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1页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2页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3页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4页
(推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一、双基积累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 )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 )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mèi( )阴沉,郁郁u( )欢,丑陋可憎( )。(1)给加点的字注音。弥( )补 禁锢( ) 可憎( )(2)根据拼音写汉字。蒙mèi( ) 郁郁gu( )欢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襟威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疑 颔首低眉 引人注目 暗然失色 3.依次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

2、句中横线上。(只填序号)粲然 盎然 黯然 悄然(1)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_笑意。(2)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_失色,罩上阴云。(3)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_地涌出好奇的神色。4.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_,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1)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2)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精神的东西(3)缺乏诗人、幻想者和创造者的气质(4)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5)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5.综合性

3、学习。 学习了本文,为进一步了解伟人深邃的思想,班级举行“走近列夫·托尔斯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对联巧评价】根据对列夫·托尔斯泰的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副对联评价列夫·托尔斯泰。示例:三尺侏儒相貌丑/无私心底天地高答:_【名言记心中】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他有很多至理名言流传于世,请你写出两句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答:_【制作资料卡】制作一张人物卡片,向同学们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69段,回答问题。6.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什么特征?答:_7.选文中“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

4、刚刀切开了玻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_8.“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答:_9.认真阅读选文,揣摩下面句子的含意。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答:_三、美文品析(2012·宜昌中考)阅读下文,回答1014题。亦慈亦让沈从文蔡永祥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年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

5、。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20年代就蜚声文坛的沈从文先生,1902年12月28日,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这给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1924年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

6、示。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年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年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妻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

7、让,赤子其人。”既蕴涵“从文让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慈亦让”的沈从文!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选自散文百家)【注】星斗:泛指星星,比喻超群的才华。 10.细读第段,说说沈从文先生一生的创作源泉和文学基础主要来源于何处。答:_11.仔细体会,说说沈从文先生手迹中三个加点的字具体指代哪些人。“照我( )思索,能理解我(

8、);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12.联系张充和先生撰书的挽联,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沈从文先生为什么能够“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 答:_13.细读第段,完成下列读书卡片,了解沈从文先生的文学创作。14.积累链接:纵观沈从文先生的一生,可以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年轻时“不求闻达”的两句话来概括。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话。答:_四、写作训练15.【写法借鉴】文章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平庸粗陋的一面,外貌平庸甚至丑陋,与普通人毫无二致。这样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反衬出他灵魂的高贵,眼睛的精美绝伦。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托尔斯泰的眼睛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9、【片段仿写】请你也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150字左右)答案解析1.(1)答案:mí ù zng(2)答案:昧 寡 2. 答案:3.【解析】此题考查对词义的辨析能力。先要联系生活积累理解四个词语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用法,可采用举例句的办法,然后结合句意进行选择。(1)可根据“笑意”选;(2)可根据“罩上阴云”选;(3)可根据“揭开隐藏的秘密”“涌出好奇的神色”选。答案:(1) (2) (3)4.答案:(4)(2)(3)(1)(5) 5.【对联巧评价】答案(示例):一声怒吼斥沙皇/满腔热血唤和平 名声显赫万人仰/绿树掩映忠骨埋【名言记心中】答案(示例):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

10、,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制作资料卡】答案: 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段,抓住关键词句作答,第6段写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第7段写他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第8段写眼睛的巨大威力。答案:目光犀利,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有巨大的威力。7.【解析】此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把握。首先判断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像”“穿透甲胄”“金刚刀玻璃”等语言标志判断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语句和内容体会作用。答

11、案:作者兼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精妙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和犀利,突出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8.【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方法及作用的把握。课文前半部分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原来粗鄙的外表是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的。这是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反衬他的眼睛。答案:作者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写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的精美绝伦。9.【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解答这道题,要在了解人物的生平、经历的基础上,抓住“人世间”“精确无误”等关键词语,深入思考,通过语言体会蕴含其中的人物的精神世界。答案:

12、这句话含蓄地揭示出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既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也表现了他作为一代文豪的才气与睿智。10.【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细读第段,筛选出本段中“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一句作答即可。答案:沈从文先生一生的创作源泉和文学基础主要来自“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11.【解析】本题考查对字词含义的理解。结合语境,在理解句意和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推测沈从文先生手迹中三个加点的字具体指代哪些人。答案:“照我(我;或者作者;或者沈从文

13、)思索,能理解我(你;或者与“我”相对的个体;或者读者);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他;或者社会中人;或者他人;或者人们)。”12.【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应扣住文学创作方面的崇高地位,突出“星斗”之意和表现不求名利,谦逊让人的品格两方面来回答。答案:沈从文先生的文章如日月星斗光照人间,他的人品亦慈亦让令人如坐春风,他是我国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德艺双馨的文学大师,所以能够“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13.【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有效信息制作读书卡片的能力。细读第段,筛选出沈从文先生的创作题材和创作主题的有关语句作答即可。答案:创作题材: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只答前半句亦可)。创作主题:主要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只答后半句亦可)。14.答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5.答案(示例):孙博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