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案例分析调查范文_第1页
学前心理案例分析调查范文_第2页
学前心理案例分析调查范文_第3页
学前心理案例分析调查范文_第4页
学前心理案例分析调查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前心理案例分析调查范文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心理学基 础,即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所有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 律的教育都是错误的,为此 为大家整理了学前心理案例分析,欢迎 参阅。目标: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所给出的案例。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分析步骤:1、读题,看清楚案例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问题,找出题中做的对或不对的地方。3、回想与题目中相关的理论点。答题步骤:1、说出该案例涉及的核心观点,或者简要说出案例中合理或不 合理的现象。2、结合观点分析案例中的现象。3、根据需要,给予恰当的建议。答题时间:5分钟。时间分配:2-3,1-4理论回顾:细分来讲:师幼互动、教

2、学方式、环境创设等涉及的是教育学,也就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言行举止的分析都是心理 学的范围。1、心理学的知识框架(1) 认知发展: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2) 情绪情感(3) 社会化:语言、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道德。(4) 个性:气质、性格、自我意识与性别化。实战演练:心理学分析1、小军是个3岁6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 父母很喜欢他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军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 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

3、, 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军父母的态度和 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军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 军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2、一次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辨别乐音与噪音。当我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这是好听的音乐;而当播放噪音时,孩子们都捂住了耳朵。我问:“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大部分孩 子说不好听,只有源源大声地说:“这个声音好听!”我非常不高兴, 瞪着源源说:“这么吵闹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我正想批评他,可看 他一脸的委屈,我忍住火气问:“为什么你会觉得这声音好听呢?”源源轻声地说:“你不是说过聪明的孩子和别人想的答 案不一样吗?”我一时无言

4、以对。许久,我才说:“源源,你真的觉得 这个声音好听吗?”源源摇了摇头。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这一师幼互动情境中教师回应的质量, 并尝试提出你的回应对策,并对此类现象作出评价和反思。3、角色游戏时,我看到凯凯和小朝两人当“乞丐”,他们一人拿 着一个碗弯着腰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说:“可怜可怜我吧!给我点 吃的,给我点钱吧!”看到这情景,我心想他们只是觉得好玩模仿一 下而已,也没太在意。第二次角游时,我发现他们还是当小乞丐,我 仔细地观察他们:凯凯说:“我趁他们不注意,偷拿了一个面包。”小 朝也说:“对啊,我看他们都很忙,偷偷抓了一把钱,当乞丐太舒服了,要不到东西还可以去偷,什么都不用做就有东西

5、吃,有钱赚” 。 看到他们这样,其他的小朋友也好奇地围了过来,学着他们的样子当 起了“小乞丐”而且兴致勃勃的。看到这种情景,我本想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可又仔细想了一下, 这样批评他们有用吗?于是我不急于批评,而是否定了他们这种行为。 我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正面教育, 你们知道吗,乞丐是很不光 彩的事情,会受到别人的歧视如果不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就永远也吃不饱,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只能一辈子当乞丐。4、 一名六岁的幼儿,在1分钟内正确记住了17位数字:81726354453627189 。而另外一个小朋友却没记住几个。-看上去如此复杂的数字,孩子怎么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记住呢?请运用所学幼儿教

6、育理论分析这一现象, 并谈谈如何在教育中适 当应用规律。5、幼儿园里打预防针,小班幼儿打针时哇哇大哭,有的甚至还 没有打针就声泪俱下、奋力反抗。而大班幼儿虽然也很疼,却忍住不 哭,并且打完针后还在小弟弟、小妹妹面前表现出“不疼”“不怕”的勇敢样子。用所学的关于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特点的知识解释和分析案例中 大小年龄班幼儿的行为表现差异。学前心理案例分析篇二【案例】:当宝宝哭的时候,妈妈在抱起宝宝的同时,用摇鼓弄出声音,宝 宝不哭了,后来,当宝宝再哭的时候,妈妈用摇鼓弄出声音,宝宝停 止了哭泣,请问这是为什么 ?青说明原理。【条件反射,在外界刺激的条件下,婴儿建立了条件反射】【案例】给幼儿观看两只机

7、器蜗牛,一只爬得快,另一只爬得慢, 当快蜗牛停下来的时候,慢蜗牛还在爬,但是最终未能赶上快的蜗牛。 让幼儿回答哪一只蜗牛先停下来, 大部分幼儿说慢蜗牛先停下来,这 是为什么?请结合感知觉理论分析。【幼儿的时间知觉的发展和成熟比较晚, 幼儿借助距离的长短认 识时间概念, 认为走的路程短,时间就短,是典型的时空关系的混 淆。】【案例】有一位教师在教幼儿背诵前,先把诗的内容绘成美丽的 图画,再用故事形式向幼儿讲述诗的 内容,进而引导幼儿对诗中提 及的“眠”、“晓”、“啼鸟”等进行讨论,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他 们理解。你觉得老师的做法符合幼儿记忆的特点吗 ?为什么?【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幼儿的记忆特点

8、。由于幼儿的形象识记优于语词识记,幼儿喜欢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对感兴趣 的事物识记效果比较好,教师用故事的方式吸引了幼儿的兴趣, 识记 的效果当然比单调的灌输要好得多。】【案例】20xx年春晚,一个小女孩背诵百家姓的镜头给很 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各方争论。请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 分析评价之。【幼儿的容易运用机械记忆,所以在记忆百家姓这些无意义 字符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 要认为这是什么特殊的能力, 更不能将其作为“神童”的标志。】【案例1】周二的早上入园时,小强对老师说:“昨天,我和爸 爸妈妈去海南岛 玩儿了,太好玩了,还潜水了 ??”老师愣住了,昨 天是星期一,小强在

9、幼儿园啊!于是就批评小强:“爱撒谎的孩子不是 好孩子! ”请分析小强的行为,并对教师的评价做分析。【由于幼儿的记忆不精确、不完整,经常记住非本质、富有情绪色彩的或感兴趣的内容,常常把主观 想象的事物和现实中的事物混 为一谈,所以容易歪曲事实,千万不能借此认为是品德出现问题。 】【案例2】一个孩子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幼儿很想去看妈妈,但 是大人不允许。过了两天,幼儿告诉老师:“我到医院去看妈妈了。” 请分析幼儿的反应。【1幼儿的情绪对其认知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孩子很想去看 望妈妈,受情绪的强烈作用,孩子会出现歪曲事实的反应 2幼儿常常 把主观想象的事物和现实混淆,出现记忆的不精确。】【案例】中

10、班幼儿小涵拿起画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 念念有词:“我画小白兔??哦,小 白兔吃什么呢?来,吃红萝卜吧? 啊,天黑了,要回家了,开火车啦??”她对着画好的小火车开心地说:“你要好好跑啊??我要去小熊家了 ??”请分析小涵的行为。【无意想象是幼儿主要而又典型的想象形式。无预定的目的性,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零散,仅仅满足与想象的过程,而且容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案例】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一个细长些,一个粗矮些,把 其中一个杯子盛满水,当着 4岁儿童的面把水倒进另一个杯子里, 他会认为现在的杯子里的水和刚才不一样多, 细长杯子的水更多。请 分析幼儿的反应。【由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受

11、感知觉的制约,幼儿不能全面 地看待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思维带有片面性,所以幼儿更愿意相 信看到的现象,于是作出“细长杯子中的水位高”这样的判断。 】【案例】老师让幼儿把分别画有“手套”、“脚”、“袜子”、“手” 的4张图片分成两组。小强分成“手套”和“手”,“脚”和“袜子” 两组。其理由是:手套是戴在手上的,袜子是穿在脚上的。小明分成“手套”和“袜子”,“脚”和“手”两组。其理由是:手和脚是人身体上的东西,手套和袜子是服装类。【两位幼儿的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小明的概念掌握的水平强于 小强,因为小强的概念掌握是基于事 物的具体特征,而小明已经初 步有了类的概念。】【案例】要求4岁的萍萍和6岁的

12、丹丹从画有人、车、马、 虎4张图片中取出1张与其他3张不属 同一类的图,她们都能 将“车”取出。但是,萍萍解释取出“车”的原因是“人、马、虎都 有头、身子、 脚”,丹丹解释取出“车”的原因是“人、马、虎都是 活的、有生命的”。分析两名幼儿的反应。【两位幼儿的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6岁幼儿的概念掌握水平强 于4岁的幼儿,已经初步有了类的概念。而 4岁的萍萍概念掌握 的水平还停留在基于事物的具体特征,没有形成类概念。】【案例】3岁的海若把吃了一半的巧克力埋在土里, 一边埋一边 说:“巧克力快快长大,过几天我就可以吃到又大又香的巧克力啦 !” 请分析海若的行为。【推理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若的行为反

13、应了她的推理和概 括处于具 体形象水平,对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进行归纳推理, 她看到植物的种子种在土里可以长出苗,借此认为巧克力也可以。】【案例1】理论上除法比加法更难掌握,但幼儿能解决“ 6个 苹果,你与哥哥一人分几个”这样的除 法问题,却不能解决“ 3+2等 于几”这样的加法问题。你认为矛盾吗?试分析之。【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具有经验性和自我中心的特点,苹果是吃的东西,分东西吃也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而“ 3+2等于几”这样的加法问题却是和幼儿的生活几乎没有关联 的,而且也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幼儿能解决“ 6个苹果,你与哥 哥一人分几个”这样的除法问题,却不能解决“

14、 3+2等于几”这样的加法问题。】【案例2】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助人为乐”,王老师编了一个小 故事并请几个孩子表演,让全班小朋友 看见故事里的哥哥姐姐因为 帮助别人而快乐的样子。请分析老师的行为。【由于言语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 幼 儿常常依靠行动和形象来理解事物, 教师通过编故事、表演等方式, 把“助人为乐”行动化,具体化,有助于孩子理解。】【案例1 :明明的外婆叫他的舅舅“儿子”,明明说:“舅舅都长胡须了,怎 么能是儿子呢?”分析明明的话。【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表面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认为 儿子总是小孩,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也是儿子。【案例2上课时,小班的李老

15、师看见小红低头在玩黏黏纸, 李 老师大声地说“小红,你在干什么?快看到老师这里来。”请分析小 红的行为,并对教师作出分析。【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 有意注意只是初步形成,在 成人的帮助下,幼儿开始调节自己的 注意,明确注意的目的和任务, 李老师用语言提示和组织幼儿的注意活动,会促进幼儿有意注意的发 展,同时,要看到,由于李老师的教学内容对幼儿的刺激度不强, 从而导致幼儿的注意分散,作为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形象、生动 的教具和材料来集中幼儿的注意。】【案例】6岁的小丽上大班,她妈妈经常表扬小丽在家很省心, 因为她可以一边画画,一边吃东西,而且还能一边看小人书、玩积木, 几个活动同时进行

16、。但是,老师却反映:小丽在课堂上总是不能集中 精力完成任务,做事情常半途而废,喜欢玩自己的小玩具,做小动 作。为什么老师和妈妈的评价会不同?【妈妈关注的是注意的分配,教师关注的是注意的稳定性,这是 注意的两个不同的品质。】【案例】爸爸妈妈带着 5岁的小明逛动物园,爸爸和小明比赛 数猴子、数老虎、数孔雀??结果每次 都是爸爸赢。爸爸想教小明一 次数五个、数三个、数两个,可都教不会。请结合幼儿注意的特点进 行分析。【5岁幼儿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注意不稳定,尤其容易 受新异的、鲜明的、活动的刺激物的吸引而转移注意,动物园的动物 是新异的、鲜明的、活动的刺激物,而数数是不具备这些特点的,所 以小

17、明不会将注意稳定到数数上。】【案例】津津4岁,妈妈用看图识字的方法教津津识字,发现 不理想,又在白纸上手写汉字,让津津逐个认读,效果依旧不理想, 后来她又买来一套无图识字卡片,并采取了激励措施:每天认识10个字,就可以得到一颗星星,起初,津津也很有劲头,可是好景不长,很快津津失去 了兴趣,虽然能认识 200多个汉字,但是还是不能独立阅读 ??请 分析津津和妈妈的行为。【幼儿识字的特点是整体性、形象性、选择性和趣味性。津津的 妈妈没有 考虑这些特点,用机械的成人的方式让孩子认字,而且严 重违背孩子的兴 趣,还有,儿童不应该是先识字后学习阅读,而应 该是在阅读的过程中, 在建构文字符号意义的过程中

18、自然而然地学 习识字。【案例】很多幼儿进入幼儿园,先学会说“再见”,而“早上好” 则较晚才学会。这是什么原因?请分析之。【这是由儿童的情绪动机作用决定的, 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下,儿 童愿意学习和活动,学东西比较快,反之,则慢。由于小班幼儿的情 绪发展特点是直接的、外显的、冲动的,孩子刚刚上幼儿园,对父母 的依恋导致其不想上幼儿园,所以当离园的时候,和教师说“再见” 是愉快的情绪状态,而早上上幼儿园,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生 活,要说“你好”,是不愉快的情绪状态,所以,孩子先学会说“再 见”,而“早上好” 则较晚才学会。【案例1 在幼儿看过的图书中,经常会留下大灰狼、巫婆等反 面角色被孩子用指甲

19、抠破、撕裂或用笔乱涂的痕迹。请结合心理学相 关理论分析评价之。【幼儿的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具有较多的冲动性,思维表面和具 体,受“大灰狼”、“巫婆”等反面角色的刺激,幼儿产生了强烈的憎 恶情绪,在这样的情绪激发和促进下,幼儿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行为。】【案例2】教师问幼儿:“有两个香蕉,哥哥吃了两个,还有几 个?”孩子没有回答,却大哭起来:“哥哥吃完了,我吃什么啊?”【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密切,情绪对幼儿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 起着激发、促进,或抑制、延缓作用。幼儿的认知活动带有明显的无意性特点,受情绪的影响制约非常大,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因为关 注到“香蕉没了”,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抑制了认知活动的

20、进 行。】【案例】让幼儿对自己的绘画和泥工作品同别人的作品做比较性 评价。当幼儿知道比较的对象是老师的作品时,尽管那些作品比自己的作品还差(实际上上是幼儿的作品),幼儿总是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如对方。 而当幼儿被告知比较的对象也是幼儿的作品时, 则总是评价自己的作 品比别人好。这是为什么?清用 相关的理论分析之。【由于幼儿的自我评价的水平比较低,具有依从性、被动性、表 面性和局部性,还受主观情绪的干扰,不稳定,所以会主观地认为老 师的作品一定会比自己的好,受依从性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基本上 受教师评价的制约,所以孩子不会独立对自己的作品做出正确的评 价。】学前心理案例分析篇三案例分析:幼儿教育现象

21、目标: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所给出的案例。理论:心理学和教育学分析步骤:1、读题,看清楚案例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问题,找出题中做的对或不对的地方。3、回想与题目中相关的理论点。答题步骤:1、说出该案例涉及的核心观点,或者简要说出案例中合理或不 合理的现象。2、结合观点分析案例中的现象。3、根据需要,给予恰当的建议。答题时间:5分钟。时间分配:2-3,1-4理论回顾: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几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要有心理学基础,即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所有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 律的教育都是错误的,细分来讲:师幼互动、教学方式、环境创设等 涉及的是教育学,也就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言行

22、举 止的分析都是心理学的范围。1、心理学的知识框架(1) 认知发展: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2) 情绪情感(3) 社会化:语言、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道德。(4)个性:气质、性格、自我意识与性别化。实战演练:心理学分析1、 小军是个3岁6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 父母很喜欢 他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军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 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 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 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军父母的态度和 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军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 军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2、一次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辨别乐音与噪音。当我播放优美、 抒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这是好听的音乐 ;而当播放噪音时, 孩子们都捂住了耳朵。我问:“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大部分孩 子说不好听,只有源源大声地说:“这个声音好听!”我非常不高兴, 瞪着源源说:“这么吵闹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我正想批评他,可看 他一脸的委屈,我忍住火气问:“为什么你会觉得这声音好听呢?”源源轻声地说:“你不是说过聪明的孩子和别人想的答 案不一样吗?”我一时无言以对。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