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试题:10 唐雎不辱使命_第1页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试题:10 唐雎不辱使命_第2页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试题:10 唐雎不辱使命_第3页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试题:10 唐雎不辱使命_第4页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测试试题:10 唐雎不辱使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唐雎不辱使命见学生用书b本·b40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b以头抢地尔c秦王怫然怒d秦王色挠【解析】本题考查通假字。a项中的“错”同“措”。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1)以(2)于(3)徒(4)使【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根据句意分析即可。(1)句意为:用大的地盘交换小的地盘。以:用。句意为:把您当成长者。以:把。句意为:而安陵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得以保存。以:凭借。句意为: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呀。以:因为。(2)句意为: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于:从。句意为: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到秦国出使。于:到。句意为: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于:

2、给。(3)句意为:也不过是摘掉帽子,露着脚。徒:裸露着。句意为: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呀。徒:只,仅仅。(4)句意为: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使:派遣。句意为: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到秦国出使。使:出使。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a虽然,受地于先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虽然,受地于先王虽千里不敢易也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闻之于宋君d徒以有先生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项“于”的意义都是“从”;b项“虽”的意义分别是:虽然/即使;c项“闻”的意义分别是:听说/使听到;d项“以”的意义分别是:因为/用来。4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寡人/

3、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限划两处)(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限划两处)(3)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限划三处)(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限划两处)5下列对各句句式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a非若是也。(判断句)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c受地于先王。(倒装句)d仓鹰击于殿上。(被动句)【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d项应为倒装句。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 “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b.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c. “岂直五百里哉”中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d. “布衣之怒”中的“布衣”指官职最低的人。【

4、解析】本题考查文学知识的积累。a项中,“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b项中,“三十二”应为“三十三”;d项中,“布衣”指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7.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句子,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答案】示例: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2)与臣而将四矣。【答案】示例: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根据句子内容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揣摩即可。【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5、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秦、魏为与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

6、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唐雎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雎之说也。 (节选自战国策二十五·魏四)【注释】与国:盟国。冠盖相望:这里指出使(秦国)的

7、车辆络绎不绝。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臣未尝闻也 _曾经_(2)长跪而谢之曰_道歉_(3)魏来求救数矣 _多次_(4)王虽欲救之_即使_【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1)句意为:我未曾听说过。尝:曾经。(2)句意为: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谢:道歉。(3)句意为:魏国派人来求救已经好多次了。数:多次。(4)句意为:大王即使想救魏国。虽:即使。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b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c日夜赴魏/齐楚闻之

8、/乃引兵而去d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断句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本句句意为:日夜兼程奔赴魏国。齐国、楚国听说后,就收兵撤离了。根据句意答案应该选c。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答案】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2)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答案】认为秦国的强大足可以成为盟国。【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第(1)句中重点词有:“布衣(平民)”“

9、徒(裸露)”“跣(赤脚)”“抢(碰,撞)”。第(2)句中重点词有:前一个“以为(认为)”;后一个“以为(成为)”。11通读【甲】【乙】选文,完成问题。(1)【甲】文中唐雎出使秦国的使命是:_拒绝秦王以大易小_,【乙】文中唐雎出使秦国的目的是:_让秦王出兵救魏国_,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_有胆有识,热爱祖国_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甲】文是节选部分,根据原文第一段的内容,秦王包藏祸心企图以大易小,侵吞安陵的土地,唐雎的使命就是拒绝秦王以大易小,维护国土的完整。【乙】文中从唐雎的语言描写:“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可

10、以得知此行唐雎的使命是让秦王出兵救魏国。从唐雎的言行可见他是一个有胆有识,热爱祖国的人。(2)战国策善记言,【甲】【乙】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下列句子的言外之意。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答案】示例:句:秦王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后果对唐雎进行战争恫吓,逼迫他答应自己的条件。句:秦王表面上很尊敬唐雎,但真实的想法却是:你们已经来过很多次了,我是不会出兵的,你就别再白费口舌了。【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言外之意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通晓文意的基础上,联系句子的上下文,推断句子隐含在表层含义下的深层含义。句中秦王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表达天子之怒的严

11、重后果,言外之意是对唐雎进行战争恫吓,逼迫他答应自己的条件。句中秦王说魏国派人求救已经很多次了,早就知道魏国紧急了,言外之意就是你就不要白费口舌了。【参考译文】【乙】秦国、魏国结为盟国。齐国、楚国相约要攻打魏国,魏国派人向秦国求救,道路上魏国使者车子的顶盖彼此都望得见,秦国的救兵就是不出动。魏国有个叫唐雎的人,年纪有九十多岁了,他对魏王说:“老臣请求出使西方游说秦王,让救兵先于老臣从秦国出发,可以吗?”魏王说:“好吧。”于是准备车辆送唐雎出发。唐雎见到了秦王,秦王说:“老先生疲惫不堪地从远方来到这里,很辛苦了。魏国派人来求救已经好多次了,寡人知道魏国情况紧急。”唐雎回答说:“大王已经知道魏国情

12、况紧急却不派救兵,这是为大王出谋划策的臣子太无能了。再说魏国是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自称为秦国东方的藩国,接受秦国的冠带制度,每年春秋祭祀送来供品,认为秦国的强大足可以成为盟国。现在齐国、楚国的军队已到了魏都的郊外,大王的救兵还没有赶到,魏国一旦形势紧急就将割让土地与齐国、楚国定约,大王即使想救魏国,哪里还来得及呢?这是失去了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盟国魏国,却增强了齐、楚两个敌国。臣私下认为替大王出谋划策的臣子太无能了。”秦王感叹悔悟,马上发兵,日夜兼程奔赴魏国。齐国、楚国听说后,就收兵撤离了。魏国能够再次得以保全,全仗唐雎游说的结果。唐雎说信陵君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13、。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节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无忌:信陵君的名。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破秦人_打败_(2)唐雎谓信陵君曰_对说_(3)无忌谨受教 _教诲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本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1)句意为:打败了秦兵。破:打败。(2)句意为:唐

14、雎对信陵君说。谓:对说。(3)句意为:我谨遵教诲。教:教诲。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本题根据副词“卒然”、谓语动词“愿”即可正确断句。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答案】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也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2)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答案】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恨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第(1)句中重点词有“者(

15、的)”。第(2)句中重点词有“憎(憎恶,厌恶)”。15读过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或体会?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阐述。(建议答题字数:80字左右)【答案】示例: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而应该谦虚谨慎。这在社会生活中十分必要。如果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样,那么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想和体会。根据对文中“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的理解以及下文对其的具体说明,联系生活实际,阐述你从中得到的为人处世的启示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译文】唐雎说信陵君信陵君杀死了晋鄙,拯救了邯郸,打败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郊外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