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标初中生物自主探究的思考_第1页
对新课标初中生物自主探究的思考_第2页
对新课标初中生物自主探究的思考_第3页
对新课标初中生物自主探究的思考_第4页
对新课标初中生物自主探究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新课标初中生物自主探究的思考摘要 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内驱力,把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反馈图式,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钻研和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的初级阶段,还有一些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必将结出丰硕果实。关键词 教学 生物 自主探究1 前言学校举行一个“新锐之星”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大赛,我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作为此次参赛

2、的教学内容。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熟悉,确立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的策略,同时也为课堂所要用到的实验材料做了相应的准备。根据课本上的两个观察与思考,在上课前的一个星期我就开始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植物的种子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长出具较多根毛的幼苗。2.什么植物的茎能够比较好的反映出课本所提示的现象,以便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最后我根据自己的尝试试验和探究,我选择了小麦种子作为观察根毛的材料,选择菊花作为观察植物茎结构的材料。并在课前培养好具有根毛的小麦种子,以及经红墨水进行染色的菊花。(现在看来,如果我把这部分的内容交给同学们自己去完成,那会有什么样效果呢?而我这样的全盘包办是否

3、丧失了一个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吗?)2 教学案例上课铃声一响,我示意学生闭上自己的眼睛,然后放了一段带潺潺流水声的音乐,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我们这节课的征程。音乐声结束之时,我问学生:“请同学们告诉我,在这优美的声音当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很快告诉我“水声”,“水在流动”等。学生们都认真的听了音乐,虽然回答了我的问题,但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似乎在问,为什么要听这么美妙的音乐呢?“是的,水在我们居住的生物圈中不停的流动,而在我们上一节课中,也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水分是如何进入植物体的呢?”,我继续问。终于,学生像开了闸的洪水,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起了我的问

4、题,同时也明白了那段音乐的良苦用意。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能够回答出水分是依次通过根到达茎,然后再到达叶的过程,这些都是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获知的答案。很高兴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了观察和思考。我请了一位同学说出了他认为的答案。这位学生很清楚的告诉我“水分首先进入土壤,然后进入根,再从根的输导组织进入茎,最后从叶中散发出来。”看来这位同学对课本进行了预习,而且效果很好,作为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感到很是欣慰。通过一个水分依次进入植物体的flash,我肯定了同学们的回答。从而也让同学们整体感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根茎叶。这个时候我又问学生:“为什么水分最先从根进入呢?而不是直

5、接从茎或者叶片进入?”生:“因为水在地上流动”,“因为水不能飞到空中”,“因为根上有很多根毛”等等。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就想,在给出学生问题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以使学生的回答能够迅速准确的抓到要点。我接着说:“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是和它的结构相统一的,而水分之所以能先从根进入,是和根的结构特点有关的。那么根究竟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应了它吸收水分的特点?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根尖的结构。”展示根尖的纵剖面结构图,“谁愿意告诉大家,黑板上的结构图上的不同部分的名称”我问。很多同学举起了手,看来同学们对于学过的知识都掌握得很清楚,我很高兴。我请了一位同学,从下至上:“根冠,分生区,

6、伸长区,成熟区”。我接着说:“在根尖的这四个区中,同学们是如何区分这些不同的区呢?尤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是如何区分成熟区的?”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有根毛。”很高兴学生能够快速的作出答复,“好的,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小麦幼苗根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观察已经培养好的小麦幼苗的根的特点,并给出如下问题:1.你找到成熟区的位置了吗?2.你能数数根毛的数量吗?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学生的观察将没有目的性,没有目的性的观察就犹如走马观花,又如何能谈得上思考呢?学生都在认真的进行观察,并且都能很好的对以上两个问题做出积极的反馈。首先根据提示

7、,学生都能的相互的讨论中找到成熟区的位置。而对于第二个问题的解答,学生都说无法数出根毛的数量。那么在一般的情况下,根毛的数量究竟有多少呢?我这里我给学生列举了一些参考资料(附件)。通过以上的学生自主观察,最后师生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小麦根上有大量的根毛。我问:“小麦根为什么有大量的根毛?这样的结构特点又有什么意义呢?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水分是如何进入根的?”展示动画和图片:水分根毛根部的输导组织。“我们来看,水分要想进入根部,它首先必须通过哪个结构”生:“根毛。”师:“那么要想进入根的水分多一些,根该怎么做?”生:“拥有多一些的根毛。”学生在我们的一问一答之中,掌握了知识的内

8、容。这样总比满堂灌的方式要好的多。师:“对,根毛可以帮助吸收水分,大量的根毛呢?”生:“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师:“所以根毛有什么意义呢?它可以大大的增加了根吸收水分的表面积。同时根据以上所了解的,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特点是因为什么呢?”生:“是因为具有大量的根毛”。师:“详细的说是因为根的成熟区具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吸收水分的表面积”。学生通过对根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根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的理解,掌握了根适于吸水的特点。同时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能够记得清楚,学生们的这些优点,我都感到欣慰。我接着问:“水分已经进入根了,接下来,水分该去往哪里呢?”生:“茎”。我接着问:“那么水分在植物的

9、茎中是如何运输的呢?”我向同学们展示一朵未经处理的白色的菊花,学生对此都很熟悉,并知道我所展示的为何物。接着,我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朵经过红墨水处理的菊花,这菊花的花瓣已经由原来的白色变成了粉红色乃至是红色了。再问同学们,这样的花你们见过吗?将两朵花放在一起,拿下讲坛,由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师:“这两朵花有什么特点?”生1:“一朵花是红色的”生2:“它的叶子都变红了”这样的学生观察力很强,我很佩服他的火眼金睛。师:“现在我告诉同学们。这两朵买来的时候都是白色的”。学生都瞪着眼睛,满是疑惑的眼神,似乎在问,老师是如何将其中的一朵花变成红色的呢?像这种先埋下伏笔,种下疑惑的教学方式,我是比较喜欢的,因

10、为它能刺激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师:“同学们想知道我这花是如何变红的吗?请参照课本111页观察与思考”。同学们看书。在看书的过程中思考,红色菊花的红色来自哪里?生:“红色来自水中”。师:“对,这说明了红墨水要想到达花瓣,必须先经过什么结构”生:“茎”师:“那么红墨水顺着茎的什么部位进行运输的呢?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我手上的红色的菊花的茎,同学们对照课本上的操作和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观察和探究,了解一下,红墨水在茎中是如何运输的?”由每一组的第一位同学,将菊花的茎和剪刀分发给同一组的同学。并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同学们操作完之后,由刚才的那几个同学及时的将材料和器具收回。这样做

11、的目的有二,其一,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免材料用具使其分心;其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学生在观察和解剖菊花茎的结构时,给出以下问题作为参考:1.水是通过什么途径到达叶片中的?2.从横切面发现了什么?3.从纵切面又发现了什么?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按照课本上的提示和要求在进行操作和观察,然而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学在使用剪刀对菊花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的时候没有从中间部位切下,这样会影响到观察的效果。我是否可以先做个示范,以节约学生的时间,提高学生操作的有效性呢?在同学们都完成了操作的时候。我问:“在横切面。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在茎横切面的中间部位是白色的,白色的周围则是红色的。”又问:“

12、在纵切面,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生2:“在茎纵切面的中间是白色的,而在白色的两边有两条红色的线。”我接着说:“这些红色的部位表明了红墨水在通向花瓣的过程中,是经过了这些位于茎的中间和外表皮之间的部位,而这些部位又是什么结构呢?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1页的几个自然段,找出被红墨水染色的部位是茎的什么结构,它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而其他的结构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在这样的问答启示当中,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解决和产生的过程当中不断深入,也为接下来的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了筛管和导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知识,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这样的做法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

13、间,而避免了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在学生填表完成后,再对茎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对筛管和导管的不同点,也采取列表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获得。通过这种填写表格进行对比的学习方式,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以一个学生在食堂洗碗浪费水的视频结束本节课,以此唤起学生珍惜水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这节公开课在我的精心设计之下圆满的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也接受了同行们的积极点评。从纵向分析来看,课前精心准备合适的实验材料,课堂上有条不紊的安排着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氛围以及在知识的获得方面都做得很好,且体现了“做中学”的课程理念,令我较满意。然而,在新课标倡导的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下,我总觉得这堂课还缺少了点什么?如果我能将课前准备实验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