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题库 2_第1页
浙江农林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题库 2_第2页
浙江农林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题库 2_第3页
浙江农林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题库 2_第4页
浙江农林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题库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组织学与胚胎学题库第一章绪论、细胞学一、填空题1、HE 染色是指对组织切片利用 和 两种染料进行染色,若使组织细胞内物质染成红色,则称该物质染色特性为嗜 性,染成蓝色则为嗜 性。4、在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构称为 ,在电子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构称为 ;后者又包括 电子显微镜观察法和 电子显微镜观察法。二、单项选择题1、PAS 反应显示组织或细胞内的A、核酸B、脂类C、多糖D、蛋白水解酶三、判断题(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v”,错的打“×”)3、机体内只有上皮细胞间才具有连接结构,其他细胞间无连接结构存在。( )四、名词解释1、H-E 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第一章绪论、细胞学参考答案一、

2、填空题1、苏木精,伊红,酸,碱 4、显微,超微,透射,扫描。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C;2C;3B;4B;5A;6B;7C;8B;9B三、判断题 3 ×四、名解释1、H-E 染色:是用苏木精和伊红进行联合染色的方法,组织学、病理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H 代表苏木精(hematoxylin),为兰色碱性染料,能将酸性物质染为紫兰色。E 代表伊红(eosin),为红色酸性染料,能将碱性物质染为红色。第二章上皮组织一、填空题1、上皮细胞的极性是指 ,内皮是指 ,间皮是指 。2、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特化结构有 、 和 。二、单项选择题1、变移上皮分布于 ( )。A、子宫粘膜;B、肠管粘膜;C

3、、膀胱粘膜;D、输精管粘膜;2 、关于上皮组织下列哪种叙述正确( )。A、细胞成分少,细胞间质成分多; B、细胞成分多,细胞间质成分少;C、细胞成分少,纤维成分多; D、细胞与细胞间质成分各占一半。6、下列哪种上皮细胞一般具有明显的突起结构。( )A、内皮;B、间皮;C、单层立方上皮;D、单层柱状上皮7、关于单层扁平上皮描述错误的是( )3A、细胞多,间质少,排列紧密 B、细胞边界平整,无细胞间连接C、核位于细胞中央 D、细胞扁薄,利于物质交换 E、形成光滑面,阻力小8、人体中最耐摩擦的上皮是( )A、复层扁平上皮 B、变移上皮 C、单层柱状上皮 D、单层立方上皮9.被覆上皮的分类依据是( )

4、A. 上皮的厚度 B. 上皮的功能 C. 组成细胞的形态及排列层次 D. 上皮的分布部位10.哪一项不是变移上皮的特点?A. 分布于大部分泌尿管道的腔面 B. 属于复层立方上皮C. 上皮形态常随所在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变化 D. 上皮各处厚薄不一,因其与结缔组织的连接面常起伏不平四、判断题1、乳腺分泌部细胞的形态和结构随乳腺的生理状况而变化,所以该细胞属于变移上皮。( )2、上皮组织中细胞比细胞间质成分多,而结缔组织中细胞间质比细胞成分多。( )4、变移上皮主要分布于皮肤的表层及口腔、食管、肛门和阴道,具有耐摩擦和保护功能。( )5、单层立方上皮见于血管内膜。( )五、名词解释3、连接复合体: 6

5、、微绒毛(microvilli):六、问答题试述上皮细胞的特化结构及其意义。第二章上皮组织参考答案一、填空题2、细胞两端按结构和功能的差别分游离面和基底面2 个面,分布于心脏、血管等脉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分布于体腔及某些脏器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5、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二、单选题 1C;2B;3C;4B;5D;6D;7B;8A;9C;10 D四、判断题 1×2v;3×4×5×6v;7v;8×9×五、名词解释3、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四种细胞连接中,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存在, 则称为连接复合体。6、微绒毛(

6、microvilli):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主要分布于小肠纹状缘、肾小管刷状缘,其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六、问答题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细胞衣,由构成细胞膜的糖蛋白和糖酯的糖链部分和吸附于膜表面的蛋白多糖构成,功能: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及识别;(2)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功能是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3)纤毛:是指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长突起,具有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可以将细胞表面的异物向一定方向排出。2、上皮细胞的侧面有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这些侧面结构使相邻细胞间

7、相互连接成一有机整体,保护了上皮深层组织不受外界侵害及上皮深层液体成分不会流失,并保证了上皮组织的完整性。3、基底面有基膜、质膜内褶和半桥粒,这些结构使上皮细胞与深层组织紧密连接成一有机整体,同时保证了上皮细胞的营养供应。第三章结缔组织一、填空题2、网状组织的细胞成分是 ,纤维成分是 ,淋巴器官中网状组织的基质成分是 。3 、血液中1-2 叶核的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称为 ,表示 ,4-5 叶核的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称为 ,表示 。4、嗜酸性粒细胞在_ _状态下,可在外周血中数量增加。嗜碱性粒细胞和_细胞的功能相似,参与机体的_ _ _反应。5、骨组织的细胞成分包括_ _、_ _、_ _ _和_ _

8、 _。二、单项选择题2、血液属于下列哪种组织。( )A、上皮组织; B、结缔组织 C、神经组织 D、肌肉组织6、下列不属于结缔组织的有 ( )。A、骨; B、脑; C、脂肪; D、肌腱7、结缔组织中的纤维由下列哪些细胞产生。( )A、间充质细胞; B、纤维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组织细胞9、疏松结缔组织中浆细胞来源于( )。A、间充质细胞; B、纤维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B 淋巴细胞;15、红细胞能携带O2 主要是因为( )。A、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 B、膜为半透膜,允许O2 通过 C、膜上有相应的受体; D、通过糖酵解产生ATP四、判断题1、疏松结缔组织中浆细胞来源于T 淋巴细

9、胞。( )2、疏松结缔组织中组织细胞来源于血液中单核细胞。( )5、浆细胞的核呈车轮状,核旁有浅染区。( )五、名词解释2、网织红细胞: 5、组织液:第三章结缔组织参考答案一填空题2、网状细胞、网状纤维、淋巴液。3、核左移;细菌感染后转好,机体抵抗力旺盛,预后良好;核右移;衰老,造血功能障碍,预后不良。4、过敏及寄生虫感染、肥大细胞、过敏反应。5、骨祖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成骨细胞。二、单选题:1B;2B;3C;4C;5D;6B;7C;8B;9D; 10、C;11、C;12、C;13、D;14、D;15、A;16、B四、判断题: 1×2v;3v;4×5v;6v五、名词解释

10、2、网织红细胞:新生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入血后,细胞内残留的部分核糖体经煌焦油蓝染成细网状或者颗粒状,称之为网织红细胞,成人约占RBC 的0.51.5%,其在血液中的比例反映骨髓的造血能力,入血1 3 天成熟。5、组织液来源:是结缔组织中毛细血管动脉端渗透出来的液体;去向:由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回流;功能:参与组织细胞的营养及代谢物质交换;异常:a.来源增多或回流受阻组织水肿; b.来源减少组织脱水。第四章肌肉组织一、填空题1、骨骼肌细胞的收缩由向内平行滑动完成,收缩时构成肌原纤维的 带未变化,但 带和 带变窄。闰盘是指 。2、肌浆就是 ,肌浆网是指 ,肌膜是指 ,肌纤维是指 ,肌原纤维是指

11、 。二、单选题3、下列关于肌节的叙述哪项正确。( )A、指位于2 条M 线之间的肌原纤维段 B、指位于2 条Z 线之间的肌原纤维段C、指位于2 条H 带之间的肌原纤维段 D、指位于2 条A 带之间的肌原纤维段4、细肌丝向粗肌丝内作“刀入鞘”式的平行滑动结果引起下列何种变化。( )A、A 带未变,仅H 盘和I 带变窄; B、H 盘未变,仅A 带和I 带变窄C、I 带未变,仅H 盘和A 带变窄; D、A 带、H 盘和I 带均变窄5、骨骼肌纤维的横小管由:A. 滑面内质网形成; B. 粗面内质网形成 C. 肌膜向肌纤维内凹陷形成; D. 肌浆网形成6、肌节是由:A. 1/2 I 带+A 带+1/2

12、I 带组成; B. A 带+I 带组成 C. A 带+A 带组成; D. 1/2 I 带组成7、三联体是指( )。A、横小管和一侧的终池和纵小管; B、纵小管和两侧的终池; C、终池和两侧的横小管; D、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四、判断题1、骨骼肌细胞中终池与T小管组成二联管,而心肌中两者构成三联管。( )5、心肌纤维的横小管位于肌原纤维明带与暗带交界处的同一水平面,而骨骼肌的横小管位于肌原纤维Z 线处的同一水平面。6、肌纤维就是指肌细胞中呈纤维状的细胞器。( )五、名词解释1、肌原纤维: 2、肌节:六、问答题简述骨骼肌收缩机制。第四章肌肉组织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细肌丝,粗肌丝,暗带,明带,H 带

13、,相邻心肌细胞间深染的线状或阶梯状结构。2、肌细胞的细胞质;肌细胞的滑面内质网;肌细胞膜;肌细胞;是细胞内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两种蛋白质构成的肌微丝,与肌纤维纵轴平行成束排列,是肌肉收缩的物质基础。二、单选题 1D;2A;3B;4A;5C;6A;7D四、判断题 1×2×3v;4×5×6×五、名词解释1肌原纤维:是细胞内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两种蛋白质构成的肌微丝,与肌纤维纵轴平行成束排列,是肌肉收缩的物质基础。2、肌节:两条Z 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1 个肌节,组成为1/2 I 带+ A 带+ ½ I 带,由肌节递节重复形成肌原纤维,

14、因此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六、问答题答:肌细胞膜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沿T 小管传至终池,引起终池膜对Ca 离子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终池内Ca 离子向肌浆中扩散而触发细肌丝中肌钙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触发细肌丝向粗肌丝内作“刀入鞘”式的平行滑动,最后引起肌原纤维、乃至整条肌纤维的收缩;收缩时,A 带未变,仅H 盘和I 带变窄。第五章神经组织与神经系统一、填空题1、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包括_ _,_ _,_ _和_。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包括_ _和_ _。2、神经组织是由_和_ _组成。3、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部位由 、 和 构成,神经冲动的传

15、导方向为 。二、单选题1、不参与组成血-脑屏障的结构是(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内皮外基膜; C、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脚板); D、足细胞及其突起2、形成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胶质细胞是( )。A、星形胶质细胞; B、小胶质细胞; C、少突胶质细胞; D、施万细胞3、形成周围神经纤维髓鞘的神经胶质细胞是( )A、卫星细胞; B、小胶质细胞; C、室管膜细胞; D、神经膜细胞4、神经系统中的巨噬细胞是( )。A、星形胶质细胞; B、小胶质细胞; C、少突胶质细胞; D、室管膜胶质细胞四、判断题1、神经细胞的胞体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而周围神经系统中只有神经细胞的突起,却无神经

16、细胞的胞体存在。( )2、小脑中体积最大的神经细胞是蒲肯野细胞。( )4、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细胞一样具有突起,这些突起同样具有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6、神经细胞一般具有突起,其中树突起传出神经冲动的作用,而轴突起传入冲动的作用。( )7、中枢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是少突胶质细胞。( )五、名词解释1、雪旺氏细胞(或施万细胞): 4、血-脑屏障: 5、尼氏体: 6、化学性突触: 7、神经纤维:第五章神经组织与神经系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膜细胞,卫星细胞;2、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3、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突触

17、前成分向突触后成分方向传导。二、单选题 1D;2C;3D;4B四、判断题 1×2v;3v;4×5×6×五、名词解释1、雪旺氏细胞(或施万细胞):指包裹在神经纤维外围的薄膜状神经胶质细胞,可形成髓鞘,与轴突共同形成神经纤维,功能是参与周围神经系统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的形成,也可分泌神经营养因子。4、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中毛细血管及血管外胶质细胞可阻挡血液中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入脑内,这种保护性屏障叫血-脑屏障,结构包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外基膜、内皮外胶质细胞及其突起。5、尼氏体:是胞质中呈块状或颗粒状的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主要分布于胞体内和树突及其基

18、部胞质内,轴突及其基部则没有,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如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和激素。6、化学性突触:以释放化学性物质为传递媒介的突触,其组成包括三部分,即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其功能是单向传递神经冲动。7、神经纤维是N 元长的突起远端(称轴索)与包裹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共同构成的索状结构,据N 胶质细胞是否产生髓鞘包裹于轴索外围将NF 分为有髓和无髓两种,其功能是传送神经冲动。第七章循环系统一、填空题1、毛细血管分为三类,即_ _ ,_ _和_ _;一般来说,毛细血管管壁由 、 和 组成。5、微循环的3 条通路即 、 和 ,6、中动脉的中膜主要由_ _构成,大动脉的中膜主要由_ _构成。二

19、、单项选择题1、血管壁的一般结构可分为( )A、内皮、中膜、外膜; B、内膜、中膜、外膜 C、内弹性膜、中膜、外膜; D、内皮、内弹性膜、外膜2、以下称弹性动脉的是A、大动脉; B、中动脉 C、小动脉; D、微动脉四、判断题3、心瓣膜中也含有内皮细胞。( )4、心脏内膜中内皮细胞与血管内膜中内皮细胞是相延续的。( )五、名词解释1、血窦(sinusoids) 2、蒲肯野纤维(Purkinje cell) 3、周细胞(pericyte)第七章循环系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内皮、基膜、周细胞 5、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真毛细血管 6、平滑肌,弹性膜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D ;5

20、C四、判断题 1×2×3v;4v五、名词解释:1、血窦:也称窦状隙或不连续毛细血管,是一管腔扩大的毛细血管,管壁内皮及基膜均不完整,偶见周细胞,因管腔大而不规则,能容纳较多的血液,血流缓慢,有利于血液的储存和物质交换。分布于肝、脾、骨髓及内分泌腺。2、蒲肯野纤维:指分布于心内膜下层中一种特殊的心肌细胞,比心肌纤维粗,染色比心肌纤维浅,具有将冲动传导给心肌纤维的功能。3、周细胞(pericyte): 指分布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内皮基膜外之间的一种多突起、梭形扁平细胞,对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起机械性支持作用。第八章免疫系统一、填空题2、免疫系统由 、 和 构成。4、T 淋巴细胞主要

21、参与机体的 免疫,而B 淋巴细胞主要参与机体的 免疫。5、淋巴结的髓索是指 ,髓窦是指 .二、单项选择题1、脾的白髓包括动脉周围淋巴鞘和( )。A、脾小体; B、脾血窦; C、脾索; D、边缘区4、胸腺细胞是指( )。A、胸腺上皮细胞;B、网架状胸腺上皮细胞网眼中的淋巴细胞; C、胸腺小体中的细胞; D、血管周隙中的巨噬细胞6、不属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有( )。A、肺中尘细胞; B、肝中库普弗细胞; C、神经组织中小胶质细胞; D、血液中白细胞;四、判断题1、胸腺与其他淋巴器官相比,其主要的组织结构特点是构成胸腺的皮质中具有淋巴小洁。( )2、淋巴组织是指含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免疫细胞的网状组

22、织。( )3、无生发中心的初级淋巴小结受到抗原刺激后转变成为含生发中心的次级淋巴小结。( )4、胸腺细胞就是指构成胸腺支架的星形、多突起网状胸腺上皮细胞。( )5、脾小体就是脾脏白髓中的淋巴小体。( )五、名词解释1、血-胸腺屏障: 2、淋巴细胞再循环: 3、胸腺小体:六、问答题1、简述脾脏的组织结构。第八章免疫系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2、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淋巴细胞 4、细胞,体液5、淋巴结髓质中排列成索网状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髓索之间管腔不规则的毛细淋巴管。二、单项选择题 1A ;2B;3C;4B;5D;6D四、判断题 1× ;2v;3v;4×5v;6v五、名词

23、解释1、血-胸腺屏障:在胸腺皮质中的毛细血管及其周围结构能阻止血液中大分子抗原物质进入胸腺内以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这种屏障结构叫血-胸腺屏障,由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外基膜、皮质内胸腺上皮细胞(即上皮性网状细胞)、上皮细胞内基膜、两层基膜间血管周隙及其中的巨噬细胞所构成。2、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器官中的淋巴细胞流经淋巴管并汇入血液,输送到全身后再经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进入淋巴器官与淋巴组织内,这种淋巴细胞在淋巴器官与淋巴组织间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3、胸腺小体:胸腺髓质有的上皮细胞角质化或变性、破碎并被其他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包绕成一种能诱导培育出T淋巴细胞的特殊结构。六、问答题脾脏

24、由表面的被膜和被膜所包裹的实质构成,其中1、被膜:为富含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的结缔组织膜,被膜伸入脾脏实质形成脾小梁,后者构成脾脏支架。2、实质(1)白髓(散在分布,相当于淋巴结皮质)a. 脾小体(即脾内的淋巴小结) b. 动脉周围淋巴鞘相当于淋巴结副皮质区(2)红髓(相当于淋巴结的髓质)a. 脾索:相当于淋巴结的髓索,含血细胞 b. 脾窦:位置上相当于淋巴结髓窦,但本质为血窦,窦壁为:长杆状内皮, 窦腔为:血液。(3)边缘区:白髓与红髓交界处的狭窄区域,是淋巴细胞再循环和血液进入脾脏的重要通道。第十章消化系统系统一、填空题1、消化管壁分四层,即 , , _和 。2、小肠的三级放大结构,即 ,

25、 和 _3、肝门管区的结缔组织中有三种管道,即_ _ ,_ _ ,_ _ _。二、单项选择题3、胃底腺主细胞分泌( )。A、胃蛋白酶原; B、盐酸和内因子; C、胃蛋白酶; D、溶菌酶4、关于肝门管区内的结构哪项错误?( )A、小叶间动脉;B、小叶间静脉;C、小叶间胆管;D、小叶下静脉5、胆小管位于( )。A、肝板间;B、肝细胞与血窦内皮间;C、肝板内肝细胞间;D、肝板与血窦间7、胃底腺壁细胞分泌( )。A、胃蛋白酶原;B、盐酸和内因子;C、胃蛋白酶;D、溶菌酶9、下列哪种腺体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A、胃底腺;B、唾液腺;C、胰腺;D、肝脏四、判断题1、消化管的管壁由四层构成,由内向外分别

26、是肌层、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 )6、消化管内平滑肌除了分布于管壁肌层外,粘膜层中也有分布。( )五、名词解释 4、胃底腺:六、问答题2、试述十二指肠肠壁组织结构。(10 分)3、简述肝脏组织结构。(6 分)第十章消化系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2、皱襞、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微绒毛 3、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二、单项选择题 1C;2D;3A;4D;5C;6C;7B;8B;9D;10C四、判断题 1×2v;3v;4×5×6v;7v五、名词解释4、胃底腺:指分布于胃底和胃体粘膜层中的分支管状腺,分颈、体、底三部;由五种细胞组成,即

27、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内分泌细胞和未分化的干细胞。六、问答题2、十二指肠肠壁组织结构:(1)粘膜:上皮三大特点:a 单层柱状上皮,含吸收细胞(最多,高柱状);杯状细胞(从十二指肠回肠逐渐增多);及少量内分泌细胞。b 柱状上皮游离面有深色带状结构纹状缘,E.M 下为密集的微绒毛。c 上皮和固有层一起向肠腔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固有层:为结缔组织层,其中含小肠腺和淋巴组织;粘膜肌: 内环、外纵两薄层平滑肌。(2) 粘膜下层:为较发达的疏松结缔组织层,常与粘膜层一起向管腔突起形成皱襞,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有十二指肠腺。(3) 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4) 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的外膜为纤维膜,其余

28、为浆膜。3、肝脏组织结构分为两部分: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由表面被膜与实质,肝实质包括肝小叶与肝门管区两大部分,以肝小叶为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1)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棱柱体,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窦周隙、胆小管组成,但肝小叶间分界不清楚。中央静脉: 位于肝小叶长轴的中央; 为小静脉;静脉管.壁上有肝血窦的开口,故管壁不完整。肝板(索) :由肝细胞组成的板状结构;围绕中央静脉周围呈放射状排列;板上有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板上有孔,使相邻肝血窦相通.肝血窦:肝板之间,腔大不规则;内皮不连续,基膜不明显,内皮上有孔,孔上无隔膜;腔内为血液,含巨噬细胞。窦周隙:位于肝血窦内皮与肝细胞之

29、间的狭小间隙,约0.4µm。由血浆、肝细胞微绒毛和贮脂细胞组成。胆小管:相邻肝细胞的质膜局部凹陷而成的微细管道,周围相邻肝细胞膜之间有紧密连接。其特点:内有微绒毛,相邻胆小管吻合呈网,肝细胞合成的胆汁直接注入胆小管内。(2)肝门管区:相邻肝小叶间呈三角形或不规形的结缔组织区域。其间有三种管道的横断面,即小叶间静脉,为门静脉的分支;小叶间动脉,为肝动脉的分支;小叶间胆管,由胆小管汇聚而成,管壁由单立或单柱上皮围成。第十一章呼吸系统一、填空题3、肺泡上皮细胞包括_ _,_ _。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气-血屏障的结构有( )。A、肺泡表面液体层; B、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 C、型

30、肺泡上皮细胞; D、薄层结缔组织; 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基膜2、管壁呈结节状膨大的结构( )。A、呼吸性细支气管;B、肺泡管;C、肺泡囊;D、肺泡3、关于肺泡隔描述错误的是( )A、相邻肺泡间的薄层结缔组织; B、与肺气体交换无直接关系;C、含丰富的弹性纤维和连续性毛细血管,少量的胶原纤维、网状纤维; D、含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多;5、气管粘膜是( )A、复层扁平上皮;B、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C、变移上皮;D、单层柱状上皮四、判断题1、在支气管树中,随管径变细,外膜中的软骨逐渐变少。( )2、在支气管树中,随管径变细,外膜中的平滑肌逐渐变少。( )3、在支气管树中,随管径

31、变细,粘膜下层中的腺体逐渐变少。( )4、在支气管树中,随管径变细,粘膜上皮细胞逐渐变矮。( )5、在支气管树中,随管径变细,管腔粘膜逐渐变得光滑、平整。( )五、名词解释1、尘细胞 2、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第十一章呼吸系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3、型肺泡上皮细胞,型肺泡上皮细胞二、单项选择题 1C;2B;3B;4C;5B;6D四、判断题 1v;2×3v;4v;5v;6×五、名词解释1、尘细胞:指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即肺泡隔中的肺巨噬细胞进入肺泡腔内吞噬灰尘颗粒后称为尘细胞;2、气-血屏障: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所通过的屏障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液体层

32、、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薄层LCT、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第十二章泌尿系统一、填空题2、球旁复合体由 、 和 组成,其中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可以感受远端小管中钠离子浓度的变化。3、肾小体由 和_ 组成。4、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腔面有 ,电镜下由整齐排列的组成,该结构扩大了 细胞游离面的,从而增强了该段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5、肾小体有两极,即 和 _ ,前者是入球动脉和出球动脉出入处,后者 与 相连。二、单项选择题1、肾单位的组成是( )。A、肾小体、肾小囊和肾小管;B、肾小体和肾小管; C、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系;D、肾小体、近端小管2、不参与构成血-尿屏障(原尿滤过屏障)的结构是( )。A、

33、有孔内皮细胞;B、内皮细胞外基膜;C、肾小囊壁层细胞裂孔膜;D、肾小囊脏层细胞裂孔膜;3、下列属于泌尿器官的是( )。A、肾;B、输尿管;C、膀胱;D、尿道4、下述管道的管壁由单层扁平上皮构成的是( )。A、近端小管;B、细段;C、远端小管;D、集合管5、下列何段管道的管壁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形成刷状缘。( )A、近端小管;B、细段;C、远端小管;D、集合管6、下列何段管道的管壁细胞重吸收功能最强。( )A、近端小管;B、细段;C、远端小管;D、集合管四、判断题1、肾小管中近端小管与远端小管相比,管腔更明显,管径更细。( )2、肾小管中远端小管比近端小管管腔更明显,管径更细。( )3、肾小管中越

34、远离肾小囊的管道重吸收功能越强。( )4、肾小管中细段主要在髓质部,由单层扁平细胞围成。( )5、球旁细胞是指入球微动脉管壁平滑肌衍变成立方形上皮样细胞,可分泌肾素。( )6、球外系膜细胞指致密斑与肾小体血管极间三角区内的细胞( )五、名词解释1、血-尿屏障(原尿滤过屏障): 2、足细胞: 3、致密斑: 4、肾单位:六、问答题1、简述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功能第十二章泌尿系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2、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致密斑 3、肾小囊、血管球4、刷状缘、微绒毛、表面积 5、血管极、尿极、近曲小管二、单项选择题 1B;2C;3A;4B;5A;6A;7C四、判断题 1×2v

35、;3×4v;5v;6v五、名词解释1、血-尿屏障(原尿滤过屏障):指血液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滤出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时所经过的结构,包括有孔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外基膜和肾小囊内层细胞(即足细胞)裂孔膜3 层结构,称这3 层结构为血-尿屏障。2、足细胞:指构成肾小囊内层的多突起扁平细胞,其突起分为初级突起和次级突起,常以次级突起紧贴于血管球基膜外;与血管内皮及其基膜一起参与血尿屏障(原尿滤过膜)的组成。3、致密斑:远曲小管近血管极侧的上皮演变成高柱状细胞,排列致密,为钠离子感受器,可以感知远曲小管内钠离子浓度的变化。4、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构成,与集合管

36、共同行使泌尿功能。六、问答题答:球旁复合体也称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三种细胞组成,其中、球旁细胞是指入球微动脉管壁平滑肌衍变成立方形上皮样细胞,其分泌的肾素可调节机体血压、水分和电解质平衡;致密斑为远曲小管近血管极侧的上皮演变成高柱状细胞,排列致密,为钠离子感受器,可以感知远曲小管内钠离子浓度的变化;球外系膜细胞指致密斑与肾小体血管极间三角区内的细胞,与其他细胞间有缝隙连接,可传递信息给其他细胞。第十三章生殖系统一、填空题1、睾丸曲细精管管壁由基膜、各级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其中各级生精细胞包括 、 、 、 和 ,2、生精小管之间的结构称为 。4、卵泡的发育阶段分为 、

37、 、 和 。7、排卵时,卵巢内的_ _,_ _和_ _随卵泡液一并排出。二、单项选择题3、产生雄性激素的细胞是( )A、肌样细胞;B、支持细胞;C、睾丸间质细胞;D、精原细胞6、下列哪种生精细胞的体积最大。()A、精原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D、精子细胞8、刚排出卵巢的卵母细胞是处于( )阶段。A、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 B、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 C、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D、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9、精卵受精发生于( )。A、输卵管伞部;B、输卵管壶腹部;C、输卵管峡部;D、输卵管子宫部四、判断题3、睾丸支持细胞可分泌雄激素,间质细胞则可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 )7、卵泡闭锁可以发生于任何发育阶段的卵泡。( )11、成熟卵泡内的卵母细胞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 )五、名词解释1、血-睾屏障: 2、支持细胞: 3、放射冠:第十三章生殖系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