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策略初探摘 要:课改背景下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探究已经 成为基础教育教学领域的时代主旋律.初中物理根据其自身 学科特点,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创设概念的构建活动,以探究 的形式推导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前概念,从不同 维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科学的物理概念,从而提高教学的有 效性.关键词:课改背景下;物理概念课;教学策略作者简介:俞中顺(1981-),男,本科,中学一级,研 究方向课堂教学改革和物理基础教育研究.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 气息” 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 供广泛的可能性,这种思想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众多
2、教师的 教学实践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自身学科特点决 定了很多概念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因 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与新课程理念接轨本文针对在初中 物理概念课这一课型中如何更好的落实课改理念,突出学生 的主体地位,使每一节概念课都能生动有效浅谈个人的认识 和做法.1通过创设概念的构建活动,以探究的形式推导出科学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学生马上要学习物理新概念,首先 可以先创造出挖掘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获得 必要的、充分的认识这种环境设置可以是合作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亦可是知识的迁移,公式的推导等等然后把新 的概念与学生先前熟悉的观念或事物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 新概
3、念的理解.最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分析、 综合、概括等思维方法,对感性认识进行再加工,将生活实 际与概念结合起来,做到知识的有效应用,体会知识的价值.密度是学生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物理概念,密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 用,密度概念的据间的内在联系,点拨学生分析同种材料大、 小不同的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关系和质量关系,初步得到“铁 (铝、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结论.教师进一步引导 学生分析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初步得到'铁(铝、木)的质 量与体积的比值不随质量、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是个定值. 而不同物质,这一比值一般不同”的结论,从而帮助学生提 炼出物
4、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一种物质区别于另一种 物质的特性之一,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 性使学生理解“密度”的内涵,知道了每种物质都有一定 的密度,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从而完成密度概念的 初步教学.2关注前概念,从不同维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所谓前概念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概念前已经存 在的看法和认识先入为主的日常生活经验,知识的正(负) 迁移和原有概念的局限等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前 概念中学生头脑中广义的前概念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正确 的前概念、错误的前概念、迷失的前概念和空无的前概念.2. 1正确的前概念当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正确时,在学习新概念时我们教
5、 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确认前概念的科学性和价值,使学生 能够认识到个人观点、看法、认识的合理性;在教学中提供 足够的信息来丰富学生前概念的内容,使学生枯燥、单一的 前概念不断生动、丰富起来;在教学中通过促进学生理解使 用概念的方法,使原来学生孤立、零散的前概念更为逻辑化、 体系化.例如在“速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物体运动有快 慢之分,是学生在生活、游戏中早已体会到的,但要他们讲 清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一步确立"速度"概念却不 容易,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以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为研 究对象和建构材料,帮助学生进入师生共同设置的教学情 境、合作探究、逐步理解速度的含义.
6、因为从定性比较物体 (小车)运动的快慢到定量比较物体(小车)运动的快慢, 对学生实验设计和思维要求都较高,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都能 完成探究活动,教学中可采用循序渐进的阶梯式教学方法. 从不用测量工具定性比较小车运动快慢,到只提供一种测量 工具,但不允许小车同时运动的前提下比较小车运动快慢, 最后到只给每一小组一辆小车,在提供两种测量工具但不允 许不同小组之间交流的前提下比较小车运动快慢在要求逐 步变化、难度逐步加大的设计中,学生逐步解决了两辆小车 在运动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比较小车运动快慢的问题, 为建立速度概念奠定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和探究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2错
7、误的前概念当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错误时应该允许学生为自己的 前科学概念辩护,使学生间或师生间充分交换对同一事物与 概念的不同看法.当学生发现他人的观念比自己更合理,能 更好地解决自己悬而未决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对自己先前 所持有的观念提出怀疑和自我反省.例如学生在学习"力”的概念时,头脑中存在着较多先 入为主的错误认识:(1)只有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才能施 力,或认为只有某些物体才能施力;(2)力的作用是单方面 的,如认为“地球吸引人,人不吸引地球” ;(3)相互接触 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4)大小为1牛的力是很大的力;(5)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等.这些已有的前 概念在教
8、学中会干扰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在加上初中学生 的辨识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也给力的概念的形成 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本节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 用小组辩论的方式,然后通过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展示,逐步 消除学生头脑中原有的错误认识,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 知识的火花,在实验事实面前建立正确的概念. 2.3 迷失的前概念当学生对头脑中的前概念迷失时,说明学生在头脑中具 有多个前概念,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陈 述、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前概念的辨别,对于学生头脑中 矛盾的前概念,可以采用引入认知冲突、实验检验等方式进 行取舍.例如在摩擦力这节概念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其实对摩擦现象并不
9、陌生,也知道存在多种摩擦情况,但对于各种 摩擦的特点却理解的不够深入,特别是对静摩擦大小可以改 变而滑动摩擦大小无论物体匀速还是非匀速运动一般保持 不变;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等难以理解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先设计三 组实验:第一组要求每个学生把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使 手运动起来,感受有没有阻碍手运动的力;第二组要求学生 把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但保持不动,感受有没有阻碍手 运动的力;第三组要求每个学生把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 不动,也不用力推,感受有没有阻碍手运动的力通过这三 组实验先帮助学生明确滑动摩擦、静摩擦这些基本概念,然 后逐渐加深难度通过用弹簧
10、测力计在木板上拉小车,以及把 小车一端固定在竖直平面上保持不动,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 动桌面上的木板让小车发生相对运动等实验明确最大静摩 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以及滑动摩擦力无论小车匀速还 是非匀速时都保持不变的特点.2.4空无的前概念当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空无时,往往这些概念所涉及到 的物理f象和过程并不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我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实验操作等手段逐层推 进,从具体出发引出抽象的概念,也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 现象入手通过类比帮助学生找到共同点,理解抽象概念的内 涵.例如在电流、电压、声波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些概念非 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方 式把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声波与水波作对比使学生更 好的理解这些概念.同样在内能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也 可以把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分子势能与物体势能、内能与 机械能相联系,化无形为有形、化微观为宏观帮助学生在感 知上认识理解这些概念.终上所述,概念课的教学目的是建构新知,体验过程, 发展思维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引导学生 克服浅尝辄止的认知惯性,深刻体会科学要素;通过抽象概 括所感知事物的本质特点,化感性认知为理性认知;斟酌概 念的字里行间,学会挖掘概念潜在的内涵与外延只要我们 广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