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限公司牛粪种植双孢菇科技扶贫示范与推广实施方案一、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镇位于*县西南部,属背河洼地,56个自然村,农业人口5.2万人,耕地4.4万亩,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其中,贫困户3168户,贫困人口13939人,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865元,项目带动村*村是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1、 产业概况。*镇位于*县西南部,属背河洼地,是传统的农业镇。近年来,随着黄河滩区绿色养殖示范带建设的不断推进,*县积极发展肉牛奶牛产业,牛存栏1.43万头、出栏2.01万头,随着牛产业日益壮大,牛粪处理成为了制约我县牛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影响百姓生
2、活。为此,*县进行多方探索,寻求将牛粪变废为宝的好方法,利用牛粪生产有机肥、利用牛粪生产沼气、利用牛粪养蚯蚓等等。经多方实验研究,其中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效果良好,成为了我县将牛粪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的朝阳经济产业,一来助农增收,二来有效处理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牛粪。为此,*镇结合当地实际,也大力发展双孢菇产业,鼓励农民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脱贫致富。2、 项目资源情况。项目地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40,年平均降雨量626mm,年无霜期205天。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有耕地4.4万亩,此地及周边地区农作物秸杆量大,饲料及饲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肉牛养殖业。项目公司
3、*有限公司,属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万头肉牛育肥场、1200头奶牛养殖场和大型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占地面积460余亩, 2014年共出栏肉牛8500头,种植双孢菇有丰富的牛粪可利用资源。3、经济发展现状。*镇位于*县西南部,属背河洼地,56个自然村,农业人口5.2万人,耕地4.4万亩,其中,贫困户3168户,贫困人口13939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65元,是传统的农业镇。该镇贫困村*村有贫困户185户,贫困人口418人,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588元。该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2014年该村经济总收入为157万元。全村共有73.55%的农户处于贫困状态。4、致贫因素分析。农民文化科技素质
4、低是贫困的主要原因。本地属于背河洼地,农业生产条件差,特别是连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之基础设施滞后,使产业开发受到严重制约,群众至今未能建立起稳定的收入来源。村以农业为主,纯农户多,所以造成大部份村民至今未能脱贫。村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庄、交通、卫生、学校等公共设施滞后,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和困难。 二、项目实施地点和实施单位(一)实施地点:*县*镇*养殖园区、*村。(二)实施单位:*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属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万头肉牛育肥场、1200头奶牛养殖场和大型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其肉牛场2003年建成投产,占地面积160余亩,有育肥牛棚30余个,栏位3000余个,青贮池近5万立方,
5、2014年共出栏肉牛8500头,销售收入15852万元,净利润为2139万元。奶牛养殖场2012年6月开始建设,是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例要求,以“生产高效、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五化”要求进行建设,经过县乡土地、畜牧部门审核备案的一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占地91亩,计划总投资3120万元。目前已新建标准化奶牛舍8栋7600、青贮池29600立方、粪污处理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现已新购进优质奶牛800头。多年来,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运营,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实行董事长负责制,诚实守信,守法经营,严格防疫管理制度,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公司运行状
6、况良好,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在审计、防疫、环保等方面无任何不良记录,已形成以养牛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牧、工、商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大型农牧企业,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公司。公司先后被评为“*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三、项目实施内容任务(一)项目实施内容随着我县肉牛产业的崛起,牛粪数量急速增加,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影响百姓生活。实验证明,牛粪种植双孢菇,实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既能将牛粪变废为宝,减轻牛粪污染,还能帮助农民增收,而且投资少、回报率高,是一个扶贫开发的好产业。也是最适合解决牛场污染问题的一条经济有效途径。公司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
7、的粪便污染问题也愈来愈突出,这不但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阻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公司决定利用公司牛场牛粪的资源优势,实施牛粪种植双孢菇科技扶贫项目,结合牛场实际情况,本项目需实施以下内容:1、建设25000平方米双孢菇种植大棚。2、棚内安装25000平方米新型立体钢菇架。3、建设双孢菇保鲜库1座。4、引进先进实用双孢菇制种技术,制作优质菌种。传统的双孢菇制种技术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丝不易长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种易老化,采用牛粪、锯末堆料发酵技术进行双孢菇制种,成功率高。5、聘请*农大、*省农科院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服务,解决牛粪种植双孢菇中的重大技术问题。6、为农户进行新技术培训,进行“
8、六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建造菇棚、统一培养料配制、统一进棚播种、统一管理采收、统一产品销售。7、发展扶持模式:项目单位与扶贫农户采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公司自筹资金建设2万平米双孢菇种植大棚、双孢菇保鲜库,带动250户贫困户入驻搞双孢菇种植,贫困户通过项目扶持资金(每户4000元)作为采购基础料和菌种的投入,每户可承包100平方米(每平方米基础料和菌种需投入20元)种植双孢菇,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以最低市场保护价5.6元/公斤收购,保证农户收益。平均按每平方米利润120元计算,公司和农户按1:2分成,这样每户年可净增收8000元,尽快带动他们脱贫致富。并引导项
9、目区农户从事饲料原料、双孢菇培养料的种植和肉牛养殖业。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效益逐步提升的基础上,增加优惠力度和技术服务范围,建立“公司+基地+农户”互惠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而推广带动本地及周边农户通过牛粪种植双孢菇增收致富,促进全市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畜禽粪污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走出一条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循环发展路子。项目实施后,通过多种方式途径进行扶贫。一是直接带动特困户种植双孢菇收益,保证每户年增收8000元,尽快带动他们脱贫致富。二是直接进场务工增收。25000平方米双孢菇种植,所需工作人员全部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平均按每人每年15000元,可帮其增收,拓展增收致富渠道。(二)项目
10、实施任务一是公司自筹资金建设双孢菇种植大棚及钢菇架25000平方米、建设双孢菇保鲜库一座。项目实施后,年可产双孢菇750吨,产值420万元,实现净利润186万元,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二是扶持带动*村250户贫困户入驻公司大棚进行双孢菇种植,每户种植100平方米,贫困户仅需用上级扶贫资金(每户4000元)采购种双孢菇用的基础料和菌种,公司最低保证每户年增收8000元。三是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牛粪种植双孢菇,将使100多户贫困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四、项目资金总额、构成及使用预算1、资金总额:该项目资金总额240万元,其中100万元为申请中省财政资金,其余140万元资金为自
11、筹。2、使用预算:购买25000 m2种植双孢菇用的基础料和菌种,需资金105万元,其中申请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自筹5万元;建设双孢菇种植大棚25000 m2,需资金50万元,为自筹资金;新建双孢菇种植立体钢菇架25000 m2,需资金45万元,为自筹资金;建设双孢菇保鲜库一座,需资金10万元,为自筹资金;外出学习培训、引进先进双孢菇菌种制作技术,需资金8万元,为自筹资金;技术管理费、培训费、人工费、水电费等,需资金22万元,为自筹资金。五、主要工作措施1、健全组织。落实好项目组织是保证。该项目县乡两级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了一名副镇长专职负责。
12、对项目建设,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建立会议记录制度。镇政府以*农大、*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村两委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此十分欢迎。2、严格管理。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资金和项目管理上,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报帐制和项目负责制并把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具体落实到人,并签订责任书。项目建成后,所有扶贫户登记造册,整理归档,接受领导验收。完善制度,规范管理。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好项目运行的效果。项目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上下环节互相监督,层层落实,形成环环紧扣的企业化管理机制。3、技术培训。根据牛粪种植双孢菇的要求,在建造菇棚、菌种制作、培养料的配方与
13、堆制、播种后覆土管理、温度湿度控制等方面的关键环节,聘请*农大、*省农科院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和开展技术指导与咨询活动,并配发宣传资料、书籍、光盘等。4、扶持方法:公司自筹资金建好2.5万平米双孢菇种植大棚,带动250户贫困户入驻园区种植,贫困户仅需用项目扶持资金(每户4000元)作为采购基础料和菌种的投入,每户承包100平方米(每平方米基础料和菌种需投入40元)种植双孢菇,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以最低市场保护价5.6元/公斤收购,保证农户收益。平均按每平方米利润120元计算,公司和农户按1:2分成,这样每户年可净增收8000元,尽快带动他们脱贫致富。对项目辐射带动村贫困户,采取“公司+农户”
14、政策,也统一保护价回收其产品,保障农户收益。另外由乡村两级干部进行技术对口帮扶,在生产资金上与信用社协调,帮助解决资金问题。5、滚动发展。首先扶持发展*村贫困户250户,利用公司牛粪种植双孢菇脱贫致富;然后资金回收后辐射带动其它村的贫困户发展双孢菇种植。同时,重点对项目示范区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和技术指导,每个示范户作为技术推广员,至少负责带动周围一户发展双孢菇种植。六、技术规程(一)具体技术指标参数1、养料:合理的养料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秸草、稻草)中除加入适量的牛粪,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2、温度:双孢
15、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4-32,最适温度为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5-25,最适温度为14-18。3、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为16-20%。菌丝体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过干或过湿的环境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4、酸碱度(pH):双孢菇生长环境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为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土粒的pH值应在8-8.5之间。每采收完一期菇后喷施加入少许石灰的石灰水用来保持pH值和抑制杂菌滋生。5、空气:双
16、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6、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光照,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可以生长,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且容易畸形,导致商品价值差而产生损失。(二)牛粪的准备。种植双孢菇用的牛粪以干牛粪为好,牛舍建设的时候,后墙面留有出粪口,堆放粪便的地方为水泥地面,向外倾斜,外侧开沟以便清理牛舍的时候让牛粪和牛尿初步分离,牛粪成堆,牛尿流向沼气池。牛粪堆放沥水后,及时拉到晒粪场晾晒。晒粪场没有特别的设施要求,通风向阳的空地即可。根据场地大小,将湿牛粪摊开,厚度适当,让其自然晒干成牛粪饼。注意晾晒时不要随意翻动
17、,越翻动越不容易晒干,最后即使晒干也是粉状而不便储存。牛粪晒干后,用编织袋包装储存备用,有条件的可以在室内储存防止霉变。牛粪的晾晒方法,各地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和季节的不同灵活运用。(三)牛粪麦秸种植双孢菇技术1、建造菇棚。双孢菇棚室对场地要求不高,房前屋后、村边地头均可建棚,棚的大小可视场地条件而定。一般棚向以东西方向为宜,地下深挖80-100厘米,墙高100厘米,棚内用钢架搭起4-5层菇床架(每层床架上下间距50厘米)。菇床共设三排,两侧床宽为100厘米,中间床宽200厘米,两边各留一个50厘米宽的走道。用钢架搭起棚架后盖上塑料薄膜,膜上加盖麦秸或玉米秸等以免阳光直射。棚室两头一端留通风口,
18、一端留门,两走道上方每隔3-3.5米设一排气孔。这样既利于保温、保湿,又可灵活通风换气。 2、培养料的配方与堆制配方比例。一般每100平方米菇床需用新鲜干麦秸1250-1500公斤,干牛粪400-6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15公斤,石膏粉和生石灰粉各25公斤。堆制发酵。堆制时间一般掌握在8月上旬为宜。预堆:先将麦秸用清水充分浸湿后捞出,堆成一个宽2-2.5米、高1.3-1.5米、长度不限的大堆,预堆2-3天。同时将牛粪加入适量的水调湿后碾碎堆起备用。建堆:先在料场上铺一层厚15-20厘米、宽1.8-2米、长度不限的麦秸,然后撒上一层3-4厘米厚的牛粪,再按上述的准备量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
19、素,依次逐层堆高到1.3-1.5米。但从第二层开始要适量加水,而且每层麦秸铺上后均要踏实。翻堆:翻堆一般应进行4次。在建堆后6-7天进行第一次翻堆,同时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此后每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应注意上下、里外对调位置,堆起后要加盖草帘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受日晒、雨淋。发酵标准。堆制全过程大约需25天。发酵应达到如下标准:培养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紧握麦秸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观呈深咖啡色,无粪臭和氨气味,麦秸平扁柔软易折断,草粪混合均匀,松散,细碎,无结块。3、进棚播种。先在棚内菇床上铺一层3厘米厚的新鲜麦秸,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地铺到菇床上,
20、料层厚15-20厘米。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10克加甲醛20毫升的量熏蒸消毒,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当料温降到28以下时即可播种,每平方米用500毫升瓶装的自制量菌种一瓶。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轻轻压实打平,使菌种沉入料内2厘米左右为宜。4、播后覆土。播种后3天内适当关闭门窗,保持空气湿度在80%左右,以促使菌种萌发。注意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否则应在夜间适当通风降温。播种后15天左右,当菌丝基本长满料层时进行覆土。覆土方法:选择吸水性好,具有团粒结构、孔隙多、湿不粘、干不散的土壤为佳,每100平方米菇床约需2.5立方米的土,土内拌入占总量1.5-2%的石灰粉,然后再用5%的甲醛
21、水溶液将土湿透。待土壤手抓不粘、抓起成团、落地就散时进行覆盖,覆土厚度为2.5-3.5厘米。5、覆土后的管理。覆土后调节水分,使土层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覆土后的空间湿度应保持在80-90%,温度在13-20之间(最佳温度为15-18)。应视土层干湿状况适时喷水,严格控制温、湿度是双孢菇优质高产的关键。6、适时采收。当双孢菇长到直径2-4厘米时应及时采收,若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并且抑制下批小菇的生长。采摘时,用手指捏住菇盖,轻轻转动采下,用小刀切去带泥根部,注意切口要平整。采收后在空穴处及时补土填平,并喷施一次1%的葡萄糖、200倍的太阳花丰产王或绿风95,以促进小菇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22、(四)科技改造和提升关键环节及操作规程传统的双孢菇制种技术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丝不易长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种易老化,我们需要引进采用牛粪、锯末堆料发酵技术进行双孢菇制种,制母种的成功率达99.9,制原种的成功率达98.1制栽培种的成功率93.2。 1、制种方法如下:牛粪、锯末的发酵。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
23、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 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发酵完后晒干备用。2、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
24、 (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 配制培养基 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否则,装瓶后麦粒偏向一侧,锯末偏向一侧,装料后接入菌种。(五)食用菌冷库保鲜技术采收的鲜菇经整理后,放入筐、篮中,用多层湿纱布或麻袋片覆盖。阴凉处放缸,缸内盛少量清水,水上放置木架,将装有鲜菇的筐、篮放于木架上,再用薄膜封闭
25、缸口。七、实施步骤1、2015年45月:*村委会与项目实施单位*有限公司签定科技扶贫项目合作有关协议,编制牛粪种植双孢菇技术示范与推广实施方案和*省扶贫开发科技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2、2015年5-7月:建造25000平米双孢菇种植大棚、并安装立体钢菇架。3、2015年7-8月,引进优质菌种制作技术,搞好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堆制培养料,。4、2015年8月-2015年4月,进棚播种(8月中旬播种发菌)播后覆土覆土后的管理适时采收出售或冷库保鲜。5、2016年5月,项目结题验收。之后,在250户贫困户基础上,继续滚动发展双孢菇种植户,扩大种植规模,同时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的农民种植双孢菇。八
26、、预期效益目标1、经济效益。该项目实施后,将会明显促进贫困村的农业增效和农民创收,解决贫困户致富无路的问题。双孢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鲜菇蛋白质含量为35-38%,营养价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的美称,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种植双孢菇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实践证明,栽培1平方米双孢菇,投入在60元左右,一般可产鲜菇30公斤,按每公斤售价6元计算,每平方米可收入180元左右,每平米净利润120元左右,且栽培方法比较简单,农民容易掌握。种植25000平米双孢菇,年可产双孢菇750吨,产值420万元,实现净利润186万元。公司直接带动的250户贫困户,每
27、户种植100平方米,公司最低保证每户年增收8000元,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及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规划,能够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村是扶贫开发重点村,该村以种植业为主,农户增收渠道狭窄,通过使用牛粪种植双孢菇,实行种养结合,实现变废为宝。双孢菇的种植主要以绿色种植产业为主体,栽培原料主要是农作物下脚料,双孢菇栽培结束后的废料又是很好的有机肥,不仅可以为群众提供无公害时令新鲜农产品,而且客观上也为周边地区的净化、绿化和美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保持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同时,通过辐射带动,加快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3、生态效益。该项目通过“青贮秸秆喂牛牛粪制作沼气和双孢菇沼液、沼渣再利用到种植上”, 牛粪发酵过程中可生产沼气,用于职工和附近居民生活使用。利用多余的牛粪种植双孢菇。由于本项目能够消耗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粮食加工的废弃物,实现过腹还田,加上自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