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第五课《世说新语》备课资料_第1页
七年级上语文第五课《世说新语》备课资料_第2页
七年级上语文第五课《世说新语》备课资料_第3页
七年级上语文第五课《世说新语》备课资料_第4页
七年级上语文第五课《世说新语》备课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上语文第五课 世说新语备课资料5 世说新语。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 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

2、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教学设计课前两分钟训练( 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导人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 他们是谁呢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 轶事, 以短篇为主, 在写法上一般都

3、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 8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 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诵读课文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 )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疏通文意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

4、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 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导学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 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 教师灵活把握, 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 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 ( 可根据学生提出的

5、问题而定)a. “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c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 让学生观察画面, 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

6、什么不同?b. “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c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由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 世说新语 , 讲给其他同学听。小结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说新语两则备课资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

7、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文学常识。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ji an)疏,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 8 卷,共 36 门, 36 篇,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 又称 世说新书 ,简称世说 ,记录了汉末到晋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刘义庆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幽明录 。 咏雪出自“言语”一门, 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正”。二、拼音与重点实词 内集 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8、 儿女 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 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 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差(cha)大致、差 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傅fci 俄6而雪骤zh o u欣x i n然柳絮x u奕y i凝n f ng 哉z a i三、用原文回答:( 1)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表现谢太傅赞赏谢道蕴的才气的句子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四、问答题。1、层次结构:一层(第一句话)交代谢家咏雪的背景咏 二层(2 4 句)交代咏雪雪 三层(最后两句)对儿女们的回答2、第一部分共有2

9、道问答题:( 1)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寒雪日 、内集、谢太傅、讲论文义( 2)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3、第二部分共有5 道问答题:( 1)“雪骤”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的咏雪作铺垫(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 而柳絮是灰白色, 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

10、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4)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咏雪中主人公的性格。答:聪敏而有才情4、第二部分共有3 道问答题:( 1)“公大笑乐”你怎样理解的?有不同解释: ( 1) 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 “笑”前喻,“乐”对后喻(3)为赞赏谢女的才气。( 2)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

11、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3) 学完本文后谈一谈你的感受。人的聪明才智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实践获得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不断思考,不断积累,才能获得真知,才能有所成就。翻译课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12、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其他同上。二、拼音与重点实词 期行 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 舍(she)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 才。 时年 当时的年龄。 戏 嬉戏,玩耍。 客 客人,指朋友。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 丢下、舍弃。 君 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

13、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 不讲信用。弓I拉。顾回头看。哉(zai)三、通假字:尊君在不:(fbu)同否,表疑问四、用原文回答:( 1)客人不守信约的句子是:期日中,日中不至。( 1)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待君久不至,已去。( 2)写客人认错的句子是:下车引之。五、问答题:1、层次结构: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交代事物的发生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层 (第二自然段)事件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元方第三层 (第三自然段)事件的结束,友人惭而元方“入门不顾”2、第一部分共有1 道问答题:(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不再等候就走了,可以说陈太丘不守信用吗?为什么?不可以

14、。因为约好正午,过时间陈太丘就可以走了。3、第二部分共有7 道问答题:( 1)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目的是什么?(或用意是什么?)交代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其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 2) .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4)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 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 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

15、,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5)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6)元方从哪两方面反驳他父亲友人的?(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父亲的友人的哪两个错误?)无信、无礼( 7)本文主人公陈元方,文中主要表现他什么?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3、第三部分共有7 道问答题:( 1)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

16、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2) ” 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说明友人有悔意,有意结交元方,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或是一个前倨后恭的人。( 3)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

17、见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诚信乃个人生存之本,自我批评乃处事之基( 6)学完本文后,你都得到了什么启示?做人要讲文明,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刻以“诚信”警醒自己。( 7)请猜测一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将有什么举动?( 1)恼羞成怒( 2)善待其父(出于对元方的喜爱) ( 3)被元方的才情、明礼打动而明礼守信,善待他人。4、总结全文,共有5 道问答题:( 1)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 以礼相待; 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2)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如“王戎识李”。( 3) 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 ,请写出几个。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4)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王冕四岁作画; 曹植七岁作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司马光砸缸。( 5)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请坐,上茶、水果,陪客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