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患者患者身份识别身份识别 与与安全转运安全转运急诊科急诊科 吴妙金吴妙金身份身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份:社会社会姓名姓名身份证身份证医院医院患者患者手腕带手腕带(id)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性患者身份识别的重要性患者:医疗护理操作的对象。患者:医疗护理操作的对象。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患者身份识别是诊疗活动中的重要步骤。 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是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的基础确执行的基础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患者身份识别的内容姓名姓名 床号床号 科室科室 性别性别 年龄年龄住院号住院号 门诊号门诊号患者身份识别原则患者身份识别原则应注意获得资料的准确性
2、。应注意获得资料的准确性。在诊疗活动中,应主动使用在诊疗活动中,应主动使用两种以上两种以上患者患者身份识别方法,身份识别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作为识别依据。急诊急救中,一时无法辨别患者身份时,急诊急救中,一时无法辨别患者身份时,可先给患者临时命名或编号,待病情稳定后可先给患者临时命名或编号,待病情稳定后再作进一步的身份确认。再作进一步的身份确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及程序1.为了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必为了医疗安全,来院就诊的每位病人必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首页上须如实填写门诊病历和住院病历首页上的身份信息。的身份信息。2.门、急诊患者身份识
3、别:门、急诊护士门、急诊患者身份识别:门、急诊护士在对病人进行评估时需核对病人姓名、在对病人进行评估时需核对病人姓名、年龄、性别、病历号等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历号等基本信息。3.住院患者身份识别住院患者身份识别(1)每位入院病人到达病区时,责任护)每位入院病人到达病区时,责任护士应核对住院病历首页上的科室、病人姓士应核对住院病历首页上的科室、病人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信息是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信息是否与病人就诊卡、住院证上的信息相符。否与病人就诊卡、住院证上的信息相符。(2)采用手腕带信息标明住院病人身份,)采用手腕带信息标明住院病人身份,作为诊疗操作前查对依据。作为诊
4、疗操作前查对依据。(3)建立和执行住院患者)建立和执行住院患者手腕带标识手腕带标识管理制度。(4)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志,腕带上标注医院名称、科身份识别标志,腕带上标注医院名称、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佩戴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佩戴腕带时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若损坏更新,同样需经两人核对。对,若损坏更新,同样需经两人核对。(5)佩戴手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病)佩戴手腕带前,应仔细核对患者病历。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历。要求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对无法沟通的病人,应请在
5、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通的病人,应请在场的家属证实患者的身份份(6)在对病人实施任何检查、诊疗操作)在对病人实施任何检查、诊疗操作前或转运病人前应核对手腕带信息,并前或转运病人前应核对手腕带信息,并让患者自己陈述姓名,确认病人身份。让患者自己陈述姓名,确认病人身份。(7)对手术中取下的手腕带,术后应与)对手术中取下的手腕带,术后应与病人病历一同带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病人病历一同带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与接病人护士交接清楚,病人回病房或与接病人护士交接清楚,病人回病房或icu确认病人身份后立即补上。确认病人身份后立即补上。4.转接和交接班时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转转接和交接班时准确识别患者身份。转接分两
6、种:即病区内患者转床(含主管医接分两种:即病区内患者转床(含主管医生交接班时)和科室之间转接患者,均要生交接班时)和科室之间转接患者,均要识别和核准患者身份。由转诊医生和护士识别和核准患者身份。由转诊医生和护士同接诊医生和护士跟患者(家属)或受委同接诊医生和护士跟患者(家属)或受委托人核对。托人核对。患者身份识别程序患者身份识别程序医务人医务人员在给员在给问诊患问诊患者进行者进行各种诊各种诊疗及操疗及操作前,作前,必须与必须与患者或患者或家属共家属共同核对同核对患者姓患者姓名、性名、性别等识别等识别患者别患者身份。身份。对能有效对能有效沟通的患沟通的患者,医务者,医务人员在执人员在执行医疗活行
7、医疗活动中,让动中,让患者及家患者及家属参与医属参与医疗安全,疗安全,复述姓名复述姓名、性别、性别、床号等确床号等确认无误后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方可执行。在实施任在实施任何介入或何介入或有创治疗有创治疗活动前,活动前,实施者亲实施者亲自与患者自与患者(家属)(家属)沟通,作沟通,作为最后确为最后确认的手段认的手段,以确保,以确保正确的患正确的患者实施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确的操作。手术患者的核手术患者的核对:手术前病对:手术前病区护士、麻醉区护士、麻醉前手术室护士前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与麻醉医师、手术前手术医手术前手术医师必须通过手师必须通过手腕带上的床号腕带上的床号、姓名年龄、姓名年龄、病区、住院
8、号病区、住院号、血型、手、血型、手术部位、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核对术名称核对患者的信息患者的信息,确保无误,确保无误后方可实施后方可实施手术。手术。在标本采在标本采集、给药集、给药、输血或、输血或血制品、血制品、发放特殊发放特殊饮食、诊饮食、诊疗活动等疗活动等操作前,操作前,必须严格必须严格执行患者执行患者身份识别身份识别查对制度查对制度,至少使,至少使用姓名、用姓名、性别、床性别、床号等识别号等识别患者身份患者身份。对无法有效对无法有效沟通的患者沟通的患者,如手术、,如手术、昏迷、神志昏迷、神志不清、新生不清、新生儿、镇静期儿、镇静期间、无自主间、无自主能力的重症能力的重症患者,在各患者,在各
9、项诊疗操作项诊疗操作前必须使用前必须使用手腕带上的手腕带上的姓名、性别姓名、性别、床号等识、床号等识别患者身份别患者身份。对无法进对无法进行身份确行身份确认的无名认的无名患者,对患者,对患者命名患者命名为为“科室科室床号床号未知名未知名1(按顺序(按顺序进行编号进行编号)”在各在各项诊疗操项诊疗操作前必须作前必须使用手腕使用手腕带上的姓带上的姓名、性别名、性别床号识别床号识别患者身份患者身份无名患者身份确认的方法无名患者身份确认的方法1、身份确认前:、身份确认前:(1)首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首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
10、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2)如需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如需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写无名、病历号、性别等。均填写无名、病历号、性别等。(3)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报告总值班或保卫科,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关部门协助确认患者身份。2、身份确认后:、身份确认后:(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姓名,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年龄等信息的腕带。带。(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应在急诊病历上记时
11、其身份已得到确认,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录。 核对流程:核对流程:无名患者就诊无名患者就诊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日期);性别(男/女);女);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年龄(不详);病历号;过敏史(不详)如需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写无名氏、病历号、性别等如需检查、手术、住院,各类单子均填写无名氏、病历号、性别等所有治疗操作前须核对手腕带上的信息,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依据所有治疗操作前须核对手腕带上的信息,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依据至少同时使用两项病人基本信息作为识别的至少同时使用两项病人基本信息作为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房间或床
12、号作为识别的依据方法,不得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时由护士或品、发放特殊饮食时由护士或医技人员核对患者身份医技人员核对患者身份心电图、心电图、b超、拍胸片、超、拍胸片、ct、mri、病、病理检查等辅助检查时,由辅助科室医技理检查等辅助检查时,由辅助科室医技人员及护送的工作人员核对患者身份人员及护送的工作人员核对患者身份腕带标识管理制度腕带标识管理制度 1.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各项诊所有住院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别患者身份的标识。疗操作前辨别患者身份的标识。2.腕带上标注医院名称、科室、床号、姓
13、名、腕带上标注医院名称、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性别、年龄、住院号。3.填入的识别信息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填入的识别信息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有遗失或损坏,及时更新。若有遗失或损坏,及时更新。4.腕带一般佩戴在患者左腕上,如病情禁忌,腕带一般佩戴在患者左腕上,如病情禁忌,则佩戴在脚踝上。则佩戴在脚踝上。5.转科患者须重新更换手腕带,出院时去除转科患者须重新更换手腕带,出院时去除手腕带。手腕带。6.按操作规范给患者佩戴腕带,垫按操作规范给患者佩戴腕带,垫1-2指按紧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注意患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注意患者佩戴腕带部位皮肤完整,手部
14、血运良好,者佩戴腕带部位皮肤完整,手部血运良好,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每班检查患者腕带皮肤情况。7.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应认真核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应认真核对腕带上患者信息。对腕带上患者信息。8.将使用腕带识别的工作纳入科室护理质控将使用腕带识别的工作纳入科室护理质控检查项目中。检查项目中。如何做到安全转运如何做到安全转运转运目的转运目的转运的转运的流程流程转运的转运的交接重点交接重点转运的转运的目标目标转科的目的转科的目的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专科的治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专科的治疗, 早日康复出院。早日康复出院。转运的转运的流程流程(1)核对)核对医嘱、患者医嘱、患者(2)
15、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年龄患者的病情、意识、年龄、活动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和需求,转入科能力、心理状态和需求,转入科 室室的环境。的环境。与医生沟通,获得相关信息,了解转床目与医生沟通,获得相关信息,了解转床目 的。的。遇不宜转科或不愿意转科时,应立即遇不宜转科或不愿意转科时,应立即与主与主治医生治医生取得联系。取得联系。(3)告知)告知与接收与接收科室护理人员,患者科室护理人员,患者/家家属。属。患者的一般信息和病情信息,患者的一般信息和病情信息,以利于科室以利于科室物品、器材的准备物品、器材的准备。(4)协助)协助患者整理衣物再次与接收科室患者整理衣物再次与接收科室确认确认 ,停止长期
16、医嘱。,停止长期医嘱。整理医嘱,查看检验和检查结果是否完整,整理医嘱,查看检验和检查结果是否完整,书写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转科患者应填写转科记录。转科患者应填写转科记录。(5)准备)准备转运工具、转运人员、器材与转运工具、转运人员、器材与药物、医疗护理资料、核对医疗收费和患者药物、医疗护理资料、核对医疗收费和患者的治疗用药。的治疗用药。活动不便的患者应准备轮椅或平车。活动不便的患者应准备轮椅或平车。危重患者危重患者应由主治医生应由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护送,和责任护士护送,备急救器材(如氧袋、呼吸气囊)和药品,备急救器材(如氧袋、呼吸气囊)和药品,并通知电梯或转运车等候。并通知电梯或转运车等候
17、。(6)实施)实施护送患者到转入科室护送患者到转入科室 与接收科室责任护士与接收科室责任护士/值班护士护值班护士护送危重和不能行走的患者至病送危重和不能行走的患者至病 房,移患者房,移患者到病床到病床 。 按按“平车、轮椅转运平车、轮椅转运”流程转移和运送流程转移和运送危危重或行动不便的重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可使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病床进行转运。用病床进行转运。(7)床旁交接患者)床旁交接患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交接医疗护理文书、治疗用药、贵位;交接医疗护理文书、治疗用药、贵重物品等;交接双方护士在重物品等;交接双方护士在“转科记录转科记录本本”上签名。上签名。卧
18、床和危重患者应详细交接病情和护理卧床和危重患者应详细交接病情和护理重点,检查引流管和全身皮肤情况,必重点,检查引流管和全身皮肤情况,必要时测量生命体征。病情平稳,交接清要时测量生命体征。病情平稳,交接清楚后护士方可离开。楚后护士方可离开。患者的贵重患者的贵重物品要物品要交接清楚,交接后签交接清楚,交接后签名。名。转科的交接重点转科的交接重点核对患者,医疗护理文书、药物、患者核对患者,医疗护理文书、药物、患者的贵重物品。的贵重物品。患者病情患者病情转科的目标转科的目标患者患者/家属对转科表示理解和满意。家属对转科表示理解和满意。患者被安全、准确的转运,保证了治疗患者被安全、准确的转运,保证了治疗
19、的连续性。的连续性。转入科室完整的接收了患者信息。转入科室完整的接收了患者信息。记录、准确、及时。记录、准确、及时。患者安全转运制度患者安全转运制度1.转运前转运前(1)病情评估: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估)病情评估: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估是整个流程的基础。是整个流程的基础。(2)解释:告知患者、通知家属、联系)解释:告知患者、通知家属、联系转往科室或相关检查科室。转往科室或相关检查科室。(3)备齐用物:转运工具、病历、)备齐用物:转运工具、病历、x片、片、ct片、片、mri片等,根据病情备急救药品片等,根据病情备急救药品器械及其他物品。器械及其他物品。(4)妥善处理动静脉)妥善处理动静脉管路。管路。
20、(5)可靠固定引流)可靠固定引流装置。装置。重点重点导管安全,导管安全,确保通畅、妥善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记在位、防止感染。固定、标记在位、防止感染。2.转运中转运中(1)注意保暖。)注意保暖。(2)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征(始终站在)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征(始终站在推床头侧)。推床头侧)。(3)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保证生命支持设备工作稳定。(4)转运过程中患者头部始终处于高位。)转运过程中患者头部始终处于高位。(5)保证各种管路固定可靠。)保证各种管路固定可靠。(6)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损伤。)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损伤。(7)做好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制度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21、1下列患者要下列患者要按危重患者的转运方法按危重患者的转运方法进行转运:进行转运:(1)生命体征不稳定)生命体征不稳定(2)意识改变)意识改变(3)抽搐)抽搐(4)气管内插管)气管内插管(5)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6)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7)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律及呼吸方面药物面药物2医生应评估患者病情,以判断患者:医生应评估患者病情,以判断患者:(1)是否可以转运:在下列情况发生时,)是否可以转运: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禁止转运: 心跳、呼吸停止心跳、呼吸停止 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有紧急气
22、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物(2)是否必须转运,是否需要该转运程序,)是否必须转运,是否需要该转运程序,如需要,则将医嘱书写在病历上。如需要,则将医嘱书写在病历上。3转运患者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转运患者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氧气枕)氧气枕(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患者,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出血患者,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路(3)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4)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
23、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池的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6)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4转运方在转运患者前,应通知接收科转运方在转运患者前,应通知接收科室,以确保接收科室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室,以确保接收科室获知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工作。5如患者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转如患者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转运途中应有高年资医生、护士一起转运。运途中应有高年资医生、护士一起转运。6转运过程及患者做检查时,医护人员转运过程及患者做检查时,医护人员应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应留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和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并完成所有的治疗
24、和护理工作。护理工作。患者交接管理制度患者交接管理制度 为有效防止医疗护理过失,消除安全为有效防止医疗护理过失,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保障医隐患,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本制度。疗护理安全,特制定本制度。1.建立临床科室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建立临床科室之间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接送医务人员跟患者或家属核对流程,由接送医务人员跟患者或家属核对识别,并做好交接和识别记录。识别,并做好交接和识别记录。2.建立急诊与病房、急诊与建立急诊与病房、急诊与icu、急外与、急外与手术室之间的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手术室之间的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接送医务人员跟患
25、者或家属核对识别,由接送医务人员跟患者或家属核对识别,并做好交接和识别记录。并做好交接和识别记录。3.建立手术室与病房或建立手术室与病房或icu之间的患者交之间的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手术医师术前核对接管理规范和流程,由手术医师术前核对好患者身份后由麻醉师、护士核对,确定好患者身份后由麻醉师、护士核对,确定好身份和手术部位并书面记录后方可行手好身份和手术部位并书面记录后方可行手术。术后由麻醉师、护士与术。术后由麻醉师、护士与icu医生、护医生、护士交接患者并核实身份,并做好记录。士交接患者并核实身份,并做好记录。临床科室之间临床科室之间 患者交接管理规范患者交接管理规范1.各临床科室建立各
26、临床科室建立转科病人护理交接记转科病人护理交接记录单录单,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及患者情况等。诊断、住院号及患者情况等。2.转出科室电话与接收科室联系,详细登转出科室电话与接收科室联系,详细登记患者信息。记患者信息。3.接收科室备好床位和物品。接收科室备好床位和物品。4.转出科室医务人员陪同,并携病历资料转出科室医务人员陪同,并携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接收科室,负责途中安全,将患者护送到接收科室,负责途中安全,不能间断治疗和抢救。不能间断治疗和抢救。5.转出科室与接收科室人员共同查对患者转出科室与接收科室人员共同查对患者信息和病历资料,无误后在
27、信息和病历资料,无误后在转科病人护转科病人护理交接记录单理交接记录单签名确认,同时交接患者签名确认,同时交接患者病情、皮肤和治疗等;接收科室重新填写病情、皮肤和治疗等;接收科室重新填写腕带信息,戴于患者手腕上。腕带信息,戴于患者手腕上。交接流程交接流程转出科室电话与接收科室联系转出科室电话与接收科室联系登记患者信登记患者信息息接收科室备好床位和物品接收科室备好床位和物品转出科室医转出科室医护人员陪同,并携带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护人员陪同,并携带病历资料将患者护送到接收科室,双方核对无误后在接收科室,双方核对无误后在转科病人护转科病人护理交接记录单理交接记录单上签名确认上签名确认 同时交接患同时
28、交接患者病情、皮肤和治疗者病情、皮肤和治疗急诊科与病房之间急诊科与病房之间 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患者交接管理规范和流程1.急诊患者需住院治疗时,护士根据住院证急诊患者需住院治疗时,护士根据住院证信息,电话与相关科室联系,并告知入院信息,电话与相关科室联系,并告知入院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简要的病情与护理措施。病情与护理措施。2.接收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接收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做好接待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准备好床并做好接待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准备好床单元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单元及抢救用物(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吸引装置等)并检查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容积|北师大版
- 2025年机动车典当合同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你会算吗-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北师大版
- 2025年科研合作协议
- 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B 1a-1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2025年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4年全脑开发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整
- 2025年共青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高二数学(含创意快闪特效)-【开学第一课】2023年高中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数学课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pp课件
- 全国医学英语统考医学英语词汇表
- 【品牌建设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5000字】
-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通信部分)(试行)
- 第八版-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中文)
- 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登记表
- 生态毒理学第三章毒物的分子效应与毒理学机制
- 智能财务共享在京东的应用研究
- 卫生和微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 2023年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