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_第4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孟德尔遗传学定律20161016孟德尔遗传定律练习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中的遗传问题()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2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需对母本 采取的措施是 ()开花前人工去雄开花后人工去雄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去雄后自然受粉去雄后人工受粉受粉后套袋隔离A. B . C . D .3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假说最重要的证据是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

2、等位基因发生分离B.亲本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杂合子自交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3: 1D.杂合子测交后代产生的性状分离比为1:14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自花传粉、闭花传粉的豌豆是孟德尔杂交试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运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D.进行测交试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5 .基因型为RrYY的生物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其基因型的比例为A. 3:1 B , 1 : 2: 1 C . 1:1:1:1 D , 9:3:3:16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将纯种的黄色

3、圆粒( YYRR与纯种的绿色皱粒(yyrr )豌豆杂交,F2 种子为480粒,从理论上推测,F2种子中基因型与其个体数基本相符的是A. yyrr , 20 粒 B . YyRR 60 粒C. YyRr, 240 粒 D . yyRr, 30 粒7 .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是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 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A. 1: 0 B . 1: 2: 1 C .1:1 D . 1: 1 : 1: 18 .基因型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 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

4、表 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A. 1/4 B .3/8 C . 5/8 D . 3/49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i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 E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 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 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1/8B.3/8C.1/16D.3/1610 .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 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

5、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 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 F 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F 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11.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 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可能是A. 1 : 3、1 : 2 : 1 或 3 : 1BC. 1 : 2 : 1、4 : 1 或 3 : 1D12.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F2的分离比可能为 9 : 7、9 : 6 : 1或15 : 1 ,那么F1与双

6、隐,3:1、4: 1 或 1:3,3:1、3: 1 或 1:4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20%, Aa基因型的百分比为 80%, aa基因型(致死型)的百分比为 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 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A. 9/25B . 3/7 C . 2/5D . 1/213.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 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 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只研究茎秆高度的遗传,则图中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

7、为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中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D.乙植株自交后代中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二第II卷(非选择题)三、综合题(题型注释)14 .玉米胚乳蛋白质层的颜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G c和P、 p两对基因共同作用决定, Cc控制玉米基本色泽有无, C基因为显性;P、p分别控制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紫色和红色) ,当C 基因存在时,P和p基因的作用都可表现,分别使玉米胚乳蛋白质层出现紫色和红色,当只有 c基因 存在时,不允许其它色泽基因起作用,蛋白质层呈现白色。(1)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的遗传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 关

8、系。(2)现有红色蛋白质层植株与白色蛋白质层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紫色蛋白质层个体,则亲代基因型 为。(3)若(2)小题中的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 , F1自交,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3)小题F2中的红色蛋白质层个体自交,则所得 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若白色蛋白质层杂合子自交,则后代中胚乳细胞的基因型有 种,分别是。15 .某种植物蔓生和矮生(0.5m)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蔓生植株和矮生植株杂交,F2代中蔓生:矮生为3:1.后发现蔓生植株的高度范围在1.0? 3.0m之间,蔓生植株的高度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与 D、d独立遗传。现

9、有两种假设,假设一:A、B对a、b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即高度随显性基因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假设二:A、B对a、b完全显性,即只要有A或B基因就表现为高株。 (1)以上性状的遗传符合 定律。(2)现用纯合的株高3.0m的蔓生植株和隐性纯合矮生植株进行杂交得 Fi,Fi自交的F2,若假设一成立, 则F2中2.0m蔓生所占的比例为 ;若假设二成立,则 F2的性状分离比为高株蔓生:矮株 蔓生:矮生=。(3)用纯合的蔓生植株作母本与矮生品种进行杂交,在Fi中偶尔发现了一株矮生植株。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当雌配子形成时,或。16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

10、色体上。花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表现型白花上白花黄花金黄花基因型AAAaaaBaaD_aabbdd请回答:(1)白花(AABBDDX黄花(aaBBDD ,Fi基因型是,Fi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2)黄花(aaBBDD X金黄花,F 1自交,F2中黄花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 例是。(3)预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 的.个体自交,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 。17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色产生机理为:白色前体物一黄色一红色,其中 A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控制黄色,B基因控制红色。研究人员用纯种白花和纯种黄花杂交得Fi, Fi自交得F2,实

11、验结果如下表中甲组所示。组别亲本F1F2甲白花X黄花红花:黄花:白花=9 : 3 : 4乙白花X黄花红花:黄花:白花=3 : 1 : 4(1)根据甲组实验结果,可推知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2)研究人员某次重复该实验,结果如表中乙组所示。经检测得知,乙组F1的2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由此推测乙组中F1的2号染色体的缺失部分 (包含/不包含)A或a基因,发生染色体缺失的是 (A /a )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3)为检测某红花植株(染色体正常)基因型,以乙组F1红花作亲本与之进行正反交。若正反交子代表现型相同,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若正交子代红花:白花=1

12、 : 1,反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该待测红花植株基因型 为。若正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反交子代红花:黄花:白花=9 : 3 : 4,则该待测红花植株基因型为。18 .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 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 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1)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 株高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矮茎白花植

13、株的基因型有 种。(2)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3)取F1的高茎植株的叶肉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新个体甲,则甲为 倍体生物,植株甲自交,子代的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 。19.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雌花序,侧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 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 ),试根据下图分析回答:甲(DMIQjc乙(tMrr)|叩产时值75|-|I 1 II n

14、II n .r0事秆育秆僵钎密秆a抗病易感痛抗病易感病图I图2(1)玉米的等位基因 R r的遗传遵循 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其具体做法是 。(2)将图1中F1代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 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 2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 c 丙的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3)已知玉米高秆植株易倒伏。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图1中的程序得到F2代后,对植株进行 处理,选出表现型为 植株,通过多次自交并不断选择后获 得所需的新品种。(4)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植株存活率是1/2 ,高秆植株存活率是2/3 ,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 1,据此得出上图

15、1中F2成熟植株表现型有 种,比例为 (不论顺序)20.基因A和a、B和b同时控制菜豆种皮的颜色,显性基因A控制色素合成,且 AA和Aa的效应相同显性基因B淡化颜色的深度(B基因存在时,使 A基因控制的颜色变浅),且具有累加效应。现有 亲代种子P1 (纯种,白色)和 P2 (纯种,黑色),杂交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 白色x 黑色F,黄羯色R黑色 黄褊色 白色3 :6.7(1)两个亲本P1和P2的基因型分别是 。 F2中种皮为黄褐色的个 4本基因型:。(2)让纯种白色菜豆植株和纯种黑色菜豆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植株所结种子均为黄褐色种皮。请写出可能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 。(3

16、) F2中种皮为黑色的个体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子在黑色个体中占 。要想 通过实验证明F2中某一黑色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将其与F1杂交,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21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A、a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R 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 (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下图:(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 和。(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丁的基因型是 。(3)若F

17、1自交,后代植株的表现型为光颖抗锈的比例是 ,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4)若以甲乙植株为亲本获得毛颖抗锈且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可采用杂交育种的实验程序,请完善实验步骤:第一步:让 产生F1;第二步:让 F1自交产生F2;第三步:选出F2中 的个体,直至 为止,即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毛颖抗锈的新品种。22. I .豌豆种子的子叶颜色有黄色和绿色 ,由等位基因 Y y控制,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粒,由等位基 因R r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某科技小组同学按照孟德尔的豌豆遗传实验方法,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统计如下:组别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数量黄圆黄皱绿圆绿皱甲组黄色皱粒X黄色皱粒030409

18、8乙组黄色圆粒X黄色圆粒31510110832(1)通过 组实验结果可看出,种子形状中的 粒为显性性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基因分离、基因自由组合)规律。(2)请按甲组方式写出乙组亲本的基因组成:甲组: Yyrr青Yyrr 乙组: 4(3)乙组亲本中的黄色圆粒能产生 种类型白配子,其配子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II .桃子中,毛状表皮(A)对光滑表皮(a)为显性,卵形脐基因(B)和无脐基因(b)的杂合子表 现为圆形脐,假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纯合的毛状、无脐品种与另一纯合的光滑、卵形脐品种 杂交。请回答:(1) F2中表现型为毛状卵脐的比例为 。(2) F1与光滑卵脐亲本回交产生后代

19、的表现型有: ,其中光滑圆脐的基因型 是,占后代的几率是 。23.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抗病( A对易感病(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且两 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1)两株植物杂交,F1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 3/8,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Fi, F1自交时,若含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与Fi代相比,F2代中,B基因的 基因频率 (变大、不变、变小)。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3)由于受到某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株基因型为 Bb的高茎植株幼苗染色体加倍成为基因型为BB

20、bb的四倍体植株,假设该植株自交后代均能存活,高茎对矮茎为完全显性,则其自交后代的表现 型种类及其比例为 。让该四倍体植株与正常二倍体杂交得到的植株是否是一个新物种? ,原因是 。(4)用X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花粉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雌蕊柱头上,得Fi共1812株,其中出现了一株矮茎个体。推测该矮茎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高茎基因(B )突变为矮茎基因(b );X射线照射导致少数花粉中染色体片段缺失,使高茎 基因(B )丢失。为确定该矮茎个体产生的原因,科研小组做了下列杂交实验。(染色体片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

21、死。)请你根据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F1代矮茎植株与亲本中的纯种高茎植株杂交,得到种子; 第二步:种植上述种子,得F2代植株,自交,得到种子;第三步:种植F2结的种子得F3代植株,观察并统计 F3代植株茎的高度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代植株的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 ,说明F1中矮茎个体的出现是花粉中高茎基因(B )突变为矮茎基因(b )的结果;若F3代植株的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 ,说明F1中矮茎个体的出现是 B基因所在的染 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试卷第7页,总6页1 . B2. C3. D4. B8. C9. B10. D 11 . A14. (1)线性5. B6. B7. B12. B 13. B(2)(3)(4)(5)CCpp ccPP紫色蛋白质层:红色蛋白质层: 红色蛋白质层:白色蛋白质层白色蛋白质层 =9:3:4=5:14 cccPPP cccPPp cccPpp cccppp15. (1)基因的自由组合(2)9/3245:3:16(3)D基因突变为d基因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或含D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环境影响基因表达)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