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教育_第1页
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教育_第2页
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教育_第3页
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教育_第4页
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教育素质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 它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 , 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 审美打下扎实基础。因此 ,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以德育为本, 以教学为主. 本文拟从化学实验教学的角度, 谈谈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 实现德育育人目标的粗浅体会。一、突出学科特点 ,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手段, 而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参与越多, 对化学科的“感情”就越深厚。我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

2、实践 : 将初中化学 85 个演示实验中的 18 个改为边讲, 边学生分组实验, 并精心设计。例如 : 做“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前 , 要求学生在课下预备一只潮虫等的小爬行昆虫 , 这样在课前便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上课时 , 让学生分组完成该实验, 并增加在烧杯中预先放入小昆虫的实验。这一实验不仅在课堂上气氛热烈 , 而且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验证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 , 且为怎样验证地窖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过高的学生发散思维做了有利的铺垫。开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竞赛活动 ,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 也规范了基本操作。开展趣味实验活动。如“鲜花怒放”、“烧

3、不坏的手帕” 、“神奇的铜树”等十几个实验, 奇妙的变化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思索。建立科研小组。研究并实 现变废为宝 , 从学生实验“氢气的制取”留下的废液中 , 回收硫酸锌 ; 用废铜丝制备硫酸铜 ; 利用所学知识来识假、识劣如对市售化肥硫酸铵、纯净水优劣的鉴定等. 让学生参与某些易操作的演示实验。在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 , 由于在内容和设计方面, 已经考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求知欲望 ,所以 , 更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 , 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二、加强分组实验中的组内成员的合作 ,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近年来 , 致力于成

4、功学研究的学者认为 , 我国需要具有独立自信 , 而又乐于集思广益的合作型人才 , 这是成功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当前 , 世界范围内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 , 要求科学研究必须走向集约化。过去那种单门独户的实验室式的经典研究已经落伍, 中国的科技事业亟需大量集约型科研带头人。所以“合作意识”不仅是学生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 我非常重视“合作意识”的渗透。例如 : 在学生实验和第二课堂的趣味实验时 , 要求学生 ( 每个小组两人) 在进入实验室以前 , 要填写实验预习报告, 报告中要注明操作者( 把实验内容分成两部分, 每人首先完成其中的一

5、部分, 然后对换) 。实验时 , 在教师指导下, 非操作者负责“监督” (及时指出操作不当之处) 和实验过程的必要记录。这样, 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实验基本操作竞赛也是以组为单位, 学生既可当选手也可当裁判。裁判员先集中学习竞赛内容, 归纳操作要点, 讨论评分方案 , 最后经教师审核确定。为了达到“安全、正确、快速” , 组员们献策 , 选手主动聚到一起研究各个细节。科研小组以四人为一组, 一人为组长, 一人负责执笔, 针对教师提供的教材或收集的疑难问题 , 由组长组织讨论, 确定实验方案 , 最后由教师认可, 再分头准备。每次实验结束时 , 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

6、 , 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 , 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 , 不但乐于合作, 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三、渗透科学方法, 培养求真精神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令炎黄子孙至今仍引以自豪。但为什么现代科学产生在西欧而不是中国 ?中国古代领先于西方的大多是技术, 而不是科学 ; 科学思想的培养工作长期被忽视 ; 这是中国长久以来科学发展不及西方的原因。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 , 党中央明确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所以 , 让“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 , 不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 , 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

7、使命。科学思想包含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道德、科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得以体现。要创造条件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 变“有疑问问老师”为“有疑问做实验”。笔者认为“科学思想”中的“科学态度”是核心, 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导致探索 , 探索需要方法, 所以“求真”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的“求真”欲望。例如 , 在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 可提出“将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有何现象? ”大部分学生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回答 : “变浑浊” ; 少数学生回答: “先变浑浊 , 继续通人二氧化硫又变澄清”。教师当场演示 , 结果符合学生的预料。有学生提出疑

8、问 : “这是为什么 ?是不是老师在做实验时搞了鬼 ? ” , 对这种大胆的怀疑, 教师应表示赞赏 , 立即取刚才实验的澄清石灰水 , 请该生用玻璃管往里吹气, 结果出现浑浊然后又澄清, 杯疑被实验否定, 这时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于是教师将这一问题交给“科研小组” , 要求他们自学溶洞的形成且综合学生看法, 设法寻求合理解释。实践证明, 在“求真”意识的支配下 , 学生就以积极的姿态投入, 不断地探究、思索、发现, 同时 , 也不断地体验着怀疑、惊讶、自豪、成功和喜悦等情感, “求真”的精神得到了培养。四, 训练科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主要包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意识支配行动 ,

9、行动加上能力 , 才可能产生良好的结果。所以 , 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时 , 应注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化学 85 个演示实验中 , 先有结论 , 后演示验证的有 15 个。 验证实验中 , 学生往往成了“看热闹的观众”,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我对其中多个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前文的“二氧化碳不燃烧、 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设计即为一例。 由于实验改革 ,不仅使学生对“二氧化碳不能的性质实验”的印象深刻 , 而且激发了一部分学生的灵感和求知欲。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带着求知的渴望查阅课本 , 进行自学 , 不仅对学过的反应进行了复习巩固 ,

10、 还增强了学生对未学反应好奇心。所以,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创新, 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 也能激发学生求知与创新的意识。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依赖于创新思维, 它具有敏锐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和形象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的本身 , 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创新思维的训练, 也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表明, 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时,尤其要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 利用“假化肥坑农害农的报道”、“不法商贩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等事件, 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揭穿。要求科研小组的成员设计实验方案 , 寻找样品、了解样品来源。实验方案经过科研小组集体论证后 , 学生对所取样品进行检测。这一过程中 , 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集中性、灵活性等都受到了锻炼。化学教师要密切注视和广泛收集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化学现象 , 探讨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 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 吸引优秀学生立志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