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刑法诉讼利益裁量与要件规制:美国民事证明责任理论与启示_第1页
【精品】刑法诉讼利益裁量与要件规制:美国民事证明责任理论与启示_第2页
【精品】刑法诉讼利益裁量与要件规制:美国民事证明责任理论与启示_第3页
【精品】刑法诉讼利益裁量与要件规制:美国民事证明责任理论与启示_第4页
【精品】刑法诉讼利益裁量与要件规制:美国民事证明责任理论与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利益裁量与要件规制:美国民事证明责任理论与启示段文波提要:美国没有成文法体系,但是同样会面对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问题。面对这个两大法系共通的问 题,没有民事诉讼法证明责任理论因其诉讼构造上的特殊性体现了诸多特色。美国在证明责任分配方法及 思路上,可以为处于法文化另一端的我国民事诉讼立法提供诸多启示。引言思考实用主义盛行的当下美国民事诉讼理论如何解决裁判屮事实真伪不明的问题饶有兴味。对于大陆 法系国家而言,证明责任乃是“民事诉讼的脊梁”。而对于英美法系的国家而言,证明责任是否处于同样 的诉讼地位抑或与大陆法系背道而驰?如果美国也同样采用证明责任理论解决爭实真伪不明的问题,在缺 乏民事实体法的情况下

2、当如何分配证明责任又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对于颇为熟悉大陆法证明责任理论 的我们而言,美国民事证明责任理论似乎是一个令人不得不浅尝辄止的领域。笔者也不得不带着人陆法系 民爭证明责任理论的前见去分析美国民事证明责任理论的若干问题,也许这是一次冒险的尝试,更是一次 让人心动的发现旅程。一、证据提出责任与说服责任(一)证据提出责任与说服责任的区别大陆法系民事证明责任意味着要件事实真伪不明情况下,一方当事人所承担的败诉风险。这一命题和 概念的前提是徳国的“条文构造论”。同吋,这一概念揭示了大陆法系证明责任的一般性分配方法。而对于缺乏成文法体系的美国民事诉讼,同样会遇到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的情况,此时法官当

3、如何“确定”案件 事实并做出判决?欲究问美国证明责任问题,必先描述并区分美国法中所存在的两种证明责任的区别。中 言之,即必须首先厘清证据提出责任与说服责任之区别。首先,证明责任一词有如下三种含义:(1)当事人如不证明其命题将承担的败诉危险抑或责任。(2)审 理中提出证据的责任。(3)不区分上述两种责任,或将两者混为一体,或仅指上述两者z-o美国法院的 判例中的证明责任多半意指前两种含义。此外,诸多判例因为没有区别前两种证明责任从而导致混乱不堪。当下,区分证据提出责任与说服责任为美国多数证据法学者所支持,而且是美国的通说。美国的民事 诉讼法及证据法教材必定在书屮最先说明证据提出责任与证明责任的区

4、别。此外,联邦证据规则第301 条也明确区别了上述两种责任,从制定法上将两者明确区别开来。(二)证据提出责任与陪审制区分证据捉出责任与说服责任,与美国民事诉讼采用陪审制度具有莫大的关联。证据捉出责任乃是当 事人在审理屮必须提出证据的行为责任。不难发现,该责任类似口木及徳国所倡导的主观的证明责任。但 实际上,证据提出责任决定了法官与陪'rrz间的权限分配。具休而言,如果当事人没有履行证据提出责任, 案件的事实认定将不经过陪审,径直由法官做出裁判。因此可以说,证据提出责任乃是法官控制陪审的利 器。负有证据提出责任的当事人如果没有履行其责任,法官将会以指示评决、驳回诉讼请求、驳回诉讼等 方式

5、判决负有证据提出责任的当事人败诉。即便陪审做出评决,法官仍对以做出无视陪审评决的判决。rh 此可见,证据捉出责任乃是案件是否经由陪审判断的基准。在陪审做出判断的情形下,也仅意味着说服责 任。在审理过程中,证据提出责任可以在当事人之间移动。审理伊始,证据提出责任通常由对事实具有说 服责任的当事人负担。如果该当事人未能提出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该当事人町能会因指示评决在事实争点 上败诉,由此也会导致全案一败涂地。换言之,只有当爭人充分履行证据提出责任提出充分的证据时,陪 审才可能评价当事人提出的证据从而认定事实争点。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对方当事人没有提出证据,法官也不会做出最初举证者胜诉的指示评决

6、。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山陪审团判断证据的可信性更好。但是, 上述情形有两个例外,亦即当证据的信凭性没有问题或者因为最初的举证者举证充分,陪审i才i只要理性判 断必将判断最初的举证者胜诉的话,法官也可以做出最初的举证者腔诉的指示评决。在这种情形下,对方 当事人负担证据提出责任,与审理开始吋最初的举证者居于同样的立场。此后的情况大体类似,在审理过 程中,证据提出责任在当事人之间來回移动。(三)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z关联说服责任类似人陆法系客观的证明责任。当事人充分履行证据提出责任后,案件的事实认定则由陪审 团负责。在审理的故后阶段,陪审团根据所有证据无法判断事实是否存在时当事人所血临的风险就是说服 责

7、任。在没有陪审的案件中,同样也会出现法官无从判断事实真伪的情形。因为说服责任仅仅在案件的最 后阶段才会发挥效丿ij,所以便不会出现类似证据提出责任那样在审理过程屮于当事人之间来冋移动。就此, 曾经有观点认为不论证据提出责任随着审理的不断推进如何移动,说服责任也不会移动。但是最近的观点 却认为说服责任在审理伊始与审理过程中都不会产生疑问,仅仅在适川陪审审理终结时才会出现问题,所 以说服责任在审理途中是不可能移动的。不论哪一方当事人承担说服责任,法官都必须在指示陪审的过程 屮同时指示证明需要达到的程度。有批判观点指出,说服责任的实际效川相较证据提出责任而言疑窦重重, 主要是法官指示陪审团的措辞技巧

8、问题。而且,法官的措辞往往成为影响陪审团判断的要素。在考虑说服责任时必须同时考虑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陪审团在当事人证明到什么程度便可以认定 事实被证明的问题,亦即证明标准问题。在美国的诉讼中,案件的证明标准因其性质不同而各异,尤其是 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相去其远。与刑事案件的证明必须达到无合理怀疑的程度相 比,民爭案件中的事实证明原则上仅仅需要达到“证据优越”。对于欺诈、不当影响、灭失的证书、遗书的内容、口头赠与及合同等情形,事实证明要求到达“明口 且有说服力的证明”。“明白且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木来是衡平法上的产物。现在被扩张适川于陪审审 判的普通法案件。虽然其适川范围因州

9、而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证明标准肯定高丁 “证据的优越”。 既没有统一的见解也没有统一的判例,“证据优越”究竟是指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着实让人伤神。当然,这 种优越显然不是证据数量上抑或证人人数上的多寡。按照通常的理解,这种优越乃是一方当事人掌握了更 有说服力的证据。但是,反对的观点认为在上述状态下,陪审团仍然可能心存疑虑,因此该标准会仔误导 陪审z虞。正如我们大陆法系国家的学者所熟知的那样,事实真伪不明的问题总是无法冋避,因此当事人 承担说服责任在所难免。二、证明责任的分配(一)围绕证明责任分配的诸说严格说来,美国证明责任的分配其实即是说服责任的分配。说服责任往往与审理开始吋的证据提出责 任

10、同为一方当事人承担。美国目前尚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一般性的分配基准,因而不得不同时考虑及几个 个別要素综合决定。以上使是美国的通说。虽说美国目前没有一般性的分配基准,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 学者从未孜孜以求。比方说赛耶曾经认为肯定争点存在的当事人对此承担证明责任。古代的判例以及若干 立法例也曾遵循过上述观点。但是就连赛耶木人也不得不承认其分配证明责任的方法最后不得不还原为解 释实体法。批判的观点认为,因为绝大多数命题皆可以表达为肯定与否定两种形式,譬如违反合同的否定 性表达就是债务不履行。当否定性事实构成原告诉讼原因的-部分时,原告不负担证明责任的情形较多。除此z外,经常被提及的分配方法述有在诉答

11、中承担事实陈述责任的当事人也承担对该事实的证明责 任。如果按照前述赛耶的观点,提出肯定主张的当事人对该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的思路也同样适用于诉答中 的事实陈述责任。但是,证明责任少诉答责任往往并不一致,而且这种情形还比较多见。比方说在诉答中, 债权人通常耍负担债务没有履行的主张责任,但其并不需耍负担该事实的证明责任,而是由债务人就已经 履行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由于联邦证据规则将诉答的功能简化为告知诉答,程序已经大大简化,现 在的诉答程序往往在当事人提出答辩书或者再答辩书即告终止。在这种情形下,当事人在诉答中没有提出 的事实就会成为审理屮争议的焦点,对此,当事人的诉答陈述责任不明,自当也无从为证明责

12、任的分配提供向导。更为深层次的本质问题在丁,诉答陈述责任自身的分配标准还处于模糊不淸的状态,与证明责任 的分配相类似,同样必须考虑儿个因索灰综合判断。还有一种思路认为当事人应当就自己主张所必要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这种分配证明责任的思路最后 也不得不血临另外一个问题,亦即哪些事实对于当事人来说才是不可或缺的。(二)目前的通说如前所述,n询美国并不存在一般性的证明责任分配基准,最灰不得不综合考虑儿个要索灰再行决定。 这些在分配证明责任时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政策、公平、证据所持或距离证据远近、盖然性、经验规则、 便宜性、是否是请求变更现状的当事人等等。其中,盖然性可以包含便宜性,政策性乂可以包含是否

13、请求 变更现状。在决定证明责任分配的时候,究竟应当更加重视哪些要素,学说z间也有分歧。以下稍微介绍几个代 表性的观点。拉尔特认为证明责任的分配乃是实体法的机能。在分配证明责任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三个 要素,称为三p原则:政策、盖然性及证据所持。持类似观点的有克里瑞,他列举了政策、公平及盖然性三个要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足以单独构 成一个决定性要素。考虑政策要素的具体例子诸如为了抑制名誉毁损诉讼,将不真实性作为诉讼原因让原 告承担证明责任,而不是将真实性作为积极的抗辩。公平概念类似距离证据的远近,往往川于将清偿、破 产免责等作为积极的抗辩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盖然性要索将清偿、免除、时效等原告权

14、利发生厉的事实 作为积极的抗辩,因为已经确立的状况持续发生的盖然性更高,所以因变更而获得利益的当事人就变更的 事实承担证明责任。此外,在完全没有证据的案件屮,适当运川盖然性要素可以将产生不公正结果的儿率 降到最低。当然,在有证据可资利用的情形卜也会产生大致相同的结果。魏格莫认为并不存在可以解决一切案件的一般性分配基准,也不町能存在这样的标准,所以都必须针 对不同的情况具体衡平政策与公平等要素。马克考密克认为分配证明的时候应当考虑如下5个要素:请求 变更现状的当事人自然应当负担证明责任、特殊政策上的考虑、便宜性、公平、裁判中盖然性的预测。具 体而言,马氏认为请求变更现状的当事人首先应当承担证明责

15、任。被告必须对于诉讼原因之后发生的事件、 清偿、免除等主张承担证明责任。主张通常不会发生的事实的当事人对此承担证明责任,比方说社会上的 服务通常是有偿的,因此主张服务无偿的当事人必须承担证明责任。马格认为必须针对案件的争点通盘考 虑公平与便宜等全部要索,并不存在可以一劳永逸解决不同个案的“惊奇的试金石”。杰姆斯认为证明责 任与诉答说明责任一样,必须考虑公平、便宜及政策等因素。杰氏还列举了其他应当考虑的因素,比如经 验规则。具体而言,即是主张不经常发生事实的当事人对此承担证明责任。摩根在批判了-般性证明责任 分配呈准厉,认为不论是分配证据提出责任还是说服责任都必须考虑以经验为慕础的公平与政策。从

16、以上当下美国的学说來看,尽管学说z间就证明责任分配应当考虑的要素存在若干差别,在前述的 7个要素中,政策、公平(包含距离证据远近)与盖然性(经验规则)三大要素大体上是共通的。值得注意的 是,由于美国拥有强人的证据开示制度,当爭人可以在审前搜索到人量的证据和信息,所以距离证据远近 的要素对丁分配证明责任的作用h渐缩小,但是对于没有证据开示制度的大陆法系诸国而言,该要素也许 正是-条重要的参考因子。总而言之,美国并不存在-条分配证明责任的普适性标准,而是采川的所谓的 “利益衡量论”。就证明责任的性质而言,则将其视为实体法的问题,rh各州州法根据erie原则予以制 定,而州法的规定z间又是形态各异。

17、美国采用利益衡量论分配证明责任,并非意味着完全不考虑法律条 文的规定语言。实际上,法律条文的措辞也是分配证明责任的要索之一。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各个证 明责任分配耍素z间并无先后主次优劣z别。这一点与部分h本学者所主张的各耍素z间存在等级关系迥 然不同。三、对我国证明责任理论的启示上文介绍和分析了美国的证明责任理论,尽管两大法系在诉讼构造上存在巨大差别,但这不妨碍美国 法可以给予我们众多启迪。首先,区别证据提出责任与说服责任、承认证据提出责任的独立存在价值、认为其乃当事人的行为责 任并可以在诉讼过程中于当事人之间來冋移动的美国证明责任理论与批判不乏独自存在意义的主观证明 责任概念、将在当事人

18、之i'可可以移动的证明的必要性视为主观证明责任或证据提出责任的观点相类似9. 负担客观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如杲没有提出充分的证据,终结审理、不待对方当事人提出反证便判决负担客 观证明责任的当事人败诉未尝不可。当负担客观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出充分的证据时,对方当事人只要不 进行反证便会败诉往往是实际的诉讼现实。此际,将对方当事人的证据提出视为一种行为责任与诉讼实务 也相契合。对此,尽管批判观点认为如果缺乏美国式的指示评决等制度,独立的证据提出责任概念则毫无 实益。但是,证据提出责任概念不仅可以反映实际的诉讼现实,而1为负担证据提出责任的当事人没有提 出充分证据的情形下法官ft接终止审理并判决该

19、当爭人败诉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往往是统一的。相反,美国民事诉讼法将证明的程度区别为几个 阶段的思路也可以为人陆法系提供些许启示。比方说口木民事诉讼法规定公害诉讼屮的因果关系的证明标 准仅仅是“盖然性”便是受到美国“证据优越”的启发。根据盖然性说,当事人对丁公害诉讼中因果关系 的证明只要超过疏明的程度即可。尽管该说在口本疑点重重备受批判,但是这也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法官自 由心证与证明程度的关联、对象事实的性质及案件类型与证明标准的研究提供了参照。即便从德国急剧发 展的关丁 证明标准少口由心证问题的研究來看,也不难从中发现受到美国法影响的影子。第三,美国法围绕推定展开的论争也口j以为大陆法所借鉴。英论争対于深究推定的实质根据以及实际 效果、法律条文规定之外学说判例所确立的推定也人有裨益。比方说,尽管人陆法系的推定一语有多种含 义,但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上的推定仅有权利推定与事实推定。其效杲则是证明责任的转换12.其他由 判例所创造的推定都是事实推定,属于自由心证作川的范围。但是,法律规定的推定与判例所创制的推定 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