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卷_第1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卷_第2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卷_第3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卷_第4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州大学瓯江学院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分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序号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得分考试科目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卷类型b卷考试形式开卷允许携带教科书及手写作业木,不允许 携带豆印资料。考试对象08 土木本一,本二,本三得分汇总题号*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1 .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主梁内应配置 或 (钢筋)。2 .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分布;短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分布。3 .在进行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内力计算时,假定排架柱上端与屋架 ,下端在 基础顶面处为 o4 .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时,除底层柱外,其余层柱线刚度乘

2、 以,相应传递系数为 o5 .框架结构d值法中柱的侧移刚度d二,是考虑 而对柱侧移刚度的修正系数。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得分1 .多跨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oa.该跨,然后隔跨布置;b.该跨及相邻跨;c.所有跨;d.该跨左右相邻各跨,然后隔跨布置。2 .一般板不作抗剪计算,主要因为()a板内不便配箍筋;b板的宽度远大于高度;c板一般承受均布荷载;d 一般板的受剪承载力大于受弯承载力;3次梁与主梁相交处,为了避免加载于主梁腹部的集中荷载将引起斜裂缝;应在主梁上设附()oa鸭筋;b箍筋或吊筋;c纵筋;d架立筋;4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

3、方法计算内力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a. ”鼻 b." 0.35c. &d. (>0.355在计算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连续次梁内力时,为考虑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用折算荷载代 替实际计算荷载,其做法是()a.减小恒载,减小活载b.增大恒载,减小活载c.减小恒载,增大活载d.增大恒载,增大活载6单层工业厂房中,屋盖恒载的作用点位置为()a距离厂房纵向定位轴线内侧150mm;b距离厂房纵向定位轴线内侧750mm;c上柱轴线处;d下柱轴线处;7为了设计上的便利,对于四边均有支承的板,当()按单向板设计。a. -<2 b.c. -<3 d. ->3乙

4、8按d值法对框架进行近似计算时,各柱侧向刚度的变化规律是()。a.当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框架梁线刚度增加而减少;b.当框架梁、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层高增加而增加;c.当柱的线刚度不变时,随框架梁线刚度增加而增加;d.与框架梁的线刚度无关。9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上层层高变小时,该层柱的反弯 点位置()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变d.向上移动至士层高处310在框架柱的配筋计算中,对现浇楼盖除底层外的其余各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取为()a、1.0h b、1.25h c、1. 5h d、2h11在用分层计算多层框架内力时,中间层某柱的柱端弯矩,()a.只与该柱所属的一个

5、开口框架计算单元有关b.只与该柱所属的两个开口框架计算单元有关c.与所有开口框架计算单元有关d.与所有开口框架计算单元无关12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到楼板的影响,假定i。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 则对现浇楼盖中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应取()a. i = 2i0b. 1 = 1.51。c. 1 = 1. 2i0d. 1 = 1. 01013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a.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b.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c.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d.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14单层厂房结构的基本承重

6、体系是()a、纵横向排架b、纵向排架c、横向排架 d、空间排架15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中,需进行弯矩调幅的荷载为()a风荷载;b竖向荷载;c水平荷载;d地震荷载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何谓弯矩调幅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中,为什么要对弯矩调整得分幅度加以控制?2 .肋梁楼盖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 .排架内力分析时大致有几种荷载效应组合情况?4 .框架结构在垂直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计算的基本假定是什么?5,确定单层厂房排架结构的计算简图时作了哪些假定?得分四、计算题(第1题16分,第2题14分,共30分)l如图所示的某一单跨等高排架,左柱a与右柱b是相同的,柱子高度为h=1

7、0m,左柱a全高h有自左向右作用的均布水平风荷教qll.5kn/m,右柱b全高h上有自左向右作用的均布 水平风荷载q产0.94kn/m0已知当柱子下端是固定端,上端是水平不动钱支座时,在沿柱高h的均布水平荷载q的作用下,水平不动较支座的水平反力r二c qh,c:ko.35。请计算柱顶剪力;画出柱子a和柱子b的弯矩图(标明柱底截面的弯矩值)。(16分)2.解:ra= g qxh=0. 35x1. 5x10 = 5. 25kn,方向向左(1分)(3分)(2分)(2分)rb= cn* q2h=0. 35x0. 94x 10 = 3. 29kn,方向向左(1 分)r=ra+rb=8.54kn,方向向左

8、(1分)将r反方向作用于排架柱顶,应用剪力分配法求得在r作用下的柱顶剪力fa=fb=r/2=4.27kn ,方向向右在均布风荷载作用下的柱顶剪力(向右为正)va= ra+fa=-5.25+4.27=-0.98knvb= rb + fb=-3. 29+4.27=+o.98kn柱底弯矩:ma=1/2x1.5x1o2-o.98x 1o=65.2kn - mmb=1/2x0.94x 1o2+o.98x 1o=56.8kn m3.某两跨三层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试用反弯点法求该框架中梁a1b1的杆端弯矩。(图 中括号内的数值为该杆件的线刚度)(14分)4.10.5kn12.6kng<1,83)(

9、1,56)a3b3b2a2cl. 83)(1.56)vbivaib06.9n2.4mrs o13玛o<1,56)q<1.83)a2_ bl耳ro=x-z5 .各层柱的线刚度和层高相同,故各层柱的抗侧刚度相同,所以6 .匕| =% =匕=l/3(10.5 + 13.7 + 12.6)=12.27kn (2 分)7 .匕2 =%2 =%3 =1/3(10.5+ 13.7)= 8.07kn (2 分)8 . a/川="例=12.27 x l/3x4.8 = 19.63kn?(3 分)9 . ma2 =mln =8.07x1/2x4.5 = 18.16/c7v-/7? (3 分)

10、10 .故:mah = 19.63 +18.16 = 37.19kn - m (2 分)il"附1.831.83 + 1.56(19.63 + 18.16)=20.5kn(2分)10.5rn<1.83)(1.56)a3b3 c3<1.83)(1,56)q君12.6kna2ab6sbg.9+m 一4bo% in60一、填空(每个空格答对给1分,满分10分)1、附加箍筋吊筋 2、梯形 三角形 3、较接,固接 4、0.91/35、% 些或巴上 梁柱线刚度比'/ c h2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a 2d 3 b 4b 5b 6a 7d 8c 9b 10b 11b

11、 12a 13d 14c15b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6 .何谓弯矩调幅?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中,为什么要对弯矩调整幅度加以控 制? ?答:调整(一般降低)按弹性理论计算得到的某些截面的最大弯矩,然后按调整后的内力进行 截面设计和构造配筋,是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法。(2分)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 (2分), 因为调整幅度过大,则塑性较出现的比较早,塑性较产生很大的转动,会使裂缝开展过宽, 挠度过大而影响使用。(2分)7 .肋梁楼盖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每小点各1分)答:(1)选择结构布置方案;(2)确定板的计算类型(单向板还是双向板)并确定尺寸;(3) 确定结构计算简图并进行荷载计算;(4)板、次梁、主梁分别进行内力计算;(5)板、次梁、 主梁分别进行截面配筋计算;(6)根据计算和构造要求绘制结构施工图。8 .排架内力分析时大致有儿种荷载效应组合情况?答:及相应的n,v (2分)心武及相应的,悭mj,'(2分)%还及相应的,|例mj,%(2分)9 .框架结构在垂直荷载作用下,采用分层法计算的基本假定是什么?答:(1)不考虑框架结构的侧移对其内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