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听潮》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初一语文《听潮》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初一语文《听潮》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初一语文《听潮》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初一语文《听潮》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初一语文听潮同步练习及答案 听潮同步学习探究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 ) a.住宿s 辟开p 呐喊n 泼溅p b.相当xing 眼睑lin 宽廓ku 欣幸xn c.露台l 朝雾zho 血腥xng 铙钹no d.懒腰ln 鳞甲ln 奏鸣zu 鸟屿y 3.选字填空。 (幽悠)_静的寺院 (朦矇)_眬欲睡 海的神(秘密)_ 情人(蜜密)_语 海水(汹凶)_涌 岩石的(壁璧)_垒 4.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我喜欢海

2、溺爱着海。(溺爱:过分的喜爱。) b大小的鸟拥抱着,偎依着,也是静静地恍惚入梦乡。(恍惚:神志不清迷迷糊糊。) c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战栗:颤抖,形容因害怕而发的样子。) d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汩汩:水流动的声音。) 5.选词填空: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_着呵欠,_着懒腰,_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_着,用手_着,用牙_着。 (擦伸 打 抹 踏 踢 推 拍 咬 啃) 语言表达训练 6.为什么要以"听潮'为题,而不以"看潮'为题? 7.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鲁彦的笔下,无论是海睡还是

3、海醒、海怒,都充满了美的色彩,这字里行间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抓住潮落时什么特点,从哪些角度描写大海的温柔的? 9.涨潮的大海有什么特点?与落潮时相比较,听到的潮声和看到的海面有什么变化? 10.文章开始住下来时说"尽够欣幸了',全文又以这句话收尾,两处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1-13题。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

4、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起,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11.上面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2.下面词语在文中描绘声音由弱到强的一项是( ) a喘气-啼哭-愤怒-奏鸣 b汩汩-嗥叫-咆哮-千军万马-混战 c吐气-呐喊-袭击-击碎 d用劲-猛烈-声音大-音响大 13.写这四段文字的目的是( ) a揭示大海凶猛和变化

5、无常的性格。 b强调平时观察事物要细致,写起来才形象,生动。 c为了衬托下文写大海退潮时的平静温柔。 d赞美大海雄壮的美和伟大的力量。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4-16题。 作画 冯骥才 今日早起,神清目朗,心中明亮,绝无一丝冗杂,惟有晨光中小鸟的影子在桌案上轻灵而无声地跳动,于是生出画画的心情。这便将案头的青花笔洗换上清水,取两只宋人白釉小盏,每盏放入姜思序堂特制的轻胶色料十余片,一为花青,一为赭石,使温水浸泡;色沉水底,渐显色泽。跟着,铺展六尺白宣于画案上,以两段实心古竹为镇尺,压住两端。纸是老纸,细润如绸,白晃晃如蒙罩一片月光,只待我来纵情挥洒。 此刻,一边开砚磨墨,一边放一支老柴

6、的钢琴曲。不觉之间,墨的幽香便与略带伤感的乐声融为一体。牵我情思,迷我心魂。恍恍忽忽,一座大山横在面前。这山极是雄美,却又令人绝望。它峰高千丈,不见其顶,巅头全都插入云端。而山体皆陡壁,直上直下,石面光滑,寸草不生,这样的大山谁能登临?连苍鹰也无法飞越!可它不正是我执意要攀登的那种高山吗? 这时,我忽然看见极高极高的绝壁上,竟有一株松树。因远而小,小却精神。躯干挺直,有如钢枪铁杵,钉在坚石之上;枝叶横伸,宛似张臂开怀,立于烟云之中。这兀自一株孤松,怎么能在如此绝境中安身立命,又这般从容?这绝壁上的孤松不是在傲视我,挑战我,呼唤我吗? 不觉间,画兴如风而至,散锋大笔,连墨带水,夹裹着花青赭石,一

7、并奔突纸上。立扫数笔,万山峥嵘;横抹一片,云烟弥漫。行笔用墨之时,将心中对大山的崇仰与敬畏全都倾注其中。没有着意的刻画与经营,也没有片刻的迟疑与停顿,只有抖动笔杆碰撞笔洗与色盏的叮叮当当之声。这是画人独有的音乐。随同这音乐不期而至的是神来之笔和满纸的灵气。待到大山写成,便在危崖绝壁处,以狼毫焦墨去画一株松树这正是动笔之前的幻境中出现的那棵孤松。于是,将无尽的苍劲的意味运至笔端,以抒写其孤傲不群之态,张扬其大勇和无畏之姿。画完撂笔一看,哪有什么松树,分明一个人站在半山之上,头顶云雾,下临深谷。于是我满心涌动的豪气,俱在画中了。这样的作画不比写一篇文章更加痛快淋漓?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时会停了写作

8、的笔,画起画来。是消遣吗?休闲吗?自娱吗? 我笑而不答,然我心自知。 (选自中华散文2006年第2期) 14.本文描叙了作画的全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请按照文脉,划分出层次,并概括大意。 15.第2段"可它不正是我要执意要攀登的那种高山吗'中,"那种高山'是指哪种高山? 16.结尾写道:"我笑而不答,然我心自知。'请问:为什么"笑而不答'?"我心自知',自知什么? 参考答案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b 解析:"眼睑'中的"睑'应读作"jin'。 3

9、.幽 矇 秘 蜜 汹 壁 4.b 解析:"恍惚'在这里是"仿佛、好像'的意思。 5.打 伸 抹 踢 推 咬 语言表达训练 6.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时间是在晚上。通篇大部分笔墨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故而日:"听潮。' 7.认为海潮无论是凶猛的来时,还是平静的去时,都是"一样的美'。这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对战斗的渴望的思想感情,是追求进步思想境界的具体体现。 8.抓住潮落时平静的特点,连用"静寂'、"平静'、"幽静'、"平静

10、'、"静静'等词语,从听觉、幻觉、视觉等角度来描写大海温柔的。 9.特点:凶猛。变化:由落潮而涨潮,由涨潮而高潮,一直把它当个巨人去写。说海睡了,海醒了,海怒了,赋予大海以人的灵性、姿态和动作,把它雄浑的气势,刚烈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10.不一样。前面因住房位置好,朝晚可以领略海景,所以"尽够欣幸了'。结尾表达听了"伟大乐章'后的满足心情。 课内同步阅读 11.c 12.b 13.d 课外拓展阅读 14.全文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层次。第1自然段写作画前的心情和准备工作;第2、3自然两段写构思想象的情境;第4自然段写挥毫作画过程及效果;末尾两段暗示了作画的目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和归纳要点的能力。 15.执意要攀登的"那种高山',显然喻指艺术上的高峰。是在文学和绘画艺术领域所要达到的一个高度。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16.从全文内容看,"笑而不答',是对别人问他作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