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优秀教学教案三篇_第1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优秀教学教案三篇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四年 级语文颐和园 优秀教学教案三篇颐和园作者移步 换景,按照游 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 丽景观,全文层次 清楚,首尾呼 应,处处洋溢着作者 对颐和园的 赞美之情。下面就是小 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 优秀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 标】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 文分段。2、学会本 课的7个生字。理解 词句,会用 “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 词语 造句。3、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重点】1、理解 课文内容,按照游 览顺序给课文分段。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 爱美情趣,增 强民族自豪感。【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 过程

2、】第一课时教学 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的皇家园林。它就是 颐和园。教师 板书课题 :颐和园那里有的 长廊、佛香 阁、昆明湖、十七孔 桥等人文景 观。今天就 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 迹,一同来 饱览颐 和园的美景。二、出示幻灯片认识颐 和园的几个景 观,从直观入手, 对颐 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 认识(有条件的可以 给学生播放有关 颐和园的 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 组有关颐和园名 胜风 光图片。)三、学生 轻声读课文,用笔 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 词四、学 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1、学 习生字:识字教学的要求是 读准字音、 记清字形、了解字 义。会

3、 给生字组词 。利用汉语拼音, 读准字音。用多种方法 记忆 字形。1用拆合法 记“殿、眺、 阁 、耸”的字形: 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尸体的 “尸”左;下角是个 “共”字;右边是 没有的“没”的右半 边“殳”再;把这三个部分正确地 组合在一起就是 “殿”字。2利用形声字构字 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 “阁”属于外形内声 类,“门”形旁表意;“各 声旁表音。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准确地表示 读音。如: “堤 ”字就不能 念成(sh)。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 时不要 念半边”

4、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 规律识字3用比 较法记忆“栽、雕、 赏”的字形:(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区别对 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 记住生字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 准谁淮。借助字典理解字 义、词义 :查字典也可以帮助学生 识字。教 师要重视培养学生 查字典使用工具 书的这种能力。学 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 终生受益。2、解 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 头脑 清醒,精神爽快。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 华丽,光彩 夺目。姿态不一: 样 子各不相同琉璃瓦:内 层 有较 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 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 边 粗竹筒,外部多是 绿色或金*,鲜艳

5、、发光,多用来 铺宫殿或庙宇的屋 顶。横槛:本课指横嵌的 长方形栏板。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 华丽 的房屋。远眺:往 远处 看。画舫:装 饰华 美、 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葱郁:青翠茂密。五、用不同的方法 给课 文分段六、学法指 导教会学生如何 给课 文分段。课后小结学生没有到 过北京, 对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 阁榭,长廊石桥等景物没有感性 认识 在做教学准 备时 ,我搜集了 颐和园许多相关 资料,还要求学生回家搜集 颐和园的资料,如 图片、音像、古 诗、对联、美文等。然后把 师生共同搜集的 资料制作了 课件,创设了一个 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 进课堂,进行了的 尝试和探究,充分 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

6、双主体作 用,使信息技 术和语文教学融 为一体。教学 时,让学生 边游览边谈 体会与感受,启 发学生 进行想象,学生如 临其境, 对颐 和园的景色 优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主 观感受,学生在接 近仿真情境中学 习 ,极大地提高了学 习效率。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 课 文后,学生利用 课 件,自主探究自己喜 欢的景点,新 鲜感也很强,个性化的学 习要求, 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 习的自主,品味 颐和园独特的美,取得了 较好的教学效果。通 过这 一课的教学,我深感在 语文课教学中,教 师的课前教学准 备,千万不可忽 视与互动学生。第二课时教学 过程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1、齐读课 文。2、提问:

7、颐和园 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 头就点明了 颐和园是个美 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景色 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 围广。)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 这样 的想法?(作者希望我 们有机会去北京能 亲自到颐和园去 细细 游赏。因为颐 和园到处都有美丽 的景色, 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 们 有机会去北京能 够到颐和园去游 览那里的美景。)二、明确作者的游 览顺 序长廊一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 桥。三、讲读 ,学习课文第二段1、 指名朗 读,思考 讨论,教 师归纳 明确:作者是怎 样来到 长廊的?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 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2、 按照提示 给第二段分 层:从整体

8、上和外部介 绍长 廊;从内部介 绍长廊;讲长廊两旁 风景宜人。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3、逐 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 绍长 廊。 长廊的外部: 绿的柱子, 红漆的 栏杆。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 间 的横 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 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 “人物、花草、 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 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体 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 艺术的灿烂和劳动 人民能 工巧匠的智慧。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 风 景宜人。提问:“长廊两旁栽 满 了花木, 这一种花 还没谢

9、,那一种又开了。 ”这句说 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 说明了长廊两 旁鲜 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 ”的: “微风从左 边 的昆明湖上吹来。 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 边的一处美景。 长廊在昆明湖的右 边。一进颐和园 的大 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 现在我 们面前了。4、练习 有感情地朗 读:怎样朗读这 段才能把 长廊的美读出来呢?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 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 话说“熟读成诵”,在熟 读的 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四、讲读 ,学习第三段指名两名同学分 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

10、问题 :1、作者游完 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 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 观?它们各是怎 样的?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 层顶上所铺的*琉璃瓦 闪闪发 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 辉煌。(教师提问的目的是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 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 组织好语 言,提高口 语表达能力。 让学生多 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 阁 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 别看到了什么?3、练习有感情地朗 读第三段, 试背第4自然段。课后小结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 记。作者按照游 览的顺序,用生 动的语言、准确的 词汇 描 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 丽景色,字里行 间流露

11、出喜 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 语感, 帮助学生 积累、运用 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 课文介 绍的景物 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 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我重点 设计了“读景”这个教 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运用了看、听、 读、比划、 说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听 录音、 看影碟、看 图片等教学手段与朗 读教学巧妙 结合,融为一体,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把学生 带 入了一幅山水画卷的 优 美情境之中。第三课时教学 过程一、齐读 全文昨天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 长廊、万寿山佛香 阁的美景,今天,我 们再来欣赏一下昆明 湖和十七孔 桥的美景。二、学 习课 文第四段1、指

12、名朗 读第四段,思考,回答 问题 :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 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 桥。)十七孔 桥是怎 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 桥洞,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 狮子。并且 这 么多 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 狮子且姿 态不一, 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 ”的特点,充分 显示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教 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 现。学生模仿 练习 。指名朗 读、齐读。三、默 读课 文,体会游 记这类文章的写

13、作方法1、 按照一定的 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 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2、 运用好 过渡句,交待清游 览顺 序。3、 抓住景物特点分 层次写具体。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四、解决学生的疑 难问题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背 诵第2、4自然段课后小结精心设计比较训练,指导划重点 词句,引导复述课文,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 内容,而且 锻炼 了学生的理解、 阅读、说话等多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 语文素质。特别是 所设计的小导游选拔赛更为全堂课增色不少, 竞赛的激烈,情境的 优美,激 发了学生极大 的兴趣,他们在游览的愉悦中 轻松完成了教学任 务,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竞争意识

14、。也突 出了教学的重点。教学目 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 词,并能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积累优美 的语言;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 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 “世界遗产”的兴趣。3、初步掌握按游 览顺 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引 导学生从 语言文字中感受 颐和园的 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引 导学生体会 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 习 作中。教学方法:阅读、直 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教学准备:课件、有关 颐和园的资料、学生 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看 图揭题导入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 图,问:同学 们

15、,你们知道 这是哪儿的景物?2、揭 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3、导入: 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二、初读课文,播放 课件,感受景物美。1、生自读课文,思考: 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 欢哪里,想想理由。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 词,了解大意。重点指 导:耸、堤、柱、栽、筑、 狮等 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 翘舌音,注意 堤”不能读成t廊、栽”等字要注意指 导笔顺。3、交流自 读情况;1颐和园 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 颐和园的美, 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 应)有感情地 齐读首尾两段。2交流自己喜 欢的

16、景点, 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 图片、 课件, 带领学生去 领略美景,并 选择 一两个自然段 读,初步有感情地朗 读课 文,感受作者的 赞美之情。)3学生欣 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三、 再 读课 文,理清文路, 领悟结构美。1、 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 课后讨论题 :作者是按怎 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 哪些 语句可以看出来?1请同学们用“”画出表 现游览顺序的语句。2讨论交流,指句 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一一万寿山一一昆明湖(十七孔 桥)2、 学生 动手画画旅游示意 图, 说说为 什么这么画。 说说教材中三幅 图各对应的段落。3、 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 动词,

17、 领悟移步 换景、 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四、 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 导分段。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 总后分再 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 们可以给课文分成 三大段。五、 作 业1、抄写生字新 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2、熟读课文, 查找有关 图片感受景物的美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 语言美。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板书:长、美)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

18、间 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 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 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 的智慧、才干。)“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 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 来,使人神清气爽。”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 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 侧面看出长廊的美。)“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 来,使人神清

19、气爽。 ”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 边。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 常开。(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5、总结一、教材分析:课文颐和园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组十八课。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 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 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 读写“神清气爽、金碧 辉煌、 隐隐约约 、姿 态不一、葱郁、掩映 ”等词语 。2、按作者的游 览顺序理清课文线索,学习课

20、文第2自然段,欣 赏长廊的美丽景色, 感受 课文优美的 语言,能有感情地朗 读这个自然段。3、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增 强民族自豪感,激 发探究中国的 “世界遗产 ”的兴趣。三、教学重点与 难 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 颐和园的 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四、设计 理念阅读教学承 载着培养学生 倾听、表达、交流等多种能力,是 师生、生生、生本等一个 多元互动、交际的过程。本 课的设计力图把口语交际和阅读教学有机整合起来, 让学生在 阅读中交际,在交 际中促进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五、教学流程:一、*导入, 检查预习 。1、教师*引入:我 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的旅游景点不 胜枚举。截止2003年

21、7月,我 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 遗产 名录,今天我 们要一起去游 览和欣 赏的 颐和园就是 其中一处。2、板书课题。请你用心 记住这个“颐”字,让我们响亮地叫出她的名字 颐和园。3、认读词语 :长廊柱子建筑 宫殿葱郁掩映朱 红堤岸雕刻 狮子佛香 阁金碧辉煌神清气 爽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颐和园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 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 习的重点,但在新 课 伊始 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 是很有必要的。二、初 读课 文,整体感知。一读课文, 说感受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 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 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 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 颐和园。板 书:()的颐和园

22、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 书词语 。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 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 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 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 说、写的的 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 词汇 ,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 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再读课 文,理脉 络1、播放 课件,师配乐简介颐和园。美丽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再配上教 师深情的介 绍,“颐和园”这座美丽的*在学生心目 中逐渐丰满起来。2、 那课文具体描写了 颐和园的哪些美景呢?下面请你快速 浏览课文, 把作者重点描写 的景点, 用 “标”出来。3、交流并出示:北京的 颐和园是个美 丽的大花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 门,绕过 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3、。走完 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 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 细细游赏。4、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 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 这种方法就叫移步 换 景,也叫作游 览顺 序。学生在 读书 批注、交流的 过程中理清了 课文的线索,知道了 “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创设 情境,当 导游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 颐和园的 门口,如果你是 导游的话,你准 备怎么样向 游客介 绍颐 和园的游 览路线呢?(出示平面 图和导游词)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在四人小 组 内选 出一名小 导游,其他三个同学就当游客。好, 现在请你在四人小 组内准

24、备,想想怎么 介绍 比较有礼貌,游客可以随 时向导游提 问。2、邀请学生上台当小 导游作介 绍,师生互动。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当小导游”的交际情境, 让学生学当 导游介绍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先在四人小 组里交际,再全班互 动,既是 对所学语言的有效运用,又提升了学生交 际时的 语言素养、文明素养,把文本语言转化成交 际语 言,使学生的 语文学习还 原生活、服 务生 活。三、研 读课 文,赏析长廊。1、下面我 们就跟随 导游,先来游 览一下颐和园中最有名的 长廊。(出示: 长廊图)请 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好好感受一下 这别具一格的 长廊。2、读了文字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长、美)3、交流反 馈

25、: 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 栏杆,一眼望不到 头。这条 长廊有七百多米 长,分成273间引导 :从哪些 词中看出了 长?(七百多米,273间 ,一眼望不到 头 。)这是中国园林中最 长的游廊。也是世界上最 长的长廊,1992年他被认定为“世界吉尼斯 记录”,怎样?够长吧(出示长廊图片)谁能通过朗读让 大家感受一下。指导朗读。让学生抓住具体的 语言文字感悟 长廊之长,再通 过图画对照,读出长廊的“长”,使朗 读变 得有声有色。 每一 间的横 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 同的。A、过渡:是啊,这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为273间,从这些数字 中我们深切地感受了 长廊的长,那这长廊给你的印象 仅仅是一个“长”字吗?B、 你从哪里读出长廊的美了。出示句子、指名 读句、你觉得长廊美在哪?(画的数量 多、种 类多)把你理解到的 读出来。C、(点击课件,欣赏“横槛”上的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