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11课时(dy)_第1页
6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11课时(dy)_第2页
6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11课时(dy)_第3页
6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11课时(dy)_第4页
6表内乘法二教学设计-11课时(dy)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归纳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他是第四单元的延伸和拓展,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本单元教材分为两部分:7-9的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提升了感性经验,总结并与运用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重视口算教学,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丰富和策略。二、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熟记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2、使学生能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用加、减、乘法解决一些简单问

2、题。3、初步学会类比推理的丰富学习新知识。三、单元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四、单元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加强学习过程的探索。2、通过观察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3、运用口诀的编制过程和编写规律熟记乘法口诀。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单元课时安排:1、7-9的乘法口诀及相关练习6课时2、解决问题2课时3、整理和复习2课时第1课时 7的乘法口诀(总第 40 课时)教学内容:第72面例1,第73面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

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初步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口算。3、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初步学会运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难点: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6-1、电子课本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1、齐背、抽查背16的乘法口诀。2、填空。(1)3×5读作:( ),表示( )个( )连加。(2)66666写成乘法算式是( )或( )。(3)4个5是多少?(4)2乘4得多少?(5)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二、新授。1、导语: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将继续学习7

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拿出七巧板,提出任务:用完七块板,拼出一个图案,看谁拼得又快又好。2、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拼成各种不同的图案。教师巡查。3、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成果,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图案都是由七块板拼成的。4、教学例1。(1)投影收集到的7种图案及表格。(课本投影)(2)引导学生观察图表,说说表格所表达的意思。(3)学生动手填写课本上的表格。(4)学生汇报填写结果,要求说清计算的过程,(连续加7)。教师同步显示答案。(5)明确表格的意义:1个图案是由7块板拼成的,我们就可以说有1个7;2个图案也就可以说成有几个几呢?(2个7)。是多少块呢?(如此类推得到3个7、4个7、5个7、6

5、个7、7个7分别是多少。)(6)对照表格导读,强化数感:1个7是( ),2个7是( )(7)同桌交流完成:根据上面这张表格,写出7组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将结果写在算术本上。(8)集体交流,订正,小结:在口诀中,其不满十时加“得”字,超过十的不加“得”。(9)点名说出每句口诀的意义。(10)将72页乘法算式及口诀补完整。4、对口令游戏。(1)课件引导两轮对口令。(2)同桌间互相对口令。(3)点一名同学和全体同学对口令。5、熟记7的乘法口诀:齐背,分组背,点名背,抽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三、巩固练习。1、P72做一做:点名口算并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后擦掉得数,点差生引导看算式想口诀。2、P7

6、3面第1题:看日历图,问:每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呢?3个星期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P73面第2题:点名口算,并说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3、P73面第3题:训练差生看算式想口诀的能力。4、点名背诵7 的乘法口诀。四、全课小结:说说你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五、课堂作业:六、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见课本,略)第2课时 7的乘法口诀练习(总第 41 课时)教学内容:第73-74面第5-10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牢记7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计算。2、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看见算式能迅速想起对应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电子课本投影。

7、教学过程:一、复习。 1、点名背诵1-7 的乘法口诀。 2、P74第6题:要求读出算式和得数,并说出对应口诀,(开火车完成。)二、题型练习。 1、P73第5题:(1)看图,了解数学信息。(2)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隐含条件:7只骆驼。)(3)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同数连加或乘法)。你认为什么方法好?(学了乘法就用乘法,一般不再去想加法。) (4)列式计算。2、P74第7题:(1)看图,了解数学信息,引导完整编题。(2)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3)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加法或乘加)。你认为什么方法好?(乘加)。(4)列式计算。3、P74第9题:(1)引导审题:有7个蛋糕,每个蛋糕都插着3根蜡烛,每

8、个蛋糕都切成6块。要我们根据图意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2)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问题)。(3)点名说出算式和得数。(4)小结:一个图,观察重点不同,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问一共多少根蜡烛时,不管切成块;问一共多少块蛋糕时,不管蜡烛。4、P74第10题: (1)引导看算式,知道竖向3式是相关题。 (2)独立口算,订正得数。 (3)引导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可以用几个7速算,例如:2个7加1个7是3个7,得数21。每个算式对应的乘法口诀相差7。三、课堂作业: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3课时 8的乘法口诀(总第 42 课时)教学内容:第75面例2,第76面第1

9、-4题。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初步记熟8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口算。3、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初步学会运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难点: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电子课本投影,课件6-3。教学过程:一、复习,(课件展示)。1、师生对口令:三七(  )      (  )十二       五七(  )四六( ) 一七( ) 二四( )2、抢答。4

10、5;5     5×6      3×2      4×3      7×45×7     7×6      3×7      4×6      7×7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1)投影鼓乐队场面,理解数学信息:每排8人,有8排。(2)你能分别算出1排有多少人,2排一共多少人8排一共多

11、少人吗?(3)引导在算术本上列式,待算。2、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有一只快乐的小狗来帮助我们。(投影局部图)。小狗每次跳8格,跳1次是8格,跳2次是多少格跳8次是多少格?3、独立填写,说出填法。4、对照小狗跳导读,强化数感:1个8是( ),2个8是( )5、根据小狗连续跳的情况,你写出算式得数吗?编出口诀吗?想一想,把你写的乘法算式和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6、汇报所写算式和口诀,统一后板书。7、分析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8、速记8的乘法口诀:对口令、同桌接背,开火车背,点名背。9、完成课本上75页的填空。三、巩固练习。 1、P75做一做。尽量给差生看算式说对应口诀的机会。 2、

12、P76第1题:用8乘外圈的数字,想口诀时可以怎么看最快?(由外到内)。 3、P76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4、P76第3题:点名完成,尽量给差生看算式说对应口诀的机会。5、P76第4题:趣味化题目,引导看算式想口诀,完成连线。四、拓展练习,(课件展示)。1、写出下列得数的乘法算式和对应的口诀。 12 16 24(2)×(6),口诀:( )。(4)×(4),口诀:( )。(4)×(6),口诀:( )。(3)×(4),口诀:( )。(2)×(8),口诀:( )。(3)×(8),口诀:( )。2、填不同的数:( )×(

13、)( )×( )五、课后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齐背8的乘法口诀)。六、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教学反思:第4课时 8的乘法口诀练习(总第 43 课时)教学内容:第76-77面第5-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牢记8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1-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看见算式能迅速想起对应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电子课本投影,课件6-2。教学过程:一、复习。 1、点名

14、背诵8的乘法口诀(课件引导)。 2、P76第6题:(1)引导读题,思考:怎样想才能快速知道答案?(几只螃蟹几个8)。(2)趣味对答:一只螃蟹8条腿,两只螃蟹(  )条腿,八只螃蟹(  )条腿。 3、背诵1到8的乘法口诀:齐背、分组背、点名背。二、题型练习:P77面第7-12题。 1、第7题:(1)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差生,提示怎样想到对应的口诀。(2)点名反馈,并问:你是怎样想到对应口诀的,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2、第8题:(1)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差生,提示怎样想到对应的口诀。(2)点名反馈,并问: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3、第10题:(1)独立看图读题,问:你要怎样做才能找出数学

15、信息?(2)引导看图,数出每个队形的人数。(3)分析问题,引导用乘法列式计算:3个8,一共有多少,用乘法列式。4、第11题: (1)引导看算式,知道竖向3式是相关题。 (2)独立口算,订正得数。 (3)引导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可以用几个8速算,例如:5个8加1个8是6个8,得数48。每个算式对应的乘法口诀相差8。 5、第12题。(1)引导审题:有4张桌子,第一张桌子坐8人,第二、三张桌子也坐8人,第四张桌子只坐4人。要我们根据图意提出一个数学的问题,并解答。(2)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点名说出算式:8×34 或 8×34(4)小结:学了1-8的乘法口诀,也学了乘加和乘

16、减,就要结合起来解决问题。三、拓展练习。1、在里填出合适的数。39=× 61=× 39=× 61=×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7×816=8× 5×721=7×四、课堂作业: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5课时 解 决 问 题(总第 44 课时)教学内容:第78-79面。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2、通过购物活动,渗透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渗透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电子课本投

17、影。教学过程:一、复习(课件引导)。 1、点名背诵1-8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口算:4×4     5×8     6×6    8×8     7×4 8×3    8×45×7     8×6    3×7    4×6    8×7 2×8    7×

18、7二、新授。 1、投影主题图,创设情境,了解图文信息。 2、教学例3。(1)提出问题: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2)引导分析: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引导解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其他的价格是这个问题的多余条件。)该怎样想?(1个文具盒8元,3个文具盒就是3个8元。)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思考算式?(引导学生在本子上画简图,做标注。)这说明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用乘法计算。) (4)引导检查。(重新理一遍思路。) (5)小结:求总钱数可用一个物品的价格乘买的个数。板书:单价×个数总钱数。3、教学“想一想”。 (1)引导审题:买7块,“每块多少钱”这个

19、条件在哪里去找? (2)分析解答:1块橡皮2元,7块橡皮就是7个2,列乘法算式是怎样的?4、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1)提出新要求: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2)分析:所谓“其他问题”,就是与以上两个问题不同的问题,只要不同就行。那么:把买的物品换成其他的就可以了,(还可以不换物品换买的数量。)(3)图上还告诉了其他物品的价格,你能围绕某个物品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点名提出问题,并板书。(4)在课本下面书写提出的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若学生提出较复杂的“买几个什么和几个什么一共多少钱?”的问题需引导列式计算。)三、巩固练习,P79面。 1、第1题:(1)引导看图,编题,分析:就是

20、几个几。(2)列式计算。(3)问:42角和48角分别是几元几角?(补上完整的算式书写。) 2、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3 题:(1)引导审题:一套有几本,买一套就是买几本,每本几元,就是几个几元。 (2)求8个7元是多少用什么法列式? 4、第4题:先尝试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点名反馈,并引导。 5、第5题:(1)看了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人和小孩的价格不一样。)(2)引导分析:我们可以怎么解决?(在图上写每个人的钱数;先算大人的,再加上儿童的。)我们一家有几个大人?4个大人一共多少钱?有几个儿童?1个儿童多少钱?(3) 依托算式小结:如果价格和数量都不一样,就各做各的算,再加起来。写

21、成的算式就是乘加。四、课堂作业:第6课时 9的乘法口诀(总第 45 课时)教学内容:第80面例4,第81面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初步记熟9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口算。3、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初步学会运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难点: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电子课本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课件展示)。1、师生对口令:五七(  )      (  )十二   

22、60;   三八(  )三六( ) 七八( ) 二八( )2、抢答。4×8     8×6      3×2      4×3      8×25×7     7×8      6×7      4×6      7×7二、自主探究。1、创设情境:(1)投影划

23、龙舟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船的数量和每条船上人的数量。(2)你能分别算出1条船有几人,2条船一共有几人9条船一共有几人吗?(3)在算术本上列出乘法算式,竖向书写,得数待定。2、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9的乘法口诀。有一只快乐的袋鼠来帮助我们。(投影局部图)。袋鼠每次跳9格,跳1次是9格,跳2次是多少格跳9次是多少格?3、独立填写,说出填法。4、理解袋鼠连续跳格的次数和格数间对应关系:跳1次到9格,跳2次到18格5、对照袋鼠连续跳反复导读,强化数感:1个9是( ),2个9是( )6、根据袋鼠连续跳的情况,你写出算式得数吗?编出口诀吗?想一想,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7、汇报所写算式和口诀,统一后板

24、书。8、分析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有什么特点?9、速记9的乘法口诀:对口令、同桌接背,开火车背,点名背。 10、完成课本上80页的9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空。三、巩固练习。 1、P80做一做:引导读算式,想口诀,写得数。 2、P81第1题:是9乘外圈的数,但是想口诀时怎么看最快? 3、P81第2题:引导读算式,想口诀,写得数。4、P81第3题: (1)引导看图审题:看了车上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乘法,有加法。)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P81第4题: (1)背诵9的乘法口诀,同步圈出。 (2)在表格内观察:1个9比10少1,2个9比20少2 由此得出:9的乘法得数十位上的数比乘9的数少1,(

25、举例说明)。 (3)在课本80面的算式中观察:积的个位依次少1,十位依次多1;有些算式的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反过来的;个位和十位之和是9,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五、课堂作业:六、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教学反思:第7课时 9的乘法口诀练习(总第 46 课时)教学内容:第81-83面第5-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牢记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1-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看见算式能迅速

26、想起对应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电子课本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 1、点名背诵9的乘法口诀。2、点多名学生背诵:从“一七得七”背到“九九八十一”二、题型练习。 1、第6题:(1)引导看算式,知道竖向3式是相关题。 (2)独立口算,订正得数。引导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可以用几个9速算,例如:5个9加1个9是6个9,得数54。每个算式对应的乘法口诀相差9。 2、第7题:(1)引导看图审题:鱼是写两个算式,正方体是写一个算式。 (2)点名说出算式和思路。3、第8题:(1)引导看图审题:有多少棵树,中间有多少个空?用铅笔描一描。 (2)点名说出算式和思路。4

27、、第10题:(1)看图了解信息。 (2)点名说出第1小题的算式和思路。 (3)点名说出第2小题的思路和算式。 5、第11题:(1)观察数列的规律(总是加9),引导用加9 的规律填写,(十位多1个位少1)(2)启发思考:能不能用乘法解决?(比一九、二九、三九分别多1。) (3)边背口诀边填写。 6、第12题: (1)读题审题:连续两个问题,要分次解决。第二个问题也许要用第一个的结果。(2)引导分析: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对应的条件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对应的条件是什么?(3)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画出简图。(4)依据简图列式计算。(5)引导检查:图是否符合题意?算式是否符

28、合图意? 7、第13题:(1)读题审题:1米9元,10米就是10个9元,就是9×10。(2)怎样计算:由“九九八十一”想“10个9”肯定比81还多9,就是90元。用以前的想法:9×10其实也可以想成9个10,是90。 (3)以后要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激发学习兴趣:板书9×10 的笔算。)四、数学游戏:用双手表示9的乘法口诀。五、课堂作业: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8课时 解 决 问 题(总第 47 课时)教学内容:第84面例6,第85面。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2、灵活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够不够”之类的实际问题。教学重

29、点:灵活运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够不够”之类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并灵活运用学过的运算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座位示意图,课件6-8。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问题:我们班有28名男生和20名女生,搬50套桌椅够坐吗? 2、尝试独立解决。 3、反馈并小结:先算有多少人,再比较桌椅数和人数,桌椅数多就够。二、新授。 1、投影问题和示意图。 2、引导阅读理解:(1)知道了什么?有哪些人要坐车?坐什么样的车?(解释“示意图”的意思)。问题是什么?(2)“坐得下吗”要看有多少人,需要多少座位?座位数刚好或者多些就坐得下。板书“座位数”和“人数”的比较:(3)初步思考:这就是说

30、要先算出座位数,再算出人数,就知道坐不坐得下,(板书两个量。)座位应该不是一个个数出来,而是算出来的;人数要把师生加起来。 3、引导分析解决: (1)图上有多少个座位,不同点观察方法想到的算式也不一样,(发座位示意图)。你是怎样观察的?你能在示意图上画出一排排的座位吗?并根据你的观察写出算式。(2)学生自主观察后,反馈并投影学生标注的简图: 竖向观察,每行4个座位,有7行,加上最后一行5个座位。4×75横向观察,每排8个座位,有4排,加中间一个座位。4×81横向观察,每排7个座位,有4排,加最后1排5个。7×45分左右后观察,左边2×7,右边2×

31、;7,加后边5个。 (4)确认合理的观察方法和正确的列式。 (5)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列式计算出座位数。 (6)列式计算出人数。 (7)完成比较多少的过程,回答问题。 4、引导检查解答是否正确:座位数计算和人数计算对不对,单位带了没有,座位数和人数比较结果是什么,是否有文字回答。 5、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小结:(1)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读题,看图,思考了解决问题需要的过程。)(2)座位数是隐含条件,计算时用到哪些方法?(画出观察座位的方法。)(3)怎么知道是否坐得下?(比较了座位数和人数,并文字回答。)三、巩固练习。 1、P84做一做:(1)引导阅读理解、分析思考:知道什么?也就是说需要

32、多少个鸡蛋?问题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鸡蛋数?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帮助你得出计算鸡蛋的算式?(2)学生标画解答后,集体交流订正。 2、P85第2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P85第4题:引导理解题意,示范在表格中看出乘法的方法,后独立完成。4、P85第6题:(1)引导读题看图,分析已知和问题,思考解答需要的过程。(2)引导表征小火车要多少个轮子,并列出算式,完善解答过程。(3)引导回顾检查:简图符合题意吗?算式符合图意吗?单位?比较?文字回答? 5、P85第7题:举例理解题意“最大”,示范从1试起的方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P85第1、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作业:五、板书设计

33、: 解 决 问 题座位数:4×7533(个) 人数:23032(人) 33 32 ,坐得下。第9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总第 48 课时)教学内容:第86面。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乘法口诀表,促进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正确记忆和熟练应用。2、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3、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教学重点:整理乘法口诀表,促进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正确记忆和熟练应用。教学难点: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教学准备:电子课本投影,课件6-9。教学过程:一、

34、整理乘法口诀。 1、借助课本86面表格填写乘法口诀表,(横向填写)。 2、逐排逐个横看口诀表:第1排是谁的乘法口诀?第1句口诀是什么?第2句口诀是什么?请读出。第2排是谁的乘法口诀?第1句口诀是什么?第2句口诀是什么?请读出。 3、逐行逐个竖看口诀表:第1行是谁开头乘法口诀?竖向读出。第2行是谁开头乘法口诀?竖向读出。 4、斜看口诀表每排最后一个:都是相同两个数相乘。 把得数排成数列:1、4、9、16、25、36、49、64、81,用口诀读出。 5、定位看:“五七三十五”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分别是哪句口诀?有什么规律? 6、找出得数相同的口诀:(课件引导,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黄色彩笔标出。)

35、7、思考:乘法口诀表一共有多少句口诀?能列出算式吗?能快速计算出来吗?8、小结:横着背诵最好,竖着检查背诵最好。(演示蒙住得数部分的自查方法。)二、整理乘法算式。 1、任意指一句口诀,点名说出两个乘法算式,(每句口诀都进行)。2、按乘法口诀表的顺序在算术本上写出乘法算式,把乘法算式写成一个表的形式。(同一句口诀的两个乘法算式上下写,注意空排。)3、口诀是45句,算式是80个?哪些口诀可以写两个算式?哪些只能写一个?三、检查乘法口诀的背诵和应用。 1、用课件引导背出乘法口诀表。(空表渐次显示) 2、用课件引导背诵乘法算式的积。(P87圆盘动画显示)示范玩法:用外圈数乘内圈对应数,读出算式和得数。

36、(转一次点9人)相机复习:看到两数相乘,怎样想到对应口诀?(先找较小数再找较大数)四、制作P87乘法算式盘,布置学生在家自主检查计算。(讲解制作过程)五、课堂作业: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10课时 整理和复习(二)(总第 49 课时)教学内容:第87面。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乘加、乘减算式。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乘加、乘减算式。教学难点: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电子课本投影。教学过程:一、 复习检查。1、点几名学生接力背诵乘法口诀。2、玩一轮乘法

37、圆盘口算。(课件展示转盘,开火车形式,要读出算式和得数。)3、独立完成P87第2、4题,集体订正。二、 题型练习。1、P87面第3题: (1)读题看表格,理解“买了一些套餐”是怎么买的,引导从表格中读出。例:A种套餐每份8元,买了3份;B种套餐每份5元,买了4份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再看表格想到:每种花了多少钱在表中填写,一共花了多少钱要列式计算。(4)引导完成计算。2、P87面第5题: (1)看图看表格读题,理清已知和问题,知道要逐个找对应的条件解决。 (2)小布一人玩一次过山车多少钱,玩一次木马多少钱,一共多少钱,用什么运算? (3)8个小朋友玩木马,就是8个6元,8人一共多少

38、钱,用什么运算? (4)仿照两小题各提一个问题,并解答。(在算术本上完成)。三、单元回顾: 1、用乘法口诀算乘法很快,所有乘法口诀一定要背熟。 2、已经会算:加、减、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多种算式,但是要看清运算符号。 3、会用加、减、乘、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4、解决多个问题时,要逐个解决,要找准每个问题对应的条件,不能东拉西扯。 5、可以用画简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四、课堂作业:五、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二)解决问题的算式:加、减、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策略:1、多个问题 对应条件 一个一个地解决2、画简图 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图

39、表中 隐含条件要找出。教学反思:量一量,比一比(活动课)(总第 50 课时)教学内容:第88-89面。教学目标:1、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和高度的方法,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2、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和高度的过程,认识常见事物的长度,为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提供更多的比较和参考标准。3、能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观念。教学重点: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和高度的方法,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观念。教学准备:直尺、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激活已有经验。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吗?是哪两个? 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比

40、划一下。 3、常见的测量工具有哪些? 4、你知道哪些测量方法,例如: (1)测量时尺子要怎样? (2)直尺、米尺、软尺、卷尺使用时有什么针对性?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常见事物的长度或高度。1、活动准备:(1)制作记录单(投影样表,学生抄写样表)。(2)分活动小组,提出要求:不争不抢,主动积极,正确测量,完成本组任务。 2、布置小组测量任务,分组测量,记录以下项目的数据。(每个任务都安排两组测量)(1)课桌面长、宽、高。 (2)讲台面长、宽、高。(3)黑板的长、高。 (4)教室的长、宽。 (5)教室门的宽、高。 3、反馈分组测量的数据,填写自己未测数据。 4、分区测量,带着自己的记录单,记录自己

41、的数据: (1)根据项目分四个测量区:身高、肩宽、两臂长、步长。 (2)安排测量人员到位。 (3)方法:学习小组长带领各组同学分别测量。轮流读出前一个人的结果。 5、点名反馈测得的数据。 6、建立表象: (1)闭眼想:依次想象已测物体有多长。 (2)用手比:比划课铅笔长、本长宽、课桌的长宽高和肩宽。 (3)说关系:( )比( )长一些,( )比( )长得多。三、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一条鳄鱼6米长”。(1)想象“6米”的长短:用小金鱼和用张开的两臂长来比,是6米吗?(2)用熟悉的事物长度来描述:估计一下,需要几个人手拉手才有6米长?点几名同学手拉手,另两名用卷尺测

42、量。引导用语言描述:用手拉手的方法测量鳄鱼: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2、用合适的方式描述其他长度。(1)每组分配一种动物长度的描述任务,用熟悉的事物描述这个长度。(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和描述。(3)反馈各小组描述,相机补充更直观的描述,例如:长颈鹿高6米,以楼房为标准,长颈鹿有2层楼高;鸵鸟高2.5米,以教室门为标准,鸵鸟比门还高半米;鲸鱼长26米,以两臂长为标准,20人手拉手就和鲸鱼差不多长;巨蟒长10米,以教室长为标准,巨蟒比教室还长1米;壁虎长12厘米,以新铅笔为标准,壁虎比铅笔短8厘米。四、课堂总结:学习了用尺子精确测量,学会了用熟悉的事物描述其他物体的长度。五、板书设计:

43、量一量,比一比精确测量:尺子,厘米、米 大概描述:用熟悉的事物长度描述其他物体的长度教学反思:第七单元 认 识 时 间一、单元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和几时半,同时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和计算打下基础。教材包括认识分、认识几时几分、解决问题三部分。教材注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注重了直观画面和实际操作,注重了在解决问题中的数学思考,降低了认识几时几分的难度,突出了几时差几分的内容。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分针在钟面上走“1小

44、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3、会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三、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分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是1分,认识分和几时几分。四、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时针和分针指向钟面某个刻度数字时的不同含义。五、单元教学措施: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有关实际的知识。2、通过操作、观察、准确描述的手段认识几时几分,同时借助半时为分界线发现时针在大格间的位置和分针在钟面左右的位置的不同。3、注意结合情境和12时计时法,借助“上午、下午、晚上”等词准确说出时间。六、单元课时安排:1、认识分和几时几分1课时2、

45、解决问题1课时3、练习课1课时第1课时 认识分和几时几分(总第 51 课时)教学内容:第90-91面例1、例2,第93面第1、2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的过程,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 知道分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是1分,知道1时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教学重点:会5分5分地数分,能认、读、写出几时几分。教学难点: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教学准备:电子课本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钟面,考察学生知识基础: (1)钟面上有些什么数字,分别在什么位置?(上、下、左、右、左半、右半

46、) (2)钟面上有哪些格,分别用什么显示?(12个数字对应12大格,有圆点表示;每大格里还有5个小格,用细线表示。) (3)钟面上有哪些指针?(时针、分针、秒针、定时针。)2、整时的认、读、写。 师拨出几个整时,学生认、读、写出对应时间。并小结整时的认、读、写的方法。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投影主题图,能认出图中上课的时间吗?今天就学习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2、简述:时间的几分和学习得分的几分意思不一样。三、认识“分”和时分进率。 1、定义1分:分针是用来记录分的,分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板书)2、促进理解(课件演示):分针从12起走1小格,是1分;从第1小格到第2小格,又

47、是1分每走1小格的时间都是1分。 3、认识大格对应5分(课件演示,分针回到12,观察并回答。) (1)分针从12走到1,走了1大格,走了几分?为什么?(分针走了5小格。) (2)分针从1走到2,走了1大格,又走了几分?为什么?(分针又走了5小格。) (3)课件验证: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的时间都是5分。 4、认识刻度数对应的是多少分(课件演示):(1)反复从12走到目标数,问:从12走到几,分针走了多少小格,走了多少分?(同步填写课本90面示意图。)(2)引导记忆:一五一十地数,从5数到60;用乘法口诀数。(3)优化方法:从数字1到9用乘法口诀想,数字10、11和12直接想。5、认识1时

48、60分(师生同步拨时钟):(1)时钟的时针分针归位到12时,不会的互相帮助。(2)拨动分针螺母,让分针走到1、走到2走完一圈,再看时针位置。 (3)引导小结: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这说明什么?(板书:1时60分。)四、认识几时几分。 1、熟悉时针在多少分时的位置:(1)从12时起,让分针从12分别走到1、2、3、6、9、10、11、12的位置,每次停下来问:已经走了多少分?再看时针分别所处的位置; (2)重复以上演示,理解“时针走过几”和“没到几”。 2、投影例2三个钟面,引导认识时间: (1)先看时针,时针走过4就是4时;再看分针,分针指向1就是5分。即:4时5分。写作:4

49、时5分或4:05;读作:四时五分或四点零五。 (2)同样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4就是4时;再看分针,分针指向6就是30分。即:4时30分,也可以说成4时半。写作:4时30分或4:30;读作:四时三十分或四点三十。(强调:所有的30分都可以说成半时。) (3)同法认识4时45分的认、读、写。五、巩固练习:1、P91做一做。逐个引导认、读、写,(相机理解“几时差几分”)。2、P92第1、2题。认、读、写,还要把时间与事件联系起来回顾一遍。六、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些什么?(依托板书小结。)七、课堂作业:八、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认:先看时针走

50、过几,再看分针走了多少小格。写:( )时( )分 或 ( ):( )第2课时 解 决 问 题(总第 52 课时)教学内容:第92面例3,第93面第4、5题。教学目标:1、会用几时几分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相关联事件发生的时间。 2、会用排除法推理解决问题。3、感受时间就在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能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教学难点:用排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电子课本投影,课件7-2。教学过程:一、复习。 1、师拨出几个时间(含整时、半时),学生认、读、写。 2、师说出几个时间(含整时、半时),学生用钟面拨出。二、创设情境,唤醒经验。 1、出示一组钟面,介

51、绍老师的一天,(课件展示): 起床、上午上班、午饭、下午下班回家、晚饭、备课、看电视、睡觉。 2、说说你每天做一些事情的大概时间(作息时间): 起床、上学、午饭、下午放学、做作业、看电视、晚饭、睡觉。 3、指导表述事件的先后顺序: 早上,我先再然后最后 中午吃饭后,我先再然后最后下午放学后,我先再然后最后三、解决问题。 1、投影主题图,故事化情境:星期六,小明过早后,看时间还早,就想在楼下锻炼一会儿,正好遇到芳芳。2、指导观察理解: (1)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明明正在干什么?此时是什么时间? 明明要做哪几件事?(做作业、踢球、看木偶剧。) 明明做完作业的时间是什么时间? (2)要解决的问题是

52、什么?3、分析解答:(1)小组分析交流,确定自己的答案。(2)集体交流,并整理思路:信息太多,有什么办法帮助我们有条理思考?(指导学生把已知的时间和已经确定的事件写出来): 7:15 7:45 9:00 9:15 10:30 10:50锻炼 做完作业 去看木偶剧 直接推理法(以事件决定时间):踢球在什么事件之后?在什么事件之前?也就是说,踢球在什么时间之后,在什么时间之前?给定的选择中,只有谁符合要求? 排除法(以时间决定事件,排除不可能的): 7:45明明在做作业,10:50明明已经看木偶剧了,这两个都不是。 4、检查解答:把“做作业、踢球、看剧”写进事件表中,从头理一理,合理吗? 5、小结解答过程:读题看图认时间,按先后顺序写出已知时间和已知事件,分析判断,反思是否合理。 6、发散思维:问题里“可能”怎样理解?(在9:00到10:30间的时间都可能。)四、巩固练习,第93面第4、5题。 1、第4题:仿照例题解答小结的过程完成。 2、第5题:先认钟面时间,再引导用符合哪个事件的时间区间来判断。五、课堂作业:六、板书设计: 解 决 问 题1、读题看图认时间。2、按先后顺序写出已知时间和已知事件。3、分析判断。(推理、排除)4、反思是否合理。教学反思:第3课时 认识时间练习(总第 53 课时)教学内容: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