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五下):《语文百花园二》教案_第1页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五下):《语文百花园二》教案_第2页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五下):《语文百花园二》教案_第3页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五下):《语文百花园二》教案_第4页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五下):《语文百花园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五下):语文百花园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3、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4、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5、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q

2、uot;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意思完全相同) (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适时总结: 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部分词语不同; 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强烈一些。 (3)师小结:第一句叫反问句,第二句是把第一句变换一种说法改为了陈述句。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提示:我

3、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不能改变原句意思;标点要正确使用;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2)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意思保持不变,通顺即可。反问词可用"怎么'、"怎么能'、"难道'等。 (二)"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1)读了什么?(自己感兴趣,印象深的一篇课文、某个段落,或几篇课文进行对

4、比阅读都可以) (2)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3)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1)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及时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复习提供材料; (2)能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作更细致的揣摩,便于自己积累、掌握各种写作手法,今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培养自己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反复品读和思考寻求答案; (4)坚持进行练笔,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5、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哪些阅读的内容让你最有收获或最感兴趣,不妨也照着丫丫的样子,写一则阅读日记吧。 6、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 7、指

5、名朗读日记。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8、小结:希望大家能将阅读日记坚持写下去,一个学期后,我们做一次班级阅读日记展览交流会,那时大家一定会写得很多,写得更好!(如果班级中已经有学生曾写过阅读日记,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三)布置作业: 1、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补充练习。如: (1)妈妈批评得对,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2)时间如此宝贵,我们要珍惜它。 2、将自己课堂上所写的阅读日记进行修改完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3。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一)通

6、过导语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回忆各自在课前所准备的内容。 (二)准备发言: 1、认真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有哪些。 2、检查自己必须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准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心里面试着先说一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后,进行小组内的介绍。 1、认真默读"活动评价',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行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佳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佳者。 (四)布置作业: 1、将今天的发言进一

7、步修改,回家说给家人听,请他们作出评价。 2、预习"阅读平台'。 板书设计: 介绍一种动物 内容:要求: 1、外貌体态说者听者 2、生活习性(1)内容准确,观点正确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 3、生存环境(2)说话连贯,有条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3)语气、语调适当能大胆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4)动作、声音模拟准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4。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连续观察日记螳螂的启示。 (一)引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写过日记,但昨天我们预习的日记螳螂的启示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二)明确什么是连

8、续观察日记: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它属于应用文的一种。 (三)阅读内容,明确写法特点: 1、指名朗读,每名学生朗读一则日记,其他同学听听他们是否朗读得正确、流利,想想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朗读,明确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这六则日记,边读边思考:从这几则连续观察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把自己最欣赏的地方画下来。 3、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1)先小组内交流。提示:可以从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来谈,但必须要结合日记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交流收获。 (2)全班进行交流。 仔细认真地观察。找出能体

9、现观察细致的语句。 认真思考。能通过观察事物,进一步思考,从中获得启示。 能坚持进行观察,做事能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热爱生活,喜欢小动物。 能运用各种写作方法描写观察对象。如:比喻、设问。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则日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1、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请大家想一想:写这样的应用文,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好处吗? 如:培养自己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将某种事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2、大家都坚持记录了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是不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几则不错的连续观察日记呢?我们只要前一段坚持认真观察,像那样细致描写、深入思考,

10、一定能! (五)布置作业: 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准备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5。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放寒假前,或学期初就布置给学生观察任务,确定观察对象,开始进行连续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及时作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表:(在此期间,教师要经常询问学生观察及记录的情况,解答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观察时间观察重点详细情况记录自己所联想到的连续观察后获得的启示 (一)引入: 今天,我们要尝试创作一种应用文,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吗?(板书) (二)指导审题: 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想提示同学们哪些地方? (1)写作的内容:

11、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 (2)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 (三)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写法: 1、默读螳螂的启示,回忆从这几则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 2、将螳螂的启示中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练习朗读。 (四)习作讨论平台: 1、默读讨论平台中提示的问题以及三名同学所想到的内容。 2、拿出自己的连续观察记录,我们先回顾一下,你对哪种事物在什么时间进行了连续观察?重点观察到了它的哪些变化? 3、展示3至4名同学的观察记录表格,简单评议。 4、班级中统计一下,哪些同学记录的是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哪些同学记录的是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师小结:变化比较快,比较明显的事物往往适于我们记录它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如:天气在一周内的变化、科学小实验前后的变化等。而变化相对时间段稍长一些的事物,适于我们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如:饲养蚕宝宝、泡水仙头等。 5、指名朗读书上三名同学的话,看看他们三个都想到了哪些习作中的内容。 第一个同学实现选择好了观察内容,准备进行连续观察; 第二个同学选择了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