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概述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 第六章第六章 财财 政政 政政 策策 l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和掌握财政政策:本章要求了解和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我国相关财政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我国相关财政政策选择的背景、措施及其影响。政策选择的背景、措施及其影响。l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财政政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财政政:财政政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的
2、基本模式;我国财政政策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的基本模式;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的实践l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l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实证分析:讲授法与实证分析l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课时课时分析?分析?l1、2012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哪些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保持物价稳定?l2、稳增长关键要解决需求不足问题。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有哪些举措?l3、2012年以来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在稳定外贸出口方面出台了哪些举措?l4、为促进实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还将在哪些方面发力?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概述l一、财政政策概念一、财
3、政政策概念l二、财政政策主体二、财政政策主体l三、三、 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l四、财政政策工具四、财政政策工具l五、财政政策的类型五、财政政策的类型 一、什么是财政政策一、什么是财政政策 是指一国政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是由是由支出政策、税收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完整的政策体系。2021-11-4- - 20世纪世纪30年代年代-21世纪世纪现代财政政
4、策传统财政政策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是单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是单一的,主要是税收。一的,主要是税收。政府干预经济是政府被动的,政府干预经济是政府被动的,偶尔为之的行为。偶尔为之的行为。干预经济成为政府经济干预经济成为政府经济调控的职能。调控的职能。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是单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是单一的。一的。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提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提高的要求,同时实现多重目高的要求,同时实现多重目标。标。政府干预的手段不仅是税收,政府干预的手段不仅是税收,还包括:预算、支出、公债还包括:预算、支出、公债等一系列政策工具。等一系列政策工具。观念手段目标(一)财政政策的作用主体(一)财政政策的作用主体财
5、政支出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支出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政政 府府判断社会经判断社会经济运行状态济运行状态确定财政政策目标确定财政政策目标选定作用领域选定作用领域选择作用手段和方式选择作用手段和方式具体财政政策型式具体财政政策型式具体作用主体具体作用主体中央政府是最主要的作用主体中央政府是最主要的作用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地方政府也可以利用财政在某种程度上,地方政府也可以利用财政政策,但要在中央政策的框架内政策,但要在中央政策的框架内l 财政政策性质财政政策性质P116P116l全面认识财政政策的性质,应把握好以下几方全面认识财政政策的性质,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面:l1财政政策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财政
6、政策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l2财政政策是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的统一。财政政策是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的统一。l3财政政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相对稳定财政政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相对稳定性。性。l4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二、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财政政策的基本功能(一)(一)导向功能。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通过调整物质利益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导向功能是通过调整物质利益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发挥引导作用。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发挥引导作用。第一,围绕宏观经济目标,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目第一,围绕宏观经济目标,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目标,以
7、促进国民经济总目标的实现。标,以促进国民经济总目标的实现。第二,制定相关制度,引导市场取向。第二,制定相关制度,引导市场取向。第三,直接投资,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或直接拉动第三,直接投资,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或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二)(二)协调功能。协调功能。协调功能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中某些失衡状态协调功能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中某些失衡状态的制约、调节,协调地区间、行业间、部门的制约、调节,协调地区间、行业间、部门间、阶层间的利益关系。间、阶层间的利益关系。第一,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与效率的统第一,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一。第二,调节产业间的资源配置结构。第二,调节产业间的资源
8、配置结构。第三,协调地区间的平衡发展与合理分工。第三,协调地区间的平衡发展与合理分工。(三)(三)稳定功能稳定功能 l稳定功能是通过调整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稳定功能是通过调整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水平大体等于产出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发水平大体等于产出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展。 l稳定功能具有反周期性稳定功能具有反周期性和补偿性。和补偿性。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反周期性特征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反周期性特征l 经济发展总是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经济波动由此产生。当经济繁荣时,生产兴旺,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反之,当经济衰退时,生产萎缩,失业普遍,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繁荣与衰退的变化过程中,
9、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反周期性在自动地发挥作用。l在繁荣时期,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税收收入自动增加,而转移支出自动下降,相对减少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在衰退时期,随着国民收入水平下降,税收收入自动减少,而转移支出自动增加,相对提高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有效需求。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补偿性特征: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补偿性特征:l按照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的观点,整个国民经济由私人经济部门和公共经济部门所构成,以私人经济活动为主。根据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原则,一国的收入水平来自一定数额的有效需求(总支出)。l当私人部门支出不足,以至于有降低国民收入水平时,政府可通过财政政策措施,或增加公共
10、支出,或减少税收收入,以维持总需求不变。如果私人部门支出过多,有产生通货膨胀的危险时,政府的财政政策是:一方面减少公共支出,延缓公共投资;另一方面需增加税收,以吸引社会的剩余购买力。三、三、财政政策的类型财政政策的类型P118l(1 1)根据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分为:)根据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分为:l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l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l指政府设计的财政制度体系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指政府设计的财政制度体系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动发生稳定作用,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
11、调控效果,这种内在于财政制度体系内、自动产生稳定效果果,这种内在于财政制度体系内、自动产生稳定效果的财政政策,可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自行发的财政政策,可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自行发挥调节作用,无须政府改变现行财政措施。挥调节作用,无须政府改变现行财政措施。l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l(1 1)税收的自动稳定性。尤其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税收的自动稳定性。尤其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的个人所得税。l(2 2)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计)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计划是普遍的自动稳定器。划是普遍的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
12、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l这种政策是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l包括汲水政策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补偿政策l汲水政策:汲水政策:对付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l四个特点:l第一,它是一种诱导经济复苏的政策,是以经济运行具有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理萧条的支出;l第二,其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最为启动民间投资的手段;l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l第四,如果经
13、济萧条的状况不存在,这种政策不再实行,因而它是一种短期财政政策。l补偿政策:补偿政策:政府根据民间需求总量的短缺或过剩状况而大力采取财政政策与措施,已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l在经济繁荣时期,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政府通过增收减支等政策以抑制和减少民间的过剩需求;而在经济萧条时期,为了减轻通货紧缩压力,政府又通过增支减收等政策来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谋求整个社会经济需求的增加。l二者的区别:(1)汲水政策只是借助公共投资以补偿民间游资的减退,是医治经济萧条的“处方”;而补偿政策时一种全面的干预政策,它不仅使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中得到应用,而且可用于控制经济的过度繁荣。l(2)汲水政策的实现工具只有公共
14、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载体不仅包括公共投资,还有税收、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l(3)汲水政策的公共投资不能是超额的,而补偿政策的公共收支可以超额增长。l(4)汲水政策的调节对象是民间投资,而补偿政策的调节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l(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作用性质,分为:l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l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l中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l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政策使总需求与总
15、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其载体是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其载体是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公共支出规模。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公共支出规模。l减税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公共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减税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公共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不同的税种和防守,产生的扩张效应也不同。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不同的税种和防守,产生的扩张效应也不同。如流转税的减税在增加需求的同时,对供给的刺激作用更大,它的扩如流转税的减税在增加需求
16、的同时,对供给的刺激作用更大,它的扩张效应主要表现在供给方面。所得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的减税主要在张效应主要表现在供给方面。所得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的减税主要在于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它的扩张效应表现在需求方面。于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它的扩张效应表现在需求方面。l公共支出时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大会直接公共支出时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大会直接增加总需求。增加总需求。l在减税与增支并举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导致财政赤字。在减税与增支并举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导致财政赤字。即等同于赤字财政政策。即等同于赤字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17、l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实现该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公共支出。l增加税收可以减少民间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其消费需求;减少公共支出可以降低政府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以,增税或减支都具有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效应。在一定经济状态下,二者并举,财政盈余出现,故该政策等同于盈余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l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一般情况下,这
18、种政策要求公共收支保持平衡,但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3)按财政政策发挥调节作用的落脚点分按财政政策发挥调节作用的落脚点分总量型财政政策总量型财政政策扩张型财政政策扩张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财政政策紧缩型财政政策结构性财政政策结构性财政政策产业结构调节政策产业结构调节政策分配结构调节政策分配结构调节政策消费结构调节政策消费结构调节政策社会经济结构调节政策社会经济结构调节政策总量型财政政策总量型财政政策扩张型政策扩张型政策增加财政净需求增加财政净需求减少财政收入停征税种、缩小减少财政收入停征税种、缩小税基、增加退税、取消某些基金等税基、增加退税、取消某些基金等增加财政支出投资性支出
19、、转增加财政支出投资性支出、转移支付、工薪性支出等移支付、工薪性支出等紧缩型政策紧缩型政策减少财政净需求减少财政净需求增加财政收入开征税种、扩大增加财政收入开征税种、扩大税基、减少退税、开辟新的收入等税基、减少退税、开辟新的收入等减少财政支出减少投资、减少减少财政支出减少投资、减少转移支付、减少其他消费性支出等转移支付、减少其他消费性支出等结构性财政政策结构性财政政策 通过调整通过调整财政分配变财政分配变量,引起调量,引起调节对象不同节对象不同部分之间相部分之间相对关系的变对关系的变动,实现结动,实现结构合理化的构合理化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产业结构调节政策、分配结构调节产业结构调节政策、分配
20、结构调节政策、消费结构调节政策、社会经政策、消费结构调节政策、社会经济结构调节政策。济结构调节政策。调调 节节 机机 理理直接调节直接调节间接调节间接调节税负结构税负结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发展动力发展动力结构变动结构变动财政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值和期望值财政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值和期望值2021-11-4四、财政政策目标四、财政政策目标 P1202014 、2015年年 我国施行积极财政政策我国施行积极财政政策l20142014年,要继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行积极财年,要继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完善
21、结构性减税政策,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进一步深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l1.1.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20142014年,年,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城乡基础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三农三农”
22、、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进一和就业、环境保护和节能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初步预测,财政收支差额在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支持,初步预测,财政收支差额在1400014000亿元左右。亿元左右。l2.2.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保持政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保持政府投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二是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府投资规模的合理增长。二是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严格控制
23、新的一般性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开工,切过剩行业投资,严格控制新的一般性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开工,切实防范地方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累积。三是切实落实鼓励引实防范地方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累积。三是切实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导民间投资的财税、金融政策措施,2015年年 我国施行积极财政政策我国施行积极财政政策l前看,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今年财政赤字预前看,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今年财政赤字预算算1.621.62万亿元,如果扣除万亿元,如果扣除10001000亿预算稳定调节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财政预算收支差额基金,财政预算收支差额1.721.72万亿,较去年扩万亿,较去年
24、扩大大60006000亿元左右。亿元左右。1 1季度财政盈余季度财政盈余35933593亿元,亿元,同比减少同比减少10001000亿元。因此,今年余下亿元。因此,今年余下3 3个季度个季度财政赤字仍有比去年同期增加财政赤字仍有比去年同期增加50005000亿元的空间。亿元的空间。 l五、五、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政府为了实现既定财政财政政策工具是政府为了实现既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选择的各种财政手段。作为财政策目标而选择的各种财政手段。作为财政政策工具,一般要符合两个条件:政政策工具,一般要符合两个条件:l其一,它必须是为实现政策目标所需要的;其一,它必须是为实现政策目标所需要的
25、;l其二,它必须是政府能够直接控制的。其二,它必须是政府能够直接控制的。1、税收税收 作为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确作为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确定、税负分配定、税负分配(包括税种选择与税负转嫁包括税种选择与税负转嫁)、税收优惠和税收、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体现出来。惩罚体现出来。2、国债、国债国债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国债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排挤效应排挤效应”,即由于公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即由于公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调节作用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调节作用 “货币效应
26、货币效应”,可能把存在于民间的闲置货币转到政府部可能把存在于民间的闲置货币转到政府部门或由于中央银行购买公债增加货币的投放门或由于中央银行购买公债增加货币的投放 “收入效应收入效应”,即公债买卖所引起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公即公债买卖所引起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公债依靠未来年度的税收来偿还,即公债持有人到期可以得到债依靠未来年度的税收来偿还,即公债持有人到期可以得到本金加利息本金加利息3 3、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动,购买性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动,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财政活动对生产
27、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规模相应也就大。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规模相应也就大。4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支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目标一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目标 二是熨平经济周期二是熨平经济周期 财政补贴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对消费提供的补贴对消费提供的补贴对生产提供的补贴对生产提供的补贴转移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转移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大些。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财政
28、政策工具(5 5)政府投资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它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 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导产业。 这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这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6 6、政府预算政府预算 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年度计划
29、,包括中央预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年度计划,包括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财政预算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主要是指中算与地方预算。财政预算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主要是指中央预算。央预算。 财政预算对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政策目标均能发挥财政预算对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政策目标均能发挥重要作用。重要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l一、财政政一、财政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l二、财政政策乘数二、财政政策乘数l三、财政政策效应三、财政政策效应分析分析l一、财政政一、财政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l 1 1财政政策在生产环节的影响财政政策在生产环节的
30、影响l(1 1)财政政策直接参与资源配置。)财政政策直接参与资源配置。l(2 2)财政政策间接引导资源配置。)财政政策间接引导资源配置。l2 2财政政策在分配环节的影响。财政政策在分配环节的影响。l 财政在分配环节的主要影响是其收入分配职能的发挥。财政在分配环节的主要影响是其收入分配职能的发挥。收入分配的调节实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财政政策工具是通收入分配的调节实质是利益格局的调整,财政政策工具是通过利益的调整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值的。过利益的调整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值的。l3 3财政政策在流通环节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财政政策在流通环节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与价格政策相配
31、合,引导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二是财政政策与价格政策相配合,引导价格机制发挥作用。二是税收政策调整商品进出口总量和结构。是税收政策调整商品进出口总量和结构。l4 4财政政策在社会消费环节的影响。财政政策在社会消费环节的影响。二、财政政策乘数 l财政政策乘数财政政策乘数:是指财政政策变量变动作用是指财政政策变量变动作用于社会总需求,从而引起国民收入扩张或收于社会总需求,从而引起国民收入扩张或收缩的倍数。依据经济学关于国民收入的决定缩的倍数。依据经济学关于国民收入的决定方程式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方程式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 。l包括:包括:l税收乘数、购买性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税收乘数、购买性支出乘数、平
32、衡预算乘数 Y = C + I + G式中,式中,Y为国民收入;为国民收入;C为消费支出;为消费支出;I为私人投资支出;为私人投资支出;G为政府购买性为政府购买性支出支出 。 C = Ca + bYd式中,式中,Ca为消费函数中的常数;为消费函数中的常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为边际消费倾向;Yd为可支配收入,即为可支配收入,即扣除税收扣除税收T后的收入。后的收入。 Yd = Y- T把式把式2、3代入式代入式1可得:可得: Y = Ca + b(Y - T) + I + G = Ca + bY bT + I + G (1 - b)Y = Ca bT + I + G 1 12 23 3CabTIG
33、 1bY=4 4财政政策乘数财政政策乘数推导推导 税收乘数税收乘数:税收(税率、税收收入)的变动对:税收(税率、税收收入)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求式的影响程度。求式4 4对对T T的导数,即可求得税收乘数:的导数,即可求得税收乘数:税税收乘数:收乘数: 它表明的是税收的变动(包括税率、税收收入的变它表明的是税收的变动(包括税率、税收收入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 第一,税收乘数是负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第一,税收乘数是负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方向相反。动方向相反。 第二,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减少,减少量为税收第二,政府增税时,国民收入减少,
34、减少量为税收增量的倍。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增量的倍。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0.8,则税收乘数为,则税收乘数为4 4。由此可以看出,政府若采取减税政策,将会成倍刺激有由此可以看出,政府若采取减税政策,将会成倍刺激有效需求。效需求。b-1bTYl2 2、购买性支出乘数购买性支出乘数: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对: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对GNPGNP的影响程度。的影响程度。求求4 4式对式对G G的导数,即可求得购买性支出乘数:的导数,即可求得购买性支出乘数:l 它表明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它表明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l 第一,购买性支出乘数是正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第一,购买性支出
35、乘数是正值,说明国民收入与税收的变动方向相同。的变动方向相同。l 第二,政府增加支出时,国民收入增加,增加量为购第二,政府增加支出时,国民收入增加,增加量为购买性支出增加量的倍。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买性支出增加量的倍。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0.8,则购买性,则购买性支出乘数为支出乘数为5 5。l 第三,同税收乘数相比,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说第三,同税收乘数相比,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说明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大于税收政策。明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大于税收政策。b-11GYl-b/(1-b)-b/(1-b)的绝对值小于的绝对值小于1/(1-b)1/(1-b)的绝对值的绝对值 即购买
36、性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即购买性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l所以税收变动对所以税收变动对Y Y的影响程度小于的影响程度小于G G对对Y Y的影响的影响l为此为此, ,政府需重视政府支出的作用政府需重视政府支出的作用. .l3 3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l它是税收和财政支出同向同量变动的结果,即它是税收和财政支出同向同量变动的结果,即政府在增加税收时,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政府在增加税收时,同时等量地增加购买支出,这些变化对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这些变化对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l这表明即使增加税收会减少国民收入,但若同这表明即使增加税收会减少国民收入,但若同时等额地增加购买性支出,国民收入也会等额
37、时等额地增加购买性支出,国民收入也会等额地增加。地增加。1b-11b-1bGYTY三、三、财政政策效应财政政策效应 P126l评价财政政策效应要从政策执行的结果和达到政策目标的成本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l政府为推行某项政策所付出的研究费用、执行费用和补偿费用构成了该项政策的“成本”l某项政策实施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则可视为该项政策的“收益”。l当政策收益大于政策成本时,政策的有效性程度高,反之则低。政策的政策的有效性有效性=政策的积极作用(实现政策目标产生的效果)政策的积极作用(实现政策目标产生的效果)政策研究费用政策研究费用+政策执行费用政策执行费用+补偿费用补偿费用(或效率损失或效率损失) (
38、三)全面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三)全面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财政政策效应的体现,一靠政策制定的科财政政策效应的体现,一靠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二靠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学性,二靠政策执行的有效性。l全面发挥财政政策全面发挥财政政策 的作用,要着重从以下的作用,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全面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P127l1 1正确认识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要认识到两点:正确认识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要认识到两点:l一是财政政策存在着时滞问题。一是财政政策存在着时滞问题。l二是财政政策必须与国情相适应问题。二是财政政策必须与国情相适应问题。l2 2减少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财政政策效应
39、偏差:指财减少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财政政策效应偏差:指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实际效应与预期效应之间发生了背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实际效应与预期效应之间发生了背离。离。l大致把政策效应偏差归为两大类:一类是政策实施过程大致把政策效应偏差归为两大类:一类是政策实施过程客观环境和条件造成的偏差,一般称之为自然偏差现象;客观环境和条件造成的偏差,一般称之为自然偏差现象;另一类是政策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造另一类是政策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造 成的偏差,一般称成的偏差,一般称之为人为偏差现象。之为人为偏差现象。l3 3提高财政政策水平。首先,必须注重提高财政政策水平。首先,必须注重 对决策的科学对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40、的研究。其次,必须重视对政策行为规范的化与民主化的研究。其次,必须重视对政策行为规范的研究。再次,必须大力提高各级财政干部的素质。研究。再次,必须大力提高各级财政干部的素质。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l一、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的概念作用的概念作用l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l l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的方式l(一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概念概念 l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
41、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l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工具l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 (专业银行专业银行) )发发放的贷款放的贷款 l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 l利率利率 l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作用一、货币政策的概念作用 货币政策类型货币政策类型( (从总量调节分类从总量调节分类):):* * 膨胀性货币政策膨胀性货币政策* * 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 中性货币政策中性货币政策l三、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l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42、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l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l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l l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双松政策双松政策松财政政策松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松货币政策扩大政府支出扩大政府支出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社会总需求严重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存在大量不足,存在大量未被利用的闲置资源未被利用的闲置资源扩大信贷规模扩大信贷规模降低利率降低利率减少税收减少税收短期具有刺激短期具有刺激和增加社会和增加社会总需求效应总需求效应长期具有增加长期具有增加供给效应供给效应1979-19801982-19841
43、986-19881992-1993双松政策双松政策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可能带来通货膨胀可能带来通货膨胀双紧政策双紧政策紧财政政策紧财政政策紧货币政策紧货币政策增加税收增加税收压缩政府支出压缩政府支出提高法定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提高利率压缩信贷规模压缩信贷规模抑制需求膨胀抑制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198119851989-19911993-1997双紧政策双紧政策第十三讲第十三讲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遏制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遏制需求膨胀和通货膨胀,可能带来通货紧缩可能带来通货紧缩松紧政策松紧政策松的财政政策松的财政
44、政策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货币政策减税减税扩大政府支出扩大政府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刺激社会总需求克服经济萧条克服经济萧条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紧缩银根紧缩银根避免出现过避免出现过高的通货膨胀高的通货膨胀松紧政策松紧政策第第刺激需求;避免通货膨胀刺激需求;避免通货膨胀保持适度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保持适度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过松,可能出现巨额赤字财政政策过松,可能出现巨额赤字紧松政策紧松政策紧财政政策紧财政政策松货币政策松货币政策增税增税压缩政府压缩政府支出规模支出规模抑制社会总需求抑制社会总需求避免经济过热避免经济过热放松银根放松银根适度增加货币供给适度增加货币供给保持经济适度增
45、长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紧松政策紧松政策第第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保持适度增长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保持适度增长保持适度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保持适度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过松,可能难以抑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过松,可能难以抑制通货膨胀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和经验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财政政策调整回顾198219891994199820042008201019792014【背景背景】: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及引发的: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及引发的财政赤字严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财政赤字严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物价持续上涨等问题。膨胀物价持续上涨等问题。【背景背景】
46、:国民经济出现下滑:国民经济出现下滑【时间时间】:19821982年年【内容内容】:19821982年开始实行年开始实行,主要是通过放松银根,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实主要是通过放松银根,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对企业实行利改税,调动企业和地方的生产积极性,增加有效供给,行利改税,调动企业和地方的生产积极性,增加有效供给,缩小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距。缩小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距。【效果效果】:从:从19821982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步回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步回升,当年增长升,当年增长9.1%9.1%,增幅较上年提高,增幅较上年提高3.93.9个百分点,个百分点,198
47、31983年加快到年加快到10.9%10.9%。【背景背景】:从:从19841984年后期开始,国民经济过热的迹象又逐步年后期开始,国民经济过热的迹象又逐步显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不断扩大,投资消费高速显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不断扩大,投资消费高速增长,价格总水平大幅攀升。为满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增长,价格总水平大幅攀升。为满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要求和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银行超量发行货币,的要求和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银行超量发行货币,又加剧了物价指数上升。又加剧了物价指数上升。19881988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上年相比,零售商品年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通
48、货膨胀,与上年相比,零售商品价格上升了价格上升了18185 5,居民消费价格上升了,居民消费价格上升了18188 8。全国各。全国各地发生了抢购商品潮。地发生了抢购商品潮。【时间时间】:19881988年年9 9月月【内容内容】: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实行了紧缩财政、紧缩信贷的的方针。实行了紧缩财政、紧缩信贷的“双紧双紧”政政策。策。1.1.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力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2.控制社会消费需求控制社会消费需求3.3.紧缩中央财政开支紧缩中央财政开支4.4.进行税利分流
49、试点和税制改革进行税利分流试点和税制改革【效果效果】:“双紧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实施后,经济过快增长得到了的财政货币政策实施后,经济过快增长得到了控制,物价迅速回落到正常水平,需求膨胀得到化解,固定资产投控制,物价迅速回落到正常水平,需求膨胀得到化解,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有所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状态有所改变。但是,由于资的结构有所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状态有所改变。但是,由于“双紧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使企业在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的财政货币政策,使企业在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生产难以正常运转,经济效益明显下降。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速生产难以正常运转,经济效益明显下降。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
50、速回落,居民收入的增幅也有一定的下降,市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回落,居民收入的增幅也有一定的下降,市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软,财政困难也日益加剧。软,财政困难也日益加剧。【背景背景】:1992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全国排除干扰,解放思想,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高潮。到全国排除干扰,解放思想,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建设高潮。到1993199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继续攀升,投资增长过猛,基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继续攀升,投资增长过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瓶颈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剧,市场物价水平迅速
51、制约进一步加剧,市场物价水平迅速上升,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上升,经济形势十分严峻。1993199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618 8,商品零售价格上升商品零售价格上升13132 2,居民消费价格上升,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4147 7) )【内容内容】: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党中央果断做出深化改: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党中央果断做出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19931993年提出了加强调控的年提出了加强调控的1616条措施,其中财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条措施,其中财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1.1.改革财政体制,调整
52、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改革财政体制,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2.2.实行税利分流,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实行税利分流,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3.3.进行大规模的税制改革。进行大规模的税制改革。【效果效果】:实践证明,: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果。19961996年,国民经济较为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的区间,成功地年,国民经济较为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的区间,成功地实现了实现了“软着陆软着陆”,既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挤压了过热经济的,既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挤压了过热经济的泡沫成分,又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泡沫成分,又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形成了,形成了“高增长
53、、低通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成功典范。的良好局面,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成功典范。l【内容】:为了扩大需求,从【内容】:为了扩大需求,从19981998年年7 7月开始,月开始,国家实施了国家实施了。l1.1.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增发国债,加强基础设施投资l2.2.调整税收政策,支持出口、吸引外资和减轻企业负担调整税收政策,支持出口、吸引外资和减轻企业负担l3.3.增加社会保障、科教等重点领域的支出增加社会保障、科教等重点领域的支出l4.4.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提高城市居民个人消费能力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提高城市居民个人消费能力l5.5.支持经济结构
54、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l6.6.加大治理乱收费力度,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加大治理乱收费力度,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l7.7.实行实行“债转股债转股”l【效果】:【效果】:19981998年至年至20022002年的财政宏观调控,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在年的财政宏观调控,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在扩大投资、刺激消费、鼓励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扩大投资、刺激消费、鼓励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得到根显著的成效,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通货紧缩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社会需求全面回升,经济结构本性的改善。通货紧缩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社会需求全面回升,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调整稳步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l【背景】【背景】2003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出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和不健康因素,最突出的是两个现了一些不稳定和不健康因素,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问题:l一是粮食问题。粮食供求关系趋紧的问题逐步凸一是粮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雇主免责协议书:航空航天领域雇主责任界定合同
- 2025年度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咨询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风险评估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国际会展中心招商合作合同协议
- 2025年度临时工临时性数据录入与处理合同
- 2025年度出租房屋装修改造及租赁纠纷解决协议
- 2025年度区块链技术应用合伙投资合同
- 2025年度城市老旧建筑拆除劳务合作合同
- 2025年度教师聘用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合同
- 亲子乐园装修合同样板
- GB 28482-2012婴幼儿安抚奶嘴安全要求
- GA 979-2012D类干粉灭火剂
- 骨科病人健康教育处方
- 关键词与有机关联写作课件
- 赣价协〔2023〕9号江西省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基准价
- 小汽车挂靠协议书范本(2篇)
- 颅脑外伤(共61张PPT)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课件
- 化妆品产品召回模拟演练记录表格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表格
- 京东考试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