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ahai江夏区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指导意见议案_第1页
ytahai江夏区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指导意见议案_第2页
ytahai江夏区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指导意见议案_第3页
ytahai江夏区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指导意见议案_第4页
ytahai江夏区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指导意见议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江夏区小学与初中数学衔接教学指导意见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要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 从七年级抓起,然而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种严重脱节现 象,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不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成绩下降甚至出 现严重的分化,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具有连 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初 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七年级数学教师应当把小学 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为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 铺路工作,只有掌握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一、中学与小学教

2、学内容的衔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 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 6年级),第三学段(7 9年级),各学段中安排了 “数与代数” “空 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在每个 学段上相对立领域的知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地 提前预设一些学生易懂的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初中教师则应注重与 前两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充分利用知识迁移规律,由易到难进行 教学。要搞好中小学数学真正意义上的衔接,熟悉掌握“新课标”的教 材体系则显得十分重要。掌握下面几个衔接点,对于搞好衔接工作具 有很大的作用。1算

3、术数与有理数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 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一一负数(新课 标实验教材在第二学段也引入了负数的意义),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 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引进了乘方、 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 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清有理数的特点。为了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一要淡化概念,如讲代数式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认识各种形式的代数 式,再去归纳代数式的概念。二要务必使学生熟练掌握算术的四则运 算,再弄懂符号法则,有理数的运算即可轻而易举过关。2、数与式在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知识中,引

4、进代数式的概念,进而研 究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 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 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这次过渡,代数式的概 念是关键,使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以及字母表示数 的意义。例如,用-a表示a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求一个数的绝对 值的结论;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除法法则。这样做可以使 问题的阐述更简明、更深入,同时,前面学过的数与代数的知识,也 得到了巩固、力口强提高。另一方面又要注重挖掘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本身的内在联系,如对整数与整式,分数与分式,有理数与有理式, 等式与方程,方程

5、与不等式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 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 现稳过渡。3. 由算术法到列方程解应用题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 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 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 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 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刚开始,学生由 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 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比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 方法对比讲解,使学生逐

6、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对学生 的作业,有些应用题也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在前两个学段均已渗透一些初步知识,到第三个 学段又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和提高。如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数据的收 集与整理”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一方面加强了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同时也注意为后面的学习 打好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学课程标准在三个学段采 用螺旋上升的安排方式,第一学段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 数据的方法”,第二学段要求“进一步学习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

7、, 第三个学段要求“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等。 根据这个特点,本章教材特别注意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在系统整理 前两个学段的衔接,在系统整理前两个学段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写 新内容。比如增加了设计问卷调查、利用抽样调查来收集数据的初步 知识、利用频数分布表整理数据等,使三个学段的学习连成一个整体。二、教师对教材使用和处理能力的衔接从教材上来看,初中数学是建立在小学已学知识基础上,是小学 知识的开拓和扩展,但是初中教学已失去小学那种数的直观性、可朔 性,已初步进入抽象化、逻辑化、条理化的层次,对学生记忆,理解 应用,推理归纳都比小学有了较高的要求,初中教师要了解小学的教 学内容

8、,对学生的学情作正确的判断,同时七年级数学教师应该了解 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深钻七、八、九年级数学教材,学习和研究 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研究近几年来武汉市中考课改试题数学卷和全 国卷各省市课改实验区的试卷,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这一点对于我 们农村学校的教师显得犹为重要,“问渠哪有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 来”教师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职业,只有多钻研,才能站在一个较高角 度上把握好教材,才能丰富教材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有 一个生动的、有魄力的数学课堂。如: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的把 握,我们必须要求学生能规范、准确地解一般方程,应解方程之前应 专门训练学生合并,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

9、合并,移项, 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三、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 后,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 规律出发,有效地改进教法,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1、新旧联系,强化概念的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 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因此,在传授新知 时,必须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并 区别新旧知识的异同,从而且揭示新知的本质。如有理数乘法法则与 小学数学的乘法的不同点,仅在于

10、需确定积的符号,而讲解的重点则 应放在符号法则上。又如讲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可通过分数的基本性 质进行引入讲解等等,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再从概念教学看,小学对概念的掌握要求并不高,仅侧重于计算, 学生以机械识记为主,一般是套模式来解题:而初中数学,对数学概 念要求强化了。七年级教材一开始就出现了正数、负数、相反数以及 绝对值等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概念仍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是远远行 不通的。又如,对负数的概念仅理解为“带负号的数”是不行的,因 为它还涉及到运算。又如对i a i的三种类型的结论背得透熟,而遇到 i a -31类题的讨论时便会感受到茫然。因此,对概念一定要通过变 式与

11、比较、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等方式,让学生弄清概念的含义、实 质,并通过所掌握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激发兴趣,进行学习心理衔接。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从心 理到生理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个时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 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 但不够稳定和持久。鉴于这些特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 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刚入初中时,由于环境和教学的对象变了,特别 是对教他的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 取一种琢磨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 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课内,要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前提, 说理深入浅

12、出,表达形象鲜明,讲话幽默风趣,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 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还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 用别出心裁的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我国古 代数学家的成就、现代数学家的贡献、数学在科技领域中的地位的作 用等等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学好数学。三是利用课内和 课外有利时机,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数学 游戏,诸如抢答竞赛等,活跃学生的身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是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激发他们的求 知欲,满足他们的成功感,运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

13、最佳方案, 问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学有用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3、针对特点,注重认知规律衔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 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同时进行思维的,小学 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中学数学,则需要逐步 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 认知规律,借助使用实物、模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 思维,加深理解,如在教学数轴概念时,可列举直尺、杆秤、温度计 等,讲等式的性质时可借助平衡天平,讲“一次函数”时可用演示帮 助学生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以及一次函数图象的认识和增减性 点的坐标问题等。待学生对特殊的具体

14、事物有所认识后,及时注意把 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抽象,以此逐步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 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四、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的衔接小学阶段科目小,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 内容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 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抓好 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 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如何重视学法上的衔接呢?老师在 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做好如下几点1、注重预习,指导自学。预习实质上是学生自学的开始,在小 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因此,到

15、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 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教师要注 重预习指导,加强预习训练。训练的方法是,可从布置一些能模仿公 式、定理的简单问题开始,使学生逐步尝到自觉寻求知识的甜头,从 而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 数学概念、定理、表达式和变动翻译的题目,以至过渡到不布置预习 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生新课知识 打下基础。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 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去想想为什么。因此,在进入七年级后要注意 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必须

16、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 一基本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 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 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 法则的理解。3、强化训练,规范作业。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 而轻过程,进入初一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 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对答案等。为此,必 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严格训练,即教师要在规范解题上为学生做 好样子: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 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要求纠正。4、及

17、时复习,温故知新。学习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学习”、“保 持”、“再现”三个阶段,而保持和再现又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阶段。如 何去巩固运用所学的知识呢? 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及时再现当 天或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平时可采取默记、尝试练习,弄清所学公式、 法则意义的来龙去脉及内在联系等,培养他们运用联想、再现、追忆 等方法同遗忘用斗争:二是培养学生积累资料,即及时将平时作业、 单元练习中技巧性强的题目(如一题多解的题目、变式题等等)收集 成册,便于复习时参考,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5、准确的运算习惯,运用合理步骤,寻找简化和途径,有条理 的检验,提高运算的成功率。6、养成规范严谨地表示习惯,

18、善于用数学语言,合理运用符号 和图象,书写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逻辑严谨。五、在解题方法和技巧方面的衔接小学在解题方法上基本上是通过机械、重复地练习,使学生强化 记忆,模仿练习,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简单,所以对于解题思路和技巧 的要求不要,一般的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分数来看还是很优秀的。一 到初中来后,很多学生就因为数学难度的加大和技巧性的增强而望却 止步,无法应对和适应,纷纷成为差生和困难生。初中数学教师应该 注意到在解题和技巧方面的衔接问题。1、要注重知识的梳理。在教学中应注意所学知识在整个中学数 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所学知识重点、难点和容易 出现的问题在什么地方。2、要注重解题思

19、路的分析和讲解,在解习题和例题的时候,要 注重讲解题的思路,为什么这样想?是从题设已知条件着手分析,还 是从结论着手去探索,本题难在什么地方,所用知识点有哪些,本题 的突破点在什么地方,是否还有其他的途径解答本题?千万不可就题 讲题,一讲了之,照本宣科。3、要注重归纳和总结解题技巧,初中数学在小学基础上有较大 的飞跃,很多题目都有一定的技巧,在教学中有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 应该让学生掌握,形成学生的基本能力,如定值问题,如何针对题目 特点转换,寻找和总结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感。4、要注重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找出知识点间的联系,发散学

20、 生的思维和相似,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常见的图形怎么将他们复 杂化,复杂化的图形如何将他们分解出基本的简单的图形来。六、基本养成教育发展目标的衔接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形成一定的习惯,这些习惯对 一个学生未来的做人处事有着长远影响。如,态度、毅力、心理发展 的承受力,学科素质的潜在力和健康的心理因素等,对学生能否持续 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一个人若从小养成一个好的品质,一个良好的 习惯,他们将会终生受益,一个人若从小沾染一点恶习,一种不良品 行,它将会毁人一生。只有好的习惯,只有健康的身心发展,才能更 好的专心学习。好的习惯,好的品质靠人和环境去培养,去引导,去 陶冶,靠自身主观意识去发展、去健全,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 都不可忽视每个学生的基本养成教育,应确定他们发展的目标,对未 来有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小学升入中学的过程中,小学的送,中学的接,对学生本身就 是个衔接,小学的送,肩负着介绍的职责,中学的接,承担着了解和 持续发展的重任。因而小学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