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备课组第十三周集体备课:选修2-1第三章32_第1页
高二数学备课组第十三周集体备课:选修2-1第三章32_第2页
高二数学备课组第十三周集体备课:选修2-1第三章32_第3页
高二数学备课组第十三周集体备课:选修2-1第三章32_第4页
高二数学备课组第十三周集体备课:选修2-1第三章3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3周集体备课 选修2-1第三章0 3.2 立体几何中的的向量方法 高二数学备课组 主备人:闻 勇课时安排:6节课3. 2. 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平面的法向量。教学重点: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教学难点:求平面的法向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平面坐标系中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2、如何用向量描述空间的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二、建构数学1、直线的方向向量 我们把直线上的向量以及与共线的向量叫做直线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

2、,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记作,如果,那么向量叫做平面的法向量。三、数学运用1、例1 在正方体中,求证:是平面的法向量证:设正方体棱长为1,以为单位正交基底,A1xD1B1ADBCC1yz建立如图所示空间坐标系 ,所以同理 所以平面从而是平面的法向量。2、 例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内,设平面经过点,平面的法向量为,为平面内任意一点,求满足的关系式。解:由题意可得 即化简得3、课堂练习已知点是平行四边形所在平面外一点,如果,(1)求证:是平面的法向量;(2)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证明:,又,平面,是平面的法向量(2), 四、回顾总结1、直线得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得概念;2、求平面法向量得方法五、

3、布置作业3.2.2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1)教学目标:1能用向量语言描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2能用向量方法证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3能用向量方法判断空间线面垂直关系。教学重点:用向量方法判断空间线面垂直关系教学难点:用向量方法判断空间线面垂直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空间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定义及判定2、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定义二、建构数学1、用向量描述空间线面关系设空间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则由如下结论平 行垂 直与与与2、相关说明:上表给出了用向量研究空间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方法,判断的依据是相关的判定与性质,要理解掌握

4、。三、数学运用1、例1 证明: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三垂线定理)ABCDO已知:如图,OB是平面的斜线,O为斜足,A为垂足,求证:证明:2、例2 证明: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直线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已知:,求证:证明:在内任作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分别取向量lmlnlgl所以因为所以可得即3、例3 在直三棱柱中,, ,是得中点。ABCA1B1C1Myz求证:证明:如图,建立空间坐标系总结:用向量证明比几何方法证明简单、明了。4、课堂练习: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在棱D

5、D1上是否存在点P使B1D面PAC?解:以D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存在点P(0,0,z),=(-a,0,z),=(-a,a,0),=(a,a,a),B1D面PAC,a2+az=0z=a,即点P与D1重合点P与D1重合时,DB1面PAC四、回顾总结 本课主要研究垂直问题五、布置作业3.2.3 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2)教学目标:1能用向量语言描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2能用向量方法判断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关系。教学重点:用向量方法判断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关系教学难点:用向量方法判断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用向量研究空间线面关系,设空间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6、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则由如下结论平 行垂 直与与与二、数学运用1、例4 如图,已知矩形和矩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点分别在对角线上,且,求证:平面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空间坐标系,设AB,AD,AF长分别为3a,3b,3cABCDEFxyzMN又平面CDE的一个法向量由得到因为MN不在平面CDE内所以NM/平面CDEA1xD1B1ADBCC1yzEF2、例5在正方体中,E,F分别是BB1,CD中点,求证:D1F平面ADE证明:设正方体棱长为1,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D-xyz,因为所以所以平面3、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 ,点E在PD上,且PE:ED= 2: 1.()在棱PC上是否存在

7、一点F, 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该问为探索性问题,作为高考立体几何解答题的最后一问,用传统方法求解有相当难度,但使如果我们建立如图所示空间坐标系,借助空间向量研究该问题,不难得到如下解答:根据题设条件,结合图形容易得到:ABCDEPxyzF假设存在点F。又, 则必存在实数使得,把以上向量得坐标形式代入得 即有所以,在棱PC存在点F,即PC中点,能够使BF平面AEC。本题证明过程中,借助空间坐标系,运用共面向量定理,应用待定系数法,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更方便,这种方法也更容易被学生掌握。三、回顾总结综合运用向量知识判断空间线面平行与垂直四布置作业 3.2.4 空间的角的计算(1)教学目标:

8、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教学重点:异线角与线面角的计算教学难点:异线角与线面角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异面直线所称的角、线面角的定义及求解方法2、向量的夹角公式二、建构数学1、法向量在求面面角中的应用:原理:一个二面角的平面角1与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2相等或互补。2、法向量在求线面角中的应用:原理:设平面的斜线l与平面所的角为1,斜线l与平面的法向量所成角2,则1与2互余或与2的补角互余。三、数学运用1、例1 在正方体中,E1,F1分别在A1B1,C1D1上,且E1B1=A1B1,D1F1=D1C1,求BE1与DF1所成的角的大小。解1:(几何法)作平

9、行线构造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A1xD1B1ADBCC1yzE1F1HG解2:(向量法)设,则且解3:(坐标法)设正方体棱长为4,以为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空间坐标系,,152、例2 在正方体中, F分别是BC的中点,点E在D1C1上,且D1C1,试求直线E1F与平面D1AC所成角的大小解:设正方体棱长为1,以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D-xyzA1xD1B1ADBCC1yzE1F为D1AC平面的法向量,所以直线E1F与平面D1A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补充例题 在三棱锥SABC中,SAB=SAC=ACB=90°,AC=2,BC=,SB=(1)求证:SCBC;(2)求SC与AB所

10、成角的余弦值解:如图,取A为原点,AB、AS分别为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AC=2,BC=,SB=,得B(0,0)、S(0,0,2)、C(2,0), =(2,-2),=(2,0) (1)·=0,SCBC(2)设SC与AB所成的角为,=(0,0),·=4,|=4,cos=,即为所求4、课堂练习课本96页练习13四、回顾总结求异线角与线面角的方法五、布置作业 3.2.5 空间的角的计算(2)教学目标:能用向量方法解决二面角的计算问题教学重点:二面角的计算教学难点:二面角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二面角的定义及求解方法2、平面的法向量的定义二、建构数学利用向量求二面角

11、的大小。方法一:转化为分别是在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与棱都垂直的两条直线上的两个向量的夹角(注意:要特别关注两个向量的方向)如图:二面角-l-的大小为,A,Bl,AC,BD, ACl,BDl 则=<, >=<, > 方法二:先求出二面角一个面内一点到另一个面的距离及到棱的距离,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角。如图:已知二面角-l-,在内取一点P, 过P作PO,及PAl,连AO,则AOl成立,PAO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用向量可求出|PA|及|PO|,然后解三角形PAO PABl求出PAO。方法三:转化为求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夹角的补角。如图(1)P为二面角-l-内一点,作

12、PA, PB,则APB与二面角的平面角互补。 三、数学运用A1xD1B1ADBCC1yzE1、例3 在正方体中,求二面角的大小。解:设正方体棱长为1,以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D-xyz(法一),(法二)求出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2、例4 已知E,F分别是正方体的棱BC和CD的中点,求:(1)A1D与EF所成角的大小;(2)A1F与平面B1EB所成角的大小;(3)二面角的大小。解:设正方体棱长为1,以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D-xyzA1xD1B1ADBCC1yzEF(1)A1D与EF所成角是(2),(3),,二面角的正弦值为四、回顾总结1、二面角的向量解法2、法向量的夹角与二

13、面角相等或互补的判断五、布置作业3.2.6空间的距离教学目标:能用向量方法进行有关距离的计算教学重点:向量方法求点到面的距离教学难点:向量方法求点到面的距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空间中的距离包括: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异面直线直线间的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这些距离的定义各不相同,但都是转化为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来计算的。2、距离的特征:距离是指相应线段的长度;此线段是所有相关线段中最短的;除两点间的距离外,其余总与垂直相联系。3、求空间中的距离有直接法,即直接求出垂线段的长度;转化法,转化为线面距或面面距,或转化为某三棱锥的高,

14、由等积法或等面积法求解;向量法求解。二、建构数学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空间两点,则2、向量法在求异面直线间的距离设分别以这两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为,与这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向量为,则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在方向上的正射影向量的模。4、向量法在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中(1)设分别以平面外一点P与平面内一点M为起点和终点的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P到平面的距离d等于在方向上正射影向量的模。(2)先求出平面的方程,然后用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点P(x0,y0,z0)到平面AX+BY+CZ+D=0的距离d为:d=三、数学运用1、例1 直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AA1=,底面ABC中,C

15、=90°,AC=BC=1,求点B1到平面A1BC的距离。解1: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直棱柱各顶点坐标如下:A(1,0,0),B(0,1,0),C(0,0,0)A1(1,0,),B1(0,1,),C1(0,0,) =(1,1,), =(1,0,) =(1,1,0)设平面A1BC的一个法向量为,则即所以,点B1到平面A1BC的距离解2 建系设点同上(略),设平面A1BC的方程为ax+by+cz+d=0(a,b,c,d不全为零),把点A1,B,C三点坐标分别代入平面方程得平面A1BC的方程为x+z=0 又 B1(0,1,)设点B1到平面A1BC的距离为d,则d= = 2、例2. 如图,四面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I)求证:平面BCD;(II)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III)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解:(I)略(II)解:以O为原点,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III)解:设平面ACD的法向量为则令得是平面ACD的一个法向量,又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3、例3 如图,直二面角D-AB-E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EB,F为CE上的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