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复习资料_第1页
免疫复习资料_第2页
免疫复习资料_第3页
免疫复习资料_第4页
免疫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绪论一.免疫的概念:除指抵御传染病的能力外,还内涵机体免疫系统对自我和危险信号的识别和应答,通过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生理平衡和稳定。二.免疫应答类型的名称: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1.免疫器官:(按功能分)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黏膜免疫系统。2. 免疫细胞:执行免疫功能的功能单位。3. 免疫分子: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或分泌的,是免疫应答和免疫效应的介

2、质。四.免疫应答的概念:机体能够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反应称免疫应答。第二章 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掌握: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免疫细胞: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二、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一)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及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1、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的剖结构、细胞组成、胸腺微环境、胸腺的功能。2、 骨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各类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二)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脾脏,淋巴结和黏

3、膜免疫系统。第三章 抗原【目的要求】掌握:抗原、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半抗原、表位、载体、交叉反应、td-ag及ti-ag的概念;抗原的特异性;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复习思考题】1、 名词解释: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免疫反应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抗原决定基: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由b细胞表位

4、(半抗原)和t细胞表位(载体)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由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可分为ti-1ag和ti-2ag。载体: 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交叉反应:由共同表位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两种以上的抗原结合发生反应 2、 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抗原的特异性: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3、试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目的要求】掌握:免疫球蛋白、抗体及互补决定区(cdr)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及水解片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熟悉: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及特点。【

5、复习思考题】1、 名词解释: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抗体: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球蛋白,具有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等生物活性。cdr:在vl和vh内,氨基酸的变化频率仍步相同,各自有3个区域氨基酸组成和顺序变化更为明显,成为超变区(hvr)此区域直接与抗原表位结合,七空间结构与抗原表位互补,故又称互补决定区(cdr)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表达fcr的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调理作用:指抗体(igg,igm)与细菌等颗粒行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通过其fc段与单

6、核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结合,通过fab与fc的桥联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单克隆抗体:(mab)由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而成的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完全均一的,单一特异性的抗体。2、 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免疫球蛋白的结构:vh和vl: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cl和ch1:某些同种异型(allotype)遗传标记;igg的ch2、igm的ch3: 补体c1q结合点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igg的ch3: 结合单核/巨噬细胞表面fcr 不同生物学效应免疫球蛋白的功能: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补体、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穿过胎盘和粘膜。3、试述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

7、物学特性及功能。(一)igg的特性和功能:血清中的主要抗体成分(75-80%);半寿期长(20-23天);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多数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抗体均属igg类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发挥自然被动免疫功能;具有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能力(igg3>igg1>igg2);具有调理作用、adcc作用和结合spa等;参与型、型超敏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抗体也属igg(二)igm的特性和功能: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称为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个体发育中最先出现的ig,胚胎晚期即能产生,脐带血igm增高提示胎内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抗

8、原初次刺激机体时,是体内最先产生的ig;血清igm升高说明有近期感染;有强大激活补体能力和调理作用,在机体早期免疫防御中具有重要作用;天然血型抗体是igm;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记忆b细胞migm消失。(三)iga的特性和功能:分为单体的血清型和二聚体的分泌型iga;分泌型iga 主要由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产生,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分泌液中和黏膜表面,是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因素。初乳中的siga可对婴幼儿发挥自然被动免疫作用调理吞噬、中和毒素(四)igd的特性和功能:血清中含量低(1%),其生物学作用尚不清楚migd可作为b细胞分化成熟标记,成熟b细胞同时

9、表达migm和migd(五)ige的特性和功能: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主要由呼吸道、胃肠道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属嗜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fcr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第五章 补体系统【目的要求】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生物学功能;经典激活途径的三个阶段。熟悉: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不同点。【复习思考题】1、 试述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补体系统的概念:可辅助和补充特异性抗体介导的免疫溶菌,溶血作用的血清中的一种不耐热成分。组成:固有成分,调节蛋白,补体受体2、举例说明补体系统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1.溶细胞、溶菌及溶病毒的细胞毒作用 2.调理作用3. 免疫黏附4. 炎症介

10、质作用 5.免疫调节作用3.试述经典激活途径的三个阶段。(1)识别阶段:c1(c1q)与ic中ig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结合,至c1(酯酶)形成(2)活化阶段:c1s作用于后续成分,至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3)膜攻击阶段: * c5转化酶裂解c5系列的连接反应 形成c5bc9膜攻击复合物(mac)损伤靶细胞膜细胞崩解 4.三条激活途径的比较。 第六章 细胞因子一、简述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种类名称。细胞因子的概念: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种类: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 生长因子 趋化性细胞因子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

11、分化群、粘附分子的概念。白细胞分化抗原:指不同谱系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cd分子:即分化群.将不同实验室用单克隆抗体所鉴定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cd。cd分子即是细胞膜分子的命名编号粘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多为糖蛋白.以配体-受体结合的形式发挥作用.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目的要求】掌握: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和hla复合体的概念;mhc分子的组织分布、结构和功能特点。熟悉:hla与临床医学关系。【复习思考题】1、 试述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和hla复合体的概念组织相容性抗原:决定个体组织间组织相容性

12、程度的抗原,或者说诱发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复合体。hla复合体: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mhc的编码分子2、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一、抗原提呈 mhc分子的抗原结合凹槽选择性结合抗原肽 形成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以mhc限制性的方式供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2、 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3、 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 * 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 * 参与对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3、hla在医学实践中有何意义?(一) 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 携带某一hla型别的个体对特定疾病表现为易感性或抗性的现象。(例如:携带hla-b27者

13、易患强直性脊柱炎)。(二) hla抗原表达异常与疾病 * 多种肿瘤细胞hla-i类抗原表达减少或缺如; * 自身免疫病的靶细胞异常表达hla-ii类抗原(三) hla与同种器官移植 * 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主要取决于hla型别相合程度。(四) hla与法医 * hla型别分析应用于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 -非亲缘个体间hla等位基因完全相同的几率是零; - hla是伴随终身的遗传标志。4.mhc分子的组织分布、结构和功能特点。第九章 免疫细胞的分化与发育掌握:免疫细胞的概念: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包括造血干细胞、apc、淋巴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红细胞。熟悉:t细胞在

14、胸腺内的分化发育过程(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及其意义。过程:双阴性细胞(dn,cd4-cd8-)双阳性细胞(dp,tcr+cd4+cd8+)®阳性选择(sp,获得mhc限制性)®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成熟的单阳性细胞(cd4+和cd8+)意义: 获得功能性与多样性的tcr* 获得mhc的限制性 * 获得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了解:b细胞发育过程。【复习思考题】1、 试述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阴性选择的意义。2、免疫细胞的来源?第十章 t淋巴细胞【目的要求】掌握:t细胞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th、tc亚群特性及功能。熟悉:熟悉其他t细胞亚群特性及功能。t细胞的杀伤机

15、制。【复习思考题】1、 试述t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生物学作用?(1)tcr-cd3复合物:t细胞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基础(2)cd4和cd8:t细胞识别抗原的共受体,辅助tcr识别抗原并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的传导。(3)协同刺激分子:cd28和ctla-4:调控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cd2:介导t细胞旁路激活途径及效应阶段的激活途径 cd40l:活化b细胞 lfa-1:促进t细胞和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4) 丝裂原受体:pha,cona。促进t细胞的增殖,检测t细胞的功能 2.th、tc亚群特性及功能(1) th:cd4+辅助性t细胞,(1)th1细胞分泌il-2,ifn-,tnf等

16、细胞因子,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2)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9,il-10,il-13等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抗体的生成。(2) tc:cd8+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2、 t细胞亚群及功能?(1) cd4+辅助性t细胞:th1:分泌细胞因子il-2,ifn-,tnf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th2:分泌细胞因子il-4,5,6,9,10,13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抗原生成。(2) cd8+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3) 调节性t细胞:负向调节免疫应答,诱导自身免疫耐受。3、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第十一章 b淋巴细胞【目的要

17、求】掌握:bc的重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1) bcr-ig/ig复合物:b细胞的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后启动b细胞。(2) cd19,cd21,cd81,cd225:b细胞的共受体,增强b细胞对抗原的敏感性。(3) cd40:b细胞的协同刺激分子,启动b细胞的第二信号,活化b细胞(4) mhcii类分子:专职性apc,抗原提呈(5) 丝裂原受体:lps,促进b细胞增殖,检测b细胞功能【复习思考题】1、 试述b2细胞的功能?介导体液免疫2、试述b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第十二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目的要求】掌握:抗原提呈细胞概念、种类(bc、dc、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特点。抗原提呈细胞概念

18、: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递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种类:(1)树突状细胞(dc):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apc,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2)单核巨噬细胞(mps):吞噬和消化作用杀伤肿瘤细胞,加工和提呈抗原,参与免疫调节,介导炎症反应。(3)b淋巴细胞:bcr途径 b细胞表面的bcr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再进行内吞。第十三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目的要求】掌握:一.免疫应答概念、类型及基本过程;免疫应答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类型: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

19、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基本过程:分三个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活化增殖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识别启动阶段:1.apc对抗原肽的加工,处理和提呈;2.(双识别1)tcr对apcs表面mhc相关抗原肽的识别;3.(双识别2)共受体cd4和cd8分子与mhc分子结合:形成在识别抗原时的mhc限制;4.共刺激分子间的结合:主要是cd28与b7-1和b7-2结合。(2)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阶段:1.(双信号1)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结合后抗原引发的信号;2.(双信号2)apc表面共刺激分子提供的活化信号;3.细胞因子的作用。4.t细胞增殖和分化:t细胞克隆增殖

20、(il-2的作用)后分化为效应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2. 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 t细胞活化信号1抗原识别信号;t细胞活化信号2共(协同)刺激信号1.(双信号1)tcr与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结合后抗原引发的信号;2.(双信号2)apc表面共刺激分子提供的活化信号(1)活化信号1 (抗原识别信号) * 双识别:tcr-肽/mhcii/mhci * 共受体:cd4-mhcii, cd8-mhci * 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2)活化信号2 (协同刺激信号) * 如b7-cd28等黏附分子对的结合(3)细胞因子(如i

21、l-2等) * 也是t细胞充分活化重要条件3. cd4+tc及cd8+tc介导的免疫效应;(1) cd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1)th1细胞的效应:参与吞噬细胞介导的对胞内感染微生物的防御反应。(2)th2细胞的效应:参与在ige和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2) cd8+tc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4. 细胞免疫应答的病理生理学意义。1.抗胞内感染作用 2.抗tu 3.参与免疫病理损伤 1)移植排斥反应 2)迟发型超敏反应 3)aid5. b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活化信号1.bcr介导的信号传导活化信号2 (共刺激信号) * 初始th的激活:apc(dc)向初始cd4t

22、细胞提供双信号及ck, 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效应th细胞; * b细胞递呈抗原:b细胞通过bcr摄取抗原,处理成肽,与mhc-ii 分子结合成复合物,递呈给抗原特异性th细胞; * 效应th细胞与特异性b细胞的结合:th细胞的tcr识别b细胞递呈的抗原,th-b细胞特异性结合; * 共刺激信号:效应th细胞的cd40l与b细胞的cd40结合,向b细胞提供共刺激信号6. b细胞对td抗原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以及抗原诱导的b细胞活化:1.单识别启动免疫应答:b细胞通过bcr识别特异性抗原。2.双信号活化b细胞:第一信号为bcr介导的信号传导过程;第二信号为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

23、表面mhcii类分子和由补体蛋白提供的活化的共刺激分子(如b7分子)表达增加,激活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2) 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活化的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d40,il-2,il-4,il-6),与cd40l一起共同刺激b细胞分化.(3) 抗体重链类别转换:igm和igd在受cd40和细胞因子作用后发生重链类别转换,开始生成,和的igg,iga和ige抗体。(4) 抗体亲和力成熟。7.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及意义;(一)初次免疫应答:是ag物质初次进入机体引起的ir 其特点: 潜伏期长(1-2周),ab效价低,维持时间短, 主要是igm,为低亲和力ab(二)再次免疫应答:在初次

24、应答后的ab下降期,机体再次接受相同ag刺激时所发生的ir 其特点: 潜伏期短(1-3天), ab效价高,维持时间长,主要是igg, 为高亲和力ab8. 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1、 中和作用2、联合调理作用3、adcc4、激活补体5、参与免疫病理损伤熟悉:t 、b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cd8+tc的杀伤机制。了解: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复习思考题】1、简述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2、举例说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3、简述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及意义。4、简述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效应。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目的要求】掌握

25、:一.固有免疫的概念及特点;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固有免疫的概念: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生而具有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其作用迅速广泛,不针对某一种病原体。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1.免疫屏障:体表屏障和内部屏障 2.固有免疫的细胞:各类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t细胞和b1细胞。 3.固有免疫分子:补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2. nk细胞生物学效应及杀伤特点。 主要生物学效应:1.细胞毒效应:机制为adcc作用和分泌穿孔素,颗粒酶杀伤感染胞内寄生微生物的靶细胞。2.产生细胞因子。 杀伤特点:无须致敏、无mhc限制性熟悉: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复习思考题】1、 试述固有免疫的概念及

26、组成。2、 固有免疫的作用特点?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目的要求】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及意义。免疫耐受的概念:指在一定条件下,机体is接触某种抗原后所表现出的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无应答或低应答状态。意义:理论上:有助与认识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免疫自稳; 实践上: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以防治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移植排斥反应; 解除免疫耐受有利于对病原体的清除及肿瘤的控制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1.i、和型超敏反应由抗体介导;型超敏反应由t细胞介导。2.补体参与、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才能致病的只有型超敏反应。【复习思考题】1、 试述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已

27、致敏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而产生的生理功能紊乱或机体组织损伤。分型:分为4型:1.i型,即速发型超敏反应;2.ii型,即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3.iii型,即免疫复合物型;4.iv型,即迟发型超敏反应。2、 试述、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一)i型超敏反应:概念: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后,与肥大细胞和噬碱性粒细胞上的ige发生交联,导致脱颗粒和活性介质的释放,数分钟内出现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等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介导。 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型抗体应答,产生的ige型抗体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的fc

28、eri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2)发敏阶段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通过与致敏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的结合(使膜表面fceri交联 ),使之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3)效应阶段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过敏反应阶段。临床常见疾病:1.过敏性休克2消化道过敏反应3呼吸道过敏反应4皮肤过敏反应(2) ii型超敏反应:概念: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发生机制:1.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经典途径)2.调理吞噬 (通过促进吞噬细胞作用)3. adcc作用

29、(通过nk细胞杀伤)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肾小球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3) 型超敏反应:概念:由中等大小可溶性ic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嗜碱性、嗜中性粒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反应机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免疫复合物的致病机制1.补体的作用:经经典途径产生过敏毒素,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局部水肿。 2.中性粒细胞:局部中性粒细胞聚集,释放蛋白水解酶等物质,使血管基底膜及周围组织损伤。 3

30、.血小板的作用:ic及c3b使血小板活化,产生5-羟色胺等物质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等。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arthus反应和类arthus反应(2)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4) 型超敏反应:概念: 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发生机制:常见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传染性超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3、举例说明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1.查明变应原,避免接触;2.脱敏治疗和减敏疗法;3.阻止生物活性介质释放;4.生物活性介质拮抗剂;5.改变效应器官反应性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病【目的要求】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