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_第1页
第四章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_第2页
第四章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_第3页
第四章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_第4页
第四章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质膜(质膜(plasma membraneplasma membrane):):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一层薄膜,又称细胞膜(细胞膜(cell membranecell membrane) 。 细胞内膜细胞内膜( (intracellular membraneintracellular membrane ):围绕各种细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胞器的膜。 生物膜(生物膜(biomembranebiomembrane):):细胞所有膜结构统称生细胞所有膜结构统称生物膜,包括细胞膜和胞内膜。物膜,包括细胞膜和胞内膜。 单位膜单位膜( (unit membrane) unit

2、membrane) :在电镜下可见生物膜为在电镜下可见生物膜为“两暗一明两暗一明”的三层结构,通常将这三层结构形式的三层结构,通常将这三层结构形式作为一个单位,称单位膜。作为一个单位,称单位膜。膜脂膜脂(50%)膜蛋白膜蛋白 (40-50%)膜糖类膜糖类 (5-10%)膜脂主要包括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磷脂、糖脂和和胆固醇胆固醇三种类型。三种类型。1 1、磷脂、磷脂 是构成膜脂的基本成分,约占整个膜脂的是构成膜脂的基本成分,约占整个膜脂的5050以上。以上。磷脂分子的磷脂分子的主要主要特征特征是:是:分为头部和尾部;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由磷酸和碱基组成,有极性,亲水性;尾部由头部由磷酸和碱基组

3、成,有极性,亲水性;尾部由两条脂肪酸链构成,非极性,疏水性;两条脂肪酸链构成,非极性,疏水性;为为双亲媒性分子双亲媒性分子(兼性分子)。(兼性分子)。x x极性头部基团(亲水)极性头部基团(亲水)非极性尾部基团(疏水)非极性尾部基团(疏水)碱基碱基根据头部的不同可分为:根据头部的不同可分为: 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hosphatidylcholine,pcpc,旧称旧称 卵磷脂卵磷脂; ; 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hosphatidylserine,psps; 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

4、olamine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pe, 旧称脑磷脂;旧称脑磷脂; 磷脂酰肌醇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hosphatidylinositol,pipi。2 2、糖脂、糖脂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也是双亲媒性分子。也是双亲媒性分子。 极性头部含有糖基极性头部含有糖基, ,非极性尾部是鞘氨醇非极性尾部是鞘氨醇; 包括脑苷脂(最简单的糖脂)、神经节包括脑苷脂(最简单的糖脂)、神经节苷脂等。苷脂等。葡萄糖脑苷脂葡萄糖脑苷脂半乳糖脑苷脂半乳糖脑苷脂神经节苷脂神经节苷脂3 3、胆固醇、胆固醇一般多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一般多

5、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头尾部之间含有固醇环;头尾部之间含有固醇环;双亲媒性分子。双亲媒性分子。双亲媒性分子既具有极性的头部和非双亲媒性分子既具有极性的头部和非极性尾部,在所有的膜脂都都是双亲极性尾部,在所有的膜脂都都是双亲媒性分子媒性分子水溶液中膜脂自动形成双分子层,尾水溶液中膜脂自动形成双分子层,尾部相内,头部向外,并且可以形成不部相内,头部向外,并且可以形成不同的形状,如平面形,球形等。同的形状,如平面形,球形等。4 4、脂质体(、脂质体(liposomeliposome) 是一种人工脂膜是一种人工脂膜在水中,搅动后磷脂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在水中,搅动后磷脂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6、直径直径251000251000nmnm不等。不等。人工脂质体可用于:人工脂质体可用于: 1. 1. 研究生物膜的特性。研究生物膜的特性。 2. 2. 转基因;转基因; 3. 3.在临床治疗中在临床治疗中, ,脂质体作为药物或酶等载体;脂质体作为药物或酶等载体; 二)、膜蛋白二)、膜蛋白 外在外在( (外周外周) )膜蛋白膜蛋白( (extrinsic/peripheral extrinsic/peripheral membrane proteins )membrane proteins ); 亲水性蛋白亲水性蛋白, ,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表面的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表面的 蛋白质分子或脂分

7、子结合,易分离。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结合,易分离。 内在(整合)膜蛋白(内在(整合)膜蛋白(intrinsic/ integral intrinsic/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membrane proteins)。 兼性蛋白,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兼性蛋白,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后才可分离。l镶嵌蛋白占镶嵌蛋白占70708080;l周边蛋白占周边蛋白占3030左右左右l嵌入脂质双分子层中;嵌入脂质双分子层中;l嵌入部分疏水,露出部嵌入部分疏水,露出部 分亲水,因此也是双亲分亲水,因此也是双亲 媒性分子媒性分子功能:细胞膜功能的主功能

8、:细胞膜功能的主 要承担者要承担者。l主要分布与细胞膜内表主要分布与细胞膜内表面,大部分为亲水性;面,大部分为亲水性;l功能:收缩,参与细胞功能:收缩,参与细胞 的胞吞变形等。的胞吞变形等。与膜脂或膜蛋白结合成与膜脂或膜蛋白结合成糖脂糖脂或或糖蛋糖蛋白白,仅分布于膜的外表面仅分布于膜的外表面。主要为一些低聚糖组成,如主要为一些低聚糖组成,如半乳糖、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半乳糖胺、葡萄甘露糖、岩藻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葡萄糖胺、唾液酸等七种。糖、葡萄糖胺、唾液酸等七种。细胞质细胞质脂双层脂双层膜蛋白膜蛋白细胞被细胞被质膜的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1 1、连续的脂质双分子构成膜的主体(骨

9、架),它、连续的脂质双分子构成膜的主体(骨架),它具有液晶态特性;具有液晶态特性;2 2、球形蛋白质分子嵌入,贯穿或附着于脂双分子、球形蛋白质分子嵌入,贯穿或附着于脂双分子层中;层中;3 3、糖类附着在膜的外表面,与表层的脂类和蛋白、糖类附着在膜的外表面,与表层的脂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4 4、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生物膜具有流动性。1 1、质膜的流动性、质膜的流动性1)膜脂分子的运动三、细胞膜的特性三、细胞膜的特性旋转运动摆动伸缩震荡运动翻转运动侧向扩散运动v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l 胆固醇胆固醇l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的饱和度l脂肪酸链的

10、链长短脂肪酸链的链长短l卵磷脂卵磷脂/ /鞘磷脂鞘磷脂l 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2 2) 膜蛋白的分子运动膜蛋白的分子运动侧向扩散侧向扩散 例:成斑现象例:成斑现象 成帽现象成帽现象旋转扩散旋转扩散小鼠细胞小鼠细胞标记人膜蛋白抗标记人膜蛋白抗体体+ +人膜蛋白(抗人膜蛋白(抗原)原)异核细胞异核细胞抗小鼠膜蛋白抗体抗小鼠膜蛋白抗体+ +荧光素荧光素b b抗人膜蛋白抗体抗人膜蛋白抗体+ +荧光素荧光素a a标记小鼠膜蛋白抗标记小鼠膜蛋白抗体体+ +小鼠膜蛋白(抗小鼠膜蛋白(抗原)原)人细胞人细胞孵育(孵育(37370 0c,40c,40分钟)分钟

11、)诱导融合诱导融合膜蛋白膜蛋白( (抗原)抗原)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反之如果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3 3)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膜脂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脂类双分子层内外两层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脂类双分子层内外两层脂质分子种类、含量和比例均不相同;质分子种类、含量和比例均不相同;膜蛋白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没有任何一种蛋白是既分布的不对称性:没有任何一种蛋白是

12、既分布于膜内层又分布于膜外层;分布于膜内层又分布于膜外层;膜糖类膜糖类分布的不对称性:糖类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分布的不对称性:糖类主要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的外表面。思考:膜的不对称性有何生物学意义?思考:膜的不对称性有何生物学意义?l细胞表面:细胞表面:指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指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包括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包括细胞膜、细细胞膜、细胞被胞被和膜下和膜下胞质溶胶层胞质溶胶层。l细胞被:细胞被:细胞膜中细胞膜中糖蛋白和糖脂外表面的糖链相糖蛋白和糖脂外表面的糖链相互交织形成的一层绒毛状的互交织形成的一层绒毛状的多糖物质多糖物质。l是细胞膜结构的一部分

13、;是细胞膜结构的一部分;l具有保护作用和信号接受作用;具有保护作用和信号接受作用;l特殊的:哺乳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被具有特殊的:哺乳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被具有吸收的作用,称为吸收的作用,称为糖萼。糖萼。l是细胞膜下是细胞膜下0.10.10.20.2nmnm的溶胶层;的溶胶层;l含高浓度的蛋白质和微管、微丝(细胞含高浓度的蛋白质和微管、微丝(细胞骨架的组成成份);骨架的组成成份);l维持细胞的形态、极性(微丝、微管具维持细胞的形态、极性(微丝、微管具有极性)、运动、参与细胞的物质运输。有极性)、运动、参与细胞的物质运输。1 1、膜蛋白有哪些类型?各有何功能?、膜蛋白有哪些类型?各有何功

14、能?2 2、细胞膜主要由哪些分子组成?、细胞膜主要由哪些分子组成?3 3、如何理解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如何理解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细胞连接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分为三种:封闭连接分为三种:封闭连接 锚定连接锚定连接 通讯连接通讯连接 定义:定义:多细胞生物体组织中,相邻细多细胞生物体组织中,相邻细 胞膜的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一胞膜的接触区域特化形成的一 些连接结构。些连接结构。l主要形式为主要形式为紧密连接(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ight junction) ;l分子机制分子机制:相邻细胞的特殊膜蛋白相互交联:相邻细胞的特殊膜蛋白相互交联 (嵴线)封闭

15、了细胞之间的空隙。(嵴线)封闭了细胞之间的空隙。l特点特点:细胞膜之间连接紧密,无空隙;:细胞膜之间连接紧密,无空隙;l分布分布:广泛存在于各种上皮细胞之间。:广泛存在于各种上皮细胞之间。细胞膜细胞膜 细胞间隙细胞间隙(嵴线)(嵴线)紧密连接的功能紧密连接的功能1 1、形成渗漏屏障,起重要的封闭作用;、形成渗漏屏障,起重要的封闭作用; 例: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例:血脑屏障和血胎屏障2 2、支持功能;、支持功能;3 3、隔离作用隔离作用,使游离端与基底面质膜上的,使游离端与基底面质膜上的 膜蛋白行使各自不同的膜功能。膜蛋白行使各自不同的膜功能。l 是由一个是由一个细胞的骨架细胞的骨架和另一个细胞的

16、骨和另一个细胞的骨架相连或与细胞外基质连接形成;架相连或与细胞外基质连接形成;二、锚定连接二、锚定连接l分布:分布: 上皮组织、心肌上皮组织、心肌 、子宫颈、平滑肌细胞、子宫颈、平滑肌细胞l类型:类型:1、桥粒连接:中间丝介导(桥粒、半桥粒)、桥粒连接:中间丝介导(桥粒、半桥粒)2、黏合连接:肌动蛋白丝介导(粘合带、粘合、黏合连接:肌动蛋白丝介导(粘合带、粘合斑)斑)问问:为什么要有细胞骨架的参与?为什么要有细胞骨架的参与?中间丝中间丝包括包括桥粒桥粒和和半桥粒半桥粒连接。连接。1、桥粒连接、桥粒连接桥粒桥粒:是细胞间:是细胞间连接起中心作用连接起中心作用的结构。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膜 细胞间隙

17、细胞间隙桥粒蛋白桥粒蛋白中间纤维中间纤维盘状致密斑盘状致密斑(30nm)(15-20nm)半桥粒半桥粒:是使细:是使细胞与其下方的基胞与其下方的基底膜相连的结构。底膜相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膜基底膜基底膜中间纤维中间纤维桥粒蛋白桥粒蛋白桥粒连接的功能桥粒连接的功能: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基: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基质牢牢连接起来,起支持、附着、抵质牢牢连接起来,起支持、附着、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例:天疱疮患者对自身的桥粒连接蛋白产例:天疱疮患者对自身的桥粒连接蛋白产生抗体并使皮肤上皮的桥粒连接破坏消生抗体并使皮肤上皮的桥粒连接破坏消失,从而导致细胞过早脱落,形成严重失,从而

18、导致细胞过早脱落,形成严重的表皮大疮。的表皮大疮。天疱疮粘合带粘合带:位于上皮细: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胞紧密连接的下方,在在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相邻细胞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带状结构。连续的带状结构。紧密连接紧密连接粘合带粘合带 微丝束微丝束 (肌动蛋白纤维)(肌动蛋白纤维)细胞间隙细胞间隙(15-20nm)粘合斑粘合斑:是肌动蛋:是肌动蛋白与细胞外基质之白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间的连接方式。2、粘合连接(中间连接)、粘合连接(中间连接)粘合连接的功能粘合连接的功能:均起:均起着附着与支持的功能。着附着与支持的功能。总之总之:锚定连接将相邻:锚定连接将相邻细胞的骨架系统或将细细胞的骨架系统或将细胞与基质相连形成一个胞与基质相连形成一个坚强、有序的细胞群体。坚强、有序的细胞群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