、能力转移),郑大喜和李 子明有过错。4、违法性德国法学家耶林在罗马私法中的责任要素中将罗马法上的违 法概念一分为二,提出了主观不法和客观不法的观点。主观不法就是 过错,指行为人致人(物)损害的故意或过失,是法律规范对行为人 主观上的非难;客观不法就是违法性,指行为违反法律规范,是法律 规范对行为本身的否定。举例来说,小偷偷东西主观上是故意,存在 主观不法

18、,法律非难其主观上的故意;而善意的把别人z物当做自己 之物占有使用的人,其主观上是善意没有过错,但其占有使用别人之 物违反了法律规定,造成了不法状态,是客观不法,法律否定其行为。张中亮驾驶的车辆制动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其行为具有违法 性。郑大喜和李子明没有按法律规定将事故车或人立即转移到右侧应 急车道内,其行为也具有违法性。5、因果关系大陆法系一般将因果关系区分为责任构成和责任范围因果关系, 主要有条件说、原因说、义务射程说、相当因果关系说、法规目的说 和盖然因杲关系说等。英美法系将因果关系分为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主要有直 接结果说(direct consequence)> 可预见

19、说(foreseeability)、风 险理论说(risk)等。对于因果关系本文采学界通说即相当因果关系说。相当因果关系 学说认为,“加害人必须对他的不法行为为相当条件的损害赔偿负赔 偿责任,但是对于超出这一范围的损害后果不负民事责任”。5 “当 一项事实在一般情况下就会导致某种结果的发生时,它才会被视为该 结果的原因;如果该事实在极其特殊、可能性极小的情况下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并且该事实是一种事物在一般进程中可以忽略不记的情 况,则这种事实不属于导致结果的原因。” “这里的可能性的大小取 决于一个'完美的观察者'在损害事实发生时的知识和认识。严格来 说,适当性理论并不是一个因果

20、关系学说6,而是一种通过评判性的 观察来确定损失归责的标准。” 7。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个事件的发生 在因果关系经常表现为一个很长的因果链,一环扣一环,比如一人驾 驶面包车在道路上违法停车,后面超速行驶的吉普车在避让中撞到路 边违法摆的小摊,小摊上的货物被撞散落在道路上,堵塞了交通,于 是有一夏利车为了赶时间违法急转弯,撞上了后面正常行驶的一辆桑 塔纳车,最后被撞的桑塔纳车受损害的结果就是面包车违法停车、吉 普车超速行驶、违法摆摊、夏利车违法急转弯等多事件、原因造成的。 相当因果关系学说认为裁判者应该从政策等因索比如公平、合法原则 等考虑,通过法的价值判断,限制加害人的赔偿范臥 该学说类似于 英

21、美侵权法的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屮的“近因原则”。相当因果关系说是用来考量损害赔偿范围的,似乎与侵权行为是 否成立无关,但我妻荣等学者认为侵权行为的因果关系需要价值的判 断来确定责任范围,相当因果关系应该适用于判断成立耍件和损害赔 偿范围。8本文采“相当因果关系应该适用于判断成立要件和损害赔 偿范围”的说法。在本案中第一起交通事故发生后,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生郑大6此处的适当性理论即相当因果关系理论。7【徳】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侵权行为法,齐晓琨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8参见李薇:口本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55页。 喜和李子明的死亡事件,李子明

22、在撞上前面的车吋,客观上也无法或 应当预见到会发生第二起交通事故,因为当事人郑大喜和李子明有时 间也有能力、也有义务按照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把车或人转移到右 侧应急车道内,正常的关心自身性命的人会这样做的,如果这样做了, 就不会发生第二起交通事故,但是他们没有转移,而是先查看车辆被 撞情况。第起交通事故在极其特殊、可能性极小的情况下(事故发 生后,被撞车辆、人员该及时、依法、正常的转移而没有转移)导致 了第二起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李子明撞车的不法行为与第二起交 通事故中郑大喜和李子明的死亡不具有相当因果关系,不负赔偿责 任。行政法上的违章和损害结果之间未必有因果关系,比如持过期驾 驶执照的车辆驾

23、驶人驾车在道路上正常行驶,一行人突然冲到车辆血 前造成车祸,持过期驾驶执照驾车的违章行为跟该车祸的发生就没有 相当因果关系(至于是否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则是另外的考量)。由 于原文和该交通事故认定书没有说张中亮驾驶的车辆制动性能不 符合安全要求的违章行为和撞死郑大喜和李子明之间是否存在因果 关系,只能从常理推断来看,张中亮驾驶的车辆制动性能跟车祸的发 生具有因果关系。由于转移到安全地点就不会发生损害后果,所以郑大喜应该转移 而没有转移的不作为的不法行为与自己死亡的损害结果发生有因果 关系;同理,李子明的不作为的不法行为与自己死亡的损害结果也有 直接因果关系。(三)责任的分配1、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关

24、于责任的认定(1)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前适用的交通管理条例改为交通安全法后,交通事 故责任认定书变为交通事故认定书,删去了责任二字,取消了 责任认定,改为事故认定策从而表明此认定书不是关于民事侵权责 任的认定书。我国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 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 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 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木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 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金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交通 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1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 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

25、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 确定当事人的责任。”第92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 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 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 责任。”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说按“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起的作用”和9另外i个变化是,在交通安全法实施前,交通事故分为道路交通事故与非道路交通事故,交通管理 部门只对道路交通枣故做出责任认定,在交通女全法实施后,交通管理部门对丁-道路以外的交通枣故 也耍作出认定。“过错”來确定当事人的责任,“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起的作用”也就 是该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有多大的因果关系,涉及到侵权法中的原因

26、力分析,即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责任确定和分担的依据是不法行为 对于损害结果的原因力大小和行为人的过错程度"。(2)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分配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事故责任确定和分配中一般会考虑当事人 的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大小,但是交通事故认定书内容中一般没有 明确写出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大小,所以裁判者一般无法得知 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事故时,通过技术手段等如何考量当事人的过错 程度和原因力大小,除非让事故处理人出庭当证人。所以交通事故 认定书中的责任认定只能作为裁判者确定和分配责任的参考。(3)如何看待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交通管理部门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 也就是交通管

27、理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屮,通过在交通事故认定书 中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来作为自己如何行 使部门行政执法权的证据,用来证明对交通事故的责任人做出罚款、 拘留、限制驾驶人员的资格等行政处罚,以及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进 行调解的依据,血民事损害赔偿问题则需要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交 通事故认定书是证据,是行政执法屮的证据,也是屮立第三方提供 给裁判者的证据,在证据资格上和其他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一样(一般 情况下,只是证明力比较强人责任认定是行政执法中对当事人的责任分配的依据,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一部分,也就是证据的一部 分,裁判者通过审查从而判断是否采纳该责任认定,然后综合考量其 他因素

28、,做出民事侵权责任中的责任认定,此责任非彼责任。另外,尽管交通事故认定书里面也载明了事故的基本事实、 成因等,但是对行政执法特别是交通事故处理的及时、高效的要求, 使得交通管理部门的关于当事人责任这一块的认定是比较简单和初 步的",和民商法中的侵权责任认定还有很大的差异,比如民商法中 的侵权责任认定要考虑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其中涉及到交通执法中 没有的公平责任原则等)、构成要件(其中涉及到与行政执法有区别 的当事人的过错认定、因果关系考量等)、共同侵权责任、责任竞合、 责任抗辩以及损害的分担机制等”。总体上看,民商法的侵权责任的 内容更为全面,耍求裁判者具有更高的的法律素养。综上所述

29、,司法裁判者做出的责任认定不同于交通部门的责任认 定,是对行政执法中的责任认定的提高和升华。如果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完全按照法律规定的原因力大小和过 错程度來确定和分配责任,把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责任比例看 做是当事人的过错比例,则可以消除一般侵权责任的确定和分配(依 照原因力大小和过错程度)与交通事故责任的确定和分配(依照过错) 之间的差异,也消除了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1条规定的依照"从笔者接触到的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來看,其内容都比较简单,只简单叙述了交通 事故的基木事实,在事故成因中只简单叙述了当事人冇无违法行为,以及违反了什么规定,然后确定当事 人的责任分配,没冇

30、详细的过错、因果关系等分析。12例如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 任。但是,冇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爭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承担全部责任。”就是规定的行政责任,而具体的民半损害赔偿责任盂要司法机关判断。原因力大小和过错程度确定和分配责任与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 定中没有明确考虑原因力之间的差异。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张中亮、郑大喜和李子明三人负同等责 任不合理,不过基于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和认定事故原因方 面的专业性和经验,可以把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责任比例认定看做 是当事人的过错比例认定,这样也可以消除

31、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91条规定的依照原因力大小和过错程度确定和分配责任与交通 安全法第76条规定中没有明确考虑原因力之间的差异。由于驾车人张屮亮的不法行为分别造成了郑大喜和李子明的死 亡两个损害结果,交通管理部门认定三人负同等责任,可以认定为在 郑大喜的死广事件中,张中亮和郑大喜各有50%的过错;在李子明的 死亡事件中,张中亮和李子明各有50%的过错。2、过失相抵比较过错和原因力大小交通安全法第76条适用了过失相抵的规则,非机动车一方 或行人有过错时,可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1) 过失和抵概念过失相抵是指“就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受害人也有过失,法院可 依其职权,按一定的标准减轻或者免除

32、加害人赔偿责任,从而公平合 理地分担损害的一种制度。”参见王卫国:过失相抵论,载梁憩星主编:民商法论从第4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0() 页。(2) 如何进行过失相抵原因力和过错%1 原因力概念杨立新老师认为,“原因力是指在构成损害结果的共同原因中, 每一个原因对于损害结果发生或扩大所发挥的作用力。”而张新宝老 师认为应该强调原因的复数性和损害结果的同一性,原因力“是指在 导致受害人同一损害后果的数个原因中,各原因对于该损害后果的发 生或扩大所发挥的作用力。”换句话说,原因力是指“行为人的行为 对于损害结果发生或扩大所发挥的作用力。”14%1 如何进行过失相抵主要有三种学说。一是过错

33、比较说,该学说通过比较当事人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和划 分侵权责任。如果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大小成正比,这种以过错程度来 划分责任的做法可以做到合理。但是在过错与原因力不成比例,比如 行为人一吋疏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或者行为人主观上过错严重却只 造成了轻微损失等,在这样的情形下单纯考虑过错来划分责任不尽合 理。一是原因力比较说,该学说依照不法行为和损害结果z间的原因 力大小来划分责任。由于原因力主要是从客观因果关系大小来分析, 可以比较客观的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份额,但是在一些难以分别判断各 个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原因力的情形下,该学说无法适用。一是过错、原因力综合比较说,该学说综合考虑过错程度和原因 力大小。

34、该学说比较好的解决了上述两个学说的缺点,2003年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 第3条第2款也明确釆用了过错、原因力综合比较说。本文采此说。%1 过错、原因力综合比较说的适用规则在适用过错、原因力综合比较说,考虑过错和原因力是否有主从、 先后之分?如何确定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大小?这涉及适用规则。a、过错和原因力的主从关系张新宝老师认为“侵权行为法的主要功能在于填补损害,而不在 于惩罚行为人”,“在确定赔偿责任的份额时,没有必要过多的关注行 为人的主观过错,只需审视行为人的行为对于损害结果的原因力大 小”,"另外,他认为原因力是客观的容易判断比较,过错是

35、主观的, 不容易比较。所以考量责任分担时应该以原因力为主,过错为辅。杨立新老师认为考量责任分担应该以过错为主,原因力为辅,一 是从侵权法的目和功能來看,损害的预防胜于损害的补偿,预防功能 主要通过过错责任原则来实现的;另外,过错客观化使过错的判断和 比较更具有操作性。张新宝、明俊:侵权法上的原因力理论研究,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 杨立新老师认为过错在客观化、原因力在主观化,参见杨立新、梁清客观与主观的变奏:原因力与过 错一一原因力主观化与过错客观化的演变及采纳综合比较说的必然性,转载中国民商法律网。b、过错和原因力的考量顺序判断的次序,杨立新老师认为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从 客观到

36、主观,则先考量客观原因力,再主观过错。在考量步骤上,杨 立新老师认为过错是主观的,原因力是客观的,似乎与他在考量责任 分担的主从关系时主张的过错是客观有冲突。本文赞同张新宝老师的 观点,认为考量责任分担时应该以原因力为主,过错为辅。c、过错程度和原因力大小过错程度以严重程度作区分,从重到轻可依次分为恶意、一般故 意、重大过失、一般过失和轻微过失。杨立新老师认为,“在一般情形下,原因力大小取决于各个共同 原因的性质、原因事实与损害结果的距离以及原因事实的强度,通常 借助于对原因的划分来进行比较,如直接原因的原因力一般大于间接 原因的原因力;在直接原因中,主要原因的原因力一般大于次要原因 的原因力;强势原因的原因力一般大于弱势原因的原因力/ 由于原因力适用于责任的确定和分扭,在确定责任时,需要考虑直接原因、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