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生态系统及稳定性教学案(缪)_第1页
第5节生态系统及稳定性教学案(缪)_第2页
第5节生态系统及稳定性教学案(缪)_第3页
第5节生态系统及稳定性教学案(缪)_第4页
第5节生态系统及稳定性教学案(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自主学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无机环境)【基础知识回顾 】生产者:_( 自养、异养) ,主要是生态系统的1、结构组成成分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的动物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例如 _、 _ 、 _)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2、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中只有、_和 _其起点:和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4、能量流动的特点:。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_、_ 、_(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6、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比较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这三大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相互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总是在完成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从而实现生物与环境的适应。下表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比较项目特点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圈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_ 。能力,而且这个能力是有限的。是生态系抵抗力稳定性:_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_越(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抵抗力稳定性越(),恢复力稳定性越

3、()),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轻度污染的河流,能通过、和来消除污染。9、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_ _【课堂教学】阅读 P109 P111,并依据该图讨论、解答相关问题1、若外界干扰不大的情况下,在几十年中,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将会由怎样的变化?有衰老、死亡、繁殖、新的生物迁入迁出。2、由于某种原因蛇或猫头鹰而突然大量减少,那么在这个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重新保持稳定吗?“某种原因”你认为可能有哪些?3、讨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并能用实例分析( 1)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越多,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稳定性就越高。反过来,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其

4、恢复力稳定性就,抵抗力稳定性就。思考: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当遭到严重破坏,要想再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哪一种生态系统更难?( 2 )生态平衡特点: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结构上的平衡)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功能上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 (输出和输入物质数量上的平衡)4、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5、怎样设计制作生态缸?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看书、讨论)本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制作完成的生态缸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的,不能添加食物和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只有,整个

5、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2)生态缸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和能量流动。( 3)生态缸必须是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进行观察。( 4)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5)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6)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然后将生态缸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要注意 不能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 ,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生态缸的位置。【课堂检测】1、在以植物美洲兔猞猁为食物链的生态

6、系统中,美洲兔和猞猁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右图,请据图回答:(1) 这个生态系统所出现的状态是A 永不平衡B永远平衡C短暂动态平衡D较长时间的动态平衡(2) 猞猁被大量被捕杀后,美洲兔的数量变化曲线会出现A 先上升后下降B 先下降后上升C不断上升D 不受影响(3) 猞猁被大量捕杀后,美洲兔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A 升高B 降低C不变D无法估计( 4)图中所示的数量变化曲线可以说明: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程度的 _ _能力,如果向某一生态系统内部引入或引出一个或几个物种,受影响的将是_。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密闭生态系统,要使其中的动物能长期存活,必须提供(A氧气B水C有机物D太阳能)3、下列有关干旱区

7、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4、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蚯蚓数量将会发生的变化是A、增多B、减少C、基本不变D、可能增也可能减5、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C.早期不属负反馈,后期属负反馈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B.早期

8、属负反馈,后期不属负反馈D. 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 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 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课后巩固提高】1、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 1 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9、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D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2、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 ) A 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 在森林中引入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 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时,以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D 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干扰3、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

10、稳定性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BCD 4、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维持生态平衡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 池塘生态系统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5、下列何种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稳定()A 生物种类少B食物网的网络结构复杂C食物链较长D 食物链消费者多6、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 松毛虫繁殖力强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D当时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7、在某一湖泊中,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体中藻类生物生长过盛,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减少这些藻类

11、( )A 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C大量引入捕食浮游生物的鱼B 尽量捕捞植食性鱼类D 完全除去捕食浮游动物的鱼8、某牧草的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害虫过度繁殖B 干旱缺水引起虫害C食物链被破坏D害虫产生变异新类型9、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A. 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 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D.对森林作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

12、的干扰10、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 物种组成多样B. 营养结构复杂C.功能完善D.食物链缩短11、下列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 天然落叶林B. 天然常绿林C.人工纯种林D. 人工混交林12、下列四种措施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 、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 、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D 、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13、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成负相关B. 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 生态系统中,生物个

13、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14、关于维持生物圈稳态的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提供正常运转的动力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C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D 人类活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稳态15、美国的卡巴草原,水草丰茂, 生活着黑尾鹿及天敌美洲狮。人们希望黑尾鹿大量繁殖,于是大肆捕杀美洲狮,在一段时间内,黑尾鹿是增加了,但好景不长,由于黑尾鹿数量猛增,导致食物供不应求,草原退化,黑尾鹿数量反而急剧下降了,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试分析:( l)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_ 。( 2)该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是_ 。16、农田中存在水稻、螟虫、青蛙3 种生

14、物,其生物量的变化如图。请回答:生物甲量乙丙( 1)图中甲、乙、丙分别是 _ 。( 2)从第 1 年到第 5 年, 3 种生物一直处于 _状态。(3)第 61234567年份年 3 种生物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起因是 _,虽然使当年的_获得了增产,但直接危及了_的生存。( 4)第7 年变化的起因是失去了_后, _繁殖过度,导致 _,人类遭到大自然的报复。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澳洲草原广阔,天然牧草资源十分丰富。自1925 年起,从印度和马来西亚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家畜,大力发展畜牧业。几年后,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牧草大量枯死,同时蝇子蔓延, 成为澳洲牧区的一大公害。整个澳洲

15、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后来从亚洲引进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搬运到地下,既消除牛粪又肥沃土壤,还控制了蝇子,有效地解决了生态危机问题,使澳洲草原又呈现生机蓬勃的景象。( 1)上述事实表明,在引进牛、羊前,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呈现_状态。( 2)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人们引进牛、羊的目的是。( 3)引进牛羊后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_。( 4)蜣螂是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_功能类群的重要成分。( 5)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 6)引进牛、羊发生生态危机这一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_。( 7)最后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_。18、写出下列生物最适合生活在那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水稻和花生:鲫鱼和鲤鱼:眼镜蛇和长臂猿:野兔和狼:裙带菜和海带:第 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案参考答案:【课堂检测】1(1)D(2)A(3)B( 4)自我调节整个生态系统2D3B4A5B6C【课后巩固提高】1B2D3C4C5B6C7C8C9D10D11C12B13B14D15、(1)草 黑尾鹿美洲狮(2)人为因素16、( 1)水稻、螟虫、青蛙(2)动态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