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期前违约制度及其_第1页
浅谈期前违约制度及其_第2页
浅谈期前违约制度及其_第3页
浅谈期前违约制度及其_第4页
浅谈期前违约制度及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期前违约制度及其在我国合同法中规定之不足一、期前违约制度概述合同在签订生效后,履行期届至前,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而明确地向另一 方当事人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或有情况表明或一方当事人依当时的具体情势或 客观事实,发现另一方当事人在履行期到来时将不能履行合同义务,这种情形, 在英美法中称之为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o这种概括在美国统一商法典 第2-609. 2-610条中能够反映。我国国内一般将其翻译为“预期违约”或“先期违 约”。在英美法系,一般认为最早的确立期前违约制度的权威判例是英国1853年 的霍切斯特诉戴纳陶尔案。在该案中,合同双方当事人于185

2、2年4月签订了一 份雇佣合同。合同约定自6月1日起原告为被告丁作3个月。但在同年5月ii 日,被告就表示将不履行该合同。5月22日,原告起诉,立即请求损害赔偿。5 月22日至7月1日之间,原告找到了其他工作。法院判决原告胜诉,主要判决 理由是:“在被告拒绝履行协议之后,原告有权考虑他是否解除他对该合同的未 来履行义务,同时保留就该合同被毁所致损失诉请赔偿的权利。审理该案的 campell爵士认为:“如果一份于未来某日施行的合同,合同一方当事人放弃该合 同,应该认为是免除了他方当事人应同时实现的条件,那么就没有理由要求他方 当事人一直等到履行期到来方才诉请补救。该条件可以被免除的唯一理由似乎 是

3、,放弃合同可以被视作违约行为。"该案是确立以声明的方式期前拒绝履行合同的先导性案例,也是对期前违约 可以立即提起损害赔偿诉讼的学说所赖以建立的为数众多的判例中的主导性判 例。如果一方期前违约以后,另一方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视对方的期前 违约于不顾,对期前违约方暂不提起诉讼,而待履行期到来以后,要求违约方履 行义务或赔偿损失。对于无过错的当事人的这种选择,英国法院也是允许的,但 须承担因情势变更而丧失诉权的风险。这一原则体现在英国1855年的艾沃里诉 伯顿案中:船方甲与乙方订立了一个为期45天的租船合同,合同规定甲方应将 船开到敖德萨港装载一批货物。船抵达敖德萨港口后,乙方因货源

4、不足而拒绝提 供装船的货物。当时,装船期限尚未届满,甲拒绝乙方的期前违约,要求乙方装 货。但在装货期限到来前,英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合同因而落空。船 方甲以乙违约为由诉请赔偿,法院认为乙方没有违约,理由是因战争而致合同无 法履行前,乙方并未违约。即使乙方的行为构成期前违约,原告没有视此为违约 而解除合同、要求赔偿,相反,他选择了要求乙方继续履行合同,那么,在战争 爆发前合同仍然是有效的,乙方没有构成违约。1894年,英国王座法院审理的 synge vsynge (辛格夫人诉辛格)案,则确立了当事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将不 履行合同的期前拒绝履行的判例。在该案中,被告于婚前向原告许诺,他将一

5、栋 房屋转让给原告所有,但被告此后又将该房卖给他人,使其承诺不能实现。法院 判决:尽管不排除被告重新买回该房屋以履行其承诺的可能性,但原告仍有权解 除合同并请求赔偿。上述判例,在英国法中确立了期前拒绝履行的两种形态,也 为普通法系国家法院引用和遵循。正是因为期前违约制度在督促当事人履行合同、减少损害、保护受害人利益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统一商法典和合同法重述都 采纳了期前违约制度。统一商法典对期前违约制度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该法典第2610条不仅肯定了英国判例确立的以声明的方式期前毁约情况下受害 人享有的选择救济措施的权利,而且还增加了受害人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为了 准确

6、地判定期前履行不能,该法典第2609条规定,当一方有合理理由认为对方 不能正常履约时,他可以书面形式要求对方提供正常履约的充分保证,如果对方 没有在最长不超过30天的合理时间内按当时情况提供履约的充分保证,则构成 期前履行不能。如果说统一商法典所确立的期前违约规则仍只局限于货物买 卖合同中,那么合同法重述(第二版)则把期前违约规则上升为美国合同法 上的一项普遍原则。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也采纳了期前违约规则,只不过 在划分上没有采用英美法的方法,而将其分为期前非根本性违约和期前根本违约 两种。期前非根本性违约是指如果订立合同后,因一方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能力或 信用有严重缺陷,或在准

7、备履行合同或在履行合同中的行为表明他显然将不履行 其大部分义务,另一方可以中止履行其义务,但中止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无论 是在货物发运前,还是在发运以后,都必须立即通知另一方当事人。如果另一方 当事人对履行义务提供了充分保证,则他必须继续履行义务(第71条)。关于期 前根本违约,公约第72条规定:“(1)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显看出 一方当事人将根本违反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宣告无效。(2)如果时间许可, 打算宣告合同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合理的通知,使他可以对履行义务提供充分保证。(3)如果另一方当事人已声明他将不履行其义务,则 上一款的规定不适用。'该条第(3)

8、款是以声明方式拒绝履行的规定,相当于统 一商法典第2610条的规定。其不同点在于公约仅规定了“宣告合同无效” 作为救济方式,而并未就如不宣告合同无效是否仍可以中止自己的履行等问题作 出规定。目前,我国已经采纳了期前违约制度。可以说,该项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对 世界法制文明的一大贡献。二.期前违约的形态一一拒绝履行、行不能在英国及其他英联邦国家,期前违约的形态是基于前面提到的霍切斯特诉 戴纳陶尔案、艾沃里诉伯顿案、辛格夫人诉辛格案三个案例所确立的规则体 现的。在英美法上似乎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期前违约制度,也不存在一个含义明 确的“期前违约”概念,在英美法上,与前述期前违约含义相对应的是“期前的 拒

9、绝”和“期前履行不能”这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anlicipatory repudiation prospective inability or unwillingness to perform) o "期前违约"这个概念真正成为一 个法律术语是从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开始的。英国判例法确立的期前违约形态为期前拒绝履行,即一方当事人表示了不履 行合同的意思,可以包括债务人确定地(positively) >无条件地(unconditionally) 自愿地(voluntarily)n 肯定地(affirmatively)> 明确地(definitely

10、)n 不含糊地 (unequivocally)拒绝履行,同时包括以行为显示该意思。拒绝履行的判断标准 是债务人是否有不履行合同的主观意愿,而借以显示该意愿的形式可以是明示 的,也可以是默示的。美国法上传统的期前拒绝履行形态与前述英国法类似,包括两种形态:1、 债务人的陈述构成履行拒绝。这种陈述必须是明确的、肯定的,债务人对其履行 能力的疑虑不构成履行拒绝。2、债务人的行为构成履行拒绝。即债务人自愿、 积极的作为使得债务人不能或显然不能履行其义务。无权要求的给付,否则将不 履行”的意思声明,那么就应该将其视为拒绝履行(amounts to a statement of intention not

11、 to perform expect on conditions which go beyond the contract)。从传统上说,其他的事实均不能构成对合同的毁弃。但由于传统期前违约的 构成要件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债务人的言辞必须是确定的、毫不含糊的、无条件 的声明,如果不是这样,而债权人有合理的理由相信债务人将不履行合同,就陷 入了很无奈的处境:如果债权人根据自己的判断主张对方违约而终止合同,他很 可能面临法院将判决债务人的行为不构成履行拒绝,从而将自己处于违约的境 地;如果债权人继续履行合同或者继续为履行合同做准备,而法院事后判决认定 债务人的行为构成履行拒绝,那么债权人的继续履行或

12、者继续准备的行为扩大了 自己的损害,根据债权人有减少损失的义务的原则,债权人相应的损失将得不到 赔偿。另外,如果发生了履行不能以外的事由(如破产,传统观点认为破产不构 成履行拒绝)致债务人履行不能,债权人也得不到救济。为了弥补传统制度的缺 陷,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一个正式文本(1952年)的第 2609条(获得充分之履约保障的权利)规定:(1)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都有义 务使对方的获得适当履行的期待不受损害。如果一方当事人就方当事人的债务履 行有合理的理由陷于不安,则可以书面请求对方提供充分的保障。如果在商业上 合理,就可以在获得充分保障之前就尚未从对方获得对待给付的履行义务中止。

13、(2)如果双方当事人均为商人,陷于不安之理由是否合理以及提供的履约保障 是否充分应当根据商业标准决定之。(3)受害方受领对方当事人交付的不适当的 标的物或者价款的事实,不影响其请求对方就将来的履行提供充分保障的权利。(4)在收到受害方的合法请求后,如果在最长不超过30日的合理期限内没有对 债务的适当履行提供在具体案件的事实下程度充分的保障,则该不作为构成对合 同的履行拒绝。以上规定表明,除了期前拒绝履行之外,其他的事由也可以构成 期前违约。不过,当期前违约可能由其他事实造成时,相对方不能立即主张违约 的救济,而必须要求可能将不履约的一方对于其正常履约作出保证。这是英美法 上对期前履行不能最早也

14、是最完备的规定。合同法重述(第二版)则使之成为 了美国合同法上的一项普遍原则。拒绝履行和履行不能作为期前违约的两种形态,相互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主要表现在:违约方是否存在主观故意。在期前拒绝履行状态下,违约 方一般都有履约能力,只是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履约或故意通过自己的 行为表达不履约的意思,违约方往往存在主观故意。在期前履行不能的情形中, 违约方往往没有故意违约的动机,出现履行不能往往是违约方不希望看到的情 形,因为违约方不会为达到违约的目的而使己方陷入经济状况、商业信誉不佳的 境地。违约行为对债权的侵害程度不同。期前拒绝履行行为对合同相对方权益 的侵害是肯定的、明确的、绝

15、对的,而履行不能对合同相对方权益的侵害则处于 不肯定的、不明确的、不绝对的状态,可能只是相对方单方面的认识,并不一定 客观。而且,即使出现了商业信誉、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形,债务人还可以通过提 供担保的方式确保合同的履行,从而排除对合同债权的侵害。而拒绝履行的违约 方除非能够撤回违约表示,否则对债权的危害是确定的,而撤回拒绝履行的表示 的可能性很小。在能否构成“效率违约”方面,期前拒绝履行一方往往是追求 一种更为有利的经济效益而采取的违约行为,被经济分析法学派称之为“效率违 约”。但并不是所有的期前违约行为都是为了追求“效率违约”,在期前履行不能 状态下,违约方所处的状况并非其所愿,也谈不上效率。

16、法律后果方面,在期 前拒绝履行状态下,违约方在相对方的合同地位没有改变且同意的情况下,可以 撤回拒绝履行的表示,而期前履行不能状态下,违约方只能通过提供担保才能消 除违约的危险。在期前拒绝履行状态下,相对方既可以选择承认拒绝履行并终止 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立即起诉请求赔偿,也可以不考虑对方的违约,等待履行 期届至实际违约发生后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而期前履行不能,相对方没有选择 权,只能承认对方的违约,解除合同并诉请赔偿。期前拒绝履行与履行不能二者 也有一定的联系,单纯的履行不能本身并不能构成期前违约,因为出现期前履行 不能的情形并不必然导致非预见方承担期前违约的责任。但一旦非预见方不能在 合理

17、期限内提供适当履行担保,则被视为对合同的履行拒绝,从而又回到期前拒 绝履行规则的适用范围。三、期前违约的构成要件和后果(-)期前拒绝履行的构成要件期前拒绝履行,美国合同法重述(第二版)第250条表述为:“只有在一 方当事人的行为是自愿的、确定的,而且使其义务的履行现实地、明显地表现为 不可能时,才构成拒绝履行。"具体说來,期前拒绝履行须符合下列条件:1、拒绝履行合同的意思表示须在合同依法成立后至履行期届满前这段时间 作出。如果是在合同成立前,就谈不上违约;如果是在合同期届满以后提出,则 为实际违约。2> 一方确定地(positively)、无条件地(unconditionall

18、y)、自愿地(voluntarily)、 肯定地(affirmatively)> 明确地(definitely)、不含糊地(unequivocally)向另一 方当事人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义务。3、一方拒绝履行无正当理由。4、一方必须表示不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即表示不履行合同必须是重大的 不履行。所谓重大不履行,英国法认为,重大不履行是指不履行的结果将实质上 剥夺了另一方对合同履行的预期的整个利益。美国法认为是实质上损害了合同对 另一方的价值。(-)期前拒绝履行的后果当事人一方拒绝履行后,受害方应该如何应对,英美判例法及成文法赋了受 害方具有选择权,基于受害方不同的选择,相应的法律后果也

19、不同。另外,违约 方所处的地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1、当事人接受拒绝履行的后果:(1) 接受方的权利有:可以a.中止自己的履行或不作履行的准备;b.解除 合同;c.立即提起诉讼,请求赔偿;d.拒绝违约方撤回其拒绝履行。(2) 接受方的义务有:a.其接受拒绝履行的决定必须使对方知道。b.其接受 必须是完全的和肯定的,不能够被撤回;c.一旦接受了拒绝履行,便负有减轻损 失的义务。(3) 违约方的权利:a.有权撤回拒绝履行的表示,但要受到限制(前面已 谈到);b.有权不履行合同。(4) 违约方的义务:a.拒绝履行的表示得允许撤回后,继续履行合同并且 赔偿因前述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b.如果撤回要求

20、遭拒绝,赔偿因违约行 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2、当事人不接受拒绝履行的后果在期前拒绝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受害方不一定必须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违约声 明,如果受害方没有过错,而且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视对方的期前违约于不 顾,待履行期到来以后要求违约方履行义务或赔偿损失,也是允许的。在这种情 况下,(1) 拒绝接受方的权利:a.可以用语言、行为甚至沉默的方式表明其拒绝 接受的态度;b.即使拒绝接受方选择了不承认期前违约,他仍然有权立即停止自 己对对方的义务;c.即使他已通知对方不解除合同而要等待对方履行,只要对方 尚未撤回违约表示,他就有权立即提起违约救济之诉;d.在合同履行期届满时, 按实际违约请求救

21、济。(2) 拒绝接受方的义务:a.该方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満前不起诉而等待实际 违约发生期间,要承担因意外事件而全部丧失诉权的风险,如前面提到的艾沃里 诉伯顿案;b.在拒绝履行方于履行期届满前又撤回拒绝履行的表示或者虽未撤回 但全面履行了合同的,拒绝接受方有义务按原合同履行,但是,因对方的拒绝履 行而使自己的合同地位根本改变的除外。(3)拒绝履行方的权利:a.有权撤回拒绝履行的意思表示;b.有权向对方履 行合同。(4)拒绝履行方的义务:a.有义务在履行期到來时履行合同义务;b.承担拒 绝履行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三)期前履行不能的构成要件期前履行不能是指合同生效后履行期届至前,有情况表明或一方当事

22、人根据 客观出实发现另一方当出人届时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期前履行不能的构成要件 有:1、合同合法有效,这是发生违约的前提;2、一方当事人的预见是在合同成立后至履行期届满前这段时间;3、对方未表示将不履行;4、一方的现实状况存在届时不能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的危险(排除了不可抗 力因素所致)。所谓现实状况,须有合理依据: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609条 规定“有合理理由认为对方不能正常履行'依判例法,“合理理由”主要有债务 人的经济状况不佳,没有能力履行;商业信用不佳,令人担忧;债务人准备 履约或履行过程中的行为或实际状况表明债务人有违约的危险。5、被要求提供履约保证的一方不能在合理的期间内提供充分

23、的保证。如果 在一段合理的时问内对方不作出恰当的保证,该方可以视此为弃约。(四)期前履行不能的后果一方预见到另一方具有履行不能的危险后,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从而产生 不同的后果:1、接受履行不能的后果:也就是对一方的履行不能的事实状态持放任态度, 直到实际违约结果的发生。此种情况下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发生变化。2、不接受履行不能的后果:即当一方预见到另一方将会履行不能时,不是 放任这种状态,而是要求对方及时提供充分的履行担保并中止履行,敦促对方表 履行的期望的义务。当任何一方有合理理由认为对方不能正常履行时,他可以书 面形式要求对方提供正常履约的充分保证,且在他收到这种保证之前,可以暂时 中

24、止与他尚未得到约定给付相对应的那部分,只要这种中止在商业上合理。2、 在商人之间,所提岀的理由是否合理和所提供的保证是否充分,应根据商业标准 来确定。3、接受任何不当的交付和付款并不能影响受害方要求对方对未来履行 提供充分保证的权利。4、一方收到另一方有正当理由的要求后,如果未能在最 长不超过30天的合理时间内按当时情况提供履行的充分保证,即构成毁约。期前违约制度的设立,符介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公平性原则和效益性要 求。该制度使受害方能提前获得法律上的救济,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如为了即 将到期的履行准备而蒙受的损失;或者在得知对方毁约后不得不继续自己的履行 从而蒙受的损失;或者等待合同规定的

25、履行期到来再采取相应的救济措施,从而 丧失了与他人进行交易的机会。所以,从效益的角度讲,允许受害方立即起诉, 解除合同或中止履行,可以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及时了结纷争,效率即意味着 效益。从公平的角度看,期前违约虽然还不是实际违约,但它导致实际违约的危 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发生实际违约的可能性巨大,如果受害方只有在履行期到 来时才能获得救济,显然是不公平的。四、对我国合同法相关规定的评价(-)我国合同立法对期前违约制度的相关规定我国自50年代推行合同制度以来,期前违约现象就大量存在。据统计,在 我国因报复性违约行为而导致的混合违约达69%以上。而我国传统的经济法理论 认为,社会主义企业不会出现

26、给付不能,尤其是破产性现象,加上计划命令漠视 民事主体人格和意志及相应的利益,排斥拒绝履行,因此,在立法上就否定“合 同义务履行期届至前不履行危险的存在。司法实践中有这样一案例:1988年6 月,亚华公司与东方公司签订汽车节油器供销合同。约定亚华公司在当年12月 底交货。而东方公司在10月份提出解除合同。亚华公司遂起诉东方公司,要求 其承担违约责任。一审法院认为,债务尚未到履行期,亚华公司没有要求东方公 司履行债务的权利,东方公司没有履行未到期债务的义务,亚华公司的民事权利 未受到实际侵犯,不能请求法院追究东方公司的违约责任,裁定驳回起诉。亚华 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东方公司已明确地

27、表示单方面解除合同,已 构成违约,不必等到债务到期时不履行再追究其违约责任。裁定撤销一审裁定。 之所以出现两审法院不同的裁决,在于当时我国无明确的期前违约规走。合同 法颁布之前,我国是否有期前违约制度的存在,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争议的 焦点集中在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有另一方不能履 行合同的确切证据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但是应当通知另一方,当另一方 对履行合同提供了充分的保证时,应当履行合同。当事人一方没有另一方不能履 行合同的确切证据,中止履行合同的,应当负违反合同的责任。"我国学者对这 一条文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不同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梁慧星研究员认为

28、, 该条的规走虽然显系参考英美法上的期前违约制度,但由于我国现有的债法及理 论显系继受大陆法系,对于债之履行有同时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两项制度。若将 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7条严格按照英美法的期前违约制度解释,则势必与我 国整个债法及理论不相协调。因此,应结合大陆法系的同时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解释。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的总见则认为,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7条即是关 于期前违约制度的规定。同时认为该条只是对期前违约制度的有限引入,它与英 美法上的期前违约制度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概念概括,没有规定是何 原因导致期前履行不能。2、救济单一。仅规定了中止履行权,没有规定解约权。3、适用条件严格。必须有

29、对方期前违约的“确切证据”。4、明确规定了滥用救济 权一方的违约责任。5、适用于各类涉外合同。合同法对期前不履约的规制也恰恰反映了上述两种观点的折衷。现行合 同法的相关条文主要有:第六十八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止履行的,应当承扣违约责任。第六十九条 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 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 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

30、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第九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 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 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一百零八条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 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満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笔者认为,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和第九十四条第(项)的规定大致相当 于英美法上的期前拒绝履行,分别规定了非违约方

31、享有的立即起诉权和合同解除 权;至于第六十八条和第六十九条,从其表述方法及在合同法中的位置安排来看, 显属对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制度的移植,但是它乂与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规定的 不女抗辩权制度有所不同,事实上可以看成是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制度与英美法 系期前履行不能制度的融合。(二)合同法相关规定的积极意义1、合同法颁布以前,我国相关民事法律对违约类型划分是散乱而残缺的, 对于期前拒绝履行这一传统大陆民法典本来就未曾涉及的违约类型,更是没有涉 及。而对于在大陆法系民法典中普遍存在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与同时履行抗辩权制 度,当时的立法也未加以规定。民法通则由于只具有民事立法大纲的性质, 其中有关违约的条文

32、规定也比较粗糙,对履行期前的违约根本未涉及;经济合 同法、技术合同法也是如此;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7条虽然体现了规制期 前不履约的思想,但是它的适用范围只限于涉外的经济合同,况且在条文的表述 上“当事人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确切证据”这一提法也不一定能涵盖所有类 型的期前违约行为,尤其是它极有可能把仅表明另一方“不愿履行合同"而非“不 能履行合同”的以声明形式表现出来的期前拒绝履行排除在外。但是,无论合 同法相关的制度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在合同法中纳入期前违约 制度和不安抗辩权制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2、合同法不仅规定了不安抗辩权,而且与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规定的不 安抗辩权

33、制度相比,有以下一些突破:(1)规定了不安抗辩权人的合同解除权。 大陆法不安抗辩权的救济方法是有不安抗辩权的债务人可以中止自己对对方的 给付,一旦对方提供充分的担保,即应继续履行义务。但是在对方不能提出履约 担保的情况下,抗辩权人是否有权解除合同?从法条来看,大多数国家的民法典 都没有做如是规怎(瑞上债务法除外)。合同法则明确规足,“中止履行后, 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 解除合同。”(合同法第六十九条)(2)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不安抗辩权的 发生原因采用列举加兜底条款的方式,相对于大陆法系仅作抽象规定的方法而 言,较易把握。(3)不安抗辩权发生

34、原因的范围有所扩大。尽管法国法和德国法 一采支付不能主义,一采概括主义,但都是以财产状况减少作为不安抗辩权的发 生原因。而合同法规定的不安抗辩权的发生原因则不以财产减少为限,“丧 失商业信誉''也可以成为不安抗辩权发生的原因。(4)明确要求行使不安抗辩权 必须有对方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确切证据",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 不安抗辩权的滥用。(5)规定了不合理的行使中止履行救济方法应承担的违约责 任。3、合同法关于期前拒绝履行制度的规定与英美法的规定大体相当,其最 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矫正了该法颁布以前国内学界广泛存在的一种错误认识,即 将期前违约区分为明示预期违约

35、和默示预期违约,并将“以自己的行为表示届期 将不履行的期前违约行为”划入默示预期违约并适用针对期前履行不能的救济方 法。而合同法在正确区分“明示”与“拒绝”的基础上,吸收英美法经过实 践检验的做法,将“明示的事先拒绝履行”和“以行为表示的事先拒绝履行”统 一纳入期前拒绝履行制度,并采用相同的救济方法,这更加符合这两类事先拒绝 履行在英美法上规定的原貌。(三)合同法相关规定之不足及改进意见1、合同法相关规定的不足之处第一,合同法关于违约行为的描述不统一导致适用的混乱。例如:合同 法第九十四条“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项下的情形之(二)“在履行期限届满 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

36、行主要债务”;该条第(四) 项“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而 第一百零八条“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 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从前面的规定可以看出, 合同法对违约行为至少有三种形态的描述:“不履行主要债务”、“违约行为 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不履行合同义务”。其中,“不履行合同义务”外延最 宽。例如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按字面应理解为:凡是当事人明确表 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不论是主要义务,还是次要义 务,合同另一方均可依此条的规定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

37、任。这与英美法上期前拒绝履行要求的违约程度是不一致的。后者要求一方当事 人构成期前拒绝履行的条件之一必须是不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该主要义务的不 履行将导致对方对该合同的期待目的不能实现。不知道合同法关于该条的立 法目的是想超越英美法的规定而规制期前所有违约行为,还是疏忽了对合同义务 的进一步确定性描述。关于“不履行主要债务”和“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 目的”的描述,笔者认为,一般来说,“不履行主要债务”能够导致“不能实现 合同冃的”,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因素则不仅限于“不履行主要债务”。按 照第九十四条(二)项的规定,可以理解为:凡期前拒绝履行主要债务,另一方 就可以解除合同。第一白零八

38、条的规足结合起来看,当事人期前拒绝履行“主 要债务”和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可以导致适用不同的救济方法,即前者可以“解 除合同”,后者可以“要求承担违约责任”,而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 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按照第九十四条(二)项的规定, 当事人“不履行主要债务”都可以“解除合同”,而涵盖前述情况的第一百零八 条“不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违约方只能“承担违约责任”,不能“解除合 同”。由此可以看出,合同法对期前违约行为的规范在不同条文中外延宽、窄 不等,重大违约可以构成,一般违约也可以构成,何为重大违

39、约,何为一般违约, 没有标准,导致在适用上出现同一种违约行为可能适用不同条文而导致不同结果 的情况。第二,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条关于期前拒绝履行的规定过于简单,实践中 难以把握而且救济方式不够全面,与英美法上这一制度的规定相比,许多地方尚 嫌不足。该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 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从该条文的基本框 架结构看,应认为是采纳了英美法上的期前拒绝履行制度。但与英美法上的规定 相比,合同法的这一规定又显得单薄、不够全面,不适宜操作,主要有以下 问题:(1)没有限定拒绝履行的义务是合同主要义务。根据该条的规定,凡一方 当事人

40、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均构成违约,均可享有 在履行期到来前的立即起诉权并根据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 任。而英美法上的相关规定则是一方必须表示不履行合同的主要义务。这就涉及 到确立期前违约制度的目的的问题。从期前违约制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这一 制度的确立,就是针对该违约将会对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构成重大威胁,致合同 的根本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况。如果当事人仅表示将不履行合同中的次要义务,则 一般不会妨碍合同的主要目的的实现,因而不构成期前拒绝履行。而按照现行合 同法的规足,赋予违约相对方任何期前不履约的行为都有立即起诉权,无疑是 没有必要的,也增加了合同履行中的不

41、确定性。(2) “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 合同义务”的表述过于简单。这个“行为”到底包括哪些行为?根据u.c.c.的官 方评述,拒绝履行的表述可以是“债务人给债权人的一项声明,该声明表明其将 违反合同”,也可以是“一个自愿的、肯定性的使债务人将不能或明显不能履行 的行为”。合同法重述曾经列举过两种构成拒绝履行的行为:向第三方转移或 以合同转让特定的土地、货物或者其他对合同的履行必不可少的东西;任何使他 的实质性合同义务成为不可能或明显不可能的自愿性、肯定性行为。因此,拒绝 履行并不是必须使履行成为完全的和绝对的不可能,合理地表明拒绝履行持续性 义务的行为,也构成拒绝履行。相比之下,我国合同法仅

42、用一句话的概括方 式显然让人难以确定地把握其含义。(3)合同法赋予了受害一方立即起诉权, 又结合第九十四条(二)项赋予其合同解除权,但受害方是否享有拒绝接受对方 的拒绝履行或立即起诉、解除合同的选择权?对选择权是否适当限制?受害方在 対方拒绝履行后可否中止自己的履行或不作履约准备?对此,合同法未予以 明确规定。另外,债务人在作出拒绝履行的表示之后能否撤回或撤销该表示?英 美法的通常做法是一旦受害方接受了对方的违约表示,违约方则不得撤回,除非 受害方同意。(4)不履行合同义务的表示是否必须向债权人本人或其代理人作 出?在英美法中,合同当事人仅向合同以外的、对合同没有任何利益的第三方表 示其将不履行合同义务,虽然该第三方又自愿地将这个消息通知了合同的对方当 事人,但是对对方当事人来说,这项声明并不构成拒绝履行。(5)受害方如果接 受对方拒绝履行的表示,这种接受是否需要特定的方式才成立?合同法第一 百一十九条关于守约方防止损失扩大的义务对期前违约是否适用?英美法中,一 旦受害方接受一方的拒绝履行,就负有减轻损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