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搬家 教学设计_第1页
蜗牛搬家 教学设计_第2页
蜗牛搬家 教学设计_第3页
蜗牛搬家 教学设计_第4页
蜗牛搬家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蜗牛搬家 教学设计 师:(播放中课件出现故障,视频不能播放。)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有谁记得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 生:燕子帮蜗牛搬家。 师:你听得真认真!现在课件出问题了,谁来帮吴老师?帮忙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学生感到困难,没人举手)不要紧,简单地讲一讲,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讲好不好? (师生合作一起说。) 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 (一个学生接着把故事说完) 师:你真棒,比刚才电脑里讲得还好! 评: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测,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教师最感棘手的,但处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吴老师游刃

2、有余,从“听”转到“说”,从“燕子帮蜗牛”到“学生帮老师”,一切自然贴切真可以说是“精彩来自生成”。 师:故事的题目是“蜗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蜗牛搬家了吗? 生:没有。 师:课文里面是怎么说的?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蜗牛最后并没有搬家? 生:蜗牛的家始终没有搬。 板书:始终没有搬 师:“始终”这个词能理解吗? 生:一直。 师:“始终没有搬”就是一直没有搬,我们知道“始”指开始,“终”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没有搬。 师:对,这句话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单说“终”,就是 生:最后。 师:“始”是开始,“终”是最后、结束。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搬成家。那么,开始的时候蜗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课文的1到3自然

3、段。 评:“始终”这一个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词语,被吴老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渗透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的同时,建构起组织本课教学的基本框架。看似随意,实见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蜗牛想搬家的原因。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1到3自然段,想一想:蜗牛开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蜗牛开始是怎么想的?(师指板书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个小山丘去住。 师:对,那它原来住在哪里呢? 生:石缝儿里。 师板书: 小山丘 石缝 师:小山丘和石缝那儿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头周围光秃秃的,小山丘那儿很美。 师:石头周围光秃秃的,有树没有? 生:没有。 师:有草没有?

4、 生:没有。 师:有花没有?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光秃秃”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美丽。 师:美到什么样子? 生:有密密的丛林,有甜甜的野果,还有清清的小河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山丘画面) 生:哇,好美呀! 师:是啊,多美的景色!谁来带着赞美把课文中的这句话读一遍。 学生读。 师:课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个小点,你们知道是表示什么吗? 生:还有很多很多。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来说说,可能还有什么? 生:树林。 师:课文中的“丛林”就是指树林。 生:还有鲜艳的桃花。 师:好,“鲜艳”这个词用得好。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生:还有甜

5、甜的野果。 师:“野果”书上讲到了,你一定是想着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说一遍,是吗? 生:还有旺旺的青草。 师:你的意思是说茂盛的青草吧?(学生点头) 生: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生:还有可爱的小燕子! 生: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 师:我们班同学个个聪明,想像丰富,词汇也多,真像一个个小博士呢! 评:石缝周围的“光秃秃”与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鲜明的对比。课中,浓墨重彩地强调小山丘的美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学生对蜗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师:听说有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齐答)想! 师:蜗牛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它呀,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

6、丘上去住,看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课文是这么写的吗? 生:是的。 师板书:打定主意搬 师:“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决定了。 生:下了决心要搬。 师:对,决定了,下定了决心。(指板书)开始打定了主意,最后却始终没有搬(指板书),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它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儿那么美,为什么蜗牛又不搬家了呢? 评:“会问的孩子才会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敢不敢提问”和“会不会提问”是同等重要的!此处,教者又巧妙地与上文所扣的“始终”一词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将“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问题从学生嘴中脱口而出!这样,既缩小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

7、坡度,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师:是啊,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看课文的4到6自然段,到课文中找理由。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出答案来。 三、抓住蜗牛说的三句话,体会蜗牛害怕困难,所以“始终没有搬家”。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找到答案没有? 生:找到了! 师:真的找到了?找准了?你是不是像蜗牛一样打定主意了?(生笑,点头) 生:蜗牛怕太阳晒,又有些犹豫了。 生:蜗牛说风沙太大,怕下雨。 师:(板书“犹豫”)开始是打定主意搬,现在又犹豫了,能不能告诉我“犹豫”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想搬过去 师:那“打定主意”和“犹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师:那么,“犹豫”就是 生:打

8、不定主意。 评:“词语理解”是低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本堂课中,教者没有将其设置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点,而是将“词语理解”和“文章感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此环节,就是又一次把重点词语“犹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来理解犹豫,既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什么原因让蜗牛打不定主意了?犹豫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太阳太大怕把它晒坏,第二次是因为满天风沙,怕打在它身上会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蜗牛说的三句话,老师把它写到一块了,大家来读读。 (出示

9、课件: 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学生自由读。 师:我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朗读水平最高,谁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一生读第一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错了一个字。 师: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生:有一些流畅,但“晒”字没有读准确。 师:“晒”应该读翘舌音,你听得很仔细。你能读一读吗? (另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只“蜗牛”,你们喜欢哪一只蜗牛呢? 生:刘子旋(第二个读的学生的名字)! 师:她读得好,我们欢迎她再读一遍好不好? (学

10、生鼓掌欢迎,刘子旋再读一遍。) 师:你们说说她哪里读得好? 生:“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这儿读得好,把“晒坏”读得重一些。 师:(对刘子旋)你读得很好,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蜗牛怕太阳晒,我就把“太”和“晒坏”读得重一点。 师:我们读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有的地方要读得重一点,有的地方要读得轻一点,我们学着刘子旋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评:朗读的“指导”,不应该只是来自教师,课堂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学生的朗读便是一种。学习中,如果“榜样”来自于老师,学生也许会有“压力感”,而当“榜样”来自于与己相仿的学习伙伴时,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感”,相反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

11、。吴老师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既有自己对学生“人文”的评价,又信手拈来,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模仿范例,朗读指导收到了实际效果。 师:另外的句子谁来读?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吹雨打。” 师: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一个字。谁来再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风沙吹打。 师:对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你们听清楚吗,他刚才是这样读的:“我这细皮嫩肉,”(把“我”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尝试这样读一下。 生自由读。 师:来,再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

12、要把“我”字突出来? 生:我觉得这只蜗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担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师: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学着这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把动作加进来,我们的朗读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学生边读边表演,很形象。) 师:最后还有一句,有谁愿意读?(一学生站起来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师:嗯,读得很好,但是那边的小朋友你听到她的声音没有? 生:没有。(老师请学生再读一遍,学生声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够响亮。) 师:不错,比起刚才有很大的进步!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无论如何”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不能换成

13、另外的词?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师:“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还会用“根本就是”,你的词汇真丰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随便什么办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费尽力气也爬不上去。 师:好的,蜗牛就是这样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蜗牛,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评:,蜗牛之所以“始终没有搬成家”,就是因为它“畏惧困难”。它的三个“借口”是突破文章重点的关键所在!教者抓住重点,舍弃其它,将这三句话作为“突破点”,充分展现了其对文本的解读之深,解读之精!在教学中,教者没有将这三个重点句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读,并将师生评

14、价、生生评价落到实处。 师:(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话)蜗牛说的这些话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天气不好。 师:嗯,这是你的看法。 生:没道理。看起来不管哪种天气它都不能搬家,它应该去冒一下险。 生:它应该去试一试。 师:是呀,说得太好了。太阳真的会把它晒坏吗?它就一定经不住风沙吹打的呢?小山丘的斜坡是不是真的就爬不上去呢?不去试一试,作一次努力,你怎么知道呢? 师:蜗牛它自己想到这点没有?它是怎么说的? 生:只怪天气不好,要不我早搬进新家了。 师:是不是该怪天气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蜗牛自己。 师:这时,你想对蜗牛说什么吗? 生:我想对蜗牛说: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犹豫,就要搬家。 生:蜗牛不

15、能只怪天气。 生:蜗牛啊蜗牛,你不能只怪天气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试一试,保证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蜗牛三心二意。 师:哦,蜗牛是三心二意吗?它这时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师:对,它心里还是想搬家,说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对吗? 生:对。 评:学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却能巧妙地利用这一“课堂契机”,既解了学生的疑难,又很自然地过渡到后文的学习。 师:课文哪里说明蜗牛最后还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对着小山丘张望,叹息。(师板书:叹息 张望)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懂不懂?(师用手虚指远处)小山丘在那里,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蜗牛的“张望”和“叹息”? 学生表演。 师:看来,这只蜗牛还

16、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来对比“蜗牛”,从蜗牛搬家获得启示。 师:大家现在来看看你们眼前的这只蜗牛啊,这只只会叹息不知行动的蜗牛!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蜘蛛织网。 课件出示: 蜘蛛织网 一只蜘蛛在织网,刚织了几下,一阵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了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织。它织啊,织啊,眼看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捉着飞来的小虫。 师:对照一下蜗牛,联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评:此处巧妙地引入蜘蛛织网这一文本

17、,以蜘蛛的“不放弃”与蜗牛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形成对比,道理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们要学习蜘蛛,不能学蜗牛。 生:不能放弃。 生:要勇往直前。 生:说到就要做到。 师:对,不光要想和说,还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师:不管是搬家还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难。 评:受年龄的限制,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表达也许不是那么完善,这是很自然的。但作为老师,对学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导,帮助提升,不能视其“思维的局限”而不见,放之任之。此环节,当还有学生把体会局限在“搬家”上的时候,吴老师发挥了其导师的作用,把他们引导到广阔的生活空间。 师:如果你是这只小蜗牛,你有什么话说吗?你会对曾经想帮你的喜鹊、燕子、蛤蟆说什么吗? 生:我想说,对不起,喜鹊,我不应该害怕困难。 师:嗯,小蜗牛后悔啦。 生:我想对燕子说,你好心来给我帮忙,我应该搬家。 生:我想对它们三个说,我还是想搬家,你们再来帮我好不好? 师:太好了!蜗牛想改变自己了!这样的蜗牛小朋友喜欢吗? 生:喜欢! 师:最后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蜗牛,送给大家,我们一齐来读。 课件出示: 今天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许就能做得更好。 牛顿 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能理解吗?如果不太懂,课后再想想,或者请教别人,好吗? 生:好。 下课。 总评: 看,一次“学案”到“学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