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上语文(人)第四单元教师用16 社 戏鲁迅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这件事,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叙事有详有略。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3、培养理解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教学难点: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前三分钟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
2、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学生介绍有关收集到的“社戏”的知识。2、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学生轻声跟读,熟悉课文内容。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不惮dàn 潺潺chán 凫水fú 撺掇cun duo 踱duó 颇p 怠慢dài 吁气x 宛转wn 絮叨xù do 磕k 楫jí 归省xng行辈háng 舀水yo 蕴藻yùn zo 伊y 篙go 四、研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 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
3、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学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2) 除了“看社戏”之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明确A:事件的开端:戏前波折 事件的发展:夏夜行船、船头看戏 高潮和结局:归航偷豆 明确B:开头写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及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平桥乐土) 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戏后余波)(3)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指出详略。(设疑引入: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那夜吃的是什么豆?看的是什么戏?真的那么好吗?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写社戏的?请同学带着这些问题听教师朗读,看看课文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个部
4、分。)明确: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层 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第二层 插叙,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三层 写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第二部分: 第一层 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 写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 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 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蚕豆吃。 第三部分:写六一公公送来蚕豆。(4)引导 学生分析本篇详略叙事的恰当。本篇怎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总的来看,本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历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
5、以简约的笔墨体现出充分的表现力量,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虾运动,更表现了农村老人的淳朴宽厚、热情好客。这样详写略写相配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突出了重点,值得认真体会,学习。六、作业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辨析词义第二课时一、课前三分钟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批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词句。2、讨论:课文哪一部分正面描写看社戏?演的什么戏?戏真的特别好吗? 明确:第17至21自然段,描写看社戏。演的是什么戏,课文中也没说。戏本身也并不好。“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实在要算是
6、最好的一折”。 另设问:看戏本身也写得不多、不详,那么作者写了些什么?是什么使“我”难以忘怀呢?3、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提问:平桥村本是一个“极偏僻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可课文中说“但在我是乐土”,为什么? 分析:A、“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B、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C、没有严格的行辈之分,年纪相仿的“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D、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
7、 E、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欣赏夜景;偷豆、吃豆。 (2)讨论这部分在全篇中的作用。 明确: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4、指定学生朗读第22、23自然段,引导学生并讨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月夜行船时沿途景色的?这些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作者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依次写出了“我”在沿途的种种见闻和感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写得有形:“起伏的群山”,“一丛松柏林”; 有 色:豆麦的“碧绿”、
8、月色的“朦胧”; 有 声:笑声、嚷声、水声、笛声; 有 味:豆麦的清香; 有 情:“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目失”起来。 以上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也烘托出“我”去看社戏时轻松、愉快、兴奋的心情。 去看戏和看戏返回途中两次景物描写基本相同,但描写景物的次序却是互相颠倒的。描写上也有所不同。去时,最后描写的是“仙境”一般的戏台,而回来时却将戏台放到最前面来写。去时,尚可看到“淡黑”连山的曲线,回来时,“周围的黑暗只是浓”看不到什么轮廓了。去时,看到的远远近近的渔火,为返回时几个夜渔的老渔夫看见在浪花里蹿的大白船而停下艇子喝采的描写埋下优笔。 这样的描写,不仅
9、形象生动,而且丝丝入扣,细致续密。第三课时一、课前三分钟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1、质疑:在平桥村的小朋友中,双喜是一个突出描写的人物,从课文有关双喜言行描写中分析一下,双喜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头还是坏孩子头?讨论并归纳:(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善解人意。(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先生不翻跟斗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细心。(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啊发的意见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啊发娘知道是要骂的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5)吃完豆,双喜所考虑的是用了八
10、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6)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表现双喜反应灵敏。 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如有学生提出双喜是坏孩子头,并以偷豆为理由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偷豆的事。让学生明白偷豆请客算不得偷窃行为,而是表现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2、质疑:从课文有关六一公公言行描写中分析一下,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讨论并归纳:(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塌坏了庄稼。表现了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
11、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好吃呢?”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3)当我说很好时“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因为得到城里读过书的“我的赞扬。六一公公十分感激自豪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4)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热诚。六一公公是一个淳朴、好客、热诚、厚道的老人。三、体验反思: 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通过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可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四:拓展延伸: 本文写了“我”的家乡的文
12、化习俗社戏。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家乡有些什么文化习俗,可与同学们对话交流,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五:小结本文描写一段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作者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老少少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本领,办事的能力。在加上特有的江南水乡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里未曾见到,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六: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板书设计16 社 戏鲁迅 1、随母归省小住 平桥乐土 2、乡间钓虾放牛 戏前波折:打包票 赵庄看戏 夏夜行船:拔、点、磕、架
13、、散出、朦胧、踊跃、听到 船头看戏:骂、吁气、打呵欠 归航偷豆:大白鱼、喝采 、“偷我们的罢”戏后余波 六一公公送豆 “我”的怀念之情 双喜:聪明能干,有指挥才能,是孩子头 人物形象 阿发:憨厚、淳朴,待人真诚热情六一公公:善良、朴实,珍惜劳动成果又大方Ø 【体验·探究】课内语段阅读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
14、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1.注音蹿cun 老渔父f2.释词依稀:隐隐约约 夜渔:夜间捕鱼3.你怎样理解甲段中“朦胧”和“踊跃”这两个词语? “朦胧”原为形容词,在句中作动词用,意为“变得朦胧了”。“踊跃”原为动词,在句中作形容词,修饰“山”连绵起伏的形状。 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
15、手法?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 比喻、拟人;景物描写;以动衬静,衬托“我”看戏心情的急切。5.甲、乙两段景物描写的内容各是什么? 夜航看戏 , 戏后归航 6.甲、乙两段都写了船速之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一处是侧面描写?请找出有关语句并抄写下来。正面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侧面描写:“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7.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请分别找出来,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嗅觉、视觉、听觉、感觉等,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
16、#216; 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你怎样看待文中“偷豆”这一 情节安排?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偷”反映了小伙伴们的诚恳待客的热情;“偷”显示了小伙伴们纯洁无私的心;“偷”反映了小伙伴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2.从小说社戏中,你能看出作者对故乡有怎样的情感吗?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鲁迅对故乡,有一种割舍不断的复杂情感。鲁迅对既往的少年时代念念不忘,对现实的都市生活耿耿于怀。他留恋儿时看社戏的欣喜和诗意,字里行间流露了对家乡的赞美和挚爱之情,更渗透着一个都市人绵绵不尽的乡愁。17 安塞腰鼓刘成章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发表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
17、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学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一、课前三分钟二、导入新课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
18、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三、研习课文 (一)首先请大家欣赏全文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根据板书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 2、请大家自由高声地朗读,朗读前标上序号,并思考问题: (1)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B、歌颂阳刚之美。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二)品读,重点突破。 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
19、奏、排山倒海的气势 ,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1、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 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 指导朗读,结合具体语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问: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请同学朗读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20、 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D、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 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
21、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2、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又运用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快读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安塞腰鼓的感受。3、仿写(可让同学按此句式仿写,并让他们互猜自己所写的事物)4、感受后请写一句话:
22、_的安塞腰鼓 。四、结束语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炼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2、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板书设计17 安塞腰鼓刘成章( 静 )安静的腰鼓 ( 动 )火爆的腰鼓 ( 静 )寂静的腰鼓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 写实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 联想和想象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 写意Ø 课内语段阅读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2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1.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突出后生们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2.选文写的是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人物是;性格是;神情是;而腰鼓则是。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
24、#160;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茂腾腾的后生;朴实的;沉稳而安静;呆呆的,不曾响;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3.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动静结合,更衬托出后生们的英姿。人和鼓的静则是为下文腰鼓表演蓄势。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单独成段,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静而转到动。5.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现了后生的朴实和沉静美;“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25、”表现了这群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美。6.你最喜欢选文中哪句话,把它抄下来,并说说其妙处是什么? Ø 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联系当今“走进西部,开发西部”的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18 竹 影丰子恺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 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课时安排:2时 教学设计:一、课前三分钟二、导入新课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
26、齐读儿歌: 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三、 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讲述有关作者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3、资料链接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
27、、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 (学生回答有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五、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学生找到后小组内朗读,
28、然后教师点名朗读水平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六、拓展欣赏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配音乐) 七、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八、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
29、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教师小结: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九、作业设计 1 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随笔,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抄写生字词。Ø 【体验&
30、#183;探究】课内语段阅读“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
31、,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
32、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即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1.“依样画葫芦”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照着真竹描画竹子。2.最后一句的“如此”和“这样的看法”分别指代什么? 不注重像不像,而注重神气。评价中国画时,不要看它像不像实物,而要看它是否画出了美的姿势、活的神气、特有的品格。 3.写“竹影”为什么又写“画竹”,是否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以画马来写画竹,突出表现了竹画的不容易。4.选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比,突出了中国画神似的特征,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5
33、.第一段和第二段有联系也有区别,说说区别是什么? 第一段侧重于父亲谈画竹子与画马的区别,第二段侧重于父亲谈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6.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只求神似,像符号;西洋画要像真物一样,不管是色、形,都求一样,像照相。Ø 童年的游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快乐,也有思考。结合课文思考:游戏与艺术有什么关系? 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有人认为艺术产生于游戏中。孩子们游戏之中往往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19 观舞记冰 心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神态、
34、服饰表现内容的。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教学重点: 1、 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2、 积累古今诗文中有关描写歌舞的精彩语句。教学难点:借鉴本文的写法,用语言表现某种艺术。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激发热情 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放映印度舞蹈,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奇、绮丽的印度风情,让同学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快进入兴奋状态。 抓住这一契机,提问: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作者是谁,观谁的舞蹈。 三、朗读课文,整
35、体感知 朗读课文后,谈初读的体会。 四、局部欣赏,发展个性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为什么喜欢并大声朗读。同学们可能会喜欢如下语段: 13段。因为这一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写出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 16段。因为这一段从衣饰方面写出了舞蹈的美。 17段。因为这一组排比句,它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 18段。这一段也是从形体方面的美来写的。 讨论分析后,要求学生能用一个精辟的词语来进行概括。明确:飞动的“美”。 五、小组交流,互问互答 学生对还不理解的问题在4人小组上进行合作交流。 六、集体探究,深入理解 学生把小组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究。
36、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设计: 2-5段连用4个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第7段究竟是什么意思? 第17段,冰心奶奶说卡拉玛“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忘怀了自己还能理解,忘记了观众怎么行呢?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七、知识迁移,课堂延伸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那请问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学生可能会答:有。 如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等。 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吗?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还让人能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让人感受到中国男儿强
37、壮的体魄和力量,感受到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学生讨论回答后,欣赏一段舞蹈,要求学习冰心奶奶用优美的词语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都行。谁先写好,谁就优先展示他的劳动成果。 写完后,展示,交流。 八、结束语 同学们不仅说的好,写的也很优美。40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从印度到中国,从现代到古典,从卡拉玛姐妹到美丽的杨丽萍,心灵一次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衷心的祝愿大家每天都如这舞蹈一样活的精彩九、作业抄写生字词Ø 【体验·探究】课内语段阅读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
38、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
39、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1.第三自然段主要通过对卡拉玛舞蹈时的.表情 和 动作描写来展示其绝美的舞蹈。2.作者在上面的描写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排比,渲染出卡拉玛舞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想想看,是什么原因使“语言不通”的我们“起了
40、共鸣”? 人类对美好事物的感受是相通的。4.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带给“我”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飞动的“美”,身体、神态、服饰。 5.选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现舞蹈者舞蹈时的最高境界? 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6.从文中摘出照应“离合悲欢”的句子? “我们看到她忽而铮铮的弦响。”7.文中引出白居易的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舞姿的优美。Ø 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蹈的。在舞蹈的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美?而本文主要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美?Ø 言之有理即可。如:安塞腰鼓表
41、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观舞记表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20、口技林嗣环教学目标 : 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辨析一些词类活用现象。训练准确、熟练地朗读,培养语感,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 3、让学生在口技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善、名、乳、间、走等文言实词、虚词,学习善、宴、名、手、目等一些词的活用。 2、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及作用。 3、学习本文出色的结构安排,生动、形象、细腻的场面描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语: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
42、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口技有关的文章口技,一起来感受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表演技艺。二、作家,作品介绍。1、本篇选自清朝人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 2、林嗣环:字起八,又号铁崖,福建晋江人,清顺治间进士,曾因事发配边疆,后来遇到大赦。官至广东海南副使,驻琼州。因他对海南岛人民有善政,“卒,琼人设主祖包拯祠中”以纪念他。 林嗣环的著作有铁崖文集海渔篇荔枝话等书。荔枝话署名“晋林嗣环铁崖著,”林嗣环颇关心生产,荔枝话记载明末清初闽南荔枝的品种、生产和供销情况。 三、教师范读,学生自渎,互读,齐读。
43、四、学生结合文章注释快速疏通文意。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相关文言知识。1、实词 善: 擅长 遥: 远 惊觉:惊醒 以为:认为 齐作:一齐响起 走: 跑 宴:即“大宴宾客”。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其:代词,指妇人。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是: 指示代词“这”。 妙: 形容同用作名词,指绝妙的声音。 作作索索:指老鼠活动的声音。 舒: 动词,伸展,松弛意为“放松”。 间: 动词,掺杂,夹杂。 崩倒: 房屋倒塌。句首承前省略主语“众人”。 曳屋: 指拉塌燃烧着的房屋。 一端:指一种(声音)。 名:名词用作动词,译为“说出”。 是:指示代词,这时。 2、虚词 【于】介词,在。
44、【少】 副词,表程度,意为“稍微”。 【绝】副词,表程度。译为“极”、“最”。 【而】 连词,表并列,译作“并”。 【既而】 表时间,不久。而:作时间副词的词尾。 【但】只 【亦】 也 【微】 隐约 【毕】 都 【而已】 罢了 【会】 适逢,正赶上。 【力拉】 拟声词,劈里啪啦。 【许许】象声词。 3、通假字 【坐】通假字,同“座”。 4、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会宾客大宴 宴:名词活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作动词,说出。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目:做动词用,用眼睛看。 妇手拍儿声 手:名词作状语。意为用手。 5、古今异义 但闻屏障中抚
45、尺一下 但: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即使,表假设的连词;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走:古义跑;今义指步行。 会宾客大宴 会: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宾客意少舒 少: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小 6、一词多义 乳 妇抚儿乳(动词,喂奶) 儿含乳啼(名词,奶头) 绝 以为妙绝(副词,极) 群响毕绝(动词,尽、消失) 妙 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奇妙) 7、特殊句式 【会宾客大宴】(倒装-宾语前置-“会大宴宾客”) 五、译文(遵循直译原则,力求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六、作业。第二课时一、请同学们快速
46、浏览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课文描写(宾客)观众反应得相关语句。 1、学生圈点勾画找出相关句子后,进行交流。 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学生齐读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相关句子。 3、疏通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相关句子。 请学生谈谈对几个句子大体意思的理解 学生回答后,其他学生评价、纠错。老师做适当补充。 二、分组学习: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课文描写口技表演者表演模仿声音的相关语句。 观众(宾客)的神态、动作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明显的变化呢? 学生思考回答:因
47、为观看了口技表演者的表演。 口技表演者,模仿了那些声音呢? 1、学生分组学习,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演者表演的相关语句(一二组的同学找出第2、3两段中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声音,三四小组的同学找出第4段中口技表演者所模仿的声音,邻近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而后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 口技表演者表演模仿的声音: 犬吠、欠伸、呓语、大啼、儿含乳啼声、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教师点拨引导:口技表演者模仿的这些声音逼真吗?作者如何评价:众妙毕备(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难怪观众的反应是: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齁声、
48、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 (逐渐变小) 教师点拨引导:随着声音的变小,气氛也比较舒缓,因此观众的反应是:意少舒,稍稍正坐。 大呼、齐哭、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声、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曳屋声、抢夺声、泼水声(百千齐作)(忽然变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 教师点拨引导:此时此刻是口技表演达到最高潮的地方,看看此时的声音多不多?(学生回答:多)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明其一处也。真是一场火灾仿佛就发生在观众的眼前,难怪此时观众的反应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概括口技表演者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打包收购合同范例
- 安置房工程合同范例
- 国税劳务合同范例
- 钢板合同范例合同范例
-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物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基础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农村院子合同范例
-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产品表现技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单位公房买卖合同范例
- 工装家具加工合同范例
- 《2024版 CSCO胃癌诊疗指南》解读
-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及答案(共3套)
- 性科学与生殖健康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武汉科技大学
- 职业健康及环境安全培训(共70张课件)
- 多源异构日志关联与融合
- 节电设备产品营销计划书
- 《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来自实践现场的倾听与对话》札记
-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期末试题和答案
- 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筑施工专业实务
- 2024年人工智能(AI)训练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