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之浅见》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之浅见》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之浅见》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之浅见》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之浅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有效达成之浅见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 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 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 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 体的课堂教学环节; 激励功能, 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 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 应该首先确立教学目标, 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策略、 拟定的教学程序, 以及为 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一、阅读教学目标设定存在的

2、普遍问题及透析 总所周知,教学目标过于笼统一直是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一个问 题,不少教师确立教学目标,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 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忽左忽右。请看黄河是怎样 变化的(人教社四年级下册第 10 课)一文设定的教学目标:知识 目标: 1.认识 8个生字; 2. 掌握“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 土流失”等词语的意思; 3. 指导学生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 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联系。技能目标: 1.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粗知文章大 意;2. 组织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培养积累材料的能力; 3. 继续 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

3、: 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 感悟词句表达的感 情;2. 培养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这篇课文确定的上述教学目标反映了目前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 题:一是表述形式杂乱,盲目套用,随意性大,缺少规范;二是表达 内容宽泛,语文本质特征不足,抽象概括有余,缺少准确性。时至今 日,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已经明确制订出语文教学总目标和各 学段阶段目标,它有助于教师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检验学生“学” 得怎么样,明确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的问题。由此,我 们深深感到,有关教学目标的一些相关问题已到了非重视、非研究、 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崔峦老师曾经指出:“备课时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 既要明

4、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又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 手段、策略, 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 显而易见, 上述课文教学目标的叙写至少存在着如下的不规范: 一是 这位老师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三重并举, 把三维目标分列开来, 把三维 目标当作“一样粗的三条线”,这是错误的。其实,三维目标是以知 识和能力为载体,其他两维融于此中,整体推进、相互渗透、相辅相 成、共同发展的, 不能人为割裂成三大块。二是上述范例的目标的叙 写主体不规范, 这位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均以教师为主体。 三是上 述课时目标的叙写缺少“默写、说出、列举、辨认、认读、复述、理 解、体会”等表现学生外显行为

5、的动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达标 就不容易检测、指导和调控,评价教学实效的价值就不大。四是三维 目标在宏观上是等重的,但目标定位要有重点,在不同的学段、不同 的课文、不同的班级都应该各有侧重,不需要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 都有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 并且目标要简单,不能繁杂。二、怎样制定和陈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目标(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 它关系到 教学活动的导向、 教学内容的取舍、 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 价等。为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 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 建

6、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1. 落实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三 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 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 度价值观, 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 方法中。那种把语文教学目标分割 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贴标签式的表述 法,人为地将三维目标进行分割,会对语文教学造成严重的伤害。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 语文教学目标的准 确应

7、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 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不仅重视 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2细化课时目标。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教学实现的, 每一篇课文都是安排 在一定的学段教材的特定单元中的。 教师要通过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 标来逐步落实课程目标。 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 首先要服从于语 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 实际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 可操作、易检测的阅读教学目标。 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再到课时目标, 做到上一级目标制约下一级目标,

8、下一级目标体现上一级目标。 在一 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 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 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 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 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 只有清晰明确的教学 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 (1) 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2) 抓住课文中的“变” 字和关键词句,读懂引起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受到启发,增 强环保意识; (3)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说说治理黄河

9、的主意, 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这三个教学目 标包含了三个维度 , 而且指向准确,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强。3. 调控生成目标。目标明确了, 整个教学过程就应实施控制, 将教学活动规定在目 标所界定的范围内, 教师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信息反馈, 并根据目 标修正教学。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 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可以完全预见的, 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 态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捕捉有 价值的生成性话题, 及时灵活地生成新的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展开思 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展开深入地思考,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成 知识的构建。(二)规范表

10、述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 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行为主 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1. 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 (学生)。评因为教学目标的指向是 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达成的结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学目 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例如黄 河是怎样变化的 一课的技能目标可以这样陈述: 1. 学习理清课文脉 络,给课文分段,粗知文章大意; 2.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养成积累 材料的习惯;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于“引导”、 “培养”、“组织”之类描述教师教学行为的动词不应该出现在教学 目标中。2. 陈述要明确具体,可观察

11、,可检测。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 学生明确学什 么和怎么学。如果是公开课, 还应该使听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应该是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 测的。比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情感目标中说: “引导学生体会 课文语言的生动,感悟词句表达的感情”不如说“朗读课文,读出语 言的生动和词句表达的感情”。后者所用词语是可观察可检测的,如 “朗读”、“读出”等。而前者所用的词语“体会”、“感悟”则是 模糊、不易操作和检测的。3. 必须体现“三维”融合,层次清楚。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必须体现这三

12、个维度, 但是这三者是相互 交融、相互渗透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不能单独分列出 “知识与技能目标有哪些”、“情感态度目标有哪些”。此外,工具 性是多方面的,人文内涵也是十分丰富的。课文不同,特点不同,学 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 一般地说, 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 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例如,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的主目标就 是“抓住黄河的过去和现在, 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 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联系。”4. 必须立足学情,体现学段目标。例如: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 定位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提出的学 习目

13、标是“了解”;在第二学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 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 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提出了“理解词意”、“体会关键 词句的作用”等要求;到了第三学段“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 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逐步提出了“推想词 意”、“体会表达效果”的目标要求,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 终实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总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 的时候,就要既着眼于学段目标的达成,又考虑原有目标的基础,兼 顾与下一个学段目标的接轨, 提倡“学期备课” 、“单元备课”与“课 时备课”相结合, 对课程目标有一个长远的

14、规划,对学段目标做到心 中有数,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了解编者意图, 明确所教内容在教材中所 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当然,准确制订教学目标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实现目标才是 教学活动的最后归宿。 因此, 还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课堂实施之 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目标与教学价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课堂教 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 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 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要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制订 真正促进师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三、在有效的文本阅读中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 有效地达成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

15、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特 别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1有效地提问问题的难易度是衡量提问有效性的首要条件。 切合实际、 引人深 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 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问题具体而又有思考的余地, 能促使学生阅读 课文,思考问题,非经过阅读思考不能答出,但通读全文,整体思考 之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回答。 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学生形成研读 文本的习惯、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等能力都是大 有裨益的。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

16、来”,也有利于培植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教师所提问题要突出课文重 点或教学重点,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 “牵一发而动全 身”,使问题击中要害。如一夜的工作(人教社六年级下册第 13 课)一文,老师设 计了“如此而已'是什么意思?你从 如此而已'中读懂了什么?” 这一问题,这不起眼的“如此而已”成了学生感悟的触发点。学生在 由“如此而已”的想开去中,悟出了“如此而已”背后的丰富蕴意, 也很自然地对整篇课文作了整合思考。2有效地“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是每个个体运用自我的期待视野同文本撞击的过程。 师生共同走进文本,

17、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 教师和文本对话就 是要钻研好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的独到发现,想 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想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的把课文读 好,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了 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才具备与同学和老师对话的 “底气”。另一方面, 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桥梁”,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 方面地接受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 话。但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文化的积淀还不足,认识 的能力还不强,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障碍,

18、教师 应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扫清障碍。3有效地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 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 陶。”老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整个 过程,要多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 把朗读训练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 起来,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朗读 感悟,可以体会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篇章布 局的逻辑思路、语法修辞的规律特性,以及声调韵律的搭配布置等。 朗读时,教师可抓住文本中的经典词句,引导学生细读揣摩、涵咏品 味其妙处, “品”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让学生把自己的理

19、解和感受 带进文本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可精心设计这样的朗读训练:先请学 生带着“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的问题, 引读 78 自然段;再一边自由读一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受”;引 导学生揣摩语气和情感后, 再请个别学生朗读; 在感悟了作者说的话 所包含的感情后, 最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朗读指 导的层次性和有效性。4有效地感悟。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 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在阅读教 学中就

20、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 做到读悟结合。 朗读和品悟就像孪生 兄弟密不可分, 只有在品悟的基础上才能读出真情实感, 才能读出韵 味,只有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加深品悟。文本的内容和文本的语言形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文本中那 深邃的思想, 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 都是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唯有真正体会到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精湛, 体味到它的艺术魅力, 才会 触摸到作者思想、情感的深处,才能跨越时空,思接千栽,与文本进 行着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撞击。 语文教学切不可丢掉语言文字这个本 体,忽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揣摩、积累和运用,对于文本中那些该 抓的词句,还是要理直气壮地抓;该咀嚼的地方,还是要反复玩味、 细嚼慢品,咬到文字的深处,嚼出文字的滋味。要在引领学生品味语 言的过程中给学生以人文关照, 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 也得 到了人文精神的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