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中毒的预防_第1页
煤气中毒的预防_第2页
煤气中毒的预防_第3页
煤气中毒的预防_第4页
煤气中毒的预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煤气中毒的预防合盛安环部煤气中毒前言冬季因煤炉烤火使用不当,煲汤淋灭火焰泄漏煤气等原因会造成煤气中毒。煤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危害性,煤气中毒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为缺少使用安全知识和使用不当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减少事故的发生,本期介绍煤气中毒的预防措施,希望各位同仁学习后对照自身的环境进行改正。安环部也会在日常巡查中加强监督管理。煤气中毒的常见原因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化学窒息性气体。含碳的物质在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家庭或生产场所等环境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液化气管道漏气、工业生产煤气或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都可导致中毒。煤气中毒

2、的常见原因 日常生活中的煤气中毒多以燃烧取暖为主,还包括炭火取暖、煤气热水器使用不当、人工煤气泄漏及汽车尾气等。常见中毒原因包括: 1.在门窗紧闭、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使用煤炉取暖、做饭,因供氧不足,燃烧不足,遇低气压,室内积聚大量一氧化碳不能排出而中毒; 2.居民家中煤气漏气、开关不紧致煤气泄漏中毒; 3.居民烧煮中灶具火焰被溢出的液体潜灭后,煤气大量溢出。 4.室内用炭火锅涮肉、烧烤用餐,而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而使人中毒; 5.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也会有煤气中毒的危险。 6.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7.自制土暖气取暖,虽与煤炉分室而居,但发

3、生泄漏、倒风引起煤气中毒; 8.在发动着的汽车内紧闭门窗睡觉,由于连续发动汽车,会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可导致中毒。二、生产中煤气中毒的常见原因1.冶金工业中炼焦、炼铁、锻冶、】铸造和热处理的生产中,产生的废气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2.化学工业中合成氨、丙酮、光气、甲醇的生产过程可能产生一氧化碳中毒;3.在市政施工时损坏煤气管道,会引起施工者一氧化碳中毒;4.在设备检修过程中,设备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气体泄漏会造成作业人员中毒;5.矿井放炮、瓦斯爆炸也会造成一氧化碳聚集,引发中毒。煤气中毒原理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30

4、0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煤气中毒的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大小,接触时间长短,患者的健康情况有关 轻度中毒:往往中毒时间短,浓度低,患者通常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视物不清、感觉迟钝、幻觉等,患者原来有冠心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如

5、果这个阶段发现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会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中度中毒:中毒时间稍长,如未能及时离开中毒的环境,病情会进一步发展;除了早起症状加重外,患者换回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昏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现象,皮肤和粘膜呈现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后完成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重度中毒:中毒时间过长,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表现为深度昏迷、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护之不应、退之不动、大小便失禁,体温下降、血压下降、呼吸急促;这一阶段常伴有脑水肿、肺水肿、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一般昏迷时间越长,愈后后遗症越严重。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一、自救措施:

6、一旦发觉煤气中毒,一般都会发生头痛,浑身无力等症状,这个时候应趁着意识清醒,尽量在地上匍匐爬行,迅速逃离煤气中毒现场。这是应避免猛然站起,引起血液回流晕厥过去。 家庭急救要点:1.发现室内有人煤气中毒时,在进行开窗透气前;禁止使用易产生明火、电火花的设备;如电灯、电话、手机、电视、燃气灶、油烟机、手电筒、蜡烛等,防止一氧化碳浓度过高遇明火发生爆炸;2.正确的急救方法应该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切断煤气管道阀门,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并注意保暖; 3.确保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4.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放至冰袋,

7、以减轻脑水肿;5注意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对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的通风观察后即可恢复;对中、重度中毒者应尽快向急救中心呼救,在转送医院的途中,一定要严密监测中毒者的神志、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病情变化。给予呼吸兴奋剂治疗; 6.现场抢救病员时,抢救者应注意防止自身中毒,必要时须佩带有效的防护口罩或面具。预防中毒性脑水肿和迟发性神经精神并发症,可作面罩加压给氧或高压氧治疗。煤气中毒的预防措施 每年春节前后,是煤气中毒的高发时期,无论使用煤炉还是使用煤气的居民,都应该提高警惕,注意一下预防措施; 1.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解管子; 2.居民不要私自更改煤气管道设施; 5.家庭中

8、禁止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 6燃气热水器严禁安装在浴室内,洗澡时要有他人照看,防止热水器火焰熄灭,造成漏气。 3.睡觉前应检查煤气开关是否关好,厨房是否有煤气漏出特有的臭味,如有可疑,可将肥皂水涂抹在怀疑漏气的地方,如有漏气,被检查处就会冒肥皂泡; 4.在煮饭、煨汤、熬药的时候,应有人看管,防止锅内液体沸腾溢出将火淋灭,而导致煤气泄漏; 7.使用煤炉的居民要经常检查烟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物; 8.家用煤炉尽量不要闷盖,一定要安装烟囱,出风口要安装弯头,出口不能朝北,以防因大风造成煤烟倒灌;煤气中毒的预防措施 7.使用煤炉的居民要经常检查烟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物; 8.家用煤炉尽量不要闷盖,一定

9、要安装烟囱,出风口要安装弯头,出口不能朝北,以防因大风造成煤烟倒灌; 9.烟囱接口处要顺茬儿接牢(粗口朝下、细口朝上),严防漏气; 10.遇阴天或雨雪天气、煤燃烧不完全,加上室外气压低,室内的一氧化碳不易排出,此时要特别注意房间的通风生产中的预防措施1.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先将工作场所充分通风,经检测空气质量达标后方可进入;2.凡进入危险区工作时佩带防毒面具;3.作业时最好多人同时工作,便于以外时自救、互救;4.严禁在煤气地区停留、睡觉或取暖;5.冶金企业高炉、焦炉、转炉煤气鼓风机、加压机的轴头要严密封严,防止因泄漏发生煤气中毒;6.在容易产生煤气泄漏的区域要安装自动报警仪;7.产生一氧化碳的

10、生产过程要有通风设施。煤气中毒认识误区(1) 误区一:只有燃烧才会引起中毒。 事实是:凡属含碳的燃料,如汽油、煤、油、木炭等,在缺氧而不能完全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因此也能引起煤气中毒。 误区二:室内没有煤烟不会引起中毒。 事实是:煤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室内没有煤烟,不等于没有煤气,煤气中毒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误区三:门窗上有缝隙不会引起煤气中毒。 事实是:煤气比空气轻。如果门窗缝隙在低处,煤气便不易排出。因此门窗上有缝隙也可能发生煤气中毒 误区四:认为有臭渣子味就是煤气。 事实是:一些劣质煤炭燃烧时有股臭味,会引起头痛头晕。而煤气是一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时碳不完全燃烧

11、生成的。煤气中毒认识误区(2)误区六:在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煤气中毒。 事实是:一氧化碳是不溶于水的,水不能降低煤气浓度。误区七:灌醋和灌酸菜汤能救中毒病人。 事实是:对煤气中队的病人,尤其是出于昏迷状态的病人,硬忘嘴里灌醋或酸菜汤。容易呛入肺内,阻断肺泡气体交换,致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误区八:煤气中毒病人抢救过来就没事了。 事实是:煤气中毒对人的肺、心、脑等器官的损害都很大,对抢救过来的病人如不继续精心治疗,很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严重减退,还可能出现哭闹无常,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精神症状等后遗症。误区五:煤气中毒患者冻一下就会醒。 事实是: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

12、发休克和死亡。因此,发现煤气中毒后一定要注意通风,保暖,并迅速向“120”呼救。煤气中毒案例案例一 无烟筒、风斗,煤炉取暖致中毒 2002年10月28日,在北京某公司宿舍内发现有四名该厂外地职工煤气中毒,3人死亡。据查,27日晚,4人酒后回到宿舍内休息,因烟筒、风斗还没装好,炉具无法使用,其中1人便到院内厨房的灶中夹了三四块正在燃烧的煤块放到炉内取暖,导致3人煤气中毒死亡。2002年11月6日,也因类似原因,北京西郊一出租房内, 4名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因煤气中毒死亡。 死者为两对夫妇,当晚为了取暖把用来炸麻团的两个煤炉搬进屋内,没安装烟筒和风斗,导致煤气中毒死亡。煤气中毒案例 案例二 烟道被堵12名女工煤气中毒 2003年12月18日清晨,北京北郊一食品厂的12名女工在睡觉时煤气中毒。经医院抢救,其中11名伤者脱离生命危险,1人死亡。经过现场勘查,事故原因为室内用于取暖的炉具烟道被堵,室内又没有安装风斗,致屋内12名女工煤气中毒。案例三 无监护独自检修致煤气中毒 2000年12月12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