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日常练习苏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词牌名词题)。2把下阕补充完整。3词中画“_”的句子中,作者由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景象。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
2、等。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2.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3解释下列词语。(1)吟:_ 。(2
3、)千锤万凿: _ 。(3)若等闲: _。4这是一首( )诗。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5诗句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_)千锤万击,(_)烈火焚烧,(_)粉骨碎身,我(_)要留清白在人间。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7诗句“_ ,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_的追求。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
4、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注释:侍御:官职名。通波: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离伤:离别的伤感。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1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邻之感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2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
5、,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反说”的理解。_4. 阅读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_,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_,_满皇都。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3这首诗的题目点出这是_(时节)的小雨,诗的第一句以“_ ”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4“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草沾雨水后的景色,写出了早春的草_、_的特点。5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
6、通俗易懂D.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6将诗词补充完整,感受诗词中的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_细如愁。沾衣欲湿_,吹面不寒杨柳风。5. 阅读理解。是谁的脸被卡出了深深的印记?穿上战袍的他们,奋战在一线,那最亮的星是白衣天使的眼,璀璨而闪亮。是谁的身影深夜仍旧屹立社区岗亭?手握体温枪,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志愿者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是谁在流水线上将布料缝纫后不停安放?他们被通知提早复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平凡而伟大的力量。是谁将大街消毒了一遍又一遍?日常的工作已消耗大量体力,如今的工作又平添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但他们依然无悔地做着城市的美容师。是谁在这特殊时刻仍然选择接单?
7、疫情之下,他们顶着危险,毅然选择跨上摩托,为那些不方便在外用餐的人们送来温暖。是谁主动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站出来?又是谁奔走在大街小巷燃烧着自己的力量?每个时代都有星光熠熠的人,他们在苦难来临时总是一往无前!1下面这句诗的朗读怎样停顿比较合适?( )A.是谁在流水线上将布料缝纫后不停安放?B.是谁在流水线上将布料缝纫后不停安放?2诗歌最后一小节应该用( )的语气朗读。A.急促 B.激昂 C.悲伤 D.低沉3诗歌写道:“每个时代都有星光熠熠的人”,那诗歌中写到哪些人?请予以补充。你想对“星光熠熠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写一两句话
8、。_4下列对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叙述,能引起读者关注和共鸣。B.诗歌情感充沛,表达了对奋战在防疫第一线工作人员的崇高敬意。C.诗歌的语言特别写意,运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表现力。D.诗歌从视觉这一角度给我们描绘了战疫人员的工作情景,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5都说题目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给这首诗歌取个题目。_6. 阅读春雪,感受韩愈笔下不同的景。春 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芳华”在诗句中指的是( )A.草色 B.鲜花2“
9、都”和“惊”分别写出了诗人内心的(_)和(_)之情。A失望 B焦急 C欣喜 D遗憾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的景象。_4这首诗用了_的修辞手法,我是从“_ ”和“ _”这两个字体会出来的,这样写的好处是:_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 ”有异曲同工之妙。7.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相关练习。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释昏:傍晚。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1)一切景语単情语,这首小令前三行写了 9个景物,其中“枯藤”“
10、; ”“ ”“ ”“ ”“瘦马”最能品读出蕴含于秋色中的无限凄凉悲苦。最绝妙之处在于“马”之前的“瘦”字,由写马之瘦而衬出 。(2)马致远年轻时渴求功名,但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反复读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 此时诗人也许在想: 8. 读古诗宿建德江
11、,完成题目。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_。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_2展开想象,诗中“日暮客愁新”和“江清月近人”的日月之景,带给读者的感受是_3诗中侧重借景抒情的是第_、_句,侧重叙事写景的是第_、_句。整首诗表达了诗人_之情。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_。_,南望王师又一年。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诗中描写的“河”指(_),“岳”指(_)。A长江
12、0; B黄河 C黄山 D华山3诗的前两句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 ”字则突出了山的 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 。4从第三句的“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南望、又一年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 “ _。”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13、;)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0. 阅读回乡偶书(其二),感受贺知章的乡愁。回乡偶书(其二)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1从题目中的“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
14、的一项是( )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11. 课内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词牌名词题)。2把下阕补充完整。3词中画“_”的句子中,作者由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景象。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
15、的意思。_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6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12. 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从这首诗的题目
16、上看,这是一场_(季节)的雨。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_ ”;描写“雨中”的诗句是“_ ”;描写“雨后”的诗句是“_”。3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 )A.和风细雨 B.毛毛细雨 C.连绵阴雨 D.疾风骤雨4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_” 四个字和“_ ”三个字给出了答案。13.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题目交代_和_,描写的是_(季节)乡村的景色。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2解释词语:白满川:_。 子规:_。才了:_。
17、60; 蚕桑:_。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4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14. 读诗词完成练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黑云/翻墨/未遮山B. 白雨/跳珠/乱/入船C. 卷地风/来忽/吹散D. 望胡/楼下/水/如天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B.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C.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D. 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A.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B.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私人二手房购房定金支付与房产交易纠纷解决合同2篇
-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住房贷款合同编制细则2篇
- 2025版物业租赁安全生产安全责任保险理赔服务合同3篇
- 提升财务运营效益的探索与实践
- 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 民族医科护士工作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行政单位内部职员服务合同范本3篇
- 美食行业烹饪技巧培训回顾
- 塑料行业塑料工工作总结
- 特种设备检验现场事故案例分析
- 2023-2024学年西安市高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京东仓库出库作业优化设计13000字(论文)】
- 监狱监舍门方案
-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法律法规课件
- 宫颈癌后装治疗护理查房课件
- 员工内部众筹方案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初中班级成绩分析课件
- 劳务合同样本下载
- 聪明格练习题(初、中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