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点检实务1_第1页
滑动轴承点检实务1_第2页
滑动轴承点检实务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滑动轴承滑动轴承的 装配滑动轴承主要由轴承体、轴瓦或轴套组成。其工作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配精度。轴承装配过程中需关注的几个方面如下:初间隙极限间隙实际间隙S 轴与轴承的径向间隙,S D d 2(R r)hmin轴承初间隙;S初理想初间隙确定: hmin初 ,即理想初间隙为轴与轴承径向间隙的四分之一。42)轴承允许的极限间隙极限间隙就是由于轴承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磨损, 使油膜厚度逐渐减小, 而使轴和轴承表 面开始接触(即液体的摩擦条件开始受到破坏)时的轴承间隙。a轴和轴承磨损程度的比较系数 K:K,其中: a是轴的半径经磨损减少的值, b是b轴承几何形状(半径)改变的允许值。比较系数 K 的选

2、取:当轴为钢、轴承为青铜时, K 取 0.5; 当轴为钢、轴承为巴氏合金时, K 取 0.3 。3)实际工作中装配间隙的确定滑动轴承的间隙1轴承座 2 下轴瓦3 轴 4 上轴瓦 5 轴承盖滑动轴承的顶间隙计算公式:(0.71)10D00,般轴瓦:S (1 1.2)D1000采用润滑脂润滑时,S(1 1.5) D1000D 为轴颈直径。侧间隙:一般取为:bS。2采用稀油润滑时,对曲轴轴瓦:装配间隙 的测量a)b)轴瓦磨损后轴瓦磨损前上间隙及轴与轴瓦的接触面140,然后放入水中淬火,铅1) 剖分式滑动轴承装配要求: 剖分式滑动轴承顶间隙的测量一般采用压铅法,也可采用塞尺直接测量。 压铅法测量装配间

3、隙时,所使用的铅丝不能太大或太小,最好使用铅丝直径为间隙的 1.52 倍,铅丝应当是柔软并经过热处理的,将铅丝加热到丝即变得柔软,此外也可以采用电气上使用的保险丝来检查,测量方法如下图所示。先安放铅丝在 a、b、c 各点,盖上轴承盖,拧紧螺栓,用塞尺检查轴瓦结合面间的间隙 是否均匀相等。 再打开轴承盖,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压扁部位的铅丝厚度, 其顶间隙的平均值 按下式计算:b1S平均b23b3a1 a2 a3 c1 c2 c32) 对整体式轴承的装配要求: 整体式轴承间隙测量采用塞尺,需要精确测量时可以用百分表。 滑动轴承的轴向间隙:固定端间隙值为0.1 0.2mm,自由端间隙值要大于轴的热膨胀

4、伸长量。滑动轴承装配点检要点滑动轴承1) 清洗检查核对轴承型号,检查轴承外观质量,用煤油清洗。2) 轴承座固定要求调整同轴轴承座的水平度和平行度, 常采用挂线的方法找正; 轴放在轴瓦表面, 采用着 色法检查轴与轴瓦的表面接触情况,调整好后,将轴承座固定。3) 轴套装配装配前检查轴套和轴承体的配合过盈量是否符合图纸规定要求, 将配合面上的毛刺或锈 垢用刮刀或油石打磨光; 在轴套表面涂抹一层薄薄的润滑油, 以减少摩擦力; 轴套装配的压中分类:机械专业入速度不宜太快, 压入速度慢一些易于找正; 最好采用压力机压入, 如果没有压力机可以采 用大锤敲打, 但必须使用导向心轴, 并在轴套端部垫一软质金属板

5、; 对于厚度较薄又较长的 轴套, 必须采用加热轴承座或冷却轴套的办法组装;组装完成后, 必须加以固定, 如采用制 动螺丝等方式, 以防轴套发生滑动; 轴套组装完后进行研刮, 保证轴套与轴颈之间的间隙及 接触点满足要求。4)轴瓦装配轴瓦与轴承座的接触面积要求: 下轴瓦与轴承座的接触面积不得小于整个面积的 50,上轴瓦不得小于 40。轴瓦与轴承座的接触点要求: 每平方英寸接触点要有 6 8 个,即每平方厘米要 有 1 个接触点。轴颈与轴瓦的接触点要求: 轴颈与轴瓦之间的接触点越多越好,但过多的接触点 会增加加工难度和成本。为此根据机械精度和转速提出接触点数量要求,标准如下:级和级精度的机械(如鼓风

6、机、透平机等)每英寸面积上的接触点要达到15 20点;级精度的机械(如轧钢机)研瓦精度要求如下表:轴转速(转 /min )100300300 500500 10001000 及以上每英寸面积上的接触点数233558810轴瓦与轴承座组装后不得有相对转动、颤动或滑动,要采用定位销或键与轴承座固定,以及选择合适的配合加以保证。 轴瓦的翻边或止口与轴承座之间不得有轴向间隙,必须紧密配合。轴瓦的接触角: 接触角就是指轴颈与轴瓦之间的接触面所对应的圆心角, 一般要 求接触角为 60° 90°,并且要求接触部分和不接触部分之间不许有明显的界限,应均匀 过渡。轴承承受的压力范围为 120

7、°,当轴承磨损到这一角度范围后,必须尽快更换。滑动轴承使用注意事项1)异物的影响在滑动轴承设计合理和材料选用正确的情况下,滑动轴承的失效绝大多数是由异物引起,即外部带入并存在于轴承工作面的外来质点。当异物的大小超过油膜厚度时, 它就会破坏油薄膜, 造成轴承损伤, 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 因此要特别注意可能带入轴承中外部杂质 的渠道,并严加控制。异物来源、种类和识别方法: 大多数异物都是由润滑油带入轴承工作表面间的,不同 类型的异物有不同的来源。常见的异物来源有:内在异物空气尘埃磨粒 内在异物。制造或修复后遗留在轴承内的异物,并在装配过程中没有清理干净; 空气中的尘埃。 轴承如果在充满沙

8、粒尘埃的环境中工作, 环境中的沙尘会通过各种渠 道进入润滑油或直接进入轴承工作面; 工作过程中轴和轴承直接接触摩擦产生的磨粒; 以上各种异物中,影响最坏的是固体异物,如:铸造型砂、金属切屑、磨料、磨屑、氧 化屑、剥落的涂料等。根据统计,不同种类的异物在异物引起的失效事故中所占的比例见下图:不同种类的异物在异物引起的失效事故中所占的比例由图可见,这些事故中的 80.5 是由铁屑异物造成的, 9是由沙粒造成。异物进入轴承 轴承设计、润滑方式和润滑剂的选用,保证能够尽量避免异物的影 响,轴承和齿轮传动装置不得共用一个润滑系统; 轴承、轴承座、润滑油路在安装前必须用清洁的洗洁剂彻底清洗,不得留有杂质;

9、 安装时一定要保持清洁, 不得在安装过程中代入杂质, 并要将各加工面上的毛刺及切屑去除干净,轴承棱角处均要倒成圆角; 轴承密封装置和润滑管道密封必须可靠, 并要在点检过程中经常检查, 发现泄漏尽快 处理;对过滤器和其它净化装置 (如空气 润滑油的过滤器及其它净化装置要保证正常工作,滤气器)经常点检,发现过滤器堵塞要及时更换滤芯; 定期化验润滑油, 含水量超出标准要及时安排维修计划, 油品清洁度下降要及时对油 箱内的油液进行过滤。润滑不良润滑不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润滑油本身的质量问题。如:润滑油中含有过量的异物,润滑油氧化、分解,润滑油变质。二是油路设计 不当造成外部异物进入, 导致影响润滑油膜

10、的建立和保持。 如: 将轴瓦轴承的给油口安装在受压侧, 这会导致形不成油楔造成 轴承烧损;再就是要合理设计油槽,尤其对于转速低的轴承, 要在轴瓦上设计合理的油槽,导入润滑油或润滑脂(如图所示)点检注意事项: 定期对润滑油进行理化分析, 变质的润滑油及时更换; 润滑油被污染 后,绝对不允许在运转状态下边排油边加新油, 因为高速运转的轴承会烧坏, 因此必须在停 机后更换新油, 并分析为何油会被污染; 对油路设计不当的润滑系统, 能够进行更改的进 行更改, 无法更改的油路改进密封系统, 以保证可靠密封。 对间歇使用和不定期使用的设 备在停机后重新启动时,要缓慢启动,并始终保持油路系统的管路中充满润滑

11、油。过载 过载的轴承会产生异常磨损和疲劳磨损。常见的轴承过载形式有三种: 稳定单向过载、离心过载和循环载荷过载。稳定单向过载主要是由于转子、 皮带轮和齿轮过重,皮带过紧,轴线偏斜,通常稳定单 向过载会导致轴承单边磨损, 磨损区边界清晰, 且沿轴承两端呈对称分布; 离心磨损是由于 转轴弯曲、 磨损、有缺口或其它损伤、轴线偏斜和油压不稳所导致,该类磨损的特征是在轴 承合金层上发生 3600 磨损,并且可在轴上找到局部磨损区。在过大的循环载荷的反复作用 下,轴承会出现循环载荷过载磨损,其特征为在轴承表面产生3600 磨损,与离心磨损不同的是在半径方向上常表现为明显的单向性, 而且因磨损引起的划痕起始

12、部位往往较浅, 然后 逐渐增宽增深,在其终点常可明显地看到拉出的金属痕迹。点检注意事项: 在点检过程中及时发现可能导致上述三种过载的设备现象: 检查皮带 松紧、轴线是否偏斜;转动轴是否弯曲、有否缺口、油压是否稳定;是否存在较大的循环负载作用于转轴。发现以上问题及时安排维修计划,尽早解决设备隐患。工作温度过高 轴承工作时,由于油膜剪切和摩擦引起的温度过高,会导致热脆、异常 磨损、咬粘和疲劳等形式的轴承失效。点检注意事项: 经常点检润滑系统的油温,观察油温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发现异常高切断油膜温及时处理。似尖角的棱边。油槽、轴瓦剖分面的角部要尽量作成平滑的圆角。两开、四开等轴承的结合面相互之间错移部分要作成圆角,在结合面上加衬条时要使衬条后退。禁不允许出现切断轴承面油膜的尖角或近X轴承内的油处于停滞状态如果存在油流到尽头之处,则油在该 处会处于停滞状态。 停滞的油会变质劣化, 造成轴承失效烧损。如果为增加加油量从两处给油,则油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