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案_第1页
《折线统计图》教案_第2页
《折线统计图》教案_第3页
《折线统计图》教案_第4页
《折线统计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折线统计图教案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尝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经历分析、判断和预测过程, 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身边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集体氛围中不断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对折线统计

2、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具学具把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画在两张大纸上。教学设计、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师:同学们,我们都非常关注每天的天气,那谁知道咱们这儿一年中哪个月气温最高?哪个月气温最低?指名回答,说得合理就给予肯定。2让学生读图,交流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师:这里有一幅某地2012年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大家请看。出示条形统计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说一说它是什么统计图?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这是一幅单式条形统计图。2012年1月的平均气温是9.7°C,2月的平均气温是12.8°C,3月的平均气温

3、是17.4°C2012年1月的平均温度最低,是9. 7°C。8月的平均温度最高,是34.4°C。2012年5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一样,都是25.5°C。 2012年的月平均气温从1月份到8月份逐月上升,从8月份开始,逐月下降。二、认识折线统计图1认识折线统计图。师:很好!同学们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了解了2012年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2012年的月平均气温除了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表示,同学们请看。出示教材第82页上面的折线统计图。师: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折线统计图师: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

4、:每个月份的平均气温用一个点表示。用一条折线把每个月的平均气温连起来。学生如果说不出,教师参与交流。2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回答:相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表示某地2006年的月平均气温。不同的地方:条形统计图用长条直观反映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折线统计图是用一条折线直观反映一年中每个月气温的变化情况。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教师板书:折线统计图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师:现在,我们看折线统计图,说一说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

5、示什么。生:折线统计图中的“圆点”表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生:横格和竖格的作用是为了准确标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师:谁能说一说2月份的平均气温12. 8°C在统计图中是怎样确定的?学生可能会说:12.8°C超过10°C,不到15°C,在10°C到15°C这个格中。再看12.8°C比12. 5°C多0.3°C,这个点就标在10°C到 15°C中间往上一点。学生表达不清,教师参与指导。师:观察折线统计图,谁能说一说这个地区2006年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生:20

6、06年1月到8月的平均气温是上升的,从8月到12月是下降的。师: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的平均气温降得最快?生1:3月到4月的平均气温升得最快,上升了5.2°C。生2:10月到11月的平均气温降得最快,下降了5. 9°C。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83页“练一练”第1题。出示六(1)班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戴眼镜人数统计表(课件)。问:这是一张关于什么的统计表?生: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戴眼镜人数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在统计图中每格代表几人,如何将各个点连接起来?汇报展示。师: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6年中戴眼镜人数有什么变化

7、?2“练一练”第2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83页,看“练一练”第2题。读一读小韩村2004年到2011年拥有彩色电视机数量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小韩村2004年才32台彩电,到2011年就有了193台,增 加了161台。小韩村的彩电逐年增加,2005年增加得最多,是90多台。请两三个同学发言即可。师:很好。下面,我们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再来看小韩村彩电的增加情况。请看教材第83页的统计图,说一说,要制作统计图,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要先弄清这张统计图中,一格表示20台。可先在统计图中画出表示拥有电视机的数量的点,然后再把这些点连起来。每个点的旁边都要写出

8、所表示的数据。表示数据的点的位置要画准确。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绘制折线统计图。学生独立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绘制的数据点的位置是否准确。师:谁愿意把你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绘制的?学生展示时,让画得好的学生把绘制过程介绍一下,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表示数据的点的位置。师:观察统计图,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了解到小韩村每年的彩电数是多少?学生可能会说:小韩村在2004年的时候只有32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2005年时有130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2006年时有153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2007年时有160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2008年时有169户人家拥

9、有彩色电视机。2009年时有173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2010年时有179户人家拥有彩色电视机。2011年已经有些家庭拥有两台彩色电视机。师:谁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说一说小韩村彩色电视机的发展情况。师:根据小韩村彩色电视机的发展情况,你对现代农村有什么看法?学生可能会说:农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农民越来越富有。现代农村越来越多的人住进了自己盖的小楼里。农业生产正在逐步实现机械化。四、小结说一下你的收获。第二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485页。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10、2)认识特殊折线统计图并会制作特殊折线统计图。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经历自主尝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描述、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深人的认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有效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认识到许多问题都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难点: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有效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作出预测。教具学具投影仪。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每年的七、八月份既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又是降雨最频繁的时候,很容易发

11、生洪水或地质灾害,所以我们进人雨季时要随时关注降雨量和河流水位的变化。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汛情公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师:通过读汛情公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汛情公告上是8月1日6日的水位变化。警戒水位是32米,历史最高水位是32.6米。8月1日的水位是32米,8月2日的水位是32.米,8月 3日的水位是32.4米,8月4日的水位是32.6米,8月5日的水位是32.2米,8月6日的水位是31.8米。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说到:统计图中第一格表示0到31米,后面用5格表示1米,一格就是0. 2米。8月1日到2日的水位上升最快,上升了 0.9米。8月2 日到

12、3日水位下降最快,下降了 0.5米。8月2日的水位最高,8月6日的水位最低。8月2、3、4、5日的水位都超过了警戒水位,8月2日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统计图中有两条虚线。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两条虚线时,教师可引导提问。师:你知道这两条虚线分别表示什么吗?生:下面的一条虚线表示这条河流的警戒水位,上面的虚线表示历史最高水位。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同桌互相说一说,哪天的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水位从哪天开始回落?学生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生:8月2日的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水位从8月4日开始回落。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地区8月1日6日汛情的变化情况?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8月1日河流

13、水位已经达到警戒水位,2日水位快速上涨, 突破历史最高水位32. 6米,达到32. 9米,3日水位下降至32.4 米,4日继续上涨达到历史最高水位,5日水位开始回落,6日水位31. 8米,下降至警戒水位之下。8月1日河流水位是32米,2日水位快速上涨,3日水位下降,4日继续上涨,5日水位开始回落,6日水位最低。师:气象台预报该地区8月7、8、9三日将有大雨,你认为水位会怎样变化?大胆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可能会说:我估计水位会上涨,因为气象台预报8月7、8、9三日将有大雨,有可能突破警戒水位。我认为水位不仅会上涨,而且到9日还有可能再次突破历史最高水位。我认为水位不会上涨多少。因为在6日河流水

14、位已经降到了最低,而且在警戒水位之下,即使下3天雨,水位仍然不会上涨多少。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预测结果,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师:大家说得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那你们还能想到哪些问题呢?学生可以会想到:当河流水位上涨到历史最高水位时,我们需要做好防范工作。我预测虽然不会上涨多少,但也要做好各种防汛工作。三、课堂练习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1题。1出示2000年到2011年我国部分年份水果产量统计图课件,让学生读图。师:我国是水果之乡,水果产量居世界首位。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教师出示统计图,学生读图。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图时间。师:这是一幅关于什么的统计图?生:这是我国200020

15、11年部分年份水果产量统计图。师:谁知道部分年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从20002011年中选择一部分年份。不是每年都进行统计。学生只要将意思说对即可。师:这幅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生1:第一格表示从0到1500万吨,其他每个格表示1500万吨。生2:统计的年份间隔不一样,图中竖线间的宽度也不一样。如果没有学生说出年份间隔不同,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或交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的这些年份,你发现了什么?生1:年份的间隔不一样。生2:前面的年份间隔时间长,后面的年份都是间隔一年。师:虽然有的年份没有统计数据,但统计图也留出了相应的位置。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请同学们再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还得到了哪些信

16、息?学生可能会说:2000年我国的水果产量为6225.1万吨;2001年我国的水果产量为6658.6万吨;2002年我国水果产量为6952万吨;2004 年我国水果产量为14517.4万吨;2008年我国水果产量为18136.3万吨;2010年我国的水果产量为20395.5万吨我国水果产量2002年到2004年间增长得很快。我国水果产量逐年增加。师:通过读统计图,了解了我国20002011年水果产量的增长情况。照这样增长,到2015年,我国的水果产量会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根据表中的数据,用自己的方法试着预测一下。学生预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预测的,结果是多少?学生汇报。只

17、要学生预测的方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三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88页。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重点难点重点:读懂复式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难点:制作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作出预测。教具学具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18、统计表及其单、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现在人口总数是多少吗?生:13亿多。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现在,共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13.33亿。那么,这六次人口普查是哪一年进行的,当时的人口又是多少呢?请看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表。教师出示统计表。师:表中的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共5.74亿人。女性2.77亿,男性2.97亿。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是6.95亿人。我国男、女人数分别为3.57亿

19、人和3. 38亿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国共有10.08亿人。其中,女性4.89亿人,男性5.19亿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共有11.34亿人。其中,女性5.49亿,男性5.85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数为12.66亿。其中,女性6.12亿,男性6.54亿。二、读统计图师:课前老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表示出了我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出示单式折线统计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什么?生:这幅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六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数。师:说得很好。再来看看这一幅。教师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给学生充分卖图、思考的时间。师:谁来说一说这幅统计

20、图有什么特点?表示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这幅统计图有两条折线。这幅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六次人口普查男、女各多少 亿人。这幅折线统计图用红色表示女性的人数,用蓝色表示男性的人数。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第二幅折线统计图用不同颜色的两条折线表示了男、女人数,这样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说一说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可能会说:两幅统计图都是用折线表示人口的变化情况。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一条折线,表示六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变化情况;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两条不同颜色的折线,分别表示六次人口普查男、女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21、复式折线统计图增加了图标。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能直观看出每次普查的总人口数变化情况,不能看出每次普查男女各多少亿人。而复式折线统计图 可以直观反映男女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只要学生说的意思对即可,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学生没有说到的,由教师指出。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观察复式统计图上的数据,看一看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学生可能会说:1990年时男、女人数的差距最大,1964年男、女人数的差距最小。从1964年开始,男、女人数的差距正在逐渐增大。通过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男性总是比女性人口多。师:根据这些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有的人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不愿意要女孩,

22、这是不对的。 其实男女是平等的,女孩和男孩一样出色。不应该存在重男轻女的观点。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一说我国人口总数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国的人口总数正在逐年增加。我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正在逐年减少。第(2)种意见如果说不出,教师参与交流。师:现在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到2020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大概是多少。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想。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重点让学生解释 自己预测的合理性。学生可能预测出多种结果,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师: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情况,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

23、想到:到2020年我国的人口总数大概要到15亿。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速度。我国要继续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只要学生提的问题有意义,就应给予鼓励。三、课堂练习1绘制统计图(“练一练”第1题)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普查情况,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男、女身高与平均体重情况。出示我国男女身高与平均体重统计表。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这张统计表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表头第一个格分成了三部分:身高、体重、性别。学生说不出的,由教师介绍。师:谁知道表中的第一行数据分别表示什么?生:第一行数据表示的是不同的身高。师:48.3和

24、47.7又分别表示什么?生:身高为153厘米的男性平均体重是48. 3千克,女性是 47.7千克。师:其他数据呢?生1:49.9千克是身高157厘米的男性平均体重,49.6千克是身高157厘米的女性平均体重。生2:身高161厘米的男性平均体重是54.3千克,女性是 51.8千克。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7页下面没有完成的统计图。谁知道图中不同颜色的点分别表示什么?生:蓝色的点表示女性的平均体重,红色的点表示男性的平均体重。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师:请把你完成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指名让学生展示,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25、。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预测一下,身高 175厘米的男性平均体重大概是多少?学生可能会说:男性身高从169厘米到173厘米,增加了 4厘米,体重增加了3千克,175厘米比173厘米增加了2厘米,体重可能增加1.5千克,因此身高175厘米的男性平均体重大概是64.3千克。学生可能出现多种预测方法和结果,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师:根据上面的数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会提出:身高175厘米的女性平均体重大概是多少?平均体重与平均身高之间有什么关系?平均体重为49.6千克的女性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平均身高为165厘米的男性比女性平均体重重多少千克?四、总结

26、师:统计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很多事情都可以用统计图来表达。课后,请同学们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收集一些统计图,也可以收集一些数据,自己绘制成折线统计图。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第四课时 读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9页。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经历读统计图、获得数据、分析数据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2过程和方法能读懂生活中的统计图,能对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用统计图、表来表述和交流数据的直观性和科学性。重点难点重点:能读懂生活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的问题。难点:根据统计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