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交通问卷调查报告_第1页
新校区交通问卷调查报告_第2页
新校区交通问卷调查报告_第3页
新校区交通问卷调查报告_第4页
新校区交通问卷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校区交通问卷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方案及过程 将规划大纲中有关的问卷调查部分形成了一张调查问卷。于XX年4月15日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共派出6个小组,每组两人,共12名学生参与。问卷地点为:天健园、研究生院、一食堂、商业街和各行政楼。每组分发问卷25份,共分发问卷150份,收回148份,其中学生121份,教职工及其他工作人员26份,外来人员1份。 问卷调查成果与分析 1)校园内出行方式 在校园内的出行方式选择中,68%的学生和62%的教职工选择了步行;26%的学生和8%的教职工提到环游车;骑自行车的学生占8%和教职工的8%相同;有15%的教职工选择在校内开车为主。不过,由于调查样本的限制,教师中

2、开车的比例应该会更高。 可见,步行是校园内主要交通方式,环游车为学生的主要辅助方式,机动车是教职工的主要辅助方式,而自行车是比较次要的交通方式。 2) 校园内主要交通问题 关于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问题,学生提到最多的是"学生出门不方便',有39%的学生提到,这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其次是"学生的交通安全得不到保证',有35%的学生提到,说明学生们对自己的安全非常关注。第三为"学生上课不方便',提到率为31%,说明近三成学生觉得从宿舍到教室不够方便。再往下的选项为"行人和机动车相互干扰'和"交通意识淡薄',分别

3、有29%和27%的学生提及。 而教职工提及最多的是"交通意识淡薄'(38%),说明教职工觉得学生和部分开车人的交通意识问题最大,显示在对待交通问题的认识上师生有很大的角度差异。其次为"行人和机动车相互干扰'(31%),再其次为"学生出门不方便'(27%)。再往下,教职工们提到较多的两个选项时"学生的交通安全得不到保证'(26%)和"停车找不到合适的地方'(26%)。 对待交通问题,师生关注点不同。教职工开车的多,关注交通意识和安全问题,也了解学生出门不方便的问题,停车不便也是教职工重点关注的。学生们从自我

4、的感受出发,对出校门的不便、去教室的不便、安全得不到保障等角度提出了问题。平衡师生之间的认识差异,合理照顾两类人群的需求,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 3) 对门禁的态度 对于目前的门禁刷卡系统,58%的学生和62%的教职工持支持的态度,由于觉得影响交通而持反对态度的分别占16%和19%,其他人选择中立。 说明对于当前的门禁系统,大多数人采取比较认可的态度。 4)关于五四大道沿线的管理方案 五四大道目前局部路段采取了分时段交通管制措施,针对五四大道交通管理问题,我们设置了选项,统计结果如下: 现在管理的就挺好,继续保持 在一些路口增设红绿灯信号系统,规范路口的管理 增设交警和志愿者,管理好路口的人流

5、与车流 其他 学生 29(24%) 51(42%) 37(31%) 10(8%) 教职工 3(12%) 7(27%) 12(46%) 4(15%) 在这个问题上,师生也有较大的分歧。许多教职工不希望延续现行管制方案,其中多数选择采取较为柔性的措施管理;而学生们除了有约四分之一的支持保持现状外,赞成红绿灯方案的学生占多数。教职工中虽然也有赞成红绿灯方案的,但考虑到校园内的红绿灯没有监控系统和执法权力,支持度就没有学生高。五四大道特别是校医院到建工楼段是校园交通的矛盾集中段,对于这里的管理方案,确实需要认真评估。 5)关于新设护栏的认识 校园新设的护栏主要功能为分隔车流与人流,同时有降低车速的作用

6、。该措施得到60%学生和46%教职工的完全支持,还有29%的学生和35%的教职工在支持的同时希望略作优化。持反对态度的学生和教职工均不及两成。 说明目前新设的护栏得到了大多数师生的认可,只是可能需要在引起不便的局部地方略作调整。 6)关于机动车的看法 对校内机动车,学生看法前三位分别是"车速太快,危险'(56%)、" 机动车太多,建议限制'(25%)和" 还好,老师开车比较注意'(15%);教职工看法前三名分别是"车速太快,危险'(35%)、"减速带太多,开车不爽'(27%)和"还好,老师开车比

7、较注意'(23%)。 师生都认为车速太快是个问题,不过学生倾向于限制车数,教职工关注开车舒适度。当然,大家一般认为,教师们开车比.人员会素质高一些。 7)关于车辆的停放 车辆停放我们分为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乱停乱放地域的认识,另一个是对管理措施的调查。 关于乱停乱放严重的区域,学生认为最严重的是食堂周边(45%),其次为后街门(四号门)(44%),第三是商业街(39%),第四为教学楼(34%),其他地域提及数较少;教职工认为最严重的区域是商业街(38%),其次为食堂周边(35%),第三是教学楼(19%),其他地域提及较少。 对于车辆停放的管理,提及"在需要的地方增加停车位

8、9;的最多,学生有53%,教职工有58%;说明提供充足的停车位是最基本的措施。学生提及第二的是"部分地段请交警参与管理,对乱停车可能进行罚款等处罚',占42%;第三位的是"对乱停乱放车辆予以警告'(40%);说明学生们更倾向于严格的管制措施。而教职工选择的第二选项为"如果附近没有车位,引导到其他停车位去'(42%),第三选项才是"部分地段请交警参与管理,对乱停车可能进行罚款等处罚'(31%);说明教职工更偏向于柔性的管理措施。 8)对校园环游车的看法 对校园环游车设置的多选题学生们普遍多选,说明学生的关注度高。提及率高的选

9、项依次是:"线路设置可以优化,比如行政楼、文法楼表示很不方便'(49%),"有时候等了半天也没见环游车'(40%),"对环游车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服务意识教育'(36%),"建议仿照公交车站修建环游车站点'(35%),"经常等到了环游车却无座位,上不去'(31%)。而教职工同样对环游车的线路设置最不满意(62%),其次强调环游车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提高(42%),建议建公交式站台的有35%。 环游车线路设置师生反应最大,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提高环游车的服务意识,增加发车数量,新建站台改善候车环境

10、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改进意见。 9)关于自行车交通 自行车交通作为环保、健康、时尚的交通方式,赞同大力推广的远远超过认为自行车太多的。师生共58人赞成,只有共7人反对。 而关于校内公共自行车系统,共有46个(31%)师生表示没有用过。认为公共自行车"借与还不方便'的师生共有5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5%;认为公共自行车"借用时间太短'的共有3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0%。 另外在调查时和学生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不愿意骑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车辆经常丢失。如果保安问题不解决,自行车的普及与推广是难以实现的。 10)关于商业街车辆管理 关于商业街车辆管理,赞成&qu

11、ot;严格禁止机动车进入与停放'的比例最高,学生占60%,教职工占73%;认为"不妨允许车辆进入,规范停放'的学生有25%,教职工有"15%'认为"应允许沿街商户的车辆偶尔进入与停放'的学生与教职工占总数的9%;另有占总数9%的被调查者觉得无所谓。 大多数人觉得商业街应该禁止车辆进入。 11)关于对人行道的看法 关于校园人行道的看法,提及"现有人行道的设置比较合理,无需大的调整'的人数最多,包括40%的学生和54%的教职工。其次为"人行道经常有其他车辆、障碍,需要整治',有34%的学生和31%的教

12、职工提及。另有占总数22%的人提到"人行道台阶太多、太高,不利于行走,建议改进',以及有20%的人提到"有的地方人行道宽度不够,需要拓宽'。 调查表明,师生对校区人行道基本还是满意的,需要改进的地方是都是局部的管理、维护、拓宽、改善等。 12)关于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我们分为两个题目来问。 在回答:"您在校园内觉得自己的交通安全有保障吗?'的问题时,前三名的选项依次是"不好说,几万人的大学难免出点交通事故'(47%)," 还好,校园里的人素质较高,至少比外面要安全'(31%)," 有,最近学校非常

13、关注交通安全'(16%)。说明师生们能够以比较达观的态度面对交通安全问题,而且学校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视大家也都感受到了。 在回答"您认为校园内哪些交通现象有损交通安全?'的问题时,统计结果如下: 选项 高峰时段人多车多,交通混乱 机动车速度太快 学生走路、过路口不看车 环游车开太快 .车辆随意进校园 车辆乱停乱放 缺乏有效的交通管理 其他 学生 人数 66 49 52 53 48 31 39 3 比例 55% 40% 43% 44% 40% 26% 32% 2% 教职工 人数 14 11 14 12 12 7 7 1 比例 54% 42% 54% 46% 46% 27% 27% 4% "高峰时段人多车多,交通混乱'的提及率最高,共有80师生提及;其他选项如"学生走路、过路口不看车'(共66人提及),"环游车开太快'(共65人提及),".车辆任意进校园'(共60人提及),"机动车速度太快' (共60人提及)。这些问题,都不可能是单独某一方面能够改变的。有的无法彻底改变,只能有序组织-如高峰时段大量的人车;有的需要有效的综合治理才能缓解。 13)关于交通教育 关于交通安全与交通意识教育,学生中提及"对每一个进入校园的人,每一辆进入校园的车都要提醒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