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校正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示波器校正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示波器校正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示波器校正培训PPT课件_第4页
示波器校正培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示波器简介第1页/共24页一、示波器的概念一、示波器的概念 示波器,简单的讲就是能够显示波形图象的电子仪器,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具有图形显示的电压表。 但它与电压表又有明显的区别。第2页/共24页二、示波器与电压表的区二、示波器与电压表的区别别 1.电压表可以给出待测信号的数值,示波器能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历史情况;2.电压表只能对一个信号进行测量,示波器则能同时显示两个或多个信号。第3页/共24页三、示波器的分类三、示波器的分类 从广义上来讲,示波器可分为模拟示波器、数字示波器和组合示波器三种。第4页/共24页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示波器的操作第5页/共24页 我们目前

2、使用的示波器一般都是双通道的。现以“KENWOOD”牌型号CS-4125为例,对其面板功能做一说明。一、示波器的使用一、示波器的使用第6页/共24页二、示波器面板各按钮功能二、示波器面板各按钮功能就示波器的面板可以分为四个区:CRT屏幕(显示各种波形的扫描轨迹)、VERTICAL垂直轴控制区、HORIZONTAL水平轴控制区、TRIGGER触发同步区。第7页/共24页示波管(CRT):6英寸内附刻度线的方形显示屏,显示出各种波形的信号轨迹。电源开关:位于CRT的左下角,接好电源后按下此开关,屏幕中间出现一条水平亮线。辉度调节器(INTEN):主要是调节波形显示的亮度。聚焦调节器(FOCUS):

3、主要是调节电子束聚焦的大小程度,通过调节它可以使波形图象得到最清晰的效果,通常调到中间,如图。第8页/共24页倾斜电位器(TRACE ROTATION);通过调节此旋钮可使波形线与水平刻度线平衡。校正接线终端(CAL):主要是校正时用,其中所标1Vp-p、1KHz表示:要输入峰峰值为1V,频率为1KHz的方波进行校正。灵敏度选择开关(VOLTS/DIV):其输入灵敏度可由0.1mv到50mv,打向单位越小的档位所显示的波形幅度越大。校正灵敏度调节(VARIABLE):这是调节内部垂直放大器的增益,当向右调到终点(CAL)时,说明其波形的幅值得到校正;而调到左终端时,说明放大灵敏度增至5倍。第9

4、页/共24页位移旋钮(POSITION):这是场扫描轨迹的定位控制,包括水平和垂直方向,调节她可使波形上下左右移动。衰减平衡调节(DC BAL):将CH1或CH2打向GND,同时在同步方式选择开关中选AUTO档,这时可通过调节此电位器使水平线处于屏幕中心位置。输入信号耦合方式切换开关:AC:经电容器耦合,输入信号的直流分量被抑制,只显示其交流分量;GND:垂直放大器的输入端被接地;DC:直接耦合,输入信号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 同时显示。第10页/共24页扫描模式切换开关:CH1:只显示CH1的信号;CH2:只显示CH2的信号;ALT:交替显示方式;CHOP:切换显示方式;ADD:叠加显示方式,

5、此时显示的波形为两路信号的代数和。操作模式选择(MODE):AUTO:自动方式,任何情况下都有扫描线,通常选用此方式;NORM:正常方式,仅在有触发信号时进行扫描,观测超低频信号(低于25Hz)调整触发电平时,使用此种方式;另两个分别在观察电视信号的场、行同步信号时所用。扫描速度选择开关(SWEEP TIME/DIV):调节它可以改变扫描点在X轴移动的速度,即可以改变波形的周期。第11页/共24页扫描时间控制按钮(SWP VAR):主要是校正时使用,向右调至终点(CAL)时,说明波形的周期得到了校正。扫描时间增益按钮(10MAG):按下此按钮波形信号的周期便扩大10倍触发信号源选择开关:CH1

6、、CH2:以CH1、CH2的输入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源;LINE:以交流电源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源;EXT:以TEIG INPUT的输入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源。VERT:交替的分别以CH1、CH2两路信号作为触发信号源第12页/共24页外触发信号输入(TRIG IN):外部触发信号输入端子。TRIG LEVEL:触发电平调整旋钮/触发极性选择开关。调整触发电平可以改变波形上扫描开始的位置。这个旋钮同时作为SLOPE(触发极性)切换开关,推入的位置触发极性为正,拉出则为负,也即相位反向。第13页/共24页四、使用示波器注意事项四、使用示波器注意事项 1.注意有些按钮是不可随便调整的,操作时需小心谨慎;2.注

7、意示波器的最大输入电压(即直流和交流的峰峰值),如果输入电压过大就很容易损坏示波器;3.当不使用探头时,输入信号的连线必须要用屏蔽线,且屏蔽地线要直接连在被测信号源附近的地,以减少信号的干扰;4.使用探头测量时要注意探头的衰减档位;5.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要合理选择“V/div”和“T/div”的量程档位。第14页/共24页第三部分第三部分1示波器的校正第15页/共24页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我们使用的任何仪器原则上都要进行校准。但由于示波器在我司的使用只是确认输入的电信号有无输出和失真,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并不大,因此我司对示波器采取内校方式。 下面主要介绍示波器的内校方法。第16页/共

8、24页一、内校所需工具一、内校所需工具 一台校准合格的示波器;一台校准合格的低频信号源;示波器用探头;第17页/共24页二、校准步骤二、校准步骤 1.检查被校准示波器各功能旋钮的功能是否正常。;2.调整被校示波器的亮度调节钮(INTEN)和焦点调整钮(FOCUS)使水平亮线处于最清晰状态,看其聚焦是否良好;3. 用校准合格100MHZ的示波器的CAL(1Vp-p=1KHZ)端信号提供给被校示波器;4.在通电状态下将被校示波器各功能按钮调整为初始状态;(如下)第18页/共24页 MODE AUTO SOURCE VERT VERT MODE CH1(CH2 INVERT为OFF) SLOPE +

9、 TRIGGER LEVEL 中央 CH1 or Y 及 CH2 or X “” POSITION 中央 VARIABLE CAL VOLTS/DIV 5V/DIV AC-GND-DC GND HORIZONTAL “” POSITION 中央 VARIABLE CAL SWEEP TIME/DIV 0.2ms/DIV X10MAG OFF第19页/共24页5.用测试用线的一头接于被校示波器(Oscilloscope)的CH1端上,另一端的红色线接于校准合格示波器(Oscilloscope)的CAL(1Vp-p=1KHZ)端上,黑色线接于校准合格示波器(Oscilloscope)的“GND”端

10、上。6.垂直偏转因数被校示波器(Oscilloscope)的偶合方式AC-GND-DC为DC位置,垂直衰减旋钮(VOLTS/DIV)为1V档,水平衰减旋钮(SWEEP TIME/DIV)为适当的档位。然后调节CH1通道的垂直“”(POSITION)旋钮使其产生的波形正好在CRT上的两水平刻度线之间,产生的波形的幅度与两水平刻度之间有一差值,此值即为垂直偏转因数(Vertilal Deflection Factor)的偏差值,把该值记录在示波器(Oscilloscope)校正记录上。第20页/共24页7.水平偏转因数 被校示波器(Oscilloscope)的垂直衰减旋钮(VOLTS/DIV)为1

11、V档,水平衰减旋钮(SWEEP TIME/DIV)为0.1mv档,同时把扫描时间微调钮(VARIABLE)至于顺时针最大CAL位置处,此时被校示波器(Oscilloscope)的CRT上会显示一个标准周期的矩形波,然后调节水平衰减旋钮(SWEEP TIME/DIV)处的“”(POSITION)钮,使矩形波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与CRT上垂直最左(或最右)刻度线重合,此波形会与实际波形之间有一差值,同时记录在示波器(Oscilloscope)校正记录上。用同样的方法校正CH2通道。 第21页/共24页8.在低频信号发生器(AUDIO GENERATOR)上选择1KHZ信号给被校示波器(Oscilloscope),检测被校示波器(Oscilloscope)与接在CAL(1Vp-p=1KHZ) 端所产生的波形的偏差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9.在校准完毕的示波器上贴上相应的内校标签,整理校准记录。附示波器校正记录表第22页/共24页示波器校正记录表校准日期有效期备注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