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二章章末小结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PPT课件_第1页
第1部分第二章章末小结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PPT课件_第2页
第1部分第二章章末小结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PPT课件_第3页
第1部分第二章章末小结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PPT课件_第4页
第1部分第二章章末小结知识整合与阶段检测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页/共37页第2页/共37页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技巧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技巧 1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在高中阶段常见的运动形式,在历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在高中阶段常见的运动形式,在历年的高考题中经常出现,掌握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年的高考题中经常出现,掌握此类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常用方法总结如下: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常用方法总结如下:常用方法常用方法规律特点规律特点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法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速度、位移关系式,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速度、位移关系式,均是矢量式,使用时注意方向

2、性。一般以均是矢量式,使用时注意方向性。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正方向相反者为负与正方向相反者为负第3页/共37页第4页/共37页常用方法常用方法规律特点规律特点比例法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的比例关系,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用比例法求解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法法把运动过程的把运动过程的“末态末态”作为作为“初态初态”的反向来的反向来研

3、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图像法图像法应用应用v-t图像,可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变为较图像,可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变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第5页/共37页 2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步骤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步骤 (1)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分析加速度方向和位移方向。分析加速度方向和位移方向。 (2)建立直线坐标系,选取正方向,并根据题意画出建立直线坐标系,选

4、取正方向,并根据题意画出草图。草图。 (3)由已知条件及待求量,列出运动方程。由已知条件及待求量,列出运动方程。 (4)统一单位,解方程统一单位,解方程(或方程组或方程组)求未知量。求未知量。 (5)验证结果,并注意对结果进行有关讨论。验证结果,并注意对结果进行有关讨论。第6页/共37页 例例1一个滑雪的人,从一个滑雪的人,从85 m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长的山坡上匀变速滑下,初速度为下,初速度为1.8 m/s,末速度为,末速度为5.0 m/s,他通过这段山,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坡需要多长时间?第7页/共37页第8页/共37页答案答案25 s第9页/共37页 专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

5、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包括v-t图像与图像与x-t图像,能直图像,能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与特征,在应用时应首先明确观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与特征,在应用时应首先明确x-t图像与图像与v-t图像的区别,其次还要根据图像得出正确的相图像的区别,其次还要根据图像得出正确的相关信息。关信息。第10页/共37页 1x-t图像与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图像的比较 图图2-1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x-t图像与图像与v-t图像的比较。图像的比较。图图21第11页/共37页xt图象图象vt图象图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

6、度斜率表示速度v)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动(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a)表示物体静止表示物体静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静止表示物体静止表示物体静止表示物体静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置坐标为直线运动;初位置坐标为x0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动;初速度为v0第12页/共37页xt图象图象vt图象图象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交点的纵坐标表示3个运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置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置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交点的纵坐标表示3个运个运动质点的速度相同动质点的速度相同t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时间

7、内物体的位移为x1t1时刻物体的速度为时刻物体的速度为v1(图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内的位移)第13页/共37页 2根据图像采集信息时的注意事项根据图像采集信息时的注意事项 (1)认清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含义,弄清物体的运认清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含义,弄清物体的运动性质。动性质。 (2)认清图像上某一点的坐标含义,尤其是图像与纵轴认清图像上某一点的坐标含义,尤其是图像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认清图像上图线斜率的意义及其变化特点。认清图像上图线斜率的意义及其变化特点。 (4)认清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可能

8、的物理意义。认清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可能的物理意义。 (5)理解图像上图线交点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上图线交点的物理意义。 第14页/共37页 例例2图图22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的速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的速度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图22A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B甲、乙开始运动的速度差为甲、乙开始运动的速度差为v0,时间差为,时间差为t1,甲先运动,甲先运动C甲运动的加速度小于乙运动的加速度甲运动的加速度小于乙运动的加速度D二者速度相等时甲运动的位移大于乙运动的位移二者速度相等时甲运动

9、的位移大于乙运动的位移第15页/共37页 解析解析在在v-t图像中,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图像中,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显然甲、乙两物体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乙的大小,显然甲、乙两物体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乙的加速度较大,故的加速度较大,故A错,错,C对;从轴上看,对;从轴上看,t0时,时,v甲甲v0,v乙乙0,故,故v甲甲v乙乙v0;甲从;甲从t0开始运动,而乙从开始运动,而乙从tt1开始运动,故开始运动,故B也对。依据图像与轴所包围也对。依据图像与轴所包围“面积面积”的的物理意义可知,物理意义可知,D也是正确的。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也是正确的。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应为应为B、C

10、、D。 答案答案BCD第16页/共37页 专题三追及、相遇问题专题三追及、相遇问题 1追及问题追及问题 (1)追及的特点: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追及的特点: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2)追及问题满足的两个关系:追及问题满足的两个关系: 时间关系:从后面的物体追赶开始,到追上前面的时间关系:从后面的物体追赶开始,到追上前面的物体时,两物体经历的时间相等。物体时,两物体经历的时间相等。 位移关系:位移关系:x2x0 x1,其中,其中x0为开始追赶时两物体为开始追赶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之间的距离,x1表示前面被追赶物体的位移,表示前面被追赶物体的位移,x2表示后面追表示后面追赶物

11、体的位移。赶物体的位移。 (3)临界条件: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临界条件: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好追上、恰好避免相撞,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情况,即出好追上、恰好避免相撞,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情况,即出现上述四种情况的临界条件为现上述四种情况的临界条件为v1v2。第17页/共37页 2相遇问题相遇问题 (1)特点:在同一时刻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特点:在同一时刻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 (2)条件:同向运动的物体追上即相遇;相向运动的条件:同向运动的物体追上即相遇;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之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之间的

12、距离时即相遇。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3)临界状态:避免相碰撞的临界状态是两个物体处于临界状态:避免相碰撞的临界状态是两个物体处于相同的位置时,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相同的位置时,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第18页/共37页 3处理处理“追及追及” “相遇相遇”问题的问题的3种方法种方法 (1)物理方法: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物理方法: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2)数学方法:由于在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表达式中有数学方法:由于在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表达式中有时间的二次方,我们可列出位移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时间

13、的二次方,我们可列出位移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值的方法求解。 (3)图像法:对于定性分析的问题,可利用图像法分图像法:对于定性分析的问题,可利用图像法分析,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析,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第19页/共37页 例例3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以0.5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200 m处以处以5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 (1)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多大?此时甲何时追上乙?甲追上乙时的速度为多大?此时甲离出发点多远?

14、甲离出发点多远? (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少?个距离为多少?第20页/共37页解析解析画出示意图,如图画出示意图,如图23所示。所示。图图23 甲追上乙时,甲追上乙时,x甲甲x0 x乙乙,且,且t甲甲t乙乙,根据匀变速,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列出方程,即能解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列出方程,即能解得正确的结果。得正确的结果。第21页/共37页第22页/共37页 答案答案(1)40 s20 m/s400 m(2)10 s末有末有最大距离最大距离225 m第23页/共37页第24页/共37页1甲

15、、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两车运动的v-t图像中图像中(如图如图24所示所示),直线,直线a、b分别描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辆车之间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辆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图24第25页/共37页A在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在10 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在5 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在

16、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解析:解析:由由vt图像知,图像知,010 s内,内,v乙乙v甲甲,两车逐渐远离,两车逐渐远离,10 20 s内,内,v乙乙v甲甲,两车逐渐靠近,故,两车逐渐靠近,故A、B均错。均错。V-t图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5 15 s内,两图线与内,两图线与t轴轴包围的面积相等,故两车的位移相等,故包围的面积相等,故两车的位移相等,故C对。在对。在t20 s时,时,两车的位移再次相等,说明两车再次相遇,故两车的位移再次相等,说明两车再次相遇,故D错。错。答案:答案:C第26页/共37页答案:答案:B第27页/共37页

17、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 动,其动,其v-t图像如图图像如图25所示,图中所示,图中 OPQ和和OQT的面积分别为的面积分别为x1和和 x2(x2x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 方方x0处处 () A若若x0 x1x2,两车不会相遇,两车不会相遇 B若若x0 x1,两车相遇,两车相遇2次次 C若若x0 x1,两车相遇,两车相遇1次次 D若若x0 x2,两车相遇,两车相遇1次次图25第28页/共37页解析:解析:若若x0 x1,则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乙车追上甲,则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乙车追上甲车,此时车,此时tT,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

18、车速度,全程甲、乙,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仅相遇1次;若次;若x0 x1,则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甲车仍在乙车,则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甲车仍在乙车的前面,以后乙车不可能再追上甲车了,全程中甲、乙都的前面,以后乙车不可能再追上甲车了,全程中甲、乙都不会相遇。综上所述,不会相遇。综上所述,A、B、C正确,正确,D错误。错误。答案:答案:ABC第29页/共37页4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落下的一小石子拍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落下的一小石子拍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是是0.02 s,量得照片中石子运动轨迹的长度为,量得照片中石子运动轨迹的长度为1.6 cm,实,实际长度为际长度为1 00 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为的窗框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