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学习动机单项选择题:1-5ABDB 6-10CBCDC 11-13CDB多项选择题:ABCD ADE BDE ACE BDE ABCDE CD ABC ABCD填空:1、学习需要 2、成就动机 3、学习需要 学习期待4、替代性强化 5、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或应用上存在障碍6、替代性强化 7、诱因 8、降低9、学习动机 10、社会意义 11、利他主义 12、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归因方式4、 名词解释1、 动机: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它是依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而划分的,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
2、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3、 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4、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5、 简答题1、 根据学习的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
3、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2、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产生。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由于行为派的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
4、化)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3、 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就感,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1)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2)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3)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4)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4、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
5、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5、 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了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6、 论述题1、 【答案要点】学习动机的培养:(1)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
6、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 【答案要点】:(1)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2) 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3) 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4) 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
7、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第五章 学习迁移单项选择题:1-5BBCCB 6-10DADAA 11-15CDCBA多项选择题:1、BD 2ACE 3ABCDE 4ABC 5CDE6 ABCE 7AB 8ABD 9ABCE 10ABC填空题:1、迁移 2、负迁移 3、正迁移 4、量杯 5、无条件 自动发送的6、安德森 7、一般迁移 8、特殊迁移 9、同化性 10、认知结构 11、顺向负迁移12、促进 阻碍 13、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14、自上而下 15、背景知识 4、 名词解释1、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
8、的影响。2、 一般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3、 定势: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4、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5、 简答题1、 (1)精选教材;(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4)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2、 (1)正迁移与负迁移;(2)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 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3、 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
9、促进作用;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最后,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念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6、 论述题1、 【答案要点】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关系转化说等。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共同要素说认为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
10、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较共同要素说有所进步。关系转化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2、 【答案要点】:(1) 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共同成分既可以是学习材、学习中的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迁移的产生既受到客观相似性的影响,也受到主观相似性的影响。(2) 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
11、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是同一种现象,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将支配个体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后继的同类问题,正因如此,定势在迁移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除以上基本因素外,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
12、、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 1-5CCADB 6-10BCABA 11-15BDDAA16-20BDBBD多项选择题1、BDE 2ACDE 3 ABDE 4BCE 5ABCD6CD 7ABC 8ABCD填空题:1、下位学习 上位学习 2、概括 3、同化 保持 4、直观 5、感性概括 理性概括 6、同类比较 异类比较 7、过度学习 8、分散 9、感性知识 理性知识 感知 概念 概念 10 创造能力 11、程序性知识 12、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的简化 1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14、直接记忆 工作记忆 15、组合律4、 名词解释1、
13、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 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一般而言,并列结合学习比较昆明,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3、 记忆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4、 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5、 简答题1、 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
14、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2、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的,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言语直观还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习的想象。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完整、稳定。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配合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3、 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会发生下列两类错误,必须注意防范,一类常见的错误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做本质特征
15、;另一类常见错误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4、 (1)配角运用正例和反例;(2) 正确运用变式;(3) 科学地进行比较;(4)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6、 论述题1、 【答案要点】可以利用感知的基本规律,采用如下途径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但是,这一结论只限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先进行模像直观,在获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进行实物直观,比一开始就进行实物直观的学习效果要好。(2) 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直观过程中,首先,要
16、加强言语的指导,明确观察目标。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语词加以表达,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数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语与形象的结合方式。采用何种方式应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而定。(3)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有效地观察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观察力是智力结
17、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5)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激发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习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2、 【答案要点】:(1) 深度加工材料;(2) 有效运用记忆术;(3) 进行组块化编码;(4) 适当过度学习;(5) 合理进行复习。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单项选择题:1-5CDBDC 6-10BBDCA 11-15BADBC多项选择题:1、BCD 2CD 3BD 4ABCDE 5BDE 6 CDE 7ACD 8ABCD 9ACB 10ABCD 填空题 1、活动方式 2、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关系问
18、题 3、细微型操作技能 粗放型操作技能 4、定向 5、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6、练习 7、操作动作本身 操作技能本身 8、定向、认知 9、集中练习 分散练习 10内部反馈 11、心智动作12、心智技能 13、内化 14、创拟确定模型 检验修正模型 15、原型定向4、 名词解释1、 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2、 操作整合:操作技能形成的一个阶段,在该阶段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3、 “物质化”过程: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
19、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4、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定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5、 简答题1、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联系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第1、 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第2、 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第3、 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2、 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它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
20、种变化的情境。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技能调节着经验获得的过程,决定这经验获得的速度、水平,是经验获得的手段。从形成问题表征、确定问题的性质和类型、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法、到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通过各种心智与操作动作实现的,而合乎法则的心智与操作技能保证了问题的顺利解决,也达到了变革现实的目的。3、 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有以下特点:(1) 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 动作结构。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3) 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21、4) 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4、 (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 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 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5、 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1) 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 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在逐渐缩减。(3) 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 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
22、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6、 论述题1、 【答案要点】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1) 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时间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方式或作用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3、与独立性。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2) 原型操作。所谓原型操作,即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3) 原型内化。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
24、、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然后在逐渐缩减。应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转化。2、 【答案要点】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因此,在主体完成
25、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2) 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3) 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所以,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动作的认知,切不可忽视对动作的认识而片面强调言语标志练习。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
26、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从而向概念性动作映象转化。这时言语已转变成为动作的体现者,成为加工动作对象的工具。所以,这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除上述三点基本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第八章 学习策略单项选择题 1-5ADBAD 6-10DADDD 11-15CAAAD多项选择题 1ABCD 2CD 3ABCD 4ABCD 5CDE 6ABCDE填空题:1、简编 2、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3、一览表 双向表 4、视觉联想 5、随意识记 6、前摄抑
27、制 7、语义联想 8、整体识记 分段识记 9、练习 反馈 10、生成性学习 11、元认知 12、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 13、学习成绩差 14、预测 15、拟提纲 利用表格四、名词解释1、关键词法: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2、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一般而言,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的,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知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3、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4、完形训练: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五、简答题1、(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幼儿心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师范大学《服装材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三年级数学比较分数的大小课件
-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教案苏教版1
- 小学生课堂提问制度
- 综合核算培训课件
- 三年级数学认识吨课件
-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 《水准测量和水准仪》课件
- 遂溪县水资源分析报告
- 研究生高等数理统计试卷及部分答案
- 后台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 作文素材:《南方周末》1997-2023年新年献词全汇编
- 进驻商场计划书
- 建筑施工材料供应链管理与控制
- 代理人培养计划书
- 传播学理论复习资料
- 乡镇污水处理调研报告
-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全文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作业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