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练习冀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中庭地白树栖鸦_今夜月明人尽望_2前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_的特点。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诗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B.第二句诗中的“湿”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C.末句中的“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
2、独寂寞的情感。2. 古诗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用“/”为这首词画出朗读停顿2写景的诗句是:_3点明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4这首词写的是:_的事。5这首词表达了_3. 阅读与理解。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给加点的字注音,抖擞( ) 恃风雷( ) 万马齐喑( )2解释下列同语。九州:
3、 生气:喑: 抖擞: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_4学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禁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想起了陆游的诗句“_,家祭无忘告乃翁。”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万马齐喑究可哀”深刻地写出了当时社会(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局面,表现出了诗人对此的强烈不满。( )(2)“天公”在诗中的意思是天帝、老天爷。( )(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计315首。广为传诵的这首诗联想丰富、奇特,比喻形象,含意深刻
4、,言辞恳切。( )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首联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具”的意思是_。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2颔联由近及远地写了“故人庄”的自然之号,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更有味道了。3“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_,聊_,聊_。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
5、真让人向往啊!5. 延伸阅读。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1将词语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须臾 好像海门 极短的时间似 江海汇合之处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这首诗描写的是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描写涨潮情形,后两句描写退潮情形。(_)(2)“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近及远。(_)(3)作者由开头的静态描写转人对潮去之后的动态描写,更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_)3
6、把诗中的比喻句画上横线。6. 课内阅读我最棒。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C.竹子很有劲。 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2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_的品质。3最后一句诗中的_字,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4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下列还有哪些是题画诗?用“”标出来。A墨梅()B惠崇春江晚景()C滁州西涧() D江南春()7. 诗词阅读。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
7、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 )A.饮完 B.全,都 C.尽头2“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故事中的人3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_,地点是:_,景物是_和_,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4诗中作者用一个“_”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5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_8. 默写古诗在完成练习
8、。观书有感_,_。_?_。这首诗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人称儒学“二圣”。他编订了历史上的“四书”,四书是指 。9. 古诗阅读。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释)断桥残破的桥。无主无人过问。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一任任凭。零落凋谢。(注释)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
9、志在恢复中原,但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身世的缩影。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A. 雄奇阔达 B. 苍凉悲壮 C. 落寞凄清 D. 清新飘逸2下阕则写出梅花( )的品质。A. 高洁 B. 卑微 C. 畏惧风雪 D. 不畏酷暑3“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10、;拟人 C. 对偶 D. 夸张4“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_10. 诗词曲鉴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 。旧时茅店社林边, 。1把诗词补充完整。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B.“明月别枝惊鹊”里的“鹊”应该是指喜鹊。C.该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苏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D.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
11、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3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 _,也有了_,还闻到了_。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_,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把雨比作_。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_)。A.悲伤 B.平静 C.喜悦 D.焦急3(1)本诗后两句中“_”
12、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2)写出有关雨的诗句。_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2. 古诗阅读。春夜喜雨唐·杜甫_,当春乃发生。_,_。_,江船火独明。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题目中的“_”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 _”。(用原文回答)3“_,_。”是从视觉来写春雨;“_,_。”是诗人的想象。4第三、四句写出了春雨_和_的特点;第七、八句中的个“_”字表现了雨后花开的生机勃勃。5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农时,应时而来。B.中间四句,诗人
13、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C.最后两句,诗人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D.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13. 默写泊船瓜洲,再完成习题。_,_。_,_。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文学家_。3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4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相隔,可谓路途遥远,但是在作者心里很近,从“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_之情。5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_14.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两位诗人的目光都紧盯农村_这一特定时节,都运用了_手法勾勒出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形象再现了农忙的景象。2古代诗人在反映农村生活时,感情往往比较压抑。但范成大、翁卷这两首诗却与之不同,读来有别样的滋味,试作赏析。_15. 古诗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技能提升计划
- 2024-2025七年级下学期家校沟通工作计划
-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长指导计划
- 2025高一第一学期班主任学风建设计划
- 二零二五商铺物业管理合同模板
- 私人借车协议
- 亲子数学互动活动计划
- 简单货物买卖合同
- 六年级班主任的班级活动策划计划
- 2025年新职工入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
- 8个事故案例13个警示视频文字完善篇(矿山局迎检资料)
- 国旗下讲话第三周校长讲话稿:以习惯铸舟楫 以品格扬云帆-让成长在坚守中绽放华章
- 三门峡水库实习报告
- 2023年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 价值共创理论形成路径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
- 《实验室生物安全》课件
- 技术总监聘用合同协议书(2025年)
- 乙女游戏情感叙事中的虚拟亲密关系
- 【MOOC】民事诉讼法学-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种常见乔木介绍》课件
- 三年级上册劳动《拉花彩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