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讨如琢如磨-最新教育文档_第1页
教学研讨如琢如磨-最新教育文档_第2页
教学研讨如琢如磨-最新教育文档_第3页
教学研讨如琢如磨-最新教育文档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研讨如琢如磨作为一名刚刚加入清华附小语文教研团队的青年教师, 我深感自己的幸运, 因为团队经常开展的新老教师“磨课活动”让我受益无穷。 在磨课活动中, 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我们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文本、研究学情、磨合教案、调整课件,再相互听课、评课、反思,调整教法学法,完善课堂评价, 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这学期初,我要上一节公开课,课文是最大的“书”一课。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 这一单元围绕“大自然”主题选编了两首古诗和三篇散文,最大的“书”是这一单元的第三课。 课文讲述了小主人公川川在和爸爸爬山时遇到了地质勘探员叔叔, 川川通过刨根问底, 懂得了

2、岩石的外形像书,里面有字、有图画,能够传递信息,有巨大的作用,是一本最大的“书”。 对于认识“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体会单元训练重点起着重要作用。从文本结构上看,这篇课文的第 1 自然段引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之后采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川川一次次的提问,逐步展示了岩石的外形、内容、作用都像书。 这篇文章的逻辑层次清晰,一步一步地展示了岩石和书的相像之处。文章还涉及化石、地壳运动等科学知识,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精神。在这节课的准备阶段, 低年段语文教学团队的老师们和我一起进行了集体备课, 共同制订了教案, 同时准备好了课程教学所用的课件初稿。我按照学校“主题教学”的理念,设计了预学、共学、延

3、学三个大的教学环节,教学设计没有分课时,而是由标题中的双引号导入, 引导学生们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 预学环节,是要求学生们在课前做好预习, 所以在学习生字时可以采用汇报预学的方式, 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成果。 接下来是共学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 根据学生的疑问梳理出主要问题,并据此展开教学。在主问题的预设上,老师们推想,学生会对“为什么岩石是一册书”有疑问。 为解决这个问题, 先让学生读文中的对话,自己找答案,之后汇报发现,从而发现岩石和书的外形像,有字有画,而且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说岩石是一本最大的书。 在学写生字之后是延学环节, 我最初准备推荐学生们延伸阅读奇怪的大石头,想以此

4、引导学生们继续发现藏在石头里的秘密。教学方案确定后, 我按照初步方案进行了第一次试讲, 这次试讲全体低年段语文教学团队的老师和负责全校语文教学的王玲湘老师都来听课。 课后,王老师带领着全体低年段语文教学团队的老师们一同围绕本课的教学实况进行了深入的教学研讨。从这节课的试讲情况来看, 确实有很多学生对于“为什么说岩石是一册书”提出了质疑, 这说明课前老师们对于主问题的预设比较准确。 但是听课老师普遍认为,这篇课文涉及一些科学知识,文章内容有难度,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完成本课的全部教学任务在时间上有些紧,课上的朗读和生字教学都显得不够充分。王玲湘老师指出, 低年段的语文教学应该重

5、视朗读和识字写字,这节课虽然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但是预习不能代替课上的学习,按照目前的教学设计,课上的生字学习采用检查预习的方式,仅仅有读词, 不能让学生对生字有牢固的掌握,特别是“勘探”这种词语,学生认读起来有难度,应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 采用更灵活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另外,本课有 12 个生字,一个课时的教学很难处理完全部的生字。为此,王老师提出把这节课调整为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先带领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文章,认识生字,学习前两个自然段,并解决其中的质疑, 学习写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生字;第二课时就由复习导入,复习朗读上节课学过的词语,并默写学过的生字,同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到解决学生

6、的疑问“为什么岩石是一册书”上。在教学环节上, 我在引导学生汇报岩石和书外形像、 有字有画、作用也很大后,总结梳理为什么说岩石是书,听课的老师们认为,文本的第 10 自然段中川川提问:“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说明这时文中的主人公川川已经认识到岩石就是书了,所以,对于主问题的回答,重点应该在第 38 自然段发现岩石和书外形像和有字有画上。 所以,老师们提出应该对教学环节进行修改,让学生共读第 3 8 自然段,寻找“为什么岩石是书”这个问题的答案, 之后对第 10 和第 11 两个自然段作简略处理,通过朗读让学生有所认识即可。在延学篇目的选择上,对于我初选的奇怪的大石头,教研团队中的老师们认

7、为,这篇文章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二年级的学生可能难以掌握文章的内容,从而不容易起到延学的效果。有的老师提出, 延学篇目的选择不仅应该贴近本节课的内容, 更应该呼应整个单元的主题, 而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神奇, 这篇文章只是讲了石头, 没有起到打开学生眼界的作用。 老师们建议,不如阅读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诗歌,文字清新易懂,而且与本单元的主题高度呼应,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更多关于大自然的奥秘。这次的教学研讨让我豁然开朗,来自王老师的指导和许多优秀老师们的中肯建议让我对于上好这节课的思路清晰了许多, 信心也增强了许多。 研讨过后, 低年段语文教学团队的老师们立刻和我一起梳理了听课

8、老师们的意见建议, 并根据王玲湘老师的指导和听课老师们的合理建议迅速调整教学设计,完善了教学方案,并很快根据修改完善后的教学方案为我安排了第二次试讲。第二次试讲进行的是调整后第二课时的内容, 我在复习导入后很快引导学生质疑, 并在梳理了学生的主问题后, 很快进入了文本的情境,总体课堂教学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是这节课上,又有新的情况出现: 虽然老师们预设的问题仍然是共学环节学生关注的焦点,但有学生提出了在第一次试讲时没有提过的全新的问题。在第一次试讲中,学生问到了“岩石上怎么有字、有画?”“岩石怎么是一层一层的?”等问题, 而第二节课上学生除了关注岩石和书为什么相似外, 更多地问到了科学问题, 比

9、如“陆地怎么会沉下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非常深奥复杂的科学原理, 我在课前没有准确的预设和充分的准备,所以课上没有能充分回应学生的疑问。这次试讲过后, 王玲湘老师又带领着全体听课老师和我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教学研讨。 面对试讲中出现的新情况, 教学经验最为丰富的王老师指出, 低年段的孩子正处于“敢质疑”的阶段, 在课堂的共学阶段会问到各种问题, 面对学生们提出的种种疑问, 教师要认真倾听并准确梳理, 筛选出主要的问题, 并与自己的教学环节一一对应, 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回应。 对于教学经验不丰富的年轻教师而言,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只有在每天的课堂上让学生质疑

10、, 教师不断梳理并回应, 才能慢慢形成这样的习惯和能力, 而现在要上好这一节课, 就需要更多地搜集学生的问题,对照教学环节一一回应。从这两次试讲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提问都围绕着岩石和书, 主问题依然是“为什么岩石是一册书”,因此在整体上和教师课前的预设是符合的。 但是学生们提出的涉及科学原理的问题, 由于老师们并非地质科班出身, 本身就不甚明了, 加上这些原理本身较为深奥, 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回答清楚。 低年段语文教学团队的老师们集思广益, 纷纷帮助我寻找办法, 既保证对学生们的疑问进行充分而准确的回应, 又不过多地占用课堂教学时间, 同时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有老师充满创意地提出: “

11、既然复杂深奥的原理难以用几句话解释清楚,可否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呢?”可谓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我立刻在网上找到了一小段描述地质运动的视频短片, 经过剪辑处理后插入了课件中, 生动地呈现了课文中关于“陆地下沉”的描述, 也顺利解决了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清楚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的问题。经过了两轮深入的教学研讨, 我对于本节课的准备已经愈加完善。此后学校又安排我进行了几次试讲, 低年段语文教研团队的老师们一直陪伴我、鼓励我、帮助我,每节课后都帮助我全面回顾课堂教学的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细心的团队老师们还对如何修改课件和板书设计提出了独到而又有见地的意见建议,大到

12、整个课件的流程设计、整个板书的排列布局,小到课件上的字体怎样可以更美观清楚、 板书上的每个字的大小设计,都一一指导加以完善。 王玲湘老师也在百忙中多次参与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 对各个细节给予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中, 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平时备课时思考过却难以找到完美解决方案的问题都一一得到解答, 不仅对如何上好这一课充满了信心, 而且整体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到了正式为学生们上这一课时,我对所有的教学环节和质疑的回应已经了如指掌,课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流畅、自然。共学环节中,学生们问道: 为什么说岩石是最大的书?这里的地形是怎么变化的?为什么会变?

13、“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还有更大的书吗?对于这些问题, 我早有准备,都在课上做了很好的回应。像老师们预设的一样, 学生们的主要问题依然是“为什么说岩石是最大的书”, 而针对这个问题, 我带领学生一起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解决主要问题后, 又带着学生一起梳理川川提出的六个问题,发现川川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一定要问清楚问明白,而这也正是本节课所要讲解的重要成语“刨根问底”的含义所在。课堂教学的最后, 在回应学生们关于“还有更大的书吗”的质疑时,我先让其他同学试着回答, 有的学生说还有更大的岩石,更有的学生说蓝天、大海等也都是书,都能告诉我们很多知识。顺着学生的话,我推荐同学们去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引导同学们去发现大自然里还有哪些书。这样的一节课, 从课前预设到教学实践,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